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英戈·沃尔特(1940-2007年)生于柏林,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和慕尼黑从事中世纪研究和文学与美术史的研究。他出版了大量关于中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的书籍。沃尔特在塔森出版社出版过多部专著,其中包括《文森特·凡·高》《巴勃罗·毕加索》《20世纪的艺术》《中世纪著名的手绘稿》等。 目录 编者序 印象主义在法国 印象主义评说 印象主义前传 英国前缘 艺术与现实 年左右的巴黎艺术 新生一代 沙龙与落选 建立地位 印象主义 目标在望 战争与分崩离析 不信任的障碍 联合画展及印象主义一词的由来 从自信到怀疑 创立新风格 内容与类别的争论 新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 光的颜色:点彩派 综合主义运动 世界之光 快乐之痛 苦尽甘来 世纪末的酸甜苦辣 大自然般的和谐 智慧与年龄共长 “大师们将永垂艺史” 印象主义在欧洲和北美 印象主义时期荷兰和比利时的绘画 传统与现代:海牙画派与阿姆斯特丹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在比利时 “自由之火”—印象主义在德国 德国和法国印象主义 德国印象主义历史简介 新现实:印象主义在北欧 在巴黎的北欧艺术家 邂逅印象主义 艺术家部落 外光画 自然和文明 人与自然 光的效果 外光画与室内画 视角和构图 动感 “现代生活” 家园和欧洲:东欧及东南欧印象派画家 俄国 波兰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 印象主义与世纪后半叶的意大利绘画 印象主义时期的西班牙绘画 英国对法国印象主义的回应 印象主义在北美 美国印象主义的起源与原则 “欧式”美国人 独特的美国印象主义的形成 确立与传播:第二代美国印象主义画家 世纪的印象主义余波 附录 注释 印象主义名录 致谢与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导语 英戈·沃尔特编著的《印象主义艺术》介绍了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及后印象主义的历史,同时也对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地区的相关艺术发展做了一个综述。第一章至第九章是法国印象主义。本书的目的不仅在于解读名家名作,同时也在于介绍对印象主义意义重大却鲜为人知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这位重要画家的作品直到其死后一个世纪才被“发现”。第十章至第十七章讲述了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地区受法国印象主义启发或与之并行发展的绘画史。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此种艺术或许不属于印象主义,但它仍然深受法国艺术家的影响,尽管它们的风格已被诠释为一种不同的民族艺术语言。附录部分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中包括236位艺术家的简介、著述和照片,以及关于其他运动、评论家、出版物、地点的大量条目。 内容推荐 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经展出,评论家们便紧咬不放,对其新式之印象主义画风极尽讥讽之能事,有嘲弄画作名称者,亦有讽刺其光线、水波之处理方法粗放不堪者。 和其他许多伟大的艺术运动一样,最终这些信口雌黄的评论家又被“打脸”了。如今,印象主义画作已经跻身于世界最热门油画之列。这些曾被诟病为“画犹未尽”或“有失精准”的作品,如今频频出现于热门画展中,拍卖价格也屡创新高,相关博物馆更是人潮涌动。画作中呼之欲出的时空氛围,画布上风格鲜明的急促笔触,都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 尽管印象主义画风大受追捧,相关文献层出不穷,但这个流派中仍有许多领域和画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塔森出版的这部专著填补了这一空白,让本不该被遗忘的先驱人物——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卢西恩·毕沙罗(Lucien Pissarro)、古斯塔夫·卡里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等——重为世人所知。本书也探讨了印象主义的特点——从外光写生到生动的色彩对比。另外,英戈·沃尔特编著的《印象主义艺术》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运动的诞生之地——法国,还涵盖了欧洲其他地区及北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