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18)/太阳鸟文学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建法//林源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短篇小说的灵韵
道长
班中餐
变脸
文学之路
双黄蛋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
放生记
如在水底,如在空中
双鱼钥
赵日天终于逮到鸡了
剑笈
偶发艺术
夜眼
人们来来往往
女儿
精彩页
孩子在炕上剥吃敬过神的花生和瓜子。他们俩,一个坐在炕沿上,一个坐在凳椅上,中间设了小桌子。桌上有紫砂壶和没有水的紫砂杯。就那么相对坐着,此彼相望着,让从窗玻璃透过来的光,落在屋里披在他们身子上。
屋里暖起来,谁都不说话。
身子暖起来,谁都不说话。
媳妇忽然把道长的手给拉过来,握在自己手里边,眼里放着烧红铁的光。道长任她握。手在她的手里还用指甲把她的手心刮了刮。媳妇掉泪了,脸上烧铁的红色成了寡黄色,额上竞还有一层薄汗濡润着。道长望着门口那方向,目光有一半分在媳妇的脸上和身上。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笑一下,把手从媳妇手里抽出来,让目光去往窗台那边了。
窗台上有一个新摆上去的镜框儿。镜框儿里面是奖状。道长盯着那奖状看一会儿,媳妇也扭头盯着看,还很喜惊地“哦”一下。“哦”完了,脸上灿然出发现怀孕时的喜黄色。道长在那喜黄里,去那镜后摸出一把钥匙塞到媳妇手里边。
媳妇看看那钥匙,出去一会儿重又走回来:
“锁该换了,半天打不开。”
把钥匙放在桌角上,将一大把的碎钱丢在桌央里,像牡丹花开样,五十的,二十的,还有十元、五元和一元、二元、毛角的纸币和硬币;也还有三张大额的百元钞票夹在那中间,如花冠中最大的几瓣花片儿。就开始坐下清整那些钱。所有的钱都是折皱着,还有的被揉成污团儿。冬雪的冷潮结在纸币上,经了屋里的暖,结潮化软了,绵下来,开始有浅灰的霉味从那钱上散开来,宛若春天来时一山野的木腐香。
阳光好,金成璀璨黄,隔着窗玻璃望过去,像火光注在眼睛上。媳妇在光里砌整着钱。把百元的展平砌成一叠儿,将五十元的展平砌在百元上,然后再去钱堆里挑拣二十元的票,让人想到秋后的乡媳在席上、筐里捡粮食。孩子五岁半,能识许多字,也从炕上跳下为钱作劳着,把一元的叠在一块儿,把二元的摆在一块儿,还在嘴里数着“一、二、三”,童音的节奏很像咏唱圣诗里的歌。
道长从屋里出来了。
媳妇不来时,香火旺季间,道长也常和徒弟在夕阳里闭上观门和媳妇那样摆整功德箱里的钱。可后来,他成紫云观的正式道长了,整清钱的事儿就都由徒弟去做了。不是懒,是警觉——醒自是道长就应该圣一些,关于钱的事,应该让徒弟从他身上嗅出一股淡远昧。现在媳妇和孩子在清整那些功德钱,他就更应该出来距那远一些。距那远,自然也就离神近了些。为了离神近一些,他立在观院央中里,望着六层石台上的观堂门,和门里的道神像,看那门漆旧落了,木刻的道言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为无无为有有无无有”也该上漆了;还有吕洞宾的像,不知为何他总是续续念念想,有一天化缘或者求政府赐恩一笔钱,把吕洞宾的泥像请出去,塑一尊老子的镀金木像或大理石雕刻敬在那。这样想,又觉得愧对吕洞宾,毕竟也是八仙里的要人呢。像吃了人家还要毁了人家的负恩罪贼样,想着道长把头勾下来,将目光从升上的观堂转降到观门外的岭道上。
道那边,停着道长的棕色小轿车。车这边,正有一个老婆儿走过去,她是寒瘸膝,在雪地上一瘸一拐走,每一步都要倒下去,每一步也都没有倒下去。入冬的大雪结在不足丈量的路道上,上坡倒还好,下坡时,脚一滑,人就滚到路边沟里了。滚下也就没命了,至多在世上留下一处尖叫声。从观院朝着观外看,因着要下七八级的阶台才到那路上,由此道长在观院望那婆婆时,像菩萨在云里看那为她上香的人,像老子端立在绝顶看那在山脚找寻他的人。心里恻隐了,知道她是去观那边更小的只有一间房的庙里为菩萨上香去,道长还是从观院走出来,下到最后一级阶台上,追着她的寒影唤:
