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蔡元培评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然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蔡元培评传》一书作者刘然通过对蔡元培先生一生事迹的描写,将一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对蔡元培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发起“护国救党运动”等事件进行了详细记述,该书脉络清晰,文笔流畅自然,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
目录
青云显风华
教育始办学
斑驳民国情
六年洽北大
新文化运动
元老生激变
学界之泰斗
君子存雅量
孤灯绽金光
序言
清末民初,国家的没落,造就了时代的乱象。
介于这时代交汇之处的蔡元培,在人生的道路上,
默默耕耘着,并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功绩。
蔡元培降生之地笔飞弄,乃属中国文化名城绍
兴。自古以来,绍兴就多是才人贤者孕育的地方。
这座景色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养育着这位
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年少时的蔡元培,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学习能
力。在得到良师的指导之后,而能奋发图强,广泛
涉猎,还自创了一种奇特的“怪八股”文风,使他
在科场连连获益。即便父亲的早逝,家境的变迁,
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而母亲也对他寄予极大
的期望。
懂事的蔡元培,体谅母亲的劳苦,他在科举仕
途中一路攀登,摸爬滚打,最终登临仕途巅峰,为
人所赞叹。
初任教育总长、唯才是举的他,网罗众多才学
之士,无论是文学界,还是自然科学界,都能捕捉
到他的身影。新的方针,新的政策,这位开明的部
长,顶起了教育的大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借
鉴他们先进的模式,让中国的教育开始步人正轨。
6年北大的治学,俨然已成教育界的传奇。兼容
并包,思想自由,蔡元培开创了一代前所未有的风
气,不管北大前身如何,在他掌管之下,都将是教
育新的转折点。北大从此开辟了新天地,孕育催生
了那惊世骇俗的五四爱国运动。“劳工神圣”“外
争国权,内惩国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响
亮口号,无不埋藏着蔡元培的良苦用心。
蔡元培曾经自评道:“性近于学术而不易于政
治。”这句话揭示了他人生的偏向,重学术、轻政
治。化身行者,蔡元培辗转在政治、教育、学术三
界,将他集合中西的思想,化在实践之中,他并非
善说而不善做者,在每一领域,都颇具影响力,为
后人铭记。
毛泽东曾评价他说:“孑民先生,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的确如此,作为政界的元老、近代教
育的先驱、学界的宗师,蔡元培对自身的生活从不
奢求,甚至晚年,在香港租房而居,而后才有“祝
寿赠屋”的笑谈。
科举求仕、潜研西学、担任总长、主持中研院
……一介寒儒,书生本色,软中带硬,外圆内方。
顺利之中,又显坎坷;坎坷之中,又带着幸运。这
就是蔡元培的一生。而倘若没有这位超前的伟人,
彼时北大的辉煌,又有谁人可以创造呢?
导语
这套励志书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大师传记,二是名家文集。前者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后者辑录名人的文章言论,展示他们的才华睿智。所选者,无不是成功的人生,无不是为后人所推崇和敬仰的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是后人追求的榜样,励志的灯塔。
《蔡元培评传》是其中一本,本书作者刘然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逻辑清楚,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精彩页
青云显风华
盛衰磨其心
会稽和山阴这两座城,明清时均属绍兴府,绍兴府有八县,山阴、会稽两县署与府署同城,两座小城,隔河相望。而在民国时期,此府就荒废了,于是,这两座县城合二为一,变成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绍兴。
绍兴,极具特色和韵味的江南水乡。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说过,“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城的背面是杭州湾,南靠会稽山,塔影倒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可谓景色宜人。
绍兴的文化积淀也甚是深厚,是享誉全国的文化古城。它在景色优美的同时,更是造就了很多优美的传说,养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等。
相传上古时代,帝王虞舜,曾亲临此地,巡守游憩,因此,这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些地名:舜王山、舜山庙、巡守台、舜江等。相传大禹在治水之后,曾在茅山会同诸侯庆功,禹死后就把这座山改做了自己的墓地。于是,后人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就降生在浙江省山阴县城中笔飞弄故宅,家中世代经商。因此,相比之下,蔡先生的家庭在当时还算是不错的。祖父蔡嘉谟在当地早已经商,并育有7个孩子,长子蔡光普为蔡元培的父亲,是一个钱庄经理,其母为周氏。
蔡光普又名宝煜,字耀山,一向待人和善、友好,是慷慨之人,和朋友交往,宽松随和,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有货必应,欠者不忍索”,朋友们都称赞他:待人接物都恰到好处。然而,家人却常揶揄以“爱无差等”。
母亲周氏,精明而慈爱,却又不乏严厉,特别是对她的儿女的教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蔡元培,乳名阿培,家中的兄弟姐妹,一共7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两岁时,由奶娘陈氏抚育。同他的兄弟姐妹相比,小阿培生性平和,举止娴静。
一次,女佣带阿培兄弟下楼游玩,没想到女佣抱堂兄下楼之后恰逢他事,慌忙之中,竟然忘记了小阿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阿培直直地端坐在楼口,等待女佣,淡定自若,很久之后才被家人发现。
蔡元培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家乡,因而这里占据他整个生命历程的三分之一还多,家乡的文化氛围之浓厚,使得蔡元培耳濡目染,这对其日后的成才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73年,小阿培正式进入自家延师开设的私塾,习字读书,年仅6岁,按照辈分的先后,给小阿培正式定学名为元培,家中唯一一个从事文学的六叔,给他取名为鹤卿。私塾老师是一位周姓先生,即元培的首任老师。那时候私塾的功课教授很有规矩:先生坐定,学生站在一旁,先生先读,学生随之听声模仿,最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起高声朗读。蔡元培就跟着他诵读《百家姓》《神童诗》等启蒙读物,然后就是四书五经了。
当然,除了读书之外,还有两种课:习字和对课。蔡元培曾回忆说:“习字,先用描红法,即购得红印范本,用墨笔描写。先由先生把住学生的手,依样描写,连笔画的先后也指示了。进一步摹写,是墨印的或先生写的范本,叫作影格,用纸蒙在上面,照样摹写,与现在用拷贝纸的样子相同,再进一步临写,是选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纸仿写出来。”
对课,简单来说,就是由老师出一字,学生对出一字,字数逐渐增多,而且必须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仅词义相似,词性还要相近。诸如,天对地、山对水,桃红对柳绿等。等到四个字的对课已经合格,就可以学作五言诗了。这种对课游戏是作诗文的基本要求,其形式对应而又善于变化,聪慧的蔡元培甚是喜欢。
随后几年时问,他摒除世尘,专心读书,逐渐进入门径。读书入迷之时甚至可以一边嚼豆一边读书至忘我之状。
某日傍晚,蔡元培像往常一样在家中读书学习,家中突然失火,家人都惊骇不已,急呼其出家门,而他却因专注读书而浑然不知。
……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