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西游记》讲述了花果山上诞生了一只石猴,他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猴子,希望能长生不老,于是漂洋过海找到菩提祖师学习仙法,并得了“孙悟空”这个名字。但他十分顽劣,本领也很高强,大闹蟠桃盛会反了天庭,各路神仙都拿他无可奈何。玉皇大帝只好请来如来佛祖,将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经过观音菩萨的点化,孙悟空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唐僧又先后收了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个徒弟。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尽磨难。他们虽然性格脾气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抵制住了各种诱惑,战胜了妖魔鬼怪,取得了真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游记(无障碍阅读精编版青少版)/新课标课外阅读经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明)吴承恩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吴承恩的《西游记》讲述了花果山上诞生了一只石猴,他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猴子,希望能长生不老,于是漂洋过海找到菩提祖师学习仙法,并得了“孙悟空”这个名字。但他十分顽劣,本领也很高强,大闹蟠桃盛会反了天庭,各路神仙都拿他无可奈何。玉皇大帝只好请来如来佛祖,将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经过观音菩萨的点化,孙悟空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唐僧又先后收了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个徒弟。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尽磨难。他们虽然性格脾气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抵制住了各种诱惑,战胜了妖魔鬼怪,取得了真经。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目录 第一章 猴王初问世 第二章 猴王龙宫得宝 第三章 大圣闹天宫 第四章 悟空保唐僧 第五章 祸起袈裟 第六章 猪八戒拜师 第七章 五庄观窃仙果 第八章 三打白骨精 第九章 大战红孩儿 第十章 趣经女儿国 第十一章 猕猴作乱 第十二章 智斗牛魔王 第十三章 误入小雷音寺 第十四章 错人盘丝洞 第十五章 狮驼岭受阻 第十六章 四探无底洞 第十七章 火烧隐雾山 第十八章 观灯金平府 第十九章 师徒受冤入狱 第二十章 灵山取真经 序言 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 省淮安市)人。出生时间大约为明朝弘治十三年至正德五 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 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境贫困,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 商人,但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 承恩产生了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 淮安府志》卷十六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 为诗文下笔立成”。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 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1550年才补了一个“岁贡生” ,1556年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 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 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 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短篇志怪小说合集《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是吴承恩去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的。 内容提要 《西游记》原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 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孙悟空出世 、拜师和大闹天宫三个故事,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热 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 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唐 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第三部分 ,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 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修成了正果。作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通过 取经人和妖魔的斗争及神佛与妖魔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人 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统治的腐 朽、秩序的混乱。 