“三婶——你过来.我给你的病腿扎扎针。”P2-3
导语
短篇小说最见作家的艺术功力,每一个搞创作的人也都承认,它是文学的根基,短篇创作水平庶几代表了一个时代民族文学的高度。我们也曾经给予写短篇的人以无上的光荣,我们称他们为“短篇小说家”,而写长篇和中篇的则没有此殊荣。所以,林建法、林源主编的《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18)》总是得到最广大读者的关注。
序言
当电视广告点缀以诗歌,当微信朋友圈各类段
子转发沸反盈天,当形形色色的公号、APP顶着“非
虚构”的名头推送好看的故事;此前关于“文学边
缘化”甚至“文学已死”的焦虑终于缓释,幻化为
满腔乐观:文学的触角借助不断升级的新媒介,已
然跃出纯文学的樊篱,仲向各个社会角落。我个人
的态度并不如此:在纯文学的哀悼声四起时我对其
依然保有信心,但在“处处有文学”的乐观中我却
觉得必须警惕。今天文学的泛化乃至膨胀,可能比
文学的边缘化更危险、更具迷惑性:这到底是文学
因越界而活力焕发,抑或被消费主义釜底抽薪后改
头换面再登场?在生活中各类泛化的文学样态中,在
文学期刊推举的好看的现实主义中,文学的超越性
、精神性和先锋性恰恰是缺位的。
好看的现实主义往往会沦为乏味、无趣的现实
主义。就像詹姆斯·伍德批评汤姆·沃尔夫的“肤
浅”:“沃尔夫的文章读起来与其说像他被美国小
说中现实主义的失败刺激,不如说像被美国电影中
现实主义的成功激怒。我们从他完全是电影化的解
决办法中推断出这点:走出去,填满你的笔记本,
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这些现实塞进小说。”
好看的现实主义满足于将来自生活的素材加工成引
人入胜的故事,实则支付了巨大代价。比如牺牲了
人物,“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可算是个体。他们全都
是从社会的目录表中选出来的”,就连反面人物也
是类型化的,“就连他的缺点也让人觉得没趣,因
为恰恰都是大家期望那样气势汹汹的人该具有的缺
点”。总之,好看的现实主义在社会生活的表面舒
服滑行牺牲了“人类的情感、动机和秘密”。
在今天各种虚构文体中,对乏味、无趣的现实
主义进行持久抵抗的,应该是短篇小说,抵抗的力
量来自其文类“质的规定性”。在围炉讲古的时代
,故事不必冗长,否则影响人们第二天的早起劳作
,但在有限的篇幅内,还是得有闪展腾挪的风趣,
否则如何吸引听众?除此之外,那一簇簇闪烁的火光
,必然为短篇的雏形置入了神秘的灵韵。这灵韵不
绝如缕地延续到今天,内在地决定了短篇小说的质
地。这种文类具备现实的骨架,但绝不匍匐在大地
上,而是贴地飞翔,当大地和天空、日常和诗性、
具体和抽象、物理和精神擦碰的那一瞬间,我们仿
佛瞥见了自远古而来的火光闪烁。
在本年度的短篇年选中,双雪涛《女儿》、甫
跃辉《夜眼》、盛可以《偶发艺术》等篇都弥散出
短篇应当具备的灵韵。这其中的代表作品首推弋舟
《如在水底,如在空中》。两个中年男人、“生活
中的受挫者”,去往山里践履历时十八年的承诺。
十八年前,三人行中唯一的女孩子,“面对着那面
湖泊,宣布道:‘十八年后,我要写一封信寄到这
里!’”问题是,当年的那个女孩“考上北大”、又
“举家迁往深圳”、再“移民加拿大”,于今音讯
全无。这时,其中一个男人——他正经历丧妻之痛
——问道:“汪泉现在会在哪里呢?”而另一位的回
答是:“这还用说吗,她当然会在给我们写信的地
方。”——读到这里,如受电击。想起詹姆斯·伍
德的一个说法,“带着电”的细节。《战争与和平
》里的一幕,皮埃尔被法军俘虏,即将面临被枪毙
,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十八岁的瘦削男孩,被蒙着
眼睛,但是就在行刑前,“他整了整后脑勺的结,
让它稍微舒服一点”。这个带电的细节击中了詹姆
斯·伍德,好像是被“闪电点着了一样”,他感兴
趣于“托尔斯泰这位决定论者”对这个看似“诡秘
无意义”的动作所设定的意图:男孩在临死前去拨
弄眼罩,“是在行使自由的最甜蜜犒赏呢,还是在
