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子一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朱子一,中年大叔一枚,甘肃天水籍,199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混迹媒体圈多年,拍过照片,撰过特稿,写过评论,以记录为志业,以遗后人有所依凭。因了羡慕嫉妒恨,常讽文青,偶讥官场,东拉西扯,终不知所云。混过闽南、海南、岭南、京城,末了栖身杭州西子湖畔一家报馆打杂。自觉一事无成,故有思乡之怨。唯这笔名取得好,一字给了女儿,一字给了儿子,胸中块垒,从此浇透。 后记 同一块西瓜皮 在文化和地理的双重意义上,江南即杭州,杭 州即江南。1992年初中毕业,买了不少明信片写了 几句话赠给老师,全是西湖水墨照。无论是长裙飘 飘的古典美女还是烟雨迷蒙的西湖烟云,均是云深 知处的美好所在。二十几年后,我在西湖边的雨中 ,看着姑娘们漫步,才真切地体验到,一个粗砺的 北方男人心思如何细腻,都配不得这样的景致和人 品。哪怕是姑娘掉了鞋跟,也无妨这一切的美丽和 温柔。 在兰州的风沙里,江苏来的男生在北方同学面 前讲述家门口如何小溪流淌,如何抓鱼捞虾,我就 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守在黄土坑前等着黄土层里渗 出一汪清水的情景。 在渭北高原,要找到山头上那棵树,那就是回 家的记号;在江南,要找到村头那棵树,那是回家 的记号。 有些地方,你要早点去;有些地方,你要想好 了再去。江南,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想好了才去的 地方。因为这一去,你无法离开;一旦离开,就没 了回头的路。 于母亲而言,则是秦腔《白蛇传》里的那句台 词——“西湖山水还依旧,灵隐钟磬仍长鸣”;于 姑娘们而言,则是桃红柳绿、断桥残雪。 做人要慎重,不要轻易表态。 这是我人活到一半,开悟的时候想到的。当年 高考,别人都说是跳农门,我却只是随大流,并没 有改变境遇的强烈意愿。于今,从城里去乡下,也 不过是随大流,也并没有特别要强调的意味。 只是,人总是要有个交代的,有些是可以言说 的,有些是要隐瞒的。我要向各位坦白的是这样一 个并不文艺的过程。当然,也许并不文艺的过程, 本身就是文艺的一部分,谁也说不好。 我对所有的潮流都保持怀疑,包括现在的归田 。古有隐士,那是士的一种生活方式;今有归田, 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动。但环顾身边,我们已经走到 这一步了吗?是不是“文艺犯”的无病呻吟? 对,就是“犯”病的“犯”,而非“范”式的 “范”,我没有写错别字。 既然没有答案,我就要拒绝这个标签,免得自 己被错划派别。这就好像:在一个热闹的场合,我 一个人待在角落,看着一切欢笑却无法参与。标签 是多么重要的认识工具,哪能随便就贴上? 杭州是个旅游城市,尤其是前些年,全国性的 会议非常多。有段时间,我要陪来杭州开会的同学 、朋友逛西湖,有时还要陪他们在西湖边看月亮。 有些朋友说,你现在连口音都杭州化了,说话轻声 细语。 每听到这些,我就在心里窃笑:“你们不知道 ,我的人生就是一碗浆水面。” 是的,家长也总是这么说,所以她对儿子的照 看特别上心,要让儿子对生活品质有些要求,不要 一碗浆水面就能打发一顿正餐。 可是,这有错吗?院子里一定要有老家来的花 果,才是与我有关的居所。 再说一遍,我是个俗人,我不讨厌城市,热爱 城市的方便,享受城市的美好,只是在需要安静下 来的时候更爱乡村一些。母亲刚进城的时候说,她 一想到脚底下还住着一户人家,就觉得脚底下是虚 的,飘在空中。我在安静下来的时候,灵魂总会飘 到某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山高云淡,阔天长生 。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这是一句歌词 。我造了一栋叫“止溪”的房子,就是行至溪上、 止于足下。城里迅疾的脚步,且在这里停下,便是 行止。至于止下来想什么,那再想想。 