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 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它内容庞杂,融 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 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 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西游记》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 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 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的艺术殿堂。 导语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神魔世界,但在神幻的外衣之下包裹着现实生活的本质,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既表现他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能找出社会化个性的踪影。全书组织严密,繁而歪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 精彩页 第一章 猴王初问世 阅读导航 古时候,在一座名叫花果山的山上有块仙石。这仙石吸收了日月精华,从中变出个石猴。这石猴做了山间的大王,名为“美猴王”。这小小的猴王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古时候,在大海中有一座名山,叫花果山。这山景色优美,山上有许多奇花异草,长年不败,飞瀑流泉,长流不息。花果山上有块仙石,三丈多高,二丈多方圆。长久以来,由于这块仙石吸取了天地日月精华,渐渐有了灵气。有一天,仙石发出了“轰”的一声巨响,从石中进出一个石卵来,清风一吹,变成了一个石猴。说来也怪,这石猴一生下来,便能爬会走,动作自如。特别是他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非常夺目,惊动了坐在天宫灵霄宝殿的玉皇大帝,他便要求千里眼和顺风耳去调查。千里眼和顺风耳都是天上的神仙,千里眼有一双能够看得非常远的眼睛,顺风耳长着两只听得非常远的耳朵。两位天神发现这一切是石猴所为,便告诉了玉帝。也许是玉帝认为他只不过是下界的一个石猴,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石猴出世后,整日在山间行走跳跃,饿了便食山花野果,渴了便饮山涧泉水,与狼虫虎豹相处。有一天,天气炎热,石猴与其它猴子玩过一阵后,便来到山涧里洗澡。猴子们看见涧水奔腾不息,就想去寻找涧水源头,于是,一齐逆流而上,很快便来到山涧的源头。源头是一股瀑布飞泉,泉水飞流直下,就像是一个由无数珍珠联结在一起的白色帷幕,景象非常壮观。有一个年龄大的猴子对大家说:“谁有本事钻进去再出来,又没有受伤,我们大家就拜他为大王。”连说了三遍后,其它猴子都没有作声,只有石猴从草丛里跳出来,高声说:“我进去看看。” 石猴紧闭双眼,飞身一跃,跳进瀑布,睁眼一看,瀑布后面没有水,只有座铁板桥,走过桥,桥头有一个山洞,洞外有几杆翠竹,还有梅花,洞口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洞内十分宽敞,能容纳许多人居住,还摆放着许多石碗、石锅、石灶、石床、石凳。石猴看到这些后,心里便想,这里确实是我们安家的好地方。想到这些,石猴便纵身一跳,穿过瀑布出来。出来后,便把里面的景观对猴子们细说了一遍。大家一听,满心欢喜,便跟着石猴穿过瀑布,走过铁桥,钻进石洞,看见里面有许多碗盆等物件,于是猴子们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胡乱折腾,直累得筋疲力尽。 看到那么多猴子在互相争夺,石猴坐在一张高高的石床上,大声说道:“大家不要争抢了,我现在为大家找了这么一个安身住家的好地方,你们应该履行原来的诺言,拜我为王。”群猴一听,对石猴心存感激,便一个个跪拜在地,齐呼“大王”。从此,石猴登上了王位,并且号称“美猴王”。 美猴王与众猴子快快乐乐地生活了几百年,心里倒是非常快活,但想到自己终究有一天要死去,便时常产生出一些烦恼。在与众猴讨论一番之后,他准备去学习长生不老之术。第二天,美猴王把一切安排妥当后,辞别了众猴子,便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下山学艺去了。 美猴王独自一人,乘着渡海的筏子,在大海上漂流了许多日子,历经千难万险,仍没有找到神仙住的地方。但他意志坚定,毫不气馁,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神仙,于是,不断地登名山、访古洞。一天,他来到一座大山脚下,只见山峦起伏,壑谷幽深,林木茂盛,日映岚光。正巧遇见一位在山上打柴的樵夫,美猴王便求樵夫告诉他神仙住的地方,樵夫看他心诚,便用手指向密林深处,对美猴王说:“这座山名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个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一个名号为菩提祖师的神仙。你可顺着山路去找他,定能学到本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猴王谢过樵夫,顺着山路向山的深处走去,很快便找到了樵夫所说的那个山洞,他虽满心欢喜,但不敢贸然去敲洞门,便先在洞门外摘了一些松子充饥。 不多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洞门便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相貌清奇的道童,高声说道:“谁在此地骚扰?”猴王赶紧上前弯下身子施礼说:“仙童,我是一个寻仙访道的弟子,来这里是为了找神仙学些本领,哪里敢骚扰你们呢?”那童子笑道:“我师父正在登坛讲道,算到今日有人要来访仙学艺,想必那人就是你了。”猴王答道:“正是我。”于是仙童便把猴王引进洞内,见到有一副仙风道骨的菩提祖师,猴王倒身下拜,不停地磕头,上前做了自我介绍,恳请祖师收留他做弟子。菩提祖师体谅他不畏艰险,心诚志坚,便收留美猴王做了他的弟子,并为猴王取法名叫作孙悟空。见祖师愿意收自己做弟子,猴王心里十分高兴,再次拜谢祖师,从此,猴王便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 孙悟空当了菩提祖师的徒弟,遂了十多年的心愿,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每天和众师兄一起讲经论道,学习言语礼貌,闲下来就扫地浇园,养花修树,劈柴烧火,十分勤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六七年。一天,祖师登坛讲道,讲到玄妙之处,天花纷落,地生莲花。悟空本来就心聪神慧,听到妙处,不禁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祖师喝问:“悟空!你怎么不好好听讲,乱舞乱动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