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者的哲思/青少年核心素养经典阅读课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陶波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慧不只是强调思考的结果,更强调思考的过程,智慧地思考帮助我们看清自身与社会、现在与未来。可见,哲学不是深奥抽象的、远离生活的、悬于空中的楼阁;而是根植于生活,是我们对生活与世界的思索。陶波主编的《智者的哲思》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姿多彩的哲学世界。 目录 第一编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庄生晓梦迷蝴蝶 我思,故我在 “我”只是一束知觉 天 问 世界的本原是水 世界的本原是火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芝诺悖论 第二编 推智慧之门 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古希腊]柏拉图 哲学起源于好奇 智慧的诞生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哲学就是生命 哲学的作用 智慧的痛苦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第三编 智慧的厅堂 西西弗的神话 生?还是死? 宁可苟活,也不愿死 死也要活着(节选) 研究事物的方法 真理的两种类型 休谟的怀疑论 康德对休谟怀疑论的回应 帕斯卡的赌局 失控的电车 谁来统治? 何为美? 时间的形象 第四编 以哲学的方式生活的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斯宾诺莎 康德 黑格尔 尼采 海德格尔 维特根斯坦 第五编 智慧的高地 理想国:洞穴比喻 尼各马可伦理学:幸福 忏悔录:上帝之光 神学大全:哲学与神学 第一哲学沉思集:我思,故我在 利维坦:机械般的世界 人类理智研究:因果关系 纯粹理性批判:纯粹(先天)知识与 经验性(后天)知识的区别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上帝死了 哲学研究:语言游戏 第六编 中国的智慧 儒家的“我是谁?” 以智慧取胜的老子 菩提本无树 知行合一 白马非马 濠梁之辩 塞翁失马 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略说中西文化 中西哲学的差异与原因(节选) 序言 我往昔的诗单,意气风发, 如今我,唉,落笔生悲,黯然且神伤, 看那些悲怆的缪斯,何以助我成章。 ——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 这是波爱修斯的哀叹,一声声萦绕在帕维亚宁 静的夜空中。他在哀叹命运对他的残酷,既然让他 出生于罗马的名门望族之中,让他年少政坛得意, 在30岁时就成为王国的执政官,为什么又要让他在 瞬息间从光辉耀眼的高空中跌落至万丈深渊,成为 如今在监狱中等待执刑的死囚徒?命运是如此的无 情,它完全只凭着自己的喜好而起伏不定,丝毫不 顾众生的悲苦忧愁。波爱修斯在哀叹着,在感慨着 该如何接受如此跌宕起伏的命途,在思索着该怎么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他决定将命运的苦涩和自己对它的满腔愤恨诉 诸笔端。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哲学女神出现了。 她一句一句与波爱修斯对话,一步一步引导着他攀 登哲学的阶梯。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波爱修斯慢 慢地平息自己的愤懑,体悟到命运的本质,最终获 得面对命运和死亡的智慧和宁静。于是黑夜消散, 黎明到来。 波爱修斯与哲学女神的对话正是一个哲学思辨 的过程。从命途的跌宕起伏带来的胸中难解的困惑 与难平的愤懑开始,到对命运一步一步地追问和反 思,最后到波爱修斯“看清”人在世间的命运,形 成对世界和自我的一个新的认识为止,这就是一个 哲学思辨的过程。这种哲学思辨是有力量的,而且 力量巨大,完全足以使波爱修斯在苦涩的人生结局 面前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飘忽不定的命途中平静安 然。从哲学思辨中得到力量的人从来都不止于波爱 修斯,他们所进行的哲学思辨使他们“看清”了他 们自身和未来,这种“看清”给予了他们勇气和信 心去直面当前生存的困境、社会的动荡甚至接踵而 来的更大的混乱。 然而,大众往往会将哲学视为一种极为深奥抽 象并且远离生活的专门学问,因此对它要么抱有一 种揶揄的态度,要么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姿态。这 种看法当然是不正确的。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 于好奇,而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哲学是与我们 的天性相符合的。哲学也从来都不是悬在空中的楼 阁,它植根于我们的生活,是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 思索。从字面上看,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philosophia,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则是指智 慧,因此,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爱智慧强调的 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这个思索的过程,是我们对 生活和世界一步一步地追问和反思。这种思索不一 定会有结果,反而常常会让我们陷入更深一层的迷 惑之中,但是这更深一层的迷惑仍然是我们向着看 清我们的生活和世界所迈出的一大步。因此,哲学 从来不会与我们的生活和世界脱离。 本书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们展示一个不仅与我们 的日常生活和身边世界息息相关,而且多姿多彩充 满魅力的哲学形象。不停留在书本抽象的概念之上 ,而是要与我们的生活进行勾连。因此,本书从对 生活的问题开始,一步一步攀登上哲学的阶梯,窥 探缤纷多彩的哲学厅堂,展示哲学思辨的魅力,改 变哲学通常给人的刻板抽象的印象。 本书的第一编从“我是谁?”和“世界从何而 来?”这两个人们经常会发出的疑惑出发,展示了 从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的苏格兰,从 西方到东方的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在思索这 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推开哲学之门 ,进入第二编“推智慧之门”。因此,我们有必要 看看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是怎么看待哲学这门爱智 慧之学的。继而我们就可以登入哲学的厅堂,领略 先贤们对生活、死亡、真理、信仰、道德、政治、 美和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三编的内容。第三编旨在 介绍哲学家们所思考的问题,自然是全书的核心, 然而篇幅所限,我们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着 重讨论前四个主题,希望以此引起大家的兴趣,从 而自己去做进一步的阅读、思考和探索。 第四编“以哲学的方式生活的人’则选取了十 位我们认为对世界有足够影响力的哲学家,我们希 望通过介绍他们的生平,或者选择他们生命中某一 个重要事件,丰满哲学家的形象,进而丰富我们对 哲学的认识。 在第五编“智慧的高地”中,我们节选了十篇 有影响力的哲学篇章,让读者们跟随伟大的哲学家 们一起思考,探索人类思想的高峰。