还是我经常对人说的那样,我这一生,就没什 么规划,都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 目录 PART 1 不如归去 另一种归乡 一座有花有果的小院 咏而归 心中有个“乡建”梦 台湾民宿考 感谢拒绝你的那个人 心里想想,就已醉了 上竹山一百五十年 我真的要回乡下吗 地图上抹掉的和重生的 分享我们的故事 PART 2 营造法式 可以晒屁股的房子 只有一张大长桌 它叫“止溪” 阳光照在15度上 对自然的承诺 溪中池 止溪第一夜 紫赯色的男人 抢树记 寻闸记 保卫桑茶 溪从库里来 方腊与同安顶 改造万竹园 我要做包工头 窗前蝴蝶飞 丛中腾起一雉鸡 没有一个时辰是虚度的 PART 3 南北四季 七月十二,辣椒茄儿 瓠子“一窝猪” 椿香南下 五撮儿 苦苣 苜蓿菜 沙棘 牡丹 洋槐 刺玫 子西树 映山红 南北二杏 马兰头·马兰花 野葱 银丝柳 格桑花 何不食灰菜 蔓莓子 麻椒不够麻 狗尾巴草 PART 5 溪有书山 情怀在逃跑 乐大姐 我有一碗酒,换你一本书 书后的主人 师妹来访 止溪是吹牛的重灾区吗 小院也曾花团锦簇 还是年轻啊,控制不了自己的惊喜 我知道这是很对的 茶园边的生日会 小楼今晨又取名 复照青苔上 一间古厝,两岸花开 心忧鸟食怨大雪 水下有石,再下有宫 后记:同一块西瓜皮 附录:朱子一开店记 精彩页 另一种归乡 2015年春节,我带着儿子去弟弟家过年。父母在城里帮弟弟带儿子,跟所有进城的老人一样,带大了儿女辈,又要帮着带大孙子辈。 父亲是个北方老头儿,生活自理尚且无暇,更何况带孩子。无非,他是与在异乡的母亲做伴,好让她不至过于无聊。 老太太带孩子,只要一下楼,自然就有许多老太太上来搭话。有些关系好的,据说都要将母亲送至楼门口才分手告别。想来,大家的处境都一样,有个人说话,总算不至于变成哑巴。 这可苦了父亲。他每日几上几下楼,却无人搭话,只要久不开口,“嘴里就发臭了”。后来,他终于发现门口的保安其实是个闲人,于是有事没事就去搭讪,终于“嘴没那么臭了”。 有一次,父亲下楼,半路折返。母亲惊问其故,父亲不答,只顾抱头发闷。再问,却道不知将如何。看父亲如此寂寞、苦闷,母亲一阵凄惶,向壁垂泪。想父亲在老家吃东家喝西家,脚不沾自家门,好不快活;进得城来,不懂普通话,不懂城里风俗,到处搭话而不可得,堪若进了监狱。 这样的老人自然也不止父亲一人。那日弟弟去买菜,看到一陕西来的老太太拿着五毛钱买菜,可在海南这里,五毛钱连一颗辣椒都买不到。老太太气得大骂菜贩子欺负外地人。弟弟好心上前提醒老太太:这里的确是这个价。 海南的蔬菜多半自大陆运来,贵得一塌糊涂。父亲去买菜,只问不买,搞得那些卖菜的看到父亲,只装作没看见。父亲经常逛来逛去,只是搭不上话。连菜市场都拒绝父亲。 那日他在楼下拣纸箱,发现了一只别人丢弃的漂亮的花盆,赶紧拿回家来,却发现家里没有花草,花盆根本派不上用场。 母亲说,干脆向老家买些辣椒籽,种些在阳台上,也好摘来吃。 这便提醒了父亲。不几日,阳台上摆满了拣来的各色花盆,有一只是船形的,有一只是大茶壶,有一只是塑料大洗盆,形色各异,估计集中了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花盆。 小小的阳台上,父亲每日像检阅他的部队一样,精心伺弄。有只盆是专门的苗圃,等苗发出来之后,再移栽到其他盆里。有只盆里,是从老家连根带土拿来的草莓。草莓长得盛,又分出一盆新的来,只是直到现在,只看到草莓开花,却未见过草莓果。 种得最好的还是辣椒,以前结的果实多,吃不过来。现在这一批,估计是籽不行,只结了三枚果子,只开花不结果,剪了枝重长出来,还是如此。 去年五一节,我带女儿去海南。小孩子在家里闲得无聊,也与爷爷奶奶生疏,玩不起来。直到有一天,女儿发现爷爷在阳台上给辣椒浇水,赶紧冲上去帮助爷爷洒水。这下,爷孙终于找到了共同爱好。从起床开始,每隔一阵就浇一次水,我担心大太阳底下浇太多水辣椒会死掉,父亲却毫不在意,只要孙女喜欢,他就随时伺候。于是,爷爷在后面抬着水壶,孙女在前面负责洒到花草上,不亦乐乎。 这次去,侄子已经长大了。那天逛超市,我给他买了几只老虎、狮子的玩偶,这下可好了,侄子每日牵着他的狮子、老虎到辣椒盆里去吃菜,先是把土刨出来,被弟弟制止;接着,干脆把苗折断喂给老虎、狮子。 就这样,父亲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的苗,就这样被侄子一棵一棵地喂了老虎、狮子。我们当然提醒过他:老虎只吃肉,不吃辣椒,可他哪里能信呢。 更糟糕的是,我一岁半的儿子自从海边玩沙回来,看见沙样的东西就抓来玩,这些盆里的泥土,自然是遭了殃,撒得到处都是,菜根都露在外面。父亲发现了,心疼得不行,把苗一棵棵扶正,土一点一点地扫回去,重新培好。我觉得,那基本上是得复种了。 饶是如此,这方小小的菜圃,父亲还是伺弄得井井有条。也许,从来不在乡下种菜的他,在城里找到了唯一可以做成的事情。它让父亲的时间有了去处,也间接地让自己做了点贡献,哪怕只是半年长了三只辣椒。 有时静下来,月光下“察人可以知己”,就在想,再过二十年,我是否也会如父亲这般。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我爷爷的亲弟弟,也就是二爷爷,与湖北籍的媳妇在新疆生活了大半生,最终回到湖北,在那里终老。据说他对老家田园的向往,无时无刻不在脑际萦回,却不得而终。 如果在江南的土地上,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园,种上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瓜果和鲜花,会不会让生活更美好? 