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精品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相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寓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考入塾读书,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太平天国运动初起时,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奉命组办团练。他善于识人用人,坚毅不屈,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最后攻灭太平天国。
晚年倡导洋务运动,建造兵器厂、轮船厂、翻译馆,筹划学童留洋,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
曾国藩恪守理学,严于修身,被人推崇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镇压太平天国和处理天津教案饱受非议。
在唐浩明著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精品集)》中,著名作家及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先生从曾国藩存世的两千多道奏折中,选出其中最为精粹的四十七篇来加以述说议论,联系到该折产生的背景、上折人其时所处的状况、折子背后所隐藏的复杂内幕等,来为读者剖析这些奏折中不为常人所知的曲折机奥,抉出其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精微细末,读者一道来领略中华民族那些永具魅的历史智慧。
作者简介
唐浩明,1946年生,湖南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就学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点评曾国藩语录》、《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直图书第3名;《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目录
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清代奏折的传递)
应诏陈言疏(人才的激励机制:转移、培养、考察)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这道折子太出格了)
备陈民间疾苦疏(道光末期中国百姓的三大苦难)
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不惧恶名重典以锄强暴)
特参长沙协副将清德折(参折的最大秘诀——辣)
移驻衡州折(移衡的真正原因在折外)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逼出了嫡系部队——湘军水师)
留胡林翼黔勇会剿片(湘军早期建设的一个极重要决策)
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折(出师未捷身欲死)
缕陈鄂省前任督抚优劣折(异于常规的激情报告)
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折(参倒了现任巡抚)
报丁父忧折(狼狈回籍守父丧)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不合时宜的讨价还价)
恭报起程日期折(从大悔大悟到盼望复出)
谢曾骥云赐封典恩折(趋利避害皆为不忘天恩)
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胡林翼为曾氏跑官)
谢署两江总督恩折(四顾无人后的实权之授)
苏常无锡失陷遵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一份绝密军事文件)
请起用沈葆桢折(以包揽把持控制江南战区)
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一个冷处理的历史例证)
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一份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重大历史文献)
克复安庆省城片(东南战场强弱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晚清官场上一个罕见的干员能吏)
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不能轻授非常之权)
参翁同书片(一道不能不接受的参折)
查复何桂清退守情形折(总督与部属联手造假案)
请简亲信大臣会办军务片(一百四十年前的“非典”式传染病)
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抚并谢恩折(从学识入手提高官样文章的档次)
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平生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
曾国荃因病请开缺回籍调理折(“因病”后面的种种原因)
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科举考试是如何出题的)
副将刘世玉复姓归宗片(既看重宗法又顾及人情)
再请收回节制三省成命片(对于捻战的厌弃与恐惧)
再密陈陈国瑞事状片(一篇驭下的经典之作)
曾国荃调补鄂抚并负剿捻新命恭谢天恩折(老九召集旧部募勇出山)
剿捻无功请暂注销封爵片(效法古人自贬之义)
复陈病状艰难请准不回江督本任仍命李鸿章暂行兼署折(清廷用人不当)
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恳辞奖叙片(古今难见彭玉麟)
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什么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复姓归宗事当以情谊为重)
遵旨预筹与外国修约事宜密陈愚见以备采择折(一道被泄露的外事密奏)
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晚清时期保护妇女权益的一个例子)