对那个不舒服的结做出无奈的反应?无论是哪一种方
式,另一个人的绝对个人中心,必然给了自负的皮
埃尔以启示。在这段经历之后,他对他人之间差异
性的感知开始增强。那位男孩调整了他的蒙眼布然
后死了;皮埃尔,形象地说,调整了蒙住自己眼睛
的东西然后活了下去”①。我在学生时代,有一晚
从自习教室走出,抬头望着夜空暗淡无星,发了句
感慨:“连星星都没有。”同学随口就说:“星星
一直都在,只是你看不见罢了。”——这句话和“
她当然会在给我们写信的地方”一样,具备带电属
性:从物理层面来说,指证着人类认知的有限性;
如果再上一层,就通向鲁迅所谓“绝望之为虚妄,
正与希望相同”。
这种明暗交界正是弋舟特有的关学风格。弋舟
对物理人情有近乎实证式的体察,但更难得的是对
世界的一种直觉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在作品中往往
依附于某一物品、物象,比如《随园》中如禅偈般
的那句“执黑”,以及《如在水底,如在空中》中
那枚“凉造新泉”和湖底圣光。这些物品、物象和
小说中人物命运与情节走向隐隐相合,但又如“物
自体”一般拒绝被阐释,拒绝接受诸如隐喻、象征
般的条分缕析。它们既让你对世界的本质有目击道
存般的了悟,但澄明之境刹那间又翻转为一片混沌
;它们将过于夯实的生活外壳启开缝隙,当你自以
为接近人性本真之际,又被再次拉向幽暗之域。
在小说最后,两个男人不顾警告先后潜入湖底
,也许是为了打捞邮包,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湖底圣
光的召唤,它不能实体化,而昭示着一种纯粹的、
非经验的精神向度:它指引人们去冒险和犯禁,离
开日常生活的“舒适区”,哪怕被荆棘刺得遍体鳞
伤,“皮肉撕裂的一场肉搏之后,在那深水之中,
‘我’竟然‘向着虚空打捞了一把’而抓住了那枚
‘凉造新泉’。——他终于是自渡渡人的。从那样
苍茫无边的哀感中(凭借这‘希望’)落在了生活本
身。尽管,这些少数者依然看得见自己生命中巨大
的阴影”②。
本集年选当中有不少作品可以归入“中国故事
”,比如阎连科《道长》、范小青《变脸》、麦家
《双黄蛋》、陈应松《赵日天终于逮到鸡了》、程
绍国《人们来来往往》等。我理解的中国故事,并
非是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直接搬进小说,堆砌
这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很可能沦为东方主义式的
展演。中国故事理当诞生于中国现实的土壤,它思
考问题的逻辑与历史和当下的中国完全扭结在一起
。我这里的意思不是题材决定论,而是中国故事必
须在和中国的历史处境、现实血肉和读者关切的持
续互动中来产生。而这一切的关键落实到短篇小说
,就是能否写出具有能动性的中国人。
刘庆邦在矿工题材领域深耕多年,《班中餐》
是其新作。说实话,一般读者对矿工的形象和生活
有着格式化的想象,他们在井下、在窑里挥汗如雨
地劳作,甘冒生命危险,甚至在死后成为资本与权
力的扯皮游戏、无足轻重的牺牲品。这些当然是事
实,无数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围绕着上述情节来展开
。可是,在重复、格式化的表达中,文学就被规约
成对艰辛生活的浓墨重彩而无法深入矿工们的精神
处境。而刘庆邦这次提供给我们一个绝对非典型的
矿工形象:范成书挖煤之余喜欢“瞎琢磨那些生硬
的字眼儿”比如“能源”“热量”;他能够将煤形
成的过程——由亿万年前的森林,到地面和沼泽中
堆积成黑色的腐殖质,到沉入地下,并在高温、高
压、缺氧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
变化,最终成型——向工友们娓娓道来;他在进家
门时会张开臂膀以拥抱的方式向妻子致谢……总之
,这位矿工有着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读到范成书以一连串化学、物理学甚至不乏哲学
意味的词向工友们解释煤的形成过程,我忽然想起
