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玉道(共5册)(精)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王伟斌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伟斌,他是一位守护者,历经十余年,凭借一已之力征集、收藏、保护、修复了近2000件中国历代玉器艺术珍品,并创办服务于民众和全球的文化艺术交流港——神玉艺术馆。
他是一位传承者,深度挖掘玉文化的思想精髓,构建“成史美德和”玉文化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玉文化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
他是一位创业者,致力于开创“艺术文化化、文化故事化、故事娱乐化、娱乐生活化、生活体验化、体验标准化、标准复制化”的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模式。
他是一位实践者,以玉载道、以道立德、以德养心、以心明人,他还在路上……
书评(媒体评论)
神州美玉,质朴纯厚,温文尔雅·君子比德。
——北大教授、国学大师楼宇烈为本书题词
玉被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圭臬,以其独有的特质
成就万古渊流,可以说一部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的
发展史。
——神玉艺术馆馆长王伟斌
《玉道》对中国传统玉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视角开阔,格调高雅·信息全面,通俗易懂·全新的
文化理念跃然字里行间。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在这个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中国精神全面影响世
界的历史时期,这部《玉道》的出版正是“雪中送炭
”。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
《玉之和》以“和”之名比喻玉的内涵,贴切且
深邃,这种“人文美”更具有历史文化的底蕴。
——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王守常
目录
《玉之成》
第一章/开天辟地:缘起神话时代
第二章/炼石补天:五色玉石中的密码
第三章/漫天星斗:星罗棋布的关玉
第四章/首德次符:玉的质色之辨
第五章/莽莽昆仑:玉中之王的所在
第六章/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前身
第七章/无处追寻:失踪的海外玉文化
第八章/完美蜕变:一块石头的传奇
第九章/如琢如磨:从此玉石有了生命
第十章/宇宙恩赐:玉是大地的舍利
《玉之史》
第一章/以玉事神:史前神巫的法器
第二章/以玉为符:三皇五帝的交接
第三章/征玉之战:商王的权力
第四章/瑞信符佩:西周的礼仪
第五章/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的救赎
第六章/金缕玉衣:汉王死后世界
第七章/玉亦仙药:魏晋士族的解脱之道
第八章/金玉良缘:隋唐用玉的新风尚
第九章/民玉兴起:宋辽金元的民风
第十章/古玉巅峰:明清玉雕的繁荣
《玉之美》
第一章/宛如凝脂:美玉的天然之美
第二章/金声玉振:来自上古的户舌
第三章/大象无形:天人合一的关竽
第四章/独具匠心:琢玉的原则
第五章/巧夺天工:玉器的工艺
第六章/气韵生动:玉器的造型
第七章/雕文刻镂:玉器的纹饰
第八章/君子修养:玉器的题材
第九章/意必吉祥:玉器的祝福
第十章/玉字生辉:斜玉旁的美好
《玉之德》
第一章/玉德学说:君子比德于玉
第二章/教化之功:修身如同琢玉
第三章/玉德之仁:包容天下的真心
第四章/玉德之义:行走天下的君子们
第五章/玉德之礼:礼教背后的士大天
第六章/玉德之智:仁且智的理想人格
第七章/玉德之信:君子一诺千金
第八章/玉德之勇:君子勇者无惧
第九章/玉德之洁:君子廉洁制身
第十章/长寿之路:君子仁爱精神的永恒
《玉之和》
第一章/和玉精神:玉文化的灵魂
第二章/金丹玉醴:道家神仙的美食
第三章/玉魄禅心:佛家智慧的象征
第四章/玉养身心:中医的良药
第五章/红楼大梦:假宝玉的荒唐人生
第六章/传国玉玺:历代帝王心中的失落
第七章/玉彰国运:贵玉德而非贵珠玉
第八章/推己及人:幸福圆满的如玉人生
第九章/奥运金镶: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十章/大同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精彩页
辨玉之道,首德次符
天地清正,鸿蒙之初,洪荒时代的先辈们虽仍懵懂于万物,但是对于玉与石,如本能一般,已有了区分。如同《尚书》所记称,青州盛产“次玉之石”,如若没有上下好坏之分,又何来“次玉”一说?如若没有对玉石品质和对先祖的纪念与情怀,产自于神州西北的和田玉石,又如何突破遥远的路程与自然的阻力,东达中原,并成为真玉与国玉之说?