其实,岳母大人已经根据我的口味调整了菜谱,比如他们以前从来不吃的韭菜、辣椒,现在一日不落,气得岳父大人每顿饭都只吃一半。 那要是我老了,谁还照顾我的口味? 如果我能够在这里复制泉下老家的菜品,是否可以不再老来思归?毕竟,叶落归根的实质,有时候不过是叶落归舌。味蕾的满足,足以抵消对西北老家的想念。 想母亲一生的追求不过是拥有一个菜园,如今六十岁,竟无法实现。母亲的娘家在马家小湾,那里适宜种植,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加之村小,每户都有一亩菜地在门口,自是一派田园自得。而自嫁到朱家,门口即悬崖,门前屋后连树都能干死,庄院挨家挨户,哪有地方落脚种菜?母亲念叨一生,奋斗一生,终未成就这个小小的梦想。在 导语 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的梦想。清风拂过,薄雾微光,满心欢喜。 超俗的眼光,闲散的人生情怀。让读者不必亲自去盖一个房子,也能体会到明月清风。 浓浓的亲情,乡情。 朱子一著的《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文字好,一字一句,一句一段,都有很好的呼吸节奏,带你去体会南方。 序言 客自山中来 幼时读《寻隐者不遇》,有“只在此山中,云 深不知处”语,又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句,直觉人生 如风,空灵如虚蹈,总是不得要领,但隐隐然总有 梦境。 如今且说这城里,好是好,就是缺点梦境。 我非隐者,装也装不来。十几年前跟一位女生 说,我欲出家若何。伊轻启朱唇微徼一笑:“你若 出家,我就在庙门对面开家青楼,看谁的主意真。 ”只想了一下,不超过三秒钟,就觉得还是她的主 意真,也就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做梦,何况还要把梦境变成 现实。与朋友相聚,家长屡次质疑这个梦想,但又 全力支持。只怕她也听多了这种梦,也见多了做这 种梦的人,知道人还是要有梦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里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是惊喜。梦里的乡村 出现在面前,是残缺。 北方大山丛莽,要是远远找到村子山头那棵树 ,基本就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南方不同,要是找到村头那棵树,就找到了回 家的方向。 径山镇四岭村下仕就有这样的一株几百年树龄 的银杏,我岳母呼为白果树。 自第一次到这树下,就知道应该有一间自己的 房子。三年时间,果有此屋——“止溪”。 可这屋的动因,一半自愿,一半还愿。 那日与上海滩上知名女作家丘眉搭话,她问我 这民宿究竟有何特色。我道想法一堆,无从着手。 最后讲到如何起心,我道是岳父母年纪大了,要住 个新房;中间与人合作告吹,是因为对方不想让岳 父母在这里居住,直接违了初心;后来合作的金螳 螂设计师乐大姐,她也是因为父母在城里闲得无聊 ,要给父母找一处可以种菜的园子,双方一拍即合 。 丘眉老师一拍大腿(我在电话这头猜的):“ 饶是听了多少民宿的故事,有真的有编的,单你这 止溪的故事,是独一份。之前从未听说过有人因为 父母辈的原因而造民宿的。” 我说这本来也不是很重要的事吧,事情就是如 此。丘眉直说:“非也非也,凡民宿要做得好,必 得有一个主题,你这主题散漫,无法聚焦,推广也 难。” 我虽未能说出口,心下想的却是,本也没想着 赚大钱,无非是为岳父母、为朋友们造个可心的去 处罢了。但听她这么一说,觉得也是在理,便赶紧 拿了几本前些年组织编写的《浙江孝贤》一书,放 入书架。那日吃入户酒时,有小姑娘到书架前参观 ,便送她们每人一本。人不能忘本,犹树不能忘根 。 话说回来,这三年间,原先只是本村人在意的 银杏树,现被政府认定为几百年历史的古树名木, 披红挂彩。民间自得了官方的支持,拜祭的香火也 点起来了。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来处。醉中诗日: “客自山中来,溪远山渐老。江南一场梦,拈 花渭上苕。” 内容推荐 朱子一著的《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是讲述为何以及如何在乡下盖间房子并乐享生活其中的随笔集。作者是一个媒体人,带着孩子,回归山野,在乡下盖了间房子,建了一个有花有果的小院。全书分为四部分,共计六十余篇随笔,前两部分重在讲述为何要在乡间盖间房子、选址、建造、装修等小事,后两部分重在讲述在乡间房子中的生活,一派田园气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