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文明五千年(魏晋南北朝彩图无障碍版)/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中华文明五千年(魏晋南北朝彩图无障碍版)》是一本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了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图书,它针对青少年而制作。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又开创了新的形式和体例,便于青少年阅读。
目录
三国
曹丕称帝
刘备称帝
夷陵之战
诸葛亮“六出祁山”
孙权称帝
曹氏父子文学成就斐然
【人物小辞典】曹植
魏编《皇览》
支谦在吴译经
【逸闻趣事】罗马商人秦论入华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文化小辞典】“建安风骨”
魏使用《景初历》
刘劭代表才性学
马钧作指南车
【文化小辞典】《出师表》
川南人悬棺
倭女王遣使至魏进贡
魏在两淮屯田
蒋琬、董允相继去世,宦官黄皓专蜀政
【人物小辞典】陆逊
【文化小辞典】吴入台湾
魏攻高句丽,刻石记功而还
司马懿发动政变
玄学产生
【人物小辞典】何晏、王弼
魏立三体古经
司马懿死
司马兄弟相继专魏
世袭领兵制在东吴形成
司马昭杀魏帝
诸葛恪专吴
【人物小辞典】诸葛恪
孙綝专吴被杀
姜维连年对魏用兵
唯刀独尊
“竹林七贤”集聚山阳
玄学发展
【文化小辞典】蜜饯
中国开始大规模造佛像
魏大举攻蜀
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逸闻趣事】“乐不思蜀”
刘徽注《九章算术》
嵇康从容赴死
【文化小辞典】《急就章》
钟会、邓艾内讧
司马昭为禅代奠基
西晋
司马炎称帝
吴攻晋
【文化小辞典】谯周攻史
王溶造舰于蜀中
竺法护入白马寺译经
孙吴碑刻异军突起
【人物小辞典】羊祜
陈卓绘《全天星图》
晋军灭吴
刘毅请废九品中正制
左思咏史
【逸闻趣事】洛阳纸贵
【人物小辞典】儒将杜预
纸写书普及
陈寿撰成《三国志》
贾后专权
“八王之乱”开始
【文化小辞典】《博物志》
“三张”驰名文坛
卫恒作《四体书势》
清谈盛行
向秀、郭象注《庄子》
赵王伦称帝
晋惠帝复位
中国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文化小辞典】《平复帖》
李特率流民起义
张昌起义
东海王返还洛阳
“八王之乱”结束
刘渊称帝建汉
祖逖北伐
东晋
司马睿建立东晋
葛洪发展道教理论
【选闻趣事】传国玺辗转还晋
石勒称帝,建立赵国
【人物小辞典】石勒
石虎摄政
【人物小辞典】名将陶侃
【文化小辞典】《搜神记》
马铠传入中国
重甲骑兵出现
【逸闻趣事】郭璞游仙
石虎死,后赵大乱
桓温伐蜀
苻健建前秦
【文化小辞典】王殉《伯远帖》
桓温废立晋帝独揽大权
楷书发展成熟
【文化小辞典】钟繇楷书
【人物小辞典】“书圣”王羲之
敦煌石窟工程开始
前秦统一北方
秦晋争夺中原
秦晋淝水大战
慕容垂重建燕国
姚苌称帝杀苻坚
慕容泓建西燕
吕光破龟兹国建后凉
拓跋珪建北魏
王献之开拓新书体
姚苌去世,姚兴即秦位
两燕台壁大战
燕魏参合陂大战
后燕败魏,慕容垂死于上谷
秃发乌孤建凉
北魏道武帝改革
【人物小辞典】法显
【文化小辞典】《洛神赋图》
卢水胡沮渠蒙逊建北凉
刘裕攻破桓玄
匈奴赫连勃勃建夏
刘裕北伐南燕
汉人冯跋建立北燕
卢循起兵
刘裕灭刘毅
北凉造《玄始历》
刘裕行义熙土断
师子国赠玉佛像
夏筑统万城
刘裕伐秦
“五胡乱华”与十六国的形成消长
南北朝
刘裕篡晋建宋
北凉灭西凉
刘裕死,拓跋魏攻宋
吐谷浑灭夏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
宗爱专魏杀帝
货币经济陷入低潮
宋立四学
宋倡文教
魏太武帝灭佛
南朝庶族兴起
中国丝织技术传入波斯
云冈石窟开凿
金铜佛像进入全盛时期
祆教传入魏上层社会
谱写家史盛行
鲍照发展乐府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均田制
阚氏高昌建立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
魏孝文帝主张汉化
刘宋北伐
宋太子刘劭弑父自立
宋孝武帝刘骏即位
刘宋爆发内战
萧道成灭宋建齐
【人物小辞典】沈约
葛荣起义
肖宝寅叛魏
高欢起兵废立,控制北魏
音乐主流——江南清商乐
东西魏大战于河桥、邙山
东西魏与柔然和亲
高洋篡东魏建北齐
【文化小辞典】《齐民要术》
宇文觉建北周
【人物小辞典】刘义庆
【文化小辞典】《木兰诗》
萧衍建梁代齐
萧梁以佛教为国教
【人物小辞典】兰陵王高长恭
侯景之乱
【文化小辞典】《瘗鹤铭》
菩提达摩东来
南朝情歌绮艳
周武帝攻北齐
【文化小辞典】《神灭论》
陈霸先建陈
冼夫人治岭南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陈霸先设无遮大会
萧庄即帝位
陈顼夺陈帝位
陈出兵北伐大败
序言
世间公认,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
辉绚丽的文明之一。我们有责任将这一伟大文明的
优秀传统普及于国人,进一步介绍于世界。达到这
个目的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编著图文并茂的中华
文明史。
我国古代的学者,早就提出过“左图右史”的
理想,希望用直观的图像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只是由于当时材料、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愿望无
法充分实现。近代各类文物发现众多,尤其是考古
学在中国发展之后,编写文字与图像并重的历史书
籍的条件便齐备了。
早期有些学者的想法,是给历史研究配置一套
参照的图像。这个思想的滥觞,或许可以追溯到明
代《三才图会》之类的书籍。日本学者编印的《东
洋文化史大系》等等,思路是相近的。在国内,专
以文物为主,开此类图谱先河的,是郑振铎先生的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曾经广泛流行。不过郑先
生的书纯系图集,尚未能收图文互补的效果。同为
郑先生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图文兼备,更
为读者欢迎,但只限于文学史方面。
近年,很多人想到要编著大规模的“插图本中
国通史”,并做了若干尝试。广东旅游出版社推出
这部《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应该说是成功的。
这部书重点在于论述中华文明,贯穿以整个历史的
纵线,其文字、图片的版面彼此相当,内容同样丰
富,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
图文并重的中国文明史,就方向而言,有利于
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进一步结合。考古学本身是具有
独立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然而中国考古学从一开
始便以同历史学的密切结合为特点。大家知道,王
国维先生20世纪20年代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义《古
史新证》中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在方法论上为
考古学的建立发展开拓了道路。“二重证据法”指
文献同文物的互相印证,即蕴含着历史、考古的结
合。亲手在中国开展考古学工作的考古学家,都以
探索和重建古史为职志。最早得到大规模系统发掘
的遗址
殷墟,其被选定正是出于这样的要求。长期领
导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夏鼐先生,1984年在《什么是考古学》文中说,

