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卞志村,男,江苏高邮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江苏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转型期货币政策规则研究》《金融学》等著作及教材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2项。曾荣获第十届(2015)“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2007)“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江苏省第九届(200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届(2007)和十一届(2011)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三届(2014)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态势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财政货币政策体制分类及其物价决定机理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概述 第二章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财政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经典理论梳理 第三节 财政赤字、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与中国物价水平 第四节 结构性财政支出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 第五节 市场化进程与财政货币政策的物价调控效果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李嘉图抑或非李嘉图: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制度识别.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关于识别标准的文献回顾 第三节 基于政策操作视角的制度属性识别 第四节 基于局部制度模拟视角的制度属性识别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李嘉图制度下中国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选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选择的经验分析 第三节 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选择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构建:十条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卞志村著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类型识别与最优选择》从物价调控视角出发,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物价波动状况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搭配的演进历程,系统阐述了财政货币政策体制分类及其物价决定机理。在此基础上,本书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精准识别了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的属性,深入探讨了李嘉图体制下中国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的选择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国内有关物价水平调控的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理论相关研究,也可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体制转型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与借鉴,为创新和完善物价调控方式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从而提升物价调控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