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才是清朝(7太平军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鹿鼎公子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鹿鼎公子著的《这才是清朝(7太平军兴)》讲述:咸丰皇帝在风雨飘摇中接过了大清国的权柄,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遗憾的是,一边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南方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另一边是英法联军杀进了北京城,这一次,侵略者们焚烧了被咸丰视若珍宝的圆明园。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皇帝很想振作起来,但他发现,越努力越没有效果,他也逐渐放纵起来。
目录
第一章 太平存在于天国
洪教主的梦想
土客之争
金田起义
教主万寿
漂亮的一仗
钦差大臣不管用
永安很重要
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
永安大战
天德王洪大全之谜
蓑衣渡大劫
血染长沙
左宗棠这个人
定都之争
攻打武昌
太平天国的旗帜飘在南京上空
第三章 决定天国存亡的北伐与西征
改造天京
也谈谈北伐
纵横北国,过把瘾就死
西征前期战果辉煌
第四章 曾剃头来了
传奇人物曾国藩
可怕的湘军
湘军四虎将
西征军的落日
曾国藩大战石达开
门口拔牙
第五章 这一年天京有血光之灾
天王恨东王
借刀除东王
天国大地震
第六章 天国的覆灭
石达开出走
翼王断翅
天国丧钟
第七章 命苦的皇帝
平庸皇帝
成立智囊团
一帮不争气的督抚
财政红得刺眼
不靠外国人
误事宠臣叶名琛
第八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引爆战争
虎视眈眈的俄国
可怜的叶名琛
天津沦陷
公使驻京问题
大沽口胜利
怎么打都是输
圆明园劫难
第九章 风流短命的皇帝
风云诡谲的后宫
逐鹿后宫
失意皇帝纵横欲海
第十章 告别这个让人伤心的世界
热河度假
临终顾命伏祸端
两宫智除肃顺
序言
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大清国推入了
风雨飘摇的境地。一个科举失意的读书人受一本宣
传基督教的小册子的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太平天
国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大清版图。遗憾的是,
领导层的内讧导致太平天国的局面急转直下。而大
清王朝气数未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
重臣轮番登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大
清国在落幕之前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
大戏。
咸丰皇帝就是在风雨飘摇中接过大清国的权柄
。他也很想有一番作为,遗憾的是,时运不济,一
边是太平天国的内忧,一边是列强环伺的外患,第
二次鸦片战争将这位倒霉皇帝推到了腹背受敌的悲
惨境地。国库空空如也,手下的臣子又不争气,天
津沦陷了,北京沦陷了,圆明园付之一炬,咸丰内
心的窝囊和委屈无处宣泄,只能徘徊于后宫,沉沦
于欲海,暂且忘却无边的烦恼。可是,嫔妃们也不
是省油的灯,争宠弄权,钩心斗角,或许咸丰皇帝
在内心深处会大吼一声:朕富有四海,可却找不到
一块清静地。
他岂止是生前不得清静,在他死后,两宫太后
联手将他临终托孤的顾命大臣铲除,慈禧更是垂帘
听政长达半个世纪,国家的权柄牢牢地掌握在一个
女人的手中。这个女人不寻常,她是在苦苦支撑这
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延续着苟延残喘的国运,还是
将最后一丝复兴的希望扼杀呢?历史自有公论。
导语
《这才是清朝(7太平军兴)》是鹿鼎公子著的一部历史小说。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丰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称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清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中握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第四子(嫡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出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和天地会起义,全国天翻地覆。更糟的是八国联军来了,他连个京城都保不住,年仅三十岁便郁郁而去。咸丰死后,朝政大权掌握在“龙夫人”慈禧手中,国家每况愈下,虽然中途出现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可惜终究是昙花一现。
书评(媒体评论)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
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
