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00:科幻之书》共4卷,由美国资深科幻作家暨编辑范德米尔夫妇主编,收录了20世纪20个国家的100位科幻名家的100篇经典短篇科幻小说,既有对前沿科技的大胆预测,也有对人类生命与社会的终极猜想,更有对浩瀚银河和时间尽头的无畏探索。毫不夸张地说,这很可能是一套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无可匹敌的科幻选集,是骨灰级科幻迷的饕餮盛宴,也是站在科幻文学殿堂外跃跃欲试的读者的入门之选。 刘慈欣、韩松等著的《IV诗云》主要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名家作品,包括:康妮·威利斯的《史瓦西半径》,吉恩·沃尔夫的《地狱中的万千色相》,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金·斯坦利·罗宾逊的《梦醒之前》,韩松的《两只小鸟》,刘慈欣的《诗云》等25位名家的作品。 目录 引言 帕拉纳曼科-(1987) 雨中哭喊-(1989) 冰冻的红衣主教-(1987) 恋爱中的瑞秋-(1987) 共享空气-(1984) 史瓦西半径-(1987) 地狱中的万千色相-(1987) 真空态-(1988) 两只小鸟-(1980) 燃烧的天空-(1989) 梦醒之前-(1989) 死亡是静止,死亡是运动-(1990) 鼠脑-(1989) 戈耳工兽-(1993) 职位空缺:耶稣基督-(1992) 属于万物的宇宙-(1993) 雷莫拉人-(1994) 捉鬼游戏的标准-(1994) 残余的悍妇密码系统-(1994) 亚历克斯怎么变成一台机器-(1996) 诗云-(2002) 你一生的故事-(1998) 拾荒犬-(1998) 斯林克斯-(2007) 儿童玩偶-(2002) 编者简介 译者简介 致谢 授权声明 关于与《科幻百科全书》合作的声明 额外致谢
序言 引言-Introduction (美国)安·范德米尔Ann VanderMeer,(美 国)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 从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 时代开始,科幻作品不仅帮助定义和塑造了文学的 进程,而且已经超越虚构文学的领域,影响了我们 对文化、科学和科技的看法。像电动汽车、星际旅 行和可媲美今El的手机的各种先进通信方式,这些 点子最先都是通过科幻作品让大众了解到的。在艾 丽西娅·亚涅斯·柯西奥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短 篇小说《1WM 1000))(The 1WM 1000)里,你会 发现它明明白白地预言了像谷歌这样的信息时代巨 擘的出现。另外,早在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 的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大量科幻作品表达过人类对 于登月的渴望。 科幻作品让我们通过创造对未来社会的愿景, 而非偏见或战争,来憧憬更好的世界。像雷·布拉 德伯里的《华氏451》(Fahrenheit451,1953)这 样的反乌托邦小说也在科幻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家会通过这类作品对民主的不公正和危险做出批 评。而且通过科幻这个创意的出口,东欧的作家才 得以在作品中不涉时政,通过审查。今天,在全球 变暖、能源依赖、资本主义的病毒效应和如何利用 现代科技等方面,科幻作品继续做出一个又一个假 设,同时给读者带来更多古怪而精妙的奇想。 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曾与我们的当今社 会联系如此紧密,而且还充满了奇思妙想。也没有 哪一种文学形式能给人带来如此多的乐趣。迄今为 止,几乎没有人尝试编过一本权威的科幻选集,将 这一充满活力的类型作品中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重大 意义的小说收录进去,在兼顾虚构作品的类型性和 文学性的基础上,让世界各地的作家及其作品都能 有所体现。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整个20世纪20 个国家的科幻小说,从埃德蒙·汉密尔顿的太空歌 剧通俗小说到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文学思 考,从W.E.B.杜波依斯的早期非洲未来主义到小詹 姆斯·提普奇的女性主义第二浪潮,一一呈现,而 且精彩不止于此! 本书篇目很可能会令作为读者的你惊喜万分, 因为我们在编选之初就感到了莫大的惊喜。 什么是“科幻黄金时代”? 即使是没读过科幻小说的人,也听说过“科幻 黄金时代”这个说法。科幻黄金时代实际是20世纪 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不过大众读者常常将其 与之前的“通俗小说时代”(20世纪20年代到30年 代中期)连在一起。“通俗小说时代”的主宰可以 说是《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的编辑雨果 ·根斯巴克。他有一张最为出名的照片,照片中, 他头戴一个全方位包裹式“隔离头盔”,上面连着 一条氧气管和一个呼吸设备砼。 “黄金时代”则没有什么“隔离头盔”,这一 时期伴随着美国科幻杂志的井喷式发展,见证了担 任《新奇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主编的约翰·w.