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勇,知名学者,修心课导师,畅销代表作有《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实践版:法华经修心课》《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禅疯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课》等,在两岸三地及韩国出版备受好评。
现为读享创始人,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去广东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费勇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费勇,知名学者,修心课导师,畅销代表作有《心不累的活法:心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实践版:阿弥陀佛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不抑郁的活法实践版:法华经修心课》《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禅疯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课》等,在两岸三地及韩国出版备受好评。 现为读享创始人,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 目录 序 为什么要去广东 费勇 走路 广东一段1公里的山路 串起2000多年历史 南岭:地球同纬度沙漠带上最大的绿洲 粤东一小城因为一人改姓1100多年 没有岭南之行 就不会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看海 从广州出发一片中国树叶的世界奇幻漂流 发现“南海一号”之后 在广州遇见“巴黎圣母院” 梅州的林风眠 中国的林风眠 世界之窗 闻道 一位广东文盲如何改变了世界? 这个广东的小村庄影响了王阳明心学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知异 一位广东草根的世界视野 客家人走向世界的出口 从小公园到陈慈黉故居 一封优美哀伤的民国来信 叹茶 广州在吃 不叹早茶 算是白来一趟广东 中国茶道在潮州 赏花 广州过年,花城看花 广东花事 粤西年例 一场关于春天的相会 精彩页 梅关古道地处广东、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梅岭之上,梅岭位于逶迤两百余公里的大庾岭中段,海拔400余米,两边望不尽群峰起伏。梅关关楼在梅岭之巅,被两峰夹峙,如同一道城门。关楼上的石匾写有“南粤雄关”四字,关楼一侧是岭北,而另一侧就是岭南。 这里,就是古代从中央到广东的“国道”。开通“国道”的第一人是秦始皇。秦王朝的铁骑踏入岭南大地,所向披靡,最终将广东首次并人中央版图。这次历史性的进军,也是中原文化第一次有组织的南下,由此开启了中原与南越文化的融合。 经过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再次统一南越、魏晋南北朝时第一次移民高峰之后,到了唐代,梅岭上的这条小路,历经很多次的兵毁与修复,且一度荒废,已经不能满足更繁密的交通往来。 唐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九龄(678—740年),因直言得罪当朝,告病返回故里韶关,路过梅岭,看见山路险峻,便向唐玄宗谏言进一步开凿梅岭,扩建这条路。他还主动请缨,亲自担任工程总设计与总监工。 经过两年时间奋战,这条长45公里,宽2到4米,用石板与青石铺成的大庾岭通道终于竣工。相对于张九龄63年的人生历程,他用两年时间创造了自己人生乃至中国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大庾岭驿道是我国南方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道,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大庾岭通道开通之后,北接赣江上游的章水,南联广东北江的浈水,成为沟通广东和中原、珠江和长江、江南与岭南的主干线。由此,原来的湘桂走廊、西江的交通地位下降,北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很快改变了广东的经济文化走势与分布格局,进而促进了全国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南移。 大庾岭的开凿所带来的南北交通的便利,让广州成为唐王朝的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像水纹一样漫开的历史画面里,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的商队蜂拥而至,丝绸、瓷器、茶叶、海盐等,经过驿道南调北运,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景象。据史书记载,唐代最为繁盛的时候,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活跃着外商12万人之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杨贵妃红颜一笑,当年高力士家乡广东高州的荔枝,就是经过新修好的梅岭国道,快马加鞭地送往首都长安的。 饮水自当思源。张九龄几乎被当地人尊崇为神,其所传的《大唐开凿大庾岭路碑》至今仍矗立在古道旁,岭下张九龄祠香火甚旺。张九龄当年修路居功至伟,对此,明代有诗人云: “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 而就在张九龄修路的前几十年,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六祖惠能。661年,来自广东新会的惠能在湖北黄梅得法后,迅疾南奔广东,以躲避他人追捕。当他刚刚到达梅岭后,武将出身的慧明追了上来,欲夺走象征佛家地位的衣钵。最终,在惠能的说教下,慧明放弃了追赶,决定折回向北去化人。