谢子纪泽授员外郎恩折(封建时代的官场特权)
密陈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委曲求全以保和局)
复审凶犯行刺马新贻缘由仍照原拟分别定拟折(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晚年为民族振兴所作的一项大贡献)
序言
晚清时期的天下第一奏折
近年来,以清代皇帝后妃为题材的所谓清宫戏风行荧
屏,生活在21世纪的观众,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过了一把
“人间帝王家”的干瘾。人们在熟悉了“朕”、“万岁爷
”、“大人”这一类称呼的同时,对君臣朝廷之间的路数
也略知一二。看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上折”、“递个
折子”这样的话。这个“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
是当时大臣与皇帝沟通的一条最重要的管道,尤其是对地
方上的官员而言,上一趟京师朝见皇上是桩很难的事。于
是,一年到头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过奏折来禀报,并按照
朝廷对奏折的批复来办事行政。同时,奏折也是臣工与皇
上感情联络的主要纽带。皇帝可以从日常的奏折中看出所
委大员对他的情谊深浅、忠诚程度、和朝廷贴心不贴心等
等。三国魏文帝曹丕的一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话,
曾经被无数文人所引用,并因此而自豪。其实,对于通常
文章而言,是攀不上“经国大业”这个高度的,惟奏折这
种文章或许可以接近。
晚清是一个风云剧变的时代,乃名符其实的多事之秋
。现在仍大体完好地保存在国家档案馆的数十万份军机处
副录的奏折,是那个时代所留下的最权威、最直接、相对
来说也是最为真实的记录。
在咸丰后期至同治年间,备受海内瞩目的奏章,当属
两江总督衙门所拜发的各类折片。以总督曾国藩名义签发
的这批折片,一时有天下第一奏折之称。
咸丰十年(1860)春,曾氏取代何桂清做了两江总督。
两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且
人文荟萃,历来为国家东南要地。而眼下它的衙门所在地
江宁府,却做了与朝廷对抗的敌国都城,攻克江宁便成了
朝野上下压倒一切的大事。新上任的两江总督,又是肩负
收复国土重任的湘军最高统帅,这个衙门自然成了天下关
注的第一衙门,从这里发出的奏折,几乎每份每篇都牵涉
到当时整个国家的军政要务。同时,此时的两江之主乃望
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师。他所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为
清朝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在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
的一部文章总汇。他的幕府里聚集了两三百名才隽之士,
当时的文章高手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人先
后都为他代拟过奏折,即便从纯文章的角度来看,两江总
督衙门里所产生的折片也决不会是平庸之作,像《参翁同
书片》这样的折子,一时间全国各大衙门的师爷们争相传
抄,广为播颂,奉为参折弹章的典范之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本书评点者从曾氏存世的两千
多道奏折中,选出其中最为精粹的四十七篇来加以述说议
论。与对曾氏家书的评点一样,评点者会联系到该折产生
的背景、上折人其时所处的状况、折子背后所隐藏的复杂
内幕等等,来为读者剖析这道奏折中不为常人所知的曲折
机奥,抉出其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精微细末。
评点者尤为注重的是,从这些奏折里所体现出的晚清
时期大臣与君上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个身为朝廷的部院重
臣,是如何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与积极建言献策,来表现自
己的抱负与才干,以求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引起最高决策层的重视;一个处于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时刻的离职大臣
,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天赐机遇,借朝廷之力将事
业做大做强,以至于领一时之风骚,为当世之骄子;一个
执掌兵符的战地统帅,面对同一营垒中的种种疲软散漫、
腐败恶劣,是如何通过引来上方宝剑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从而赢得军事上的最后胜利;一个拥有重权的地方官,
是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中央政府周旋,既如愿达
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板;一个想干大事业的方面
大员,又是如何通过奏折来提出自己的设想创意,并因此
取得朝廷全面赞同的最佳效果。评点者一如既往,也很乐
意借议论所选折片之机,说说点点滴滴的读史浅得,与读
者一道来领略中华民族那些永具魅力的历史智慧。
奏折其实就是写给中央的报告。其名称虽随着封建皇
朝的消失而消失,其实质毫无疑问将会长久存在。通常人
自然轮不到给中央写报告,但给上级写报告,则是许多人
都会遇到的事。在政府部门里,地市要给省写报告,县要
给地市写报告,乡镇要给县写报告;在其他部门里,中层
干部要给主管领导写报告,主管领导要向董事会写报告;
即便身为一个普通员工,到了年终时也要有一个本年度的
述职报告。可见,报告这种文章,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当年这批有着“第一报告”之称的折片,给我们今天有
志于写好本职报告的人,多多少少有点借鉴和启示作用。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湘军某营官给曾氏呈递一份
军情报告,报告说这段时期来仗打得是“屡战屡败”。曾
氏读到这里,提起笔来将“战”、“败”二字互换,变为
“屡败屡战”。同样是四个字,只不过位置换了一下,通
篇报告的气象便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说的是曾氏败而不