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写过矿工题材的路翎。当年有人
指责路翎笔下的劳动者“缺少土语”,“衣服是工
人,面孔、灵魂却是小资产阶级”。路翎自我辩护
道:“我曾偷听两矿工谈话,与一对矿工夫妇谈话
,激昂起来,不回避的时候,他们有这些词汇的。
有‘灵魂’、‘心灵’、‘愉快’、‘苦恼’等词
汇,而且还会冒出‘事实性质’等词汇,而不是只
说‘事情’、‘实质’的。”①在路翎看来,劳动
者“内心里面是有着各种的知识语言”,这是对精
神奴役创伤的反抗;而作家借此发现劳动者内心世
界的波澜汹涌,发现人物鲜活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
生活逻辑,恰恰撬开了滞重的现实与身份外壳。
《班中餐》的主要情节是范成书讲究吃饭(“既
要色香味俱佳,还要富有营养”,“有了足够的热
量,人的身体这台机器才能发动”),因为工友一次
拿错饭盒,范成书夫妇就想方设法为工友改善伙食
。巧妙的是,本篇的核心情节似乎也与对某种创作
风气的反拨关联在一起,比如下面这些话——“味
道不是单一性的东西,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只有
把多种味道综合在一起,综合得恰到好处。才说得
上味道好…‘人在炒菜做饭的时候,难免会加入自
己的呼吸和手气。呼吸、手气各异,做出的饭菜也
百人百味,因人而异”——哪里只是在谈做饭烧菜
呢?这里的“单一”和“综合”,完全可以翻译成黑
格尔在讨论人的意义时,提及的“有限”和“无限
”的辩证统一:“人格的要义在于,我作为这个人
,在一切方面(在内部任性、冲动和情欲方面,以及
在直接外部的定在方面)都完全是被规定了的和有限
的”;但是,人的意义并不只在上述“人格”的向
度上被穷尽,“人实质上不同于主体,因为主体只
是人格的可能性,所有的生物一般说来都是主体。
……/,-~L是高贵的东西同时又是完全低微的东西
。他包含着无限的东西和完全有限的东西的统一、
一定界限和完全无界限的统一。人的高贵处就在于
能保持这种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任何自然东西在自
身中所没有的也不是它所能忍受的。”①人之为人
,在于其拥有一种能够从一切肉身性、社会现实规
定性中抽象出来和超越出来的可能。通过一个非典
型的矿工,刘庆邦要写出的正是人的“无限性”、
“人的高贵处”。
20世纪初叶,周氏兄弟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
》,东京、上海两地各卖出二十册上下,“市场业
绩”惨淡。鲁迅总结教训时说:“那时短篇小说还
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
便等于无物。”比较而言,今天专心经营短篇小说
的作家依然“很少”。中国文坛一些专家、普通读
者似乎患有长度、体量焦虑症,他们似乎忘了中国
古人说的“以管窥天”、“纳须弥于芥子”;忘了
卡尔维诺引据的希腊神话——柏尔修斯依靠“世界
上最轻的物质——风和云”,来反抗美杜莎会把人
变成坚硬石头的目光。在精粹短篇日渐稀缺的年代
,我们理应向本卷年选的作者和编者们致敬。
2018年11月29日
内容推荐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二十一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2019年1月出版的六卷年选本“太阳鸟文学年选”,作为年度盘点的最佳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18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林建法、林源主编的《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18)》是其中一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