坎贝尔的崛起(尽管他晚节不保, 后期笃信“戴尼提”那一套伪科学),还发展出了 科幻小说的市场雏形(20世纪50年代该市场才趋于 成熟)。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像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波尔·安德森、C.L.摩尔、罗伯 特·海因莱因和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这样的科幻名 家迅速成长起来,闻名于世。正是这一时期让大众 对科幻形成了这样的认知——让人有“惊奇感”而 且对科学和宇宙有“乐观进取”态度的小说。有时 候大众的印象来自最直观但也相对幼稚的封面画, 封面下的实际内容往往暗黑且复杂。 不过,“黄金时代”开始有了新的解读。在常 常被人引用的经典著作《惊奇年代:探索科幻的世 界》(Age of Wonders: Exploring the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1984)一书中,堪称行业标杆 的编辑大卫·哈特韦尔宣称:“(阅读)科幻的黄 金年龄是12岁。”哈特韦尔是科幻领域有着巨大影 响力的守门人,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成年人 对科幻的热爱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因 为那时候,对他们来说,“每本杂志上的每个故事 都是杰作,满是大胆而独到的奇思妙想”。读者们 就黄金时代到底是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还是70年 代一事争论不休。按照哈特韦尔的说法,这是因为 读者眼中科幻真正蓬勃发展的年代正是他们年纪尚 小,还不足以分清好故事和坏故事、优秀作品和糟 糕作品的时候;那时,他们只知道尽情吸收和欣赏 故事里美妙的奇景和令人兴奋的情节,所以才会有 如此认识。 这是个奇怪的说法,听起来是在找借口。这一 说法常常被人们引用,但没人仔细想过,大卫·哈 特韦尔,一个发掘出吉恩·沃尔夫和菲利普·迪克 等文学大师的才华横溢的选集编辑,为什么在想为 科幻正名的同时还会有如此感情用事的言论(或许 是无意的?),而且他的观点似乎与整个科幻事业 背道而驰(更不用说还严重小觑了12岁的读者!) 。 …… 面对编选工作中的所有资料,我们意识到,无 论怎样写《引言》都无法真正传达一个世纪的科幻 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做了一个 战略决策—增加作者简介,其中也包括关于每个故 事的信息。这些介绍有的像简传,有的像提供一般 背景信息的文章,还有的介绍引用了其他作家或评 论家的话,为读者提供第一手的回忆。研究这些作 者简介期间,我们很幸运地与《科幻百科全书》— 关于部分作者的信息的现存最佳资料来源建立了合 作,得到了其创作者—约翰·克卢特、彼得·尼科 尔斯和大卫·兰福德的鼎力相助。本书对《科幻百 科全书》的引用详情参见《授权声明》。 最后,因为版权问题,有些短篇故事无法收入 本选集—或任何选集中。这些故事应视为本选集的 延续:A. E. 范·沃格特的《武器店》(TheWeapon Shop, 1942)、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你们这些回 魂尸—》(All You Zombies —, 1959)、鲍勃· 肖的《其他日子的光》(Light of Other Days,1966)。此外,因为篇幅有限,我们未能收录 以下作品:E. M. 福斯特的《大机器停止》(The Machine Stops, 1909)、古斯塔夫·勒·鲁日的 一部关于人类前往住着吸血鬼的火星上执行任务的 小说(1909)的节选和多丽丝·莱辛创作于20 世纪 70 年代的科幻小说的节选。 我们编纂的这部选集的价值如何,这一点我们 交由大家来评判。不过,我们个人认为,此选集的 价值集中在三方面:(1)我们热爱各种类型、各种 形式的虚构作品,尤其是科幻小说;(2)我们与各 国文学界有着广泛(而且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因 此可以获取许多独一无二的内容;(3)我们编纂本 选集的思路与其他大多数编辑不同,并非从类型文 学的核心作品着手。我们不属于科幻圈的任何派系 或小团体,与业内的任何在世或已经仙逝的作家都 没有特殊的敌友关系。 我们无意于和那些与臆想小说毫无关联且有时 候地位被过分抬高的主流文学编辑一较高低,也无 意于以此选集捍卫科幻的正统性。如果有哪个愚蠢 的人认为科幻毫无价值,那是他自己的损失和问题 (这也适用于那些愚蠢到声称科幻是一切的人)。 在为编纂本选集付出的三年时光中,我们出于 “分类学”的原因留下了一些遗憾,所以不得不劝 自己放下执念(未能收录某些篇目在所难免,但这 并不能成为我们得到安慰或幸福的理由)。同时, 我们也承认这个成果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完美;当然 ,这必然导致我们永远无法接受这份不完美或者与 之妥协。 现在,我们只希望各位能把这篇长长的《引言 》放在一边,沉浸在这部奇妙而精彩的科幻选集中 。选集中的作品不仅数量够多,而且确实惊艳,有 的篇目甚至有一种暗黑的美感。
