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前新记(精)/周瘦鹃自编精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瘦鹃 |
出版社 | 广陵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花前新记》为现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个人文集。收集的作品是作者在养花种草、研究盆景艺术之余的心得体会,以及对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描写。作品的文字洗练、华美,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引用前人精妙的诗文和作者即兴的诗句,互相印证,隽永可爱。 目录 灯话 邓尉探梅 萼绿华 我为甚么爱梅花 茶话 山茶花 关于汉明妃 但有一枝堪比玉 神仙庙前看花去 乞巧望双星 闲话十五贯 蔗浆玉碗冰泠泠 和台风搏斗的一夜 枣 谈虎 咖啡琐话 探梅记 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好花 回首当年话昆剧 “云、飞”二三事 霜叶红于二月花 闲话《礼拜六》 秋菊有佳色 菊展 我爱菊花 日本来的客 送灶 歌颂诗人白乐 不断连环宝带桥 七甏八盖 盆栽盆景一席谈 有朋自远方来 上海大厦剪影 把我的花和瓜种到苏联去 石公山畔此勾留 夏天的瓶供 热话 清凉味 农村小景放牧图 附录 省会侧记 关于《周瘦鹃自编精品集》/陈武 导语 《花前新记》收录已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写的散文作品39篇,包括《我为甚么爱梅花》《蔗浆玉碗冰泠泠》《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好花》《歌颂诗人白乐》等。周瘦鹃的文笔朴实自然,清灵秀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深得广大读者喜爱。 阅读此书,在花草树木的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诗意。 后记 关于《周瘦鹃自编精品集》 1953年3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周作人著《鲁迅的故 家》里,有一篇《周瘦鹃》的文章,文章不长,全文如下 : 关于鲁迅与周瘦鹃的事情,以前曾经有人在报上说及 。因为周君所译的《欧美小说译丛》三册,由出版书店送 往教育部审定登记,批复甚为赞许,其时鲁迅在社会教育 司任科长,这事就是他所办的。批语当初见过,已记不清 了,大意对于周君采译英美以外的大陆作家的小说一点最 为称赏,只是可惜不多,那时大概是民国六年夏天,《域 外小说集》早已失败,不意在此书中看出类似的倾向,当 不胜有空谷足音之感吧。鲁迅原来很希望他继续译下去, 给新文学增加些力量,不知怎的后来周君不再见有著作出 来了,直至文学研究会接编了《小说月报》,翻译欧陆特 别是弱小民族作品的风气这才大兴,有许多重要的名著都 介绍来到中国,但这已在五六年之后了。鲁迅自己译了很 不少,如《小约翰》与《死魂灵》都很费气力,但有两三 种作品,为他所最珍重,多年说要想翻译的,如芬兰乞食 诗人丕威林太的短篇集,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彖飞的唯一小 说名叫“绞吏之绳”的,都是德国“勒克兰姆”丛刊本, 终于未曾译出,也可以说是他未完的心愿吧(在《域外小 说集》后面预告中似登有目录,哪一位有那两册初印本的 可以一查)。这两种文学都不是欧语统系,实在太难了, 中国如有人想读那些书的,也只好利用德文,英美对于弱 小民族的文学不大注意,译本殆不可得。 在这篇文章里,周作人很明白地说明了当年周瘦鹃出 版《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时,鲁迅对这部作品的看重 ,用“空谷足音”来赞美。不久后,周作人在另一篇文章 《鲁迅与清末文坛》里再次提到这个事,说到鲁迅对清末 民初上海文坛的印象:“不重视乃是事实,虽然个别也有 例外,有如周瘦鹃,便相当尊重,因为所译的《欧美小说 丛刊》三册中,有一册是专收英美法以外各国的作品的。 这书在1917年出版,由中华书局送呈教育部审查注册,发 到鲁迅手里去审查,他看了大为惊异。”鲁迅还把书稿“ 带回会馆来,同我会拟了一条称赞的评语,用部的名义发 表了出去。据范烟桥的《中国小说史》中所记,那一册中 计收俄国四篇,德国二篇,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 、丹麦、瑞典、匈牙利、塞尔维亚、芬兰各一篇,这在当 时的确是不容易的事了”。