先民们在取玉、用玉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一套对玉石的评判标准,而这种评判也随着社会的演变和人们对玉石的认知改变而不断地调整,这套标准一直在隐性的、约定俗成地执行着,从来没有被严格地用文字规定出来,直到1921年的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石雅》的书,其中介绍了古今中外各类玉石,并且首次总结性地提出了古人辨玉的标准:“古人辨玉,首德次符。”并进一步解释道:“先秦贵德不贵符”。至此,“首德次符”的辨玉标准被世人熟知,同时也引发了更进一步的讨论。
“德”和“符”是古籍中用来描述玉石的比较常见的两个字,章鸿钊先生特意选出这两个字,并指出古人是围绕“德”和“符”的关系来辨玉之高下的。在他的玉石评价系统中,“德”指的是玉的质地,“符”指的是玉石的色泽。“首德次符”指的是在用玉之时,最先要品评玉石的质地,接着再品评玉石的色泽,而质地的重要性要优于色泽。

章鸿钊先生的观点具有非凡的创造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是关于“德”与“符”的定义,“德”指的是玉质,并没有太大争议,无论是管子还是孔子,在论述玉德时,所用的“温润以泽”“邻以理者”“坚而不蹙”“廉而不刿”“鲜而不垢”“折而不挠”等等都是在描述玉的质地。
“符”字,章鸿钊先生解释为:“若言符,则如王逸《玉部论》以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纯漆,为玉之符是已。如今思之,言德尚矣,言符末也。”可见他认为“符”字仅指颜色而言。而实际上,“符”字在古籍中与玉同现时,意义更为广泛,《管子》中的“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指的是吉祥的征兆和迹象,《三国志》中的“剖符授玉”指的是带皮的玉石,而《朱子语类》中的“若合符节”则指的是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凭证。实际上在上古时期,符是一种专门的玉器类别,类似于兵符。所以将“符”完全解读为颜色,似有偏颇。
早期的先民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做支撑,辨玉无非是靠眼睛与双手,眼睛感受颜色和外形,双手感受质地。而结合上述引用的记载,“符”可能除了颜色,还包括外形在内。不过,玉石从原料到玉器,经过了多轮次的切割、雕琢、打磨,玉的外形一直在变,所以颜色成为“符”的主要内涵了。
章鸿钊先生在阐释“首德次符”的观点时,进一步说到了“先秦贵德不贵符”。先秦时期的最后阶段,尤其是管子、孔子等学者演说玉德之后,确实德比符更为重要。但是在漫长的史前社会以及夏商时期,“贵德不贵符”的辨玉标准并不符合实际的玉石使用情况。“德”与“符”之间的地位也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改变的,大致遵循了“先符后德”——“首德次符”——“德符并重”这样一个过程。
《玉之成》P74-77
导语
王伟斌主编的《玉道(共5册)(精)》从玉之成、史、美、德、和五个维度系统全面、大众化地普及了中华传统玉文化,借助玉器琢刻技艺发展与使用功能的历史变迁,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了出来,并充分弘扬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美情怀,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琴瑟和谐。
序言
君子比德如玉
在庚寅年,也就是我活了一个甲子的那一年,我参观
了神玉艺术馆。伟斌兄让我留个“墨宝”。他客气,我没
有客气;人家夸我,我就顺杆儿爬。提笔写了一句“君子
比德如玉”。有人告诉我,你写错了,是“比德于玉”。
我说,差不多就行了,较什么真儿呀!其实,我是临柳公
权集字帖,从古联“诗人所咏若兰,君子比德如玉”知道
这句话的。
我喜欢这一句,有人解释这两句是写君子兰的,错了
