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朱自清散文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奇遇经典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朱自清散文集》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中精选了近25篇,不仅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还包括《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给亡妇》《择偶记》等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品,让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淡雅清丽的文字,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总序人生那么短,有时间就读经典 《朱自清散文集》导读方案 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要点 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荷塘月色 匆匆 扬州的夏日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绿 南京 威尼斯 罗马 背影 给亡妇 儿女 择偶记 憎 航船中的文明 论吃饭 春晖的一月 一封信 冬天 阿河 看花 论无话可说 论气节 我是扬州人 知识要点 阅读自我测试 参考答案 序言 人生那么短,有时间就读经典 每个人成年后,都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遗憾——童年的 时光那样珍贵,而我们却常常无端浪费。 在我看来,童年,就是阅读的大好时光。有一句心里 话,与大家分享:“儿时正是读书时。”你不得不承认, 小时候拥有最自由的阅读时间。虽然说那些让人讨厌的作 业整天形影不离缠着你,虽然说学习看起来还真的不是那 样简单,但和未来要承担繁重工作的你相比。儿时的你, 的确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儿时,还是最有精 力的时候,只有等到你长大,或者像我一样到了中年,你 才会知道什么叫做“牵绊”,什么叫做“分散”,什么叫 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等你感受到的时候,就是遗憾 降临的时候。至今清楚地记得,相对于如今的我而言,小 的时候我也曾精力充沛,而不能原谅的是,却看着时间大 把大把地从我的生命中流逝。 最重要的是,儿时是最能琢磨出读书趣味的时候。因 为小,所以你的无知也显得可爱,所以什么都值得你读一 读。儿时的好学就是特质,似乎什么都值得你了解,什么 对于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召唤你去探索 ,去改变。无疑,阅读是最佳的方式。阅读,最经济,最 简单,最直接,最有效;不知道的,感兴趣的,都可以通 过阅读来获取。 这样看来,读书是不二的选择,这点毋庸置疑了。只 是要知道:小的时候读了多少?读了什么?怎么读?这些 几乎决定了你未来怎么成长,长得好不好,长成什么样。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为什么要读经典”。 很多人对我的童年读书经历很感兴趣。他们从我的课 堂上,从我出版的教学专著中,做了很多猜测:课上成这 样,书出版得这么多,小的时候,他一定读过不少书吧。 不然,怎么这样能写,如此能说?大家猜对了,我小的时 候,书的确读得多。不过我读的更多的是大家瞧不上的“ 小人书”,一共好几个抽屉呢。请不要笑话哦,在我童年 的那个年代,能够读几个抽屉小人书,一定是“家境优越 ”“家风正派”的。我的爸爸是党报的编辑,他非常重视 我和姐姐的阅读,因此,他花了很多钱,为我们购买了这 些小人书。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我的 童年过得是有滋有味的。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依稀是四 年级吧,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带给我几页金庸先生写的 《射雕英雄传》的残页。所谓“残页”,就是工厂印刷失 败后留下的废纸啦。妈妈在新华印刷厂工作,她为我捡回 这些残页,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丢给我,让我随便看看 。没想到这一看,我就像着了魔似的,开始如饥似渴地读 起金庸的武侠小说来,一本接着一本,根本停不下来,真 正是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看的地步。后来我确证 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本本堪称经典。读了如此有意思的 书后,那些小人书就排不上队了。瞧,好的作品有曲折动 人的情节,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精致诱人的细 节,有让人沉醉其间的魅力。后来,小学时的每一个中午 ,我都是捧着厚厚的金庸小说睡着的。再后来,我还把自 己的网名起为“语文老顽童”,你一定明白,这是深深地 受到了经典武侠小说的影响。 阅读经典,就像用针在你的灵魂里纹绣美图。 中学时,书读得少了。到了师范学校,我全心全意地 修炼教师基本功,读得也不够。做了老师,阅读的缺损就 来惩罚我了。课设计得很单薄,言论没有内涵,很浅薄, 一切都显得轻飘飘的。这个时候,依然是妈妈告诉我:别 慌,可以用读书去改变。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一 次开始阅读。真的有惊喜啊,小时候所有的阅读体验都在 重新阅读时顺利复活了。阅读,其实就是一种记忆的唤醒 ,就是一种微火的吹燃。儿童时代所有的阅读,都构成了 我们的阅读历史,构成了我们的生命,都成为我们不断成 长的动力。儿时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我还欣喜地发现:当老师爱上阅读,学生自然爱上阅 读。 教师引导儿童阅读,绝非难事,但不要过于强调,大 张旗鼓。