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国际反恐的困境与反恐研究(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恐怖”与“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及其界定问题 恐怖主义的道义性 恐怖主义的定义 恐怖主义类型学 恐怖分子的暴力 恐怖主义的目的 结论 第二章 历史上的恐怖主义和暴力 匕首党和奋锐党: 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阿萨辛党和其他秘密组织 民意党 无政府主义传统 美国的恐怖主义 波多黎各独立运动 犹太防卫联盟 左翼恐怖组织 右翼恐怖组织 “单一问题”的恐怖分子 结论 第三章 暴力与恐怖主义: 大众媒体的角色 “感染”理论,还是“模仿综合征” 宣传价值与“事实” 美国 互联网与恐怖主义 审查制度与恐怖主义 结论 第四章 巴勒斯坦问题与“基地”组织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巴勒斯坦极端主义与1973年“赎罪日战争” “巴解组织”中的拒绝派阵线: 历史述评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真主党 巴勒斯坦当局 哈马斯与“伊斯兰圣战组织” “阿克萨”烈士旅 “基地”组织 结论 第五章 A名单: 被认定的“外国恐怖组织” 巴勒斯坦 菲律宾与东南亚 阿尔及利亚 邪教组织 欧洲 哥伦比亚 秘鲁 中亚 伊朗 结论 第六章 人质劫持与谈判 早期的劫持人质事件 人质劫持者(绑匪、劫匪)的类型 时间、信任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伦敦综合征 人质事件指南 人质解救的美国经验 “好人”电器商店人质事件 其他解救人质行动 幸存人质生存状况 结论 第七章 当代恐怖主义与爆炸 历史回顾 爆炸后果 速度与爆炸 汽车炸弹 邮件炸弹/邮包炸弹 空中爆炸 结论 第八章 自杀性人体炸弹: 一个全球性问题 问题的界定 中东地区的自杀性人体炸弹 伊拉克反叛组织 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 锡克教徒恐怖主义 克什米尔自杀性人体炸弹 库尔德人的自杀性人体炸弹: 库尔德工人党 “基地”组织 车臣的自杀性人体炸弹 其他自杀性恐怖组织 关于自杀性袭击的一点总结 自杀性爆炸与安全防护 结论 第九章 反恐措施: 应对恐怖主义 安全措施 情报功能 反恐行动: 报复与先发制人 秘密军事行动: 主动性措施 反恐行动: 应对性措施 特别行动 英国与以色列 国民警卫队 人质救援队与核应急支援小组 化学和生物恐怖主义 法律框架: 拘留、起诉和惩罚 紧急权力 “9·11”之后的法律措施 结论 第十章 恐怖主义的未来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伊斯兰极端主义 低烈度战争 超级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对民主的影响 结论 词汇表
精彩页 近年来,被标榜为反叛者、社会革命、民族解放军、游击战士、突击队、“圣战”分子、自由斗士乃至“殉道者”的小型暴力组织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随机性暴力可以在民主社会中诱发严重的社会恐慌。此类暴力活动吸引着媒体将其事迹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从而导致有些民主国家反应过度,采取了强化安全控制的措施。在“9·11”事件之前,这种暴力袭击就已在世界很多地方侵蚀着人权和公民自由。比如,根据克莱尔·斯特林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图帕马罗斯游击队(Tupamaros)在乌拉圭全境通过使用“无差别的”恐怖袭击来扼杀民主。这场恐怖主义的结果是,军队于1973年掌权并建立了恐怖统治。乌拉圭是民主政府最终被极权统治取代的典型案例。在乌拉圭,政治性政党被完全禁止,所有公民都需要向军政当局登记注册,媒体受到了严格控制,数千人变成了政治犯。这种恐怖统治持续了12年,直到1985年4月,乌拉圭才恢复了民主。 另一个违背公民权和人权的案例发生在北爱尔兰地区。持续升级的恐怖主义迫使英国议会废除了北爱尔兰政府,并通过紧急权力对北爱尔兰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与直接统治和紧急权力相伴随的则是大量未经授权的搜查、逮捕、拘留和扣押,以及公开审判的废除。在加拿大,恐怖主义促使当局于1970年通过了《战争措施法》,该法临时性地废除了许多公民权利,比如未经授权的搜查和逮捕等。加拿大当局采取这些极端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魁北克解放阵线”(FLQ)的政治绑架和不加区分的炸弹袭击。 “9·11”以来,西方国家再次通过这种可预期的方式来制止“不加区分的”恐怖主义活动。比如,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案》,给执法部门以更多授权,使之在羁押移民、扩大监听、动用军队进行边境巡逻、进行未经授权的搜查等方面拥有更大权力。为了应对“9·11”事件和“全球反恐战争”(GWOT),许多国家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进行了强制性立法。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它会宣称有权搁置民主立法程序。在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和以色列,《反恐法》均赋予警察在搜查、羁押和镇压恐怖嫌犯方面以更大权力。 恐怖主义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一个划时代问题。恐怖暴力循环,政治和军事性的镇压与报复如今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事实需要我们对那些使用恐怖和恐怖主义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现象进行更为有效的学理性分析。