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玉兰,南京大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方向)博士,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常州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在《人口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教材和著作的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健康不平等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社会排斥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社会公民身份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儿童健康的理论模型研究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四章 社会公民身份与农村儿童健康不平等 第一节 城乡身份下的农村儿童健康 第二节 省域身份下的儿童健康城乡不平等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多重身份下的社会排斥:农村儿童健康影响机制研究 第一节 农村儿童社会公民身份与社会排斥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排斥与农村儿童健康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农村儿童健康的综合影响机制 第四节 农村儿童多重社会公民身份形成的原因探析 第六章 资源还是照顾:社会排斥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路径研究 第一节 经济排斥与农村儿童健康 第二节 国家福利制度排斥与农村儿童健康 第三节 社会关系排斥与农村儿童健康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研究讨论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未来研究议题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刘玉兰著的《社会公民身份社会排斥与农村儿童健康——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研究》以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围绕“是什么”“为什么”,着力解答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等核心议题。以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为背景,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分析视角,以农村儿童的社会公民身份为逻辑起点,以福利三角(市场、国家和社会)为基础,搭建研究框架,考察农村儿童健康的现状,揭示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多重身份下的社会排斥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因农村儿童的社会公民身份而产生的经济排斥、国家福利制度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影响其健康的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儿童社会公民身份的嵌套性、被排斥对象的主体性、健康不平等的机会结构三个议题,力求为消除农村儿童的健康劣势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