。它是在标记艺术创造者的品位:诗人妙笔的意境,如同
兰花的冰洁;雅士高尚的品德,犹如玉石脂样的温润。这
句话是对文人艺术大家,对创造生活中大美之人的形象赞
扬。生活中色彩斑斓,不能都是美丽。然而艺术创作者,
用他们灵魂中的慧眼能非同寻常地创造和捕捉生活中的美
丽。
在神玉艺术馆里有一件作品叫“雪中送炭”。玉石雕
刻的是一位面容和善的老翁,他是驾车的人,驾着一辆牛
车,在雪中艰难地前行,为远方送一车覆盖着冰雪的木炭
。这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场景。但是,你只需在这个作品
前驻足五分钟,就会发现自己拔不动腿。不说它是一件实
现中华琢玉思想最高水平的绝世珍品,但我要说它至少是
一件展现传统美学最高境界的宫廷遗珍。
翠玉主要色调是白色的,略有些斑点。这里没有雪花
的飞舞,却让你仿佛置身于茫茫冰雪的世界;没有北风的
呼啸,却让你似乎感到了阵阵寒风的刺骨;车上好像载着
厚重的冰雪,但冰凌之中又透出点点墨色。玉雕大师——
这些生活大美的创造者们太绝了!
中华文化始终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美学境
界,这在玉雕中体现的就是“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
貌”的思想。“雪中送炭”这件作品所用的翡翠在当代人
看来并非上等好料,不但有多处斜纵向的绺裂,而且还有
明显的脏色。而古代工匠将“量料施工、因材施艺”的八
字方针发挥到了极致,不但没有“挖脏遮绺”,反而因势
造型,妙用主题,让翡翠的瑕疵成了点睛之笔。
创作者运用俏色的手法,把翡翠原石中这抹唯一清丽
的翠色琢成了老者身下的坐垫,将不规则的墨绿色雕刻成
根根木炭,将瓷白色化为厚厚的积雪,营造出雪压木炭的
生动质感。木质车轮的纹理和柱状冰凌则是结合绺裂顺势
而成,既让我们看到了冰雪融化又凝结的动态之美,又表
明了路途的遥远与寒风的凛冽。牛腿的角度、前进的方向
,都与原石绺裂的方向一致。不仅营造了顶风冒雪、奋力
前行的动势,而且彰显了推己及人、雪中送炭的情怀,刻
工造型之高超,令人拍案叫绝。
这件“雪中送炭”作品本身是一种大美,大美背后弘
扬的是一种大爱,大爱的背后是大善,大善的底蕴是大德
,大德的最高境界是大道。一件玉雕把大德、大道、大善
、大爱、大美完全覆盖,并且弘扬得淋漓尽致。它用蕴含
天地精华的美石,经过精心琢磨赋予了生命美好的寓意,
使人性与自然灵性和谐统一,实现了艺术和精神的永恒,
与“诗人所咏若兰,君子比德如玉”相互写照。
神玉艺术馆和九州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玉道》,从玉
之成、史、美、德、和五个维度系统全面、大众化地普及
了中华传统玉文化,借助玉器琢刻技艺发展与使用功能的
历史变迁,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表达了出来,并充分弘扬了“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美情怀,与这个伟大的时
代琴瑟和谐。
作为神玉艺术馆的老朋友,我由衷地高兴神玉又做了
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中国精神
全面影响世界的历史时期,这部《玉道》的出版正是“雪
中送炭”。
姜昆
于2018年12月
内容推荐
王伟斌主编的《玉道(共5册)(精)》从玉石的物理生成与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玉之成),玉器发展的历史与中华人文历史的关系(玉之史),玉文化中蕴含的艺术审美思想(玉之美),玉器比德于玉的品格(玉之德),玉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玉之和)五个方面立体建构了中华“玉文化”体系,从历史学、文化学视角出发,集专业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立体呈现近万年玉文化的精髓,及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