周作人在文章里所说的《欧美 小说译丛》和《欧美小说丛刊》,就是周瘦鹃那本《欧美 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简称。周瘦鹃的这部翻译作品,能 受到鲁迅的赞誉,固然和鲁迅、周作人早年翻译的小说不 成功有关系,主要的还是鲁迅有一颗公平公正、重视人才 的心。确实,勤奋的周瘦鹃,在他二十多岁年纪就取得如 此大的成就,配得上鲁迅的称赞。后来,他又把多年翻译 的作品,经过整理,于1947年出版了《世界名家短篇小说 全集》(全四册)。 …… 周瘦鹃一生钟情“紫罗兰”(周吟萍),他们的恋情 要从周瘦鹃在民立中学任教时说起:在一次到务本女校观 看演出时,周瘦鹃对参与演出的少女周吟萍产生了爱慕之 情,在书信往还中,开始热恋。但周吟萍出身大户人家, 其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恋爱,加上女方自幼定有婚约,使 他们有情人无法成为眷属。周瘦鹃苦苦相恋,使他“一生 低首紫罗兰”,并为其写了无数诗词文章,《紫罗兰》《 紫兰花片》等杂志、小品集《紫兰芽》《紫兰小谱》和苏 州园居“紫兰小筑”、书室“紫罗兰盒”、园中叠石“紫 兰台”等,都是这场苦恋的产物。《爱的供状》和《记得 词》一百首,更是这场恋情的心血之作。这套8本的《周瘦 鹃自编精品集》,依据的就是上述各书的版本。另外,《 姑苏书简》和《爱的供状》虽然不是作者生前“自编”, 但也出自作者的创作,为统一格式,也权当“自编”论, 这是需要向读者说明的。 陈武 2018年5月18日于燕郊 精彩页 我们在都市中,夜夜可以看到电灯、日光灯、霓虹灯,偶然也可以看到汽油灯;在农村中,电灯并不普遍,日光灯和霓虹灯更不在话下,所习见的不过是油盏或煤油灯罢了。我所要说的,并不是这些灯,而是用以点缀农历元宵的花灯。 元宵,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夜,古人又称之为元夕,又因旧俗人家都要在这一夜挂灯,所以也称为灯夕。旧时苏州风俗,十三夜先在厨下挂点花灯,称为点灶灯,一共五夜,到十八日为止,十三夜称为试灯日,十八夜称为收灯日,而以十五夜为正日,家家都点上了花灯,还要敲锣击鼓,打铙钹,热闹非常,称为闹元宵。 元宵张灯之俗,古已有之。考之旧籍,起于唐代睿宗景云二年。当时定为一夜,即正月十五夜。在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挂点花灯五万盏,命宫女们在灯轮下踏歌。唐玄宗时,于十三夜至十六夜张灯三夜,在上阳宫中起建灯楼二十问,高一百五十尺,规模更为宏大。北宋、南宋时,又将时期延长,先为五夜,后为六夜,到十八夜落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初八夜就开始张灯,在南都搭盖了高高的彩楼,连续十天之久,招徕天下富商都来看灯。北都东华门一带,也有二里长的灯市,在白天,有各地的古玩珍宝和一切日常服用的东西,陈列在市上,入夜就有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吹杂耍,喧闹达旦。足见当时统治阶级剥削了民脂民膏,穷奢极欲,连元宵看灯也要大大地铺张一下。 在清代时,苏州阊门内吴趋坊和皋桥、中市一带,每年腊后春前,就有劳动人民把手制的各式花灯,拿到这里来出卖,凡人物、花果、鸟兽等,一应俱全,十分精巧。如刘海戏蟾、西施采莲、渔翁得利、张生跳粉墙等,都是有人物的。花果有莲花、栀子花、绣球花、玉兰花、西瓜、葡萄、石榴、藕、菱等等。鸟类有孔雀、仙鹤、凤凰、喜鹊、鹦鹉、白鸽等等。兽类有兔、马、鹿、猴、狮等等。其他如青蛙、鲤鱼、龙、虾、蟹、走马灯、抛空小球灯、滚地大球灯等等。因卖灯的人都聚在这里,前后历二月之久,因此称为灯市。大抵到十八夜落灯之后,这灯市也就收歇了。 古时苏州制作的花灯,精奇百出,天下闻名。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中有云:“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那时梅里镇中,也以精制花灯出名,用彩笺刻成细巧的人物,糊在灯上,就叫做梅里灯。又有一种夹纱灯,也用彩纸细刻花鸟虫鱼等等,夹着轻绡,更为精美悦目。自清代以后,苏州的花灯逐渐没落,巧匠难求,由浙江硖石镇、菱湖镇等起而代之,比之苏州旧时的花灯,有过之无不及。一九五六年春,上海博物馆中举行浙江手工艺品展览会,就有四十年前硖石名手所制的两只伞灯,灯上的花样,全用细针一针一针地刺成,十分生动;而二十余年前,菱湖灯也曾出现于上海永安公司中,多用纱绢制成,不论花鸟虫鱼,都像真的一样,灯型并不太大,更觉得玲珑可爱,人家纷纷买去,作元宵的点缀。不知解放以后,硖石、菱湖仍有这种制灯的巧匠没有。 抗日战争前,听说北京廊房头条有些灯画的店铺,也有制灯的巧匠。北京的工艺美术品,如象牙雕刻、景泰蓝等,一向以精美驰名国际,解放后又有了很多改进。我想花灯的制作,也不会例外,一定是精益求精的。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