西方民主政府面临的挑战在于通过安保和公共安全来实现公民权和人权之间的平衡,而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则在于维护自由和执法之间的平衡。 恐怖主义及其界定问题 学者们在研究“恐怖主义”时面临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如何界定这一词汇。界定恐怖主义看似非常简单,比如那些为了含糊不清的政治目的而劫持人质、对外交和军事人员实施暗杀、对大使馆进行汽车炸弹袭击等均可被视为恐怖主义行径。然而,一旦我们超越这些明显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界定恐怖主义并不容易。 “恐怖主义”一词可以让人产生复杂的情感,一部分是作为对无差别暴力的特征及其恐惧的反应,另一部分则是它在哲学层面上的含义。界定恐怖主义既要足够准确,以便能提供一个学术分析的假设;同时,它又要足够简约,使争议各方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于是,许多学者和观察家绕开了对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仅仅参考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比如“一个人的恐怖分子是另一个人的自由斗士”“一些人的恐怖主义是另一些人的英雄主义”“今天的恐怖分子就是明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对于那些从事学术研究或是在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上寻求国际共识的学者们来说,这些表述体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 在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上,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在回答问题或提出反驳时惯常使用的“转折策略”。该策略的要领在于使用“不过”一词的速度和技巧。换言之,“不过”或“但是”等词汇之后往往是另一方所实施的恐怖暴力或恐怖活动事实。试举几例: “基地”组织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戮和暴力混乱。不过,美国轰炸塞尔维亚、阿富汗,并对伊拉克进行先发制人的入侵又是什么? 哈马斯、“阿克萨”烈士旅和伊斯兰“圣战”是毫无意义的大规模杀戮和不加区分的恐怖主义行为。但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加沙地带的恐怖主义及其对巴勒斯坦领导人的“定点清除”又是什么呢? 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兵营所遭遇的汽车炸弹袭击是毫无意义的残暴的恐怖主义行为。那么,美国海军为了报复这一炸弹袭击而对无辜的黎巴嫩村庄进行的轰炸又是什么呢? 根据詹姆斯·Q.威尔逊的说法,这类策略的目的是通过转换议题来避免讨论一些特定问题,并能让另一方在道德上低人一等。而且,这些转折性反诘和最初的表述又是相同的,二者之间无法进行区分。这样,人们就无法在“基地”组织和美国政府、自杀性人体炸弹和以色列当局,以及汽车炸弹袭击和美国海军的轰炸之间进行区分。换句话说,转折策略使任何实质性的讨论都变得毫无可能,因为任何分析论 导语 詹姆斯·M.伯兰德著的《解读恐怖主义(恐怖组织恐怖策略及其应对第三版)》一书吸收了以往恐怖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汇集了恐怖主义与国际反恐研究领域的许多不同理论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路径,介绍了恐怖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结合以往案例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从事反恐工作的专业人士以及想要了解恐怖主义的普通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序言 《解读恐怖主义: 恐怖组织、恐怖策略及其应对》吸 收了以往恐怖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散见 于各种专著、论文和其他文献,在分析恐怖分子的策略方 面有着重要影响。本书汇集了恐怖主义与国际反恐研究领 域的许多不同理论和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分 析路径,以帮助读者研究恐怖主义、甄别恐怖组织、分析 恐怖策略,乃至评估警方或政府在减少或根除恐怖活动方 面的政策成效。 本书是专门写给那些将要应对未来恐怖事件的人,或 是正在试图理解当代恐怖组织动机的读者。它同时还适用 于刑法领域的学生、司法界专业人士,或是任何希望对“ 恐怖主义”现象有更多了解的读者。为了加深对恐怖主义 的理解,无论是该领域的学者还是从业人员都需要熟悉恐 怖主义的概念和技巧,包括来自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社 会学和传统刑法文献中的各种理论。研究恐怖主义的学者 们有必要将恐怖主义的专业知识与应对恐怖主义结合起来 ,而那些未来从事反恐工作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也需要与时 俱进地掌握最新的恐怖主义理论和战略,并获得专门的知 识、技能和训练。恐怖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表明: 无论学 界还是民众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于全球和平的威 胁。就此而言,本书希望能够在帮助人们理解恐怖主义的 概念方面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不过,我们对于恐怖主义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 现实中,恐怖主义威胁是一个杂糅了真实和想象的多面体 ,每一种恐怖威胁都有着不同的来源,每一种恐怖威胁所 采取的战术和所造成的政治问题也大相径庭。