惠能这才平安回到岭南,才有了禅宗的勃兴。 P6-8 导语 去广东,是为了遇见从没有过的生活方式体验。《去广东》一书由广东省旅游局出品,“生活榜”策划,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主编,撰稿名家包括著名美食家、作家沈宏非,知名女性作家黄爱东西和侯虹斌。图片摄影和漫画创作则特邀“小林漫画”的作者林帝浣创作。该书基于“地理志+生活方式+体验”三大维度,以“走路、看海、闻道、知异、叹茶、赏花”为角度,对广东的生活方式变迁与人文历史进程进行了生动的梳理。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旅游攻略、旅行指南,而是一本优美的散文,一本别致的广东生活方式体验报告,并且为读者提供了五个短居方案。 序言 为什么要去广东 费勇 1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沈复(沈三白)的苏州 书生因家道中落,靠卖文卖画为生,他的表妹夫对 他说:“这样不是长久之道,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去 广东呢?去了那里一定能发大财。” 为了赚钱,为了发财,沈复去了广东。他先是 到了江西,然后坐船到南安,翻过大庾岭,就到了 广东境内,在山巅上,他发现一块碑上写着“激流 勇退”,一块碑上写着“得意不可再往”;又发现 有一座梅将军寺,却没有看到有什么梅树,所以怀 疑这个地方叫梅岭,是因为梅将军的缘故。沈复从 大庾岭下来,一路到南雄,又坐船到佛山,最后到 了广州。 这一段经历,沈复详细地写在了《浮生六记》 里的《浪游记快》里。林语堂很推崇这本《浮生六 记》,认为这是一本体现了中国人生活艺术的书。 沈复到了广州,发现广州不只是商贸发达,可以赚 钱,还可以享受到原本体验不到的生活乐趣。 发财去广东,大约在南北朝时代就有这样的说 法,《南齐书·王琨传》里说:“广州刺史但经城 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明清时代,广州“十三行”有“金山珠海,天 子南库”的说法。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有“东 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 这和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广东拥有中国 最长的海岸线,也是两千年来唯一没有衰败过的海 上丝绸之路港口。秦汉时代,广州就已经是南海北 岸最大的商贸城市,到了19世纪,广东成了中国和 西方贸易的集散地。一个事实值得关注,在很长时 间里,中国政府唯一允许与西方贸易的海路口岸就 是广州;而在20世纪70~90年代,广东又被作为改革 开放的试验区。 2 但在近两千年的古代中国历史里,以中原为中 心的中国人很少注意到广东面向大海这样一个特点 。相反,广东的地理、文化特征定位于岭南:在山 岭之南,一道被称为南岭的天然屏障将广东和中原隔 离,人们经常将它看作化外之地,蛮荒原始,瘴气弥 漫。 沈复提到的大庾岭,是南岭的五岭之一,越城 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座山岭,统 称南岭。南岭并不是具体的一座高山,而是位于湖 南、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交界处的山脉,是中 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岭平均海拔不过1000 多米,但是山路十分崎岖,加上气候恶劣,成为一 道严酷的障碍,阻挡了中原与广东一带的来往。 当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就计划征服北方 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派了五十万大军,一路杀到 南岭脚下,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最后大败而归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次出兵,终于平定百越 。为了这次征伐,他先派人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挖 运河——灵渠,打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 水路交通。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治所在当 时的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桂林郡、象郡三 个郡。 到了汉朝,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重新设置南海 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海郡被并入交州 。交州刺史府的所在地在广信,也就是今天的封开 ,广信这个地名的意思是:“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 也”,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南北朝。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设置岭南东道、岭 南西道,岭南东道大致就是现在的广东,岭南西道 大致就是现在的广西。宋至道三年(997年)设置广 南东路,简称广东。元朝、明朝设置“广东道”。 清朝开始设置“广东省”,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王朝的更替期间,广东两次脱离中央王朝, 自己独立。比如秦末汉初的南越国、五代十国的南 汉国。在帝国的版图上,广东一直是一个蛮荒之地 ,为什么要去广东?回答往往是打仗、流放、逃难 、贬谪……人们走到大庾岭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沉 重的、悲伤的,就像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过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 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 ,不敢恨长沙。” 