古学和利用文献记载进行研究的狭义历史学不同

研究的对象只是物质的遗存,但两者同以恢复人

历史的本来面目为目标,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对于了解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献传统

人们来说,中国考古学的这种特点乃是自然的。
尽管历史与考古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把两者很
好地结合起来仍不是容易的事。认识历史文献和考
古成果,分别需要特殊的学习与训练。特别是考古
学的研究收获,并非轻易就能融会到历史研究中去
。在历史知识的普及上,怎样结合考古文物也很不
简单。《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在这两方面做了很
大努力,使全书成了真正的“纸上博物馆”,成绩
是值得肯定的。
说考古学的对象是物质遗存,不等于讲这种遗
存仅为物质文化。可能有读者知道,拙见以为每种
人类的物质遗存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反映当时的
精神文化。大至古城址、陵墓群,小到一件兵器、
一个配饰,无非中华文明的产物,寄寓着先民的意
念与精神。所以,我们探索中华文明萌生形成、发
扬光大的历程,不可缺少考古文物。这正是“纸上
博物馆”胜于其他类型的史籍之处。
然而,作为文物考古研究对象的物质遗存,以
及由这种遗存所能导出的内涵,究竟是有限的。过
去的世界,不可能完整地以遗存的形式保留下来,
我们不应当希望考古学能够将《史记》、《汉书》
包含的种种全面揭示在人们眼前。因此,在为历史
配图时,总是有太多的遗憾,甚至于不很需要的地
方,文物数量繁多过剩,十分需要的场合,有关文
物却很少,以至一件也没有。这就要求书的编者广
为搜集,又精加选择。《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在
这一方面也是做得好的。
这便是我在此要写几句话,向读者推荐的理由

