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杨曾文著的《唐五代禅宗史》对中国佛教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禅宗在唐五代时期的成立和迅速兴起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本书在结构上特地设立第一章着重介绍禅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禅经翻译和主要禅法;第二章介绍禅宗“史前”酝酿期从菩提达摩至僧璨的事迹和对后世禅宗有较大影响的禅法思想。此后各章介绍中国禅宗的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禅门五宗(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形成及它们早期传播的历史。 作者简介 杨曾文,男,汉族,1939年生于山东省即墨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2003年4月至201O年4月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l-3卷(任继愈主编,共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中国佛教史论)》;主编并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话录)》、《临济录)》;翻译《(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另有论文200多篇、译文35篇。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禅学的传入及其早期流传 第一节 禅学经典的翻译 一、后汉安世高和《安般守意经》 二、西晋竺法护和《修行道地经》 三、鸠摩罗什和《坐禅三昧经》 四、佛陀跋陀罗和《达摩多罗禅经》 五、关于大乘禅法著作 (一)《般舟三昧经》和《观无量寿经》 (二)《首楞严三昧经》 第二节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一、数息观 二、不净观 三、慈悲观 四、因缘观 五、界分别观 六、念佛观 七、所谓四禅八定 第二章 从菩提达摩到僧璨——禅宗的史前时期 第一节 从菩提达摩、慧可到僧璨 一、菩提达摩 二、惠可与楞伽学者 三、僧璨 第二节 《楞伽经》思想略析 一、世界万有皆由心造,虚妄不实 二、众生皆有如来藏,皆有可能达到解脱 三、重视内心自悟,反对执著文字 四、如来禅 第三节 现存《二入四行论》及其内容 一、关于《二入四行论》 二、达摩的禅法 (一)“二入四行”——要求修行者从禅观和实践两个方面达到觉悟解脱 (二)般若中观思想是达摩禅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说“即心是道”,修行应着眼内心的觉悟 (四)世与出世不二,菩提不离日常生活 第三章 禅宗的成立及其早期发展——所谓“东山法门” 第一节 道信及其《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一、道信的生平 二、道信的禅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一)道信禅法的依据:“诸佛心第一”和“一行三昧” (二)所谓“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三)对禅师的要求——“守一”和“看心” 第二节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一、弘忍的传记 二、弘忍的弟子和东山法门 三、关于《修心要论》 四、弘忍的“守心”禅法 (一)一切众生本具清净之心,是解脱成佛的内在根据 (二)“守心”是达到觉悟解脱的根本法门 第四章 盛行一时的北宗禅 第一节 “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神秀及其弟子普寂 一、神秀和东山法门 …… 第五章 慧能和南宗 第六章 净众、保唐禅派和牛头宗 第七章 南宗禅的迅速兴起 第八章 禅门五宗的形成及其早期传播 第九章 禅宗灯史《宝林传》和《祖堂集》 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