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赵小兵,汉族,男,俄语文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主研方向为翻译理论与比较文化,现任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MTI笔译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多部,在《中国翻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文艺》《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вектор》等中外期刊上发表译学论文20余篇。荣获第十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双语互参意义重构译学研究之必要 第二节 翻译“意义”观回顾 第三节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方法、理论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俄汉互参式意义重构研究引论 第二章 俄汉语词汇翻译问题 第一节 俄汉语名词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名词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二 俄汉语名词互参探译 第二节 俄汉语动词翻译问题 一俄汉语动词的特点 二 俄汉语动词互参探译 第三节 俄汉语代词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代词的特点 二俄汉语代词互参探译 第三章 俄汉语几种典型句式翻译问题 第一节 俄汉语存在句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存在句的特点 二 俄汉语存在句互参探译 第二节 俄汉语(准)判断句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判断句(是字句)的特点 二 俄汉语判断句(是字句)互参探译 第三节 俄汉语被动句翻译问题 一 汉语被动句 二 俄语被动意义句 三 俄语被动态句汉译探讨 第四节 汉语包孕句与俄语相应句式互参探译 一 汉语定语包孕句与俄语相应句式 二 汉语主语、宾语包孕句与俄语相应句式 三 汉语包孕谓语与俄语相应句式 第五节 汉语次品(末品)补语与俄语相应句式互参探译 一 汉语次品补语、末品补语 二 俄语的后置形容词(形动词)结构与汉语的次品补语 三 俄语的后置副动词结构与汉语的末品补语 四 次品补语、末品补语之用于俄汉翻译再论 第四章 俄汉语语序翻译问题 第一节 俄汉语小句词序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小句词序与语义、修辞、交际(功能)理据 二 俄汉语小句词序趋同对译 三 俄汉语小句词序趋异变译 第二节 俄汉语超句体(句群)语序翻译问题 一 俄汉语中的超句(句群)概念 二 语序趋同顺译 三 语序趋异变译 第三节 俄汉语引语书写翻译问题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俄汉语对话引语书写的差异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俄汉语引语书写趋同现象 三 俄汉语引语书写趋同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第五章 俄汉语语篇翻译问题 第一节 俄汉语语篇衔接翻译问题 一 语篇衔接概念 二 俄汉互参语篇衔接探译 第二节 俄汉语语篇连贯翻译问题 一 语篇连贯概念 二 俄汉互参语篇连贯探译 第三节 语篇中的意义与翻译问题 一 译者之语篇意识 二 语篇中的意义与翻译问题 第六章 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重构问题 第一节 文学翻译:意义筹划与突显论 一 文学语篇中的“意义 二 理解一意义筹划 三 表达一意义突显 第二节 翻译中的意义突显与风格艺术美 一 翻译中的意义突显六法 二 翻译中的作家风格艺术美 第三节 文学翻译:双语互参式审美意义量构 一文学性重构 二 在译者意向中的审美意义重构 三 双语互参式意义重构 第四节 俄语诗歌汉译之审美意义重构探析 一 意象再造存含蓄诗意 二 意境再造兼顾诗语形美 三 意义重构采用双语互参法 第五节 双语互参在俄语诗歌汉译中的作用 一 双语互参而生译 二 诗歌翻译之双语互参式审美意义重构 三 诗歌翻译中的双语互参现象 末章 一 翻译定义的演进与翻译观念的更新 二 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三论余剩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赵小兵著的《俄汉互参式意义重构的译学研究》为翻译学的实证性基础研究,将语法理论、语篇理论、意义理论、哲学解释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研究,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以中俄名家名译作者自译为语料,揭示了翻译意义重构的一些规律,语料丰富详实,具有很强的翻译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