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愿为你而死(精)》是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批存世的、从未出版过的短篇集,书中收录的十八篇故事有短篇小说,也有电影剧本。有些真正地散轶了,直到近年才重新出现。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故事都曾散失:散失在菲茨杰拉德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困窘境遇中;散失在当时编辑的不理解与不接受中,使读者无缘一见。在本书中,读者将会看到菲茨杰拉德对争议性主题的涉猎,比如他笔下的年轻人,比现实中的年轻人更大胆、更百无禁忌。而且,即使在急需用钱和评论的时候,菲茨杰拉德也不再迎合编辑的需求,拒绝修改,转而将作品雪藏。 这些故事所展现的,不是“一名忧伤的年轻人”虚添年岁、囿于自己刚刚创造的黄金时代,而是证明了他如何走在现代文学前沿,无论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多错综复杂且富于实验性。 目录 导言 编辑说明 一张欠条(1920年) 噩梦(黑色幻境)(1932年) 打算怎样(1933年) 海边的格雷西(1934年) 一起旅行(1935/6年) 我愿为你而死(湖之传说)(1935/6年) 向爱告假(1935/6年) 起自静默之地的旋风(1936年) 珍珠与皮草(1936年) 吊起拇指(1936年) 预约牙医(1936/7年) 越位(1937年) 房间里的女人们(体温)(1939年) 向露西和埃尔茜致敬(1939年) 爱之痛(1939/40年) 夫妇(创作时间不详) 附录 芭蕾舞鞋(1936年) 谢谢你的火(1936年) 致谢 文献说明
序言 本书中的故事,是最后一批存世的可以被认定 为出自菲茨杰拉德之手的文稿。我收录了他在打字 稿或手稿上的修改手迹,将被划去的未完成句子和 段落放到了括号中加以合并。比如,《越位》的文 本由菲茨杰拉德的资产信托协会提供,写作日期早 于菲茨杰拉德保存在普林斯顿的文稿。两份内容是 一致的,但是普林斯顿那一份上有菲茨杰拉德用铅 笔修改的痕迹,其中包括第一页上的指示:“换到 普林斯顿”(指的是他想把故事的发生地从耶鲁换 成普林斯顿)。故事本身从来没有做过这种转换, 但是他的意图应该被大家知晓。同样地,当一个故 事存在多个版本时,我遵循的是作家本人的偏好。 比如,菲茨杰拉德同意将《房子里的女人们》删减 成一篇短得多的《体温》,但他并不喜欢删减后的 样子,并在信中坚持要用原来的小说发表。基于这 点,我在这里重现了《房子里的女人们》1939年6月 的版本。如果有迹象表明,某个故事曾有差异很大 但现已不存的初稿,像是《向露西和埃尔茜致敬》 集中描写姑娘们和她们家庭的两页书稿,我会加以 说明。 而没有完成的《向爱告假》,是一篇短篇小说 的一部分,展现了菲茨杰拉德创作过程的瞬间。很 多菲茨杰拉德称之为“错误开头”和显然未完成的 小说草稿被保留了下来。有些在写了十二或十五页 后渐渐没了声息或戛然而止。另一些则只有一两段 ,作者再未对其进行过完篇的努力。在部分手稿和 打字稿上,菲茨杰拉德标注了自己的意图以保留个 人思路。其中一个题为《芭蕾学校——芝加哥》的 开头,2015年经认定是一个小说的起始段,而非一 个作废了的故事。菲茨杰拉德还为“帕特·霍比系 列”和许多之后再不问津的电影剧本写过几段至几 页的框架构思。有三篇已知的菲茨杰拉德已经完成 的小说散佚了,它们是:《不顾一切》(1922年) ,《完美老爸》(1934年)和《他们不曾长大》 (1937年),三篇都曾在他的信件中被提到过,但 至今没有发现。 这些故事中最早的几篇写作完成至今已近百年 。文中提到的很多事情,如今的读者已经不太熟悉 ,因此本书添加了诸多注释,对他指涉的特别事件 、情况或人物在文中的关联性加以细节说明,以帮 助读者理解菲茨杰拉德的用意。写这些脚注时,我 参阅了菲茨杰拉德的通信,来点明故事的创作背景 。这些书稿是由不同的打字员打出来的,他们的手 法也并不一致。有些碳式复写纸上的逗号和段落已 经模糊不清。为了便于当代读者阅读,我校订了标 点符号的用法,并不像生硬的原文抄本。我保留了 菲茨杰拉德频繁使用的破折号——这是他与自己所 仰慕的詹姆斯·乔伊斯这样的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 征。在他加下划线表示强调或引用,或用引号标示 书名的地方,我都改成了斜体,就像他的作品最后 都以打字稿面世一样。在给每个故事所做的注解中 ,我都尽量不透露关键性情节。不过,为了避免对 文意的破坏,还请先阅读这些故事本身。 安妮·玛格丽特·丹尼尔