而唐朝另一个诗人李德裕在诗里感叹:“独上 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3 1927年1月18日,鲁迅从厦门乘船来到广州。鲁 迅为什么要去广东?为了恋爱。鲁迅那个时候正和 许广平暗暗地热恋,许广平是一个地道广州女孩, 出生高第街的许家。据说,鲁迅和许广平曾经考虑 过定居广州。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鲁迅只在广州住 了八个月, 就去了上海。 但1927年的时代背景,也是鲁迅来广州的原因 。从辛亥革命前后到20世纪20年代,因为早期康有 为、梁启超的影响,以及后来孙中山的影响,广东 是革命的策源地。1927年那一年,如果你去翻阅当 时的文学文本,就会发现很多新文学作家,比如郭 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都到了广东;还有很多 满怀理想的年青人,为了革命,也到了广东。 鲁迅到广州那一天,已经是农历的腊月十五, 广州已经有过年的气息。鲁迅说自己不过农历新年 ,但1月31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那一天,他却受了广 州花市的诱惑,和许广平、孙伏园去逛了半天的花 市。在接下来的广州时间里,鲁迅好像受到广州美 食的巨大诱惑,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鲁迅在广州253 天,去过25家酒楼、茶楼和冰室,其中去过2次以上 的有7家,其中有1家去过7次之多。 严肃的、战斗的鲁迅到了广州,好像也变得年 青了,变得感性了,开始享受生活了。他对广州的 印象是:“这里(广州)很繁盛,饮食倒极便当。 ”又说喜爱广东的点心。在给友人的信里,他说: “广东还有点蛮气,较好。” 4 2006年春天,美国作家比尔·波特从武汉坐火 车进入广东,“列车一路向南,朝着湘水上游的方 向行驶着。我在车轮与铁轨撞击出的铿铿锵锵声里 沉沉睡去,在睡梦中穿越了南岭山脉。一觉醒来, 窗外已是全然不同的世界。……除了那些巨大的嶙 峋怪石之外,一 切都是绿的。”(《禅的行囊》,四川文艺出 版社,2017年5月版) 比尔·波特在韶关下了车。如果你问他为什么 要去广东?他的回答一定是:为了六祖惠能。比尔 ·波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美国作家,他喜欢中国古 典文化,从1972年开始,长期在中国的大陆、台湾 旅行,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典籍,包括六祖坛经,他 对于六祖的喜爱都流溢在文字里。在比尔·波特看 来,惠能“是中国禅宗第六祖。一千多年以来,他 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的最受尊崇的大师 ”。 比尔·波特在韶关寻访了大鉴寺、南华寺等惠 能的遗迹,又去乳源拜访了云门寺的佛源老和尚。 他见佛源老和尚的场面很有禅意:“年轻的和尚们 本以为佛源会给他们智慧的点拨,没想到老和尚说 的全是种地吃饭的事。毫无疑问,云门寺秉承了禅 宗重视劳作的古老传统,所有僧众都有份参加寺院 的农田和果麦劳动。”“佛源并没有询问我的来意 ,而我也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在云门寺附近,比尔·波特偶遇了一位意大利 女子,叫丹尼艾拉·坎普,一聊才知道,这位意大 利女子一个人来到广东,是为虚云和尚而来,她在 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 虚云和尚,所以,她要在中国走遍虚云和尚去过的 地方。1934年到1944年间,虚云和尚主持重修了已 经荒芜很久的六祖南华寺,1944年到1949年,主持 重修了云门寺。 5 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广东省旅游局官方统 计,有5564.6万人次从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来到了广 东,同比增长了15.3%;广州市旅游局数据显示,到 广州的有1591.55万人次。这些人为什么要去广东呢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是为了去广东过年、看花市 。 数千年来,广东吸引了全世界的商人来到这里 ,创造财富;今天,广东也在吸引很多很多热爱生 活的人,来到这里,过年、度假、寻访、短居,在 这片土地上,重温最具活力的人文传统,欣赏最具 活力的自然景象,感受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追溯 最具活力的思想源流,体验最具活力的生活方式, 发现最具活力的历史场景…… 一段山间小路可能是千千万万人南下踏足的古 道,留着太多的歌哭与生命的温度;一条海岸线可 以勾勒出泱泱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图景,可以串连 起代代粤人勇猛精进的魂魄;一缕禅院钟声蕴藉了 无尽的智慧;一桌早茶凝聚了太多日常的兴味;一 街花市看尽南国别致生活的奥妙。 梁启超说:其剽悍活泼进取冒险之性质,于中 国民族中,稍现一特色焉。 胡适说:中原的文化许多都变了,而在广东尚 留着。 张爱玲说:上海女人像粉蒸肉,广东女人像糖 醋排骨。 陈序经说:广东是旧文化的保存所,又是新文 化的策源地。 这就是广东,可以最民族最世界,可以最传统 最开放,可以最执着最活力,可以最风雅最世俗, 可以赏尽山海之胜,可以体验生活之真味。 这就是广东,出发了,就“不辞长作岭南人” 。 内容推荐 费勇主编的这本《去广东》从古驿道的角度追问广东蜕变史;从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去叙述广东的开放精神与不落幕的商业繁华;从六祖慧能、康梁、孙中山等诸多开风气之先的人物,追溯创造性思想源流;从华侨的角度,去领略大世界;从食在广东的称号,去体验食味巅峰和人情极致;从花城广州,体现中国年,全书全面地反映了广东历史文化精神面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