比如,美国 对阿富汗的轰炸就被认为是一种威慑性报复行动,旨在报 复阿富汗塔利班对于反美恐怖活动的支持。与此同时,几 乎没有决策者会建议美国军队派遣F-111轰炸机去攻击三K 党、哈马斯,或是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基地。此外,大 多数恐怖分子也未必就是职业罪犯、精神失常的狂热分子 或是政府代理人,而是在激进主义、民族主义或极端宗教 信仰驱使下走向暴力的普通人。 对于研究恐怖主义的学者而言,最为复杂的问题莫过 于达成一个能够让读者普遍接受的定义,这也是国际社会 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尚未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政治性定义的原 因。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在关于恐怖主义的本质问题上远 未形成共识。比如,当年攻击贝鲁特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 的人体炸弹是“恐怖罪犯”还是英勇的“自由斗士”?我 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称呼“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或 “泰米尔猛虎组织”?只要有了政治共识,恐怖主义的定 义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没有政治共识,恐怖 主义定义问题上的分歧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乃至进一步加 剧。原因不难理解: 一方称颂的“自由斗士”或“突击队 员”,或许就是另一方所通缉的狂热恐怖分子。在学界和 决策部门最近所提出的大量恐怖主义定义中,人们将针对 平民的“软目标”的恫吓作为“毫无偏见地”界定恐怖主 义的核心。本书将介绍并比对一些流行的恐怖主义定义, 这些定义对于我们理解恐怖主义将会大有裨益。 与之前出版的《解读恐怖主义: 恐怖组织、恐怖策略 及其应对》相比,第三版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六个 方面: ①更新了第一版中的内容,增补了2007—2009年 间的参考文献;②重点分析“9·11”后“基地”组织的恐 怖主义活动;③第三章中新增加了关于网络和恐怖主义的 内容;④在第四章中,分析了伊拉克“基地”组织的恐怖 主义活动;⑤总结并分析了伊拉克的恐怖组织和自杀性人 体炸弹;⑥考察了全球民主国家在反恐中使用紧急权力的 情况,包括美国执法部门在“9·11”后所采取的法律措施 ,并对《爱国者法案》进行了评述。 本书第一章归纳了关于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章简要地追溯了恐怖主义的历史渊源,第三章考察了 媒体在恐怖活动不断增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四章对 巴以冲突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基地”组织的功能和架 构,第五章则列出了对美国和盟国构成威胁的外国恐怖组 织名单。在第六章中,我们对人质劫持和谈判问题进行了 系统分析。第七章介绍了爆炸材料的有关性能和技术,第 八章探讨了作为一种恐怖活动战术的自杀性爆炸袭击,第 九章分析了政府决策者在打击和应对恐怖主义问题时所使 用的政治、法律、技术手段,以及应对举措等。在全书最 后一章,我们分析了未来恐怖主义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一 些潜在的恐怖主义领域,比如核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 。书中还专门分析了恐怖主义对于西方国家的影响,由于 西方国家长期面临恐怖主义活动,这些活动导致的变化也 是显而易见的。 正如许多有争议的领域一样,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 摒弃偏见。在本书的研究中,我竭尽所能地为读者提供一 个关于当代恐怖主义的公正看法。我之所以进行这项研究 工作,主要源自几位刑法学专业学生的请求,他们一直抱 怨说有关恐怖主义的文献已经汗牛充栋,且令人费解。我 希望,我的研究不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困惑。 感谢我的爱妻芭芭拉(Barbara),她不仅帮我录入 并编辑了纷乱如麻的书稿,还一直鼓励并支持我从事这项 工作。特别感谢我的孩子们——迈克尔(Michael)和阿曼 达(Amanda),还有我的侄子特伦特·汤普森(Trent Tompson),他们对本书初稿提出了重要的评论和建议。我 还要感谢下述评论人: 南俄勒冈大学的李·艾尔斯·施洛 塞尔(Lee Ayers-Schlosser)、理查德·斯托克顿州立 学院的戴维·艾蒙斯(David Emmons)、约翰·杰伊刑法 学院的丹尼尔·裘德(Daniel Juda)、钱德勒·吉尔伯 特社区学院的莱昂·库茨克(Leon R. Kutzke)。此外, 我还要感谢萨克拉门托市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刑法系的学 生们,尤其是他们长期以来对于“暴力与恐怖主义”这门 课程的兴趣。最后,还要感谢培生出版社琳达·克莱默 (Lynda Cramer)女士的细心与指导,以及萨达谷班·巴 拉吉(Sadagoban Balaji)先生在编校方面的协助。 詹姆斯·M.伯兰德
内容推荐 恐怖主义威胁是一个杂糅了真实和想象的多面体,每一种恐怖威胁都有着不同的来源,每一种恐怖威胁所采取的战术和所造成的政治问题也大相径庭。 詹姆斯·M.伯兰德在《解读恐怖主义(恐怖组织恐怖策略及其应对第三版)》中系统地梳理了各种国际恐怖组织、恐怖策略的起源、演变、特征和发生机理,以及相应的反恐策略。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人员,还是实务部门工作者来说,这部融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作品都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