导语 从摩登时代的A面转到B面,这些遗作在人们满怀希望做梦之外,清醒地揭开他们在迷失中的挣扎。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抛弃“青春作家”标签,转向现实主义,艺术上归零的“完美之作”。18篇短故事,18种镜像,面面都是菲茨杰拉德,也都是你。 思维超前一百年。“人间值得吗”“明星吸大麻”“能否容许婚内开小差”,准确预判奇葩说辩题、当今青年情绪。 《我愿为你而死(精)》收录40幅珍贵的生活照片、作家手稿、打印稿等档案图片,被誉为最珍贵的菲茨杰拉德作品。 精彩页 Ⅰ 以上并非我真名——叫这名字的家伙,允许我在这个故事里署他的名。我是不会泄露自己的真名的。我是个出版人。在接受的各种来稿里,有南达克他州的老处女写的长篇青春爱情小说,有关于富贵花花公子和长着漆黑眸子的阿帕切女郎的侦探小说,还有大学教授或无业游民们写的各种散文,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恐怖故事以及赞美塔西堤月色的文字。我从不接受十五岁以下作者的投稿。所有的专栏作者和共产主义者(我从没弄懂过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都指责我贪财。我的确爱钱——爱得紧呢。我老婆需要钱。我的孩子们也总在花钱。要是有人把全纽约所有的财富都送给我,我肯定不拒绝。相比同一年内挖掘塞缪尔·巴特勒、西奥多·德莱塞和詹姆斯·布兰奇·坎贝尔三位作者,我倒是更情愿把力气花在出版一本预售五十万册的书上。你要是出版商肯定也这么想。 六个月前我签了一本无疑会大卖的书。作者是哈登博士——一个在灵媒方面颇有研究的人。我在1913年出了他的第一本书——当时灵媒研究还不像现在这样时兴,他的书像是一只被困的长岛沙蟹一样卖不动。对他的新书,我们在推广上费了五十倍的心力。他的侄子在战争中遇害了,哈登博士用别具一格而又严谨含蓄的笔法,描述了他通过各种媒介,与他的侄子科斯格罗夫·哈登的灵媒对话。 哈登博士可不是学术暴发户。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维也纳大学的哲学博士,牛津大学的法学博士,最近又成为俄亥俄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书既不生硬,也不胡诌。他的治学基于一种根本性的严肃态度。比方说,他在书里提到过一个叫威尔金斯的年轻人上他门来,声称有死者欠了他三美元八十美分。他想请哈登博士查查,这位死者到底打算用这些钱干什么。哈登博士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认为这种请求,跟向圣人求问丢失的伞去哪儿了有得一比。 有整整九十天的时间,我们都在筹备这本书的出版。书的封面出了三种方案外加两幅图以供挑选,五个设计样都是花费天价请设计师做的,为的就是最后能达成最佳的封面设计。而清样则被不下七位专业校对读过,不让任何一个逗号的尾巴或是大写字母的头上,有哪怕最轻微的颤抖和糊影,以防冒犯伟大的美国公众挑剔的双眼。 书出版前四周,巨大的打包箱被运往上千个引领风向的文化场所。光是芝加哥就发了两万七千本书。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发了七千本。每一百本打成一包的书被吭哧吭哧扔往了亚利桑那的比斯比、明尼苏达的红翼镇和佐治亚的亚历山大。较大的城市不断会有二十至三十或四十册图书传遍整个大陆,就像一个沙画艺术家用手中的细沙逐渐填满几近完成的画作。 本书首印的确切数字是三十万册。 与此同时,营销部每周六天朝九晚六马力全开,广告上的文字要用斜体,要加下划线,要字母大写,双重大写;撰写各种宣传口号、标题、个人评论和采访问答;另外,还要选出能表现哈登博士沉思、冥思、凝思的照片,定格他手持网球拍或高尔夫杆,与嫂子或是大海同框的诸般瞬间。更要有铺天盖地的文学评论做准备。将要寄送给一千家报纸和周刊的评论家的样书堆成了山。 新书发布定在了4月15日。到了四月的第十四天,一种令人窒息的肃穆弥漫在办公室里和楼下的门市部里,店员紧张地盯着将要堆满书的空荡荡的店堂,在店铺前空空如也的橱窗中,三位橱窗布置的高手将要通宵奋战,把书一垛垛堆码,摆出方形、圆形、心形、星形或是平行四边形。 4月15日早晨九点还差五分的时候,速记组的组长乔丹小姐,由于兴奋过度,晕倒在了我的初级合伙人的臂弯中。九点整,一位留着邓德里雷长连鬓髯的老先生买下了第一本《精神世界中的贵族阶层》。这本伟大的书正式开售。 在这之后三周,我决定去俄亥俄州的乔利埃特,见见哈登博士。这情况有点像穆罕默德(或是摩西?)上山朝圣似的。他性格羞涩、腼腆,不事张扬;我必须要去鼓励他,恭喜他,预先防备其他出版人挖墙脚的可能。我计划做些必要的安排,确保能拿到他的下一本书,这样盘算着,我就带了几份措辞巧妙的合同,有了这些合同,就杜绝了他接下来五年会产生的一应商业烦扰。 我们是下午四点离开纽约的。我有个习惯,旅行时会在包里塞上几本自己做的重点书,随意地借给同行的乘客中看上去最聪明的,以期由此让书受到新的读者群的关注。在我们的车开至特伦顿前,一位戴着长柄眼镜的夫人将信将疑地在她的包厢中翻起了书,坐在我上铺的年轻人深深地沉浸在了他的那本书里,一个红头发、目光深邃独特的姑娘,把书摊在眼前,在书后面玩起了井字游戏。 而我自己则昏昏欲睡。新泽西的风光悄无声息地变换成了宾夕法尼亚的风景。成群的奶牛、成片的森林和田野从我们身边掠过;每过二十多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模样相似的农民,坐在自己停靠在乡村车站边的马车上,嚼着烟叶,若有所思地盯着列车的车窗看。 我们肯定从这个农民身边穿过了十到十五次之后,我的小睡突然被打断了,因为我发觉同一包厢的年轻人正像乐队鼓手似的来来回回抖着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