李学勤
导语
《我的第一本中国通史:中华文明五千年》由史学专家严格把关,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剪裁成一则则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每个故事均配以精美插图和历史文物图片,让繁杂的中国历史变得直观生动,能够满足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
李默主编的《中华文明五千年(魏晋南北朝彩图无障碍版)》是其中一个分册,讲述了魏晋风流的历史,让青少年了解魏晋时期文化的大融汇状况,以及如何影响到后来的文化格局。
精彩页
曹丕称帝
汉建安二十五年,即魏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至此,历14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曹丕趁改朝换代之际,对职官制度进行了若干重要改革。代汉之前,已颁布了陈群所立的九品官人法,严禁宦官干政。称帝后,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由此恢复了被曹操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废除的三公官制(太尉、司徒、司空)。而此后司徒、司空位号虽尊奉,但一般不干预朝政。曹丕又改秘书省为中书省,置监令,主管通达百官奏事,起草诏令,以此分掉尚书部分权力,改变东汉后期尚书权职过重的现象。稍后又颁诏禁绝后族辅政,以革除东汉外戚专权的弊病。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在职官制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三省制中的中书置省,就是曹丕创设的。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总之,曹丕称帝代汉后,魏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刘备称帝
曹丕称帝后,蜀中传闻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皇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事后,刘备部下争着说符瑞,纷纷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军师诸葛亮上言,认为如果不听从大家的建议,恐怕人心离散。于是刘备才同意。魏黄初二年,即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六日,汉中王刘备在成都改元称帝,此即汉昭烈皇帝。因为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所以国号仍为汉,改元章武。史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先帝。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夫人吴氏为皇后,立儿子刘禅(阿斗)为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皇太子妃。
夷陵之战
蜀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急急出兵三峡,进攻孙吴。
从当时形势上来说,应该恢复吴蜀联盟,共拒曹魏,而不宜加深蜀吴之间的矛盾,消耗削弱自己的力量,所以刘备部下多人进行劝阻。翊军将军赵云就认为,如先灭魏,则孙权自服;不应置魏不顾而与孙权作战,因为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刘备不听。处士秦宓讲天时不利,被下狱。当时孙权也遣使求和,吴权臣诸葛瑾还写信给刘备,要他权衡关羽与献帝(当时传说献帝已被魏所杀)究竟谁亲,荆州和天下究竟谁大。但刘备一概拒绝。
刘备命令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今属四川)到江州(今重庆)会合。出发之前,张飞酒醉睡于帐内,被部下张达、范疆刺杀,二人带着张飞的首级顺流投奔了孙权。七月,愤怒的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
孙权请和不得,只好迎战。他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及士卒5万人进行抵抗。至次年六月,刘备见久持不决,令吴班带领数千人平地立营诱敌进攻,陆逊并不上当。因相持过久,又值天气炎热,蜀军神情疲惫,意志消退。至闰六月,陆逊觉得决战时机已到。他见蜀军在炎炎夏日中连营数百里,决定采用火攻的办法,蜀军大乱,陆逊乘胜率5万人同时发动猛攻,连破蜀军40余营,斩蜀将张南、冯习以及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等。刘备逃至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陆逊率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伤数万。刘备连夜奔逃,驿站士兵在隘口焚烧器械铠甲以阻断追兵,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刘备败归白帝城后,忧愤交加,发病不起,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病死于白帝城西的鱼腹县永安宫。蜀国实力也因此大为削弱。
到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丞相诸葛亮从成都来白帝城领受遗命。当时刘禅年仅16岁,还不能独立主事,又因诸葛亮忠心耿耿,睿智过人,所以刘备诏命诸葛亮一心辅助后主刘禅,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同时嘱后主刘禅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丞相诸葛亮,修身方面应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安排好后事后,四月,刘备抱憾而逝,终年63岁,被追尊为昭烈帝。
P18-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