这一编仍然具 有相当大的阅读难度,是需要跳一跳才有可能攀登 上去的高地。 第六编“中国的智慧”则将视角转向中国哲学 。我们主要从儒释道等方面来理解我国古人对自我 、社会和世界的思考,并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儒 家思想的发展上,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再到近 代西方思想冲击下人们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和总 结对比。 我们不期望单凭本书就使读者对哲学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引起大家对某些问题 的兴趣,从而愿意阅读更多的哲学书籍,更深入地 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始终相信哲学是充满魅力的, 它曾经吸引着那些最聪慧的人为之奉献一生,我们 也期待大家通过阅读本书被哲学吸引,踏上哲学的 探索旅途。 导语 “经典阅读课”是一套有“根”的书。愿每一个青少午读者都能懂得仰望经典、凝视生命,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建构精神家园,打好人生底色。 陶波主编的《智者的哲思/青少年核心素养经典阅读课》精选哲学类选文,从对生活的问题开始,带领读者一步一步攀登上哲学的阶梯,窥探缤纷多彩的哲学厅堂,为的正是展示哲学思辨的魅力,改变哲学在部分人心中刻板抽象的形象。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阅读课”是一套有“根”的书。愿每一 个青少年读者都能懂得仰望经典、凝视生命,在阅 读经典的过程中建构精神家园,打好人生底色。 ——曹文轩 这套丛书,选取一些可读性和思辨性都很强的 经典文本,将其纳入主题性的思维框架,并对这些 文本作了简要浅显的阅读提示,有助于读者从经典 中吸取相关主题的精神营养,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 和精神样式,值得一读。 ——顾之川 在审读这套“经典阅读课”丛书时,我的脑海 常常映现一群蜜蜂在百花丛中奔波酿造井在智慧树 上垂挂丛丛排蜜的心象!我断言:奉读此书的师者 及学子都将收获思想与享受快意。 ——王土荣 精彩页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关机器人的问题。乔安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这点苏菲并不太赞同。她想:人不应该只是一台机器吧?她们走到超市那儿就分手了。苏菲住在市郊,那一带面积辽阔,花木扶疏。苏菲家位于外围,到学校的距离是乔安家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家的园子之外,没有其他住家,因此看起来她仿佛住在世界尽头似的。再过去,就是森林了。 苏菲打开花园的门时,看了看信箱。里面通常有许多垃圾信件和一些写给她妈妈的大信封。她总是把它们堆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走上楼到房间做功课。今天,信箱里却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写给苏菲的。信封上写着:“苜蓿路三号,苏菲收”。只此而已,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问候的话,也没有回信地址,只有这三个手写的字,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菲再看看信封。没错,信是写给她的。但又是谁把它放在信箱里的呢?苏菲快步走进她家那栋漆成红色的房子里。当她正要把房门带上时,她的猫咪雪儿一如往常般悄悄自树丛中走出,跳到门前的台阶上,一溜烟就钻了进来。 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但那个叫作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有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比方说,如果她叫作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将她取名为莉莉。她试着想象自己与别人握手,并且介绍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却觉得好像很不对劲,像是别人在自我介绍一般。 她跳起来,走进浴室,手里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镜子前面,凝视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说。 镜中的女孩却连眼睛也不眨—下。无论苏菲做什么,她都依样画葫芦。苏菲飞快地做了一个动作,想使镜中的影像追赶不及,但那个女孩却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谁?”苏菲问。 镜中人也不回答。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刚才问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苏菲对自己的长相常常不太满意。时常有人对她说她那一双杏眼很漂亮,但这可能只是因为她的鼻子太小,嘴巴有点太大的缘故。还有,她的耳朵也太靠近眼睛了。最糟糕的是她有一头直发,简直没办法打扮。有时她的爸爸在听完一首德彪西的曲子之后会摸摸她的头发,叫她:“亚麻色头发的女孩。”对他来说,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头直板板的深色头发不是长在他的头上,他毋需忍受那种感觉。不管泡沫胶或造型发胶都无济于事。有时她觉得自己好丑,一定是出生时变了形的缘故。以前妈妈总是念叨她当年生苏菲时难产的情况,不过,难道这样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长相吗? 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她也没有一点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人是什么? 她再度抬起头,看看镜中的女孩。 “我要上楼去做生物课的作业了。”她说,语气中几乎有些歉意。她很快走到了走廊。一到这儿,她想:“不,我还是到花园去好了”“猫咪!猫咪!猫咪!”苏菲追猫追到门阶上,并且随手关上了前门。 当她拿着那封神秘的信,站在花园中的石子路上时,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浮现了。她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在仙子的魔棒挥舞之下突然被赋予了生命的玩具娃娃。她现在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四处漫游,从事奇妙的探险,这不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吗?雪儿轻巧地跳过石子路,滑进了浓密的红醋栗树丛中。它是一只活泼的猫,毛色光滑,全身上下从白色的胡须到左右摇动的尾巴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气。它此刻也在这园子中,但却未像苏菲一样意识到这件事实。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她想:“我现在是活在这世上,但有一天我会死去。”人死之后还会有生命吗?这个问题猫咪也不会去想。这倒是它的福气。 苏菲的祖母不久前才去世。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苏菲天天都想念她。生命为何要结束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她想。然而,同样地,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