馁的气概,但这种气概是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改动而体
现出来的。这一则说明文字本身的重大功能,二则也说明
曾氏文字功夫的精到。我们透过保存在曾氏老家富厚堂奏
折草稿的修改原件,可以知道当时每道折片都是经曾氏精
心修改而后誊抄拜发的。本书所选的这四十多道折片,是
曾氏全部奏折中的精品文章。评点者在每道折片后都加上
“写作简析”与“要言妙道”两个栏目,分析其写作上的
特色,并勾出篇中的精采文字,以求帮助读者更好领会该
折片在为文上的良苦用心,而于自己的报告写作有所裨益
导语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其奏折不仅涉及军政大事,而且文采斐然,可称天下第一奏折。
唐浩明著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精品集)》从曾国藩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介绍。
本书系二〇〇二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姊妹篇。选者从曾氏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试图通过评点来撩开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之一角。
精彩页
下面,就来说说这道奏折。
这是现存的曾国藩最早的一道奏折,作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此时曾氏三十三岁,中进士点翰林已经五年了。在京师翰林院度过三年勤奋而清苦的岁月后,迎来了他仕宦生涯的第一个幸运期。
这年三月,道光皇帝亲自坐镇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翰、詹两个衙门的官员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即为皇帝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起草一些朝廷需要的应用文,为皇帝代笔做些诗文,整理史料档案等,工作清闲,亦无实绩可考,故而翰、詹的迁升,便主要依仗于诗文的考试。这是曾氏进翰苑后所遇到的第一次大考。考试的内容为一赋(题为《如石投水赋》)一文(题为《烹阿封即墨论》)一诗(题为《半窗残月有莺啼》)。曾氏的成绩为二等第一名。一等取五名,可知曾氏为此次考试的第六名。赋和诗都已无法找到,《烹阿封即墨论》这篇文章却被保留了下来,笔者将它附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此处便不再抄录了。
因为成绩优良,曾氏得以升级,由翰林院检讨升为翰林院侍讲,品级为从五品,还是属于低级官员的行列。
过了两个月,好运气又降临到曾氏头上。他在考差之试中获胜,被钦命为四川省的乡试正考官。京官薪俸薄,全靠年终的养廉费和外官的进贡而过舒服日子。翰林院事少权轻,养廉费最低,外官又几乎没有进贡的,故翰林院的官员一般都较清贫。翰林院的外快主要来自于放差,最好的差使便是做乡试的主考官。做一次乡试的主考官,朝廷所发的程仪,外加该省再送的程仪及中式举人的谢银在内,可得一千五六百两至二千五六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相当于翰苑中小官员四五年的俸禄的总和。四川路远人多,较之其他省的收入亦更多一些,故此次的乡试正主考,对于经济拮据的曾氏来说,正是从天而降的一笔大财富。曾氏从心底里感激皇家的天恩高厚,遂有这道谢恩折。因为官阶不够,得请别人代递,故有“呈请代奏”字样。
这类折子表达的是一种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并没有实事,其核心乃一个“谢”字。若要简洁,只需几个字就行了:谢谢您给我升官放差。但作为一道奏折,便不能这样直白粗放地写,因为那将会显得没文化、没学问。这类折子最看重的是富有书卷气的典雅味。要造成这种氛味,主要的功夫便在营造文字上,即锻字炼句。汉魏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创造了以四六相间为主的文体,十分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文章华美甭丽,读起来又极富抑扬顿挫之感。这种文体被称为骈文,又叫四六文,在当时很受人喜欢,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专门在文字上做游戏,于内容反而不顾了,于是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便是针对这种骈文而来的。从那以后,骈文被散体文所取代,不再成为主流文体了。但有些场合上的为文,本就没有多少内容可言,但又不能写得简短直接,于是这种专在文字上用功夫的骈文便派上用场了,如祝寿文,如庆掼文,如包括谢恩折在内的各种谢情的应酬文等等。这种文章要写好也很不容易,它需要肚子里藏着许多书卷,又需要文字功夫精深老到。 比如“西清待漏,惭四术之多疏;东观校书,尤三长之有忝”便是用典贴切、对仗工整的典型四六文。西清,是清代宫廷内南书房的代称。南书房在大内的西南角,为康熙皇帝的读书处。后来康熙招来一些学问优长的翰林来南书房当值,起草诏令,并为他代笔诗文。这间房子位置在内宫的西南,房子里的活计清闲高雅,故又称之为西清。古时以滴水计时,滴水器称之为漏壶。待漏,即等待时刻的到来,也即待命的意思。“西清待漏”,很贴切地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工作性质。四术,指诗、书、礼、乐四种经术。东观,汉代宫中藏书之处,此处借指翰林院里的国史馆。曾氏在此之前做过国史馆协修官,即校书之事。“三长”,泛指国史馆里的官员。这两句骈文,说的是曾氏谦称自己学问不足,是个滥竽充数的翰林院官员。这个意思经过如此的文字加工,便显得很文雅,很有档次。下面的“温纶再捧,寸衷之惶悚弥深;使节初持,万里而驰驱未已”两句也是典型的四六文。其中的“之”、“而”是虚词,可算一个字,也可不算一个字。
这种四六句式的骈文不可多用,但若偶尔用上一两句,只要工整贴切,便会给文章增加不少美感,让本来一篇平平淡淡的散文顿时闪烁亮光,即使是写给上级看的公文汇报也不例外。这便是这道谢恩折给今天读者的启示。
这道折子中有“蛾术”两个字,今人文章用得极少。这两个字出自《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郑玄对此有一段注释。意思说,蛾就是蚍蜉,蛾子即蚍蜉之子,是很小的虫子。这种小虫也跟着蚍蜉时时学习它们的作为,日积月累,也可以垒起土堆。后人于是以“蛾术”比喻勤奋学习。(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