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读来读去 书眉杂抄之一 书眉杂抄之二 书眉杂抄之三 书眉杂抄之四 读解“书屋 琴心漫说 画楼棋罢一窗山 思想的自由 美术馆里的列维坦 想象的代价 分割的空间 十年磨一书 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密码 一个人的淮安或故乡 植物、水与生命的轮回 近远人生 永远的外婆 影集里的人生 今生今世的证据 人过百年 姨妈来信 人生如画 缘 分 行行重行行 涂画天地 女儿集邮 在母语的世界里 山高水长 一个站立在悬崖边的族群 遇见垦丁 二进师俭堂 诗游震泽 与一棵树相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鹤鸣于九皋 地名的传奇 杂色生香 听来的故事 学车记 不可居无兰 来福的守望 若 兰 多年师生成闺蜜 我们的医生朋友 灿若夏花 做了一回媒 离家十日 花 意 看相片 老师是一本书 躲避灾难 无知的快乐 茶 经 怀 旧
精彩页 《塔芒戈》 梅里美作为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为著名的大概要算《卡门》吧?其实,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讲,梅里美的作品是有很明显的缺憾的,*主要的是比较粗糙,他作为一名浪漫作家,没有让我感受到应有的想象力的愉悦,而且,情节的结撰在那个时代的小说家中也较为逊色。但梅里美还是“著名”,跟现在的许多中国青年作家的出名一样,恐怕,戏剧家、音乐家对他作品的改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前些时着法国电影《塔芒戈》,就是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如果不是为看这部“名片”,恐怕不会再去读梅里美的这部中篇的。已经记不清电影的编剧与导演了,反正看了一半就大吃一惊,与原著相差太大,这正说明了梅里美作品的特色,故事性、戏剧性不够,如按梅里美的原著拍,是 很难为编导的,但我接着要指出的就不是对梅里美的不满了,编导显然比梅里美晚出,更具有现代民主与人权思想,所以,编导的重点放在了以白人船长勒杜与黑人头领塔芒戈的斗争上,而剧中的女主角爱谢也被重新处理,主题的揭示是爱的呼喊 :“我自由了,我是一个自由人 !”而且,*后让爱谢明白这种自由可能是廉价的,于是,她宁可放弃这种“自由”,而与塔芒戈等同归于尽。这样处理,戏剧性是强了,主题的现代意义也鲜明了,但我以为反不如梅里美朴素的原著更历史主义,也更深刻。在梅里美的原著中,白人与黑人的斗争过程很快,而且是以白人的全部灭亡告一段落的,严格地讲,影片只截取了小说的前一部分,并对这一部分的阶段性戏剧冲突做了相反的处理,以点明种族斗争的酷烈,而梅里美在写完了黑人的胜利后似乎才开始了他的主体部分,黑人杀死了白人,但黑人却无法驾驭在大西洋上颠簸的轮船,他们不明白现代航海技术,小说的结局是一艘英国轮船发现了那艘在海上不知漂泊了多少天的破船,而船上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死去的爱谢,另一个则是奄奄一息的塔芒戈。因而,梅里美的深刻在于 :表面的胜利是不足道的,*后的胜利应有待于文明的获得,如果一个民族,国家或人种,若处于人类文明的低级阶段,他们是不会有真正的胜利的。 《法国文学评论史》 这本书得来很偶然,是朋友从上海给我邮购的,拿到手,我很惊讶,精装本,印刷得相当漂亮,可定价才九元八角,心中真有捡了便宜的快意,不过,这种快意随着阅读而丧失殆尽。我不是说这本写得不好,不是,它写得很详尽,很具系统,条理清楚,视野开阔,尤其是对各派批评的思想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之所以沮丧,是因为我近来的一些心境以及我对中国学界的一些困惑,其实,作为一名业余的写作者,所谓困惑与否本是无所谓的,但因为经常的阅读与写作,所以总是难以抹去心中的阴影。不记得是谁说过的,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说欧洲人只顾在“实验室”里试验思想,哪知才是些半成品,美国人就“批发”、“走私”出去搞得像模像样,反而令欧洲人吃了一惊。这种嘲笑未尝不可作正剧来看,来看我们的学界,目前的状态恰恰只有拿来主义,而无送去主义,因为乏善可陈,不管怎么讲,只要稍稍接触接触中国思想界,对它的积贫积弱都应有切肤之痛,以我所见,主要问题恐怕就在于中国学界创造力的丧失,人之激情的丧失,思想勇气的丧失,拿来主义的结果只能是如计算机式的“复制”“拷贝”,而真正的工具则应编写出属于自己的程序软件。百年以来,是中国现代意义文学批评学科诞生的历史,不可谓没有成果,但谨严的读者不妨将这本《法国文学批评史》与许道明、温儒明两位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对读,看看究竟有什么结果,我以为,除因为批评家个人的气质的差异而自然产生的审美感知以外,其理性工具都是依傍域外,因而,归终的话依然是 :哲学的贫困,至于其原因,则非这篇札记所能展开的了。其实,有些话,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悲切者或会扼腕,而超然者大概只会莞尔一笑。 《万历十五年》 在报上看到杂文新秀潘多拉的一篇文章《书非读不买》,钻钻牛角尖想一想,个人买书有时竟也有如图书馆,碰到一个类似馆藏与流通的矛盾,只不过在个人,原因既单纯又复杂罢了。如从阅读的角度讲,只要称得上藏书家的,恐怕没有一位能将所购的书看遍的。我以为,在印刷、出版业兴盛、公益图书馆林立、信息高速公路纵横的现代社会,个人的购书乃至藏书都已不具有很大的意义了,但问题在于书与人的关系在一开始就不完全是这种工具性质和功利性质的,对一个在性情气质上算得上“文人”的人来说,书对于他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他与书有时以至于能构成不可分离的亲情关系,或者某一种书对于他,有一种思想上、情感上的震动,虽然读了,从功利与工具的角度讲,它已不再具价值,但他仍然想拥有 它,甚至,会永远珍藏它。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今天购进新版《万历十五年》的道理。*次读《万历十五年》是在一九八三年,我为撰写毕业论文《悲剧哲学的新探索》而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当时,悲剧类的经典著作几乎翻 导语 晓华著的《分割的空间(精)/紫金文库》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分割的空间》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是她在批评之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者从书籍的字里行间入手,从日常生活的人事物语出发,仔细地品味生活、描摩世事,传达出作者的阅读趣味和思想光芒,以及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度思考。本书文笔明朗晓畅,随性自然,阅读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一颗清澈透明的赤子之心。 内容推荐 “紫金文库”丛书,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书籍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为“紫金山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合集,有国内知名作家苏童、叶兆言、范小青、黄蓓佳、毕飞宇、金曾豪等,也有诸多江苏文学新秀、新锐,展示了江苏文学的强劲活力。晓华著的《分割的空间(精)/紫金文库》为其中一册,收录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晓华的散文随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