一个老师爱读书,所带的班级学生自然也爱读书 。所以,起初我主张自由阅读,并不做具体的推荐。孩子 读得很随意,他们喜欢那些像“饮料”一样,乍一看很刺 激的书。虽然读了,但读得不对,进步自然很慢,甚至言 行还出现偏差。读什么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后来, 我让他们更多关注经典这一类犹如“粮食”一样的书,情 况一下得到了好转。什么是像“粮食”一样的经典呢?首 先,这些书并不哗众取宠地讨好你,相反,也许你初读时 并不感觉“好在哪里”,甚至还有些“读不懂”,或者是 读了,有感觉了,但一切都是恬淡的、舒适的、自然的, 只是的确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诱惑力,让你舍不得放下。之 后,你再读,可能就会品出其中的滋味了。这种感觉让人 难忘,简直说是无法磨灭。再后来,你也许会不断主动重 复阅读,因为你的身体、心灵都在要求你再读一读,你已 经和这些经典的书融合在一起了。经典,已经化为你的血 液了。这如同粮食对人的给养,让你慢慢成长。在此之后 的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经逢各种各样的事, 你的脑海中都会冒出一个形象,一个桥段,一个细节,它 们都存活在经典中,都在冥冥中给你力量,给你帮助。这 就是经典带来的力量。于是,你做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决 定——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最亲爱的人。 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向你推荐这套经典读 物的原因了。我也是被经典打动、滋养的。我怎么能独享 ?当然要和你一起欣赏。 这套近百部的经典,已经不需要再次罗列书名了。对 你来说,它们简直就像老朋友,真有一种“低头不见抬头 见”的亲切感。但我相信,这一次你阅读它们,阅读这一 套丛书,会有很多新的收获。我接下来和大家说说“如何 读才好”。 经典,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该怎么去读呢?答案很简 单,三个字——慢慢读。 经典是最值得你花时间去品味,去琢磨,甚至多读几 遍的。我敢保证,每一次阅读你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我希 望,你可以不断进步,让阅读的层次不断提升,越读越会 读。比如说,有的人读经典,只喜欢其中叙述的故事。的 确,故事很精彩,但光是停留在故事,停留在内容,就等 于你开采到了一块宝石,但是你却抚摸包裹在外的石衣, 还没有看到真正璀璨的光芒。只读故事,损失了经典十分 之九的色彩。有的孩子已经知道读经典是需要手到、眼到 、口到、心到的,可以做些笔记、摘抄,做一些批注,还 可以写一些随想、感受,等等。长期这样阅读经典,等于 同时养成一个习惯,让自己的读写能力完成日积月累的增 长。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你的文章越 发的漂亮,你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与众不同,这就叫“腹 有诗书气自华”。记住,好习惯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 就是你永远应该保持的姿态。 必须说明,还有一种小孩非常特别。他们读书时善于 思考。每次接触经典,他们都会去思考:到底这样的经典 是怎么写成的呢?为什么这些故事会流传到今天呢?为什 么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呢? 带着探索的心,一边想,一边读,你将层层剥笋,如 获至宝。每读一次都将增长读与写的功力,变得能读善写 。比如说读了《水浒传》,你会发现每个好汉都有他的绰 号,而绰号和好汉的特点是相关的,你开始琢磨作者是怎 么去构思并写出这么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呢,哪些细节让我 们留下对人物深刻的印象呢。再比如说你发现《西游记》 中有一个故事叫“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有个故 事叫“三顾茅庐”,还有“三气周瑜”,《水浒传》中有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为什么都是“三”呢?是巧合吗 ?难道真是发生了三次吗?读得多了,你会发现这也许就 是一种创作的手法吧。再往下读,你又会看到许许多多的 作品中居然都有这个神秘的“三”的存在,慢慢地你就会 用“三”的结构来写自己的故事。看,你不就又成长了吗 ? 阅读了这套书,接触过近百部经典之后,你会非常欢 喜,因为收获满满,实实在在。这时候,我希望你把这些 经典推荐给自己的小伙伴,或者,直接跟同伴讲这些经典 故事吧。经典本身就需要被口耳相传,经典本身就可以通 过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传承下去。你甚至会发现,身边处处 都是这些经典的影子。例如,有的经典被拍成电影,有的 经典化为一个个细小的话题,有的值得进行专项的研究性 学习、主题研究,等等。读经典,让整个人都变了。读经 典的妙用就在于“陶冶性灵,变化气质”。 童年正在流逝,还等什么?赶紧读经典吧! 导语 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擘,朱自清的很多散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所有经典散文,体现了朱自清先生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能让读者深入领悟先生对现代散文体制和风格的开创性贡献,并从中汲取到有益的营养,获得真正美的享受。 精彩页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牲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它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弯,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P10-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