,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
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清史稿》
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著,
而秕政稠叠,国耻纷来,热诚者欲扫雾雾以立新猷
,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觊非分,此殆所谓势有必至,
理有固然者耶。于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杨秀清、李
秀成,因之而起;于是一世之雄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等,因之而起。
——梁启超
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悲伤
倾诉于密友、家人、幕僚,以减轻内心的压力,但
中国的皇帝则不然。
——茅海建
精彩页
第一章 太平存在于天国
造神运动就这么如火如荼地搞起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虽然都起于草根,但个个深知造神运动的奥妙。也许正因为他们起于草根,才如此了解造神的必要性。造神与愚民是统治之术的两面,毫无疑问,太平天国的本质还是一个封建政权。
洪教主的梦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在封建时代是深人人心的。
当读书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时,功名二字将是所有读书人心中的一个重压,考不取功名意味着对一个读书人的否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洪秀全实在太不幸了,但是他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摆布,就跟唐朝时的黄巢一样,他心中也有强烈的富贵梦,渴望成为人上人。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在落第之后写下的一首咏菊的诗,诗中豪情万丈,充满杀气,由此可见科举的杀伤力。能够写出这样好诗的人居然考不上科举,又可见当时科场之腐败。
洪秀全落第以后又有什么表现呢?老实说,洪秀全没有黄巢那样的万丈豪情,也没有那样的诗情画意,当他看到自己榜上无名后,对着榜单一阵唾沫,骂了句脏话,便郁郁而归。
回去以后,洪秀全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外人都以为他生病了,其实他确实是生病了,但是不出门的主要原因是无脸见人,毕竟考了这么多次,结果连个秀才也没捞上。极度的悲愤加上羞耻,还有发高烧,在洪秀全的头脑里产生了化学反应。
稀里糊涂中,洪秀全忽然觉得自己是上帝派下来的二儿子,肩负着拯救万民的使命。这个想法虽然疯狂,好歹平衡了他受伤的自尊心。
有了这般神奇的体验,洪秀全提笔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这首诗严格来说不算是诗,并且反意昭然,傻子也能看出来。写归写,洪秀全这时还真没有造反的打算,只不过是发泄对清王朝的满腔仇恨而已。
科举的路走不通,洪秀全选择了上帝,当然,这个上帝是洪秀全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上帝。洪秀全带着表弟冯云山开始传教,还别说,真有一些人相信他们。在传教过程中,冯云山似乎显得更有才能,他能招揽更多的教众。
随着教众越来越多,洪秀全得意之下,写下了一首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这又是一首反诗,由于洪秀全坚持不懈地传播自己的“反意”,最终丢掉了私塾老师这个饭碗。失去饭碗后,洪秀全带着冯云山和教众出门闯荡,刚开始他们到广州城里传教,发现效果不好。便退而求其次,到乡野间去传教。这次多少有些收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招到了几十个教徒。
不久,洪秀全和冯云山商议去广西传教,或许那里情况会有所不同吧!到了广西,情况并没有好转。中国的老百姓都没听说过什么上帝,大家只知道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土地公等,你让他们信上帝,这不是让他们用刀叉吗?一时之间肯定是办不到的。
失望之下,洪秀全又回到了老家花县。他回家以后干吗呢?说来也没干什么大事,只是捡起课本,重新到私塾里授课,人毕竟是要吃饭的。当时,洪秀全是很努力的一个人,他白天教书,晚上回家研究上帝这门学问,还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和《改邪归正》等文章。他无非是从基督教思想中断章取义一些东西,然后再用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述出来。
英国一个传教士曾这么评价洪秀全:“如果教皇有权处置他(洪秀全)的话,早把他烧死了。”
洪秀全写的这些东西虽然不伦不类,但好歹算是一种理论积累吧!这些东西对于他后来的“革命”还是很重要的。
与此同时,冯云山还在广西那边苦口婆心地传教。冯云山跟洪秀全一样,也是个落第秀才,所以两人特别有共同语言。不过,冯云山的性格跟洪秀全恰恰相反,洪秀全属于夸夸其谈的理论家,冯云山更多地是一个实干家。两人到广西后,洪秀全半途而废,冯云山却坚持了下去。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