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国援华实录/国际名人看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阿瑟·克莱格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言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基础
1931年-1937年8月
第二章 勇往直前
1937年8-12月
第三章 “榛名丸
1937年12月-1938年1月
第四章 援华运动开始形成
1938年2-4月
第五章 充满希望的几个月
1938年4-8月
第六章 慕尼黑·广州·汉口
1938年9-10月
第七章 坚持
1938年10月-1939年9月
第八章 滇缅公路:最后一次绥靖行动
1939年9月-1940年10月
第九章 海员、合作社与国际和平医院
1940年lO月-1941年6月
第十章 联合国中的中国
1941年12月-1945年8月
第十一章 新中国的诞生
1945-1949年
附录一 被遗忘了的运动
附录二 从西班牙去华的医生
精彩页
第一章 基础
1931年-1937年8月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军队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马可·波罗桥)袭击中国士兵时,并未立即表现出这就是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开始。或许日本人自己也不是十分肯定。那就是说,他们征服中国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又必须小心谨慎,以防遭到太多西方国家的反对。1931年日本军队侵占中国的东北时,他们小心翼翼地声称自己的行动是反对苏联,因此没有遭到西方国家的任何抗议。从此以后,他们蚕食了华北。他们借助1902年义和团议定书的条款,早就在天津至北平的铁路沿线驻扎了部队。七七事变中他们调用的就是这些部队。但是向中国进一步地推进会直接挑战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当然,日本再次扬起反对苏联的旗帜,在北平附近挑起事件前的几周内,对苏联边防部队发动了两次进攻,然后观察西方国家的反应。
1937年中期的形势对进一步蚕食中国是不利的。中国人对向日本让步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终于迫使中国国民党统治者蒋介石结束了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十年内战。日本第一次面对着一个统一的中国。另外,日本感觉到更有能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日本在满洲的地位已经巩固,并且根据1936年日本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有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作为后盾。甚至那些预料日本将以北平附近的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一场大规模侵略的人,在开头几周内也未吭声。
日本没有公开宣战,只不过是偷偷地滑向战争,宣战不是日本的风格。对7月7日那场冲突进行了3个星期断断续续的谈判后,日本军队于7月28日攻占了北平,不久又打下天津。8月13日,他们对上海发动了进攻。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了。
自1931年开始,英国的和平力量,即那些反对走向战争的人们学到不少东西。日本侵略满洲对他们和对英国政府同样是一种考验。和平力量在谴责侵略行径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采取行动产生了分歧。是否要求国际联盟对日本进行制裁?《曼彻斯特卫报》和《新政治家》周刊支持制裁。和平运动中的许多人由于受到绝对不抵抗主义的影响,害怕经济制裁会导致军事行动,因此反对制裁。在这种纯粹消极主义的背景下,有些和平主义者,如迪克‘谢泼德、莫德.罗伊登、唐纳德·索珀,大胆地但不现实地建议组建一支和平军,派到日本和中国部队中间去,迫使双方停止互相射击。那年我17岁,热情地希望当一名志愿者,但这件事根本没有什么进展,逐渐地也就销声匿迹了。1931年左派内部的分裂更令人担忧。英国共产党曾经支持1925-1926年中国国民革命,直到1927年蒋介石镇压共产党人搞“白色恐怖”;支持1931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又和其他组织一样,意识到日本攻击苏联的危险性。但到了1932年,伦纳德.伍尔夫、J.C.哈蒙德、J.A.布森、H.J.拉斯基等人联名签署了一封给《曼彻斯特卫报》的信,要求英国政府捍卫《国际联盟盟约》,利用《凯洛格公约》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而现代书刊社(英共出版社)出版一本小册子,题为《对中国的袭击》,则称他们为“社会法西斯主义者”。作者抨击他们不但没有谴责国际帝国主义,而且没有依靠国际工人阶级的力量来阻止日本的侵略。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逐渐地摧毁了这种左派幼稚病。而墨索里尼1935年进攻埃塞俄比亚,使包括工党在内的大多数和平力量认识到,需要制裁侵略者,而非绥靖;不是置身事外,而是通过国际联盟保障集体安全。那就是1935年和平投票的目的。这次投票把和平主义者和非和平主义者联合起来,他们共同要求英国政府利用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及走向战争的趋势。
1936年的事件加速并加强了这种倾向。1935年,希特勒曾庄严地重申战后条约规定莱茵区(没有提出过这不是德国的领土)的非军事化,正是他突然于1936年年初将他的部队开进这个地区。这一来,法国惊慌了。而希特勒的行动不仅针对法国,还表明他的诺言是不可信的,他甚至不受自己保证要遵守的条约的约束。正是这后面的因素唤醒了英国比较明智的保守党人。
P5-7
导语
阿瑟·克莱格著的《英国援华实录》为“国际名人看中国”系列之一。书中所研究的内容不能仅仅看作是对20世纪30年代历史事件的记录,也不能视为对民主政治的研究。它是对那些从来不间断地为争取一个和平合作的世界秩序而奋斗的人们所做的工作的颂扬和继承。
序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
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呼吁,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不仅是系统
全面地介绍和纪念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友
人,也是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新时代,通过传承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广交国际
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
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人士
的作品。这些作者在20世纪亲历、见证了抗日战争、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他们通过在华
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历史和人
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
,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我们今天再次阅读这些国际
友人传世的经典著作,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变革创新
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中,有很多国际友人,在今
天仍然对中外人文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80年前,这些国
际友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
情况介绍给世界,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根据地的真相。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
向中国——80年前斯诺他们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
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
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
法都不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
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融人中国,我们无法
回避。我们相信,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
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文明间就能够相
互促进,共通共融。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
会、北京培黎职业学校的信中强调指出:“希望你们发扬
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
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路易.艾黎和宋
庆龄、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等人发起成立的工合国
际,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他在华工作60年,为支援中国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和新西
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人文交流中,这些有着共同记
忆的人物一直是构建平台的主线,因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友谊做/tI~:献的人。当习近平总书记在
英国女王于白金汉宫举办的国宴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一位
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
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献出了年轻的
生命。近年来,在何克就读的英国圣乔治中学和李约瑟就
读的英国奥多中学,由英中了解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埃德
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论文比赛已经开展了三届,
这些英国的中学生已经开始通过论文写作来了解今天的中
国。在美国,来自斯诺家乡的肯尼迪教授将开始《红星照
耀中国》出版80周年的全球巡展;中国问题专家麦金农教
授筹备的以史沫特莱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将在北京大
学图书馆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
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
实。”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外关系正在出现新的特征,因
而对人文交流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人文交流的背
后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世界的了解和尊重,更是引领各国
民众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相向而行”。阅读这些
国际友人们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
“国之交在民相亲”。衷心祝愿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
久弥新,让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孙华
2018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1935年作者加入了“中国人民之友”,这个组织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并入了“英国援华委员会”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阿瑟·克莱格不但是援华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援华委员会的积极分子,并亲自负责委员会的英国全国的组织工作。《英国援华实录/国际名人看中国》讲述了他如何动员了广大的英国工人、知识分子、青年、妇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援华活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6: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