导语 雨果奖+世界奇幻奖+英国奇幻奖大满贯编辑+安·范德米尔,电影《湮灭》原著《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杰夫·范德米尔联合主编; 100位科幻大师,从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到菲利普·迪克、乔治·R.R.马丁,再到刘慈欣、韩松,巡礼人类想象力的巅峰; 刘慈欣、韩松著的《100--科幻之书(Ⅳ诗云)》带你尽览世界科幻百年名家名作,领略zui辽阔狂野的想象力光谱,绝对不容错过。 书评(媒体评论) 《100:科幻之书》是对20世纪世界范围内科幻 佳作的一次巡礼,2位编者的苦心孤诣,100位作家 的神来之笔,39位译者的热忱献艺,是每个科幻迷 书架上不可或缺的收藏。 ——科幻作家吴岩 带你尽览世界科幻百年名家名作,领略最辽阔 狂野的想象力光谱,绝对不容错过。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陈楸帆 科幻类型文学的终极选集……这是骨灰级科幻 迷和站在科幻大门口好奇张望的新读者同样会爱不 释手的重要的大部头。这部选集重新定义了科幻。 ——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
精彩页 《帕拉纳曼科》是第一个以此概念为基础而创作的故事。后来,在丹雅科的另外两部小说《死星》(Etoiles mortes)与《濒死星》(Etoiles mourantes,系与亚尔·阿耶尔达赫合著)里,“生物城”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当帕拉纳曼科挣脱桎梏、飞进茫茫夜空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几个月前,就在生物城计划刚刚被取消之后,我采访了一位年长的星际航行家,他的话至今依然回荡在我脑海里。我把保存了我们对话记录的录音立方体从抽屉里拿出来播放。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足够时间把整段录音放完…… “整整一群生物城啊!你能想象那个情景吗?二十几座野生生物城飘浮在太空里,就像美杜莎的头发似的。最小的那座给任何一个帝国做首都也绰绰有余,而最大的那座就更不用说……在你降落之前,运输卫星载你绕着这儿转圈,你肯定已经把帕拉纳曼科看真切了。你在它的上空飞行了好几个小时,当你超低空飞行时,掠过一栋栋住宅楼房。其实‘楼房’这个称谓不太准确,因为那些所谓的住宅都是从生物城里长出来的。你在城里大街上散步时有没有看到路上很多杂乱无章的条纹呢?那些都是流星尘的刻痕。也许你坚信已经把这座生物城看真切了,可是它总能让你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惑,因为它的体积实在太大、它的地貌实在太怪、它表面的褶皱实在太多了。城里有大片大片的街区人迹未至,有一条条窄巷还没标注在地图上,还有一座座用血肉筑成的楼房等待人们去探索。” 说到这里,老人停下来,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在我书桌一角有一台播放录音立方体的设备,正投射出一个喧哗繁忙的小酒馆的影像。我不喜欢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我们创造各种小玩意儿来排解孤寂,为的就是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它们的陪伴,而不是让它们也不作声,甚至把我们的沉默扩大之后再甩回我们脸上。 “如果你有种的话,”老人继续说,“去买一份最新的城市规划图,再让他们把你投放在城里随便哪个地方。你也知道规矩,只要你发现一条还没有标志的街道,你就可以随意给它命名,然后去土地业权办公室登记。每一个新发现都有奖励,可是奖金还不够你买一份规划图呢!这规划图一共有一百六十筒微缩胶卷,背在身上能把你的肩膀压垮。可是你认为每天有多少人背着这些胶卷和播放器在城里游荡呢?有好几千呢!” 他郁闷地盯着手中的空酒杯。只见杯壁开始出现裂痕,同时散发出一股怪味。这是因为酒喝光后,玻璃杯缺少了液体的滋润,迅速开始降解,这迫使酒客再买一杯。 突然,一阵刺耳的铃声从通话器传出来,响彻我居住的这个单位。我切断了铃声,继续听录音。 “你对于帕拉纳曼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你的看法绝对是错的!只不过我的看法也不见得比你高明就是了。在我们决定把它改造成一个城市之前,人家本来就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而且这种尺度规模的生物是不可能完全死翘翘的。比如说城市边缘的某些地区一直经历着兴衰更替,就像动物呼吸似的,只不过人们察觉不到罢了。再比如说,我们打算把一些空心的丝状体用作交通运输隧道和排污干管,可是当生物城的神经系统偶尔颤抖一下,这些丝状体就会突然动起来,就像一个衰退的大脑里面的某一根神经轴突然被激活了。 “不,我知道帕拉纳曼科并没有完全死掉!以我对它这么长时间的了解,是不可能弄错的!当初,在太空深处,帕拉纳曼科在一群生物城里面航行。我先不降落,远远地观察它的动向。然后我花了好几个月在城里探索,寻找它神经系统的各个控制点。我把成千上万根探针扎进它的肉体里,终于发现了它的愉悦感觉中枢,然后我就像驾驭大象似的控制着它,我手中的电流枪就是驯兽师的鞭子。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挫败,我终于成功迫使它跟随我回到这里来。进入轨道之后,还是我凭着一己之力给它套上了绳索。 “可惜,我们降落的时候你不在。当时它的表面扎满了钩子,密密麻麻的绳索像乌云似的笼罩着它,使它动弹不得。它只能伸出一簇簇七彩花冠似的丝状体,不断地在空气中抽打着,企图捕捉飞得太近的金属鸟儿。它很壮观,也很危险,它是一朵真正的食人花!当时要是我扔掉缰绳的话,就没有人能够强迫它就范了。 “当然了,监管生物城项目的领导们都很小心谨慎。帕拉纳曼科是我们占领的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生物城。其他生物城还滞留在小行星带当中,等待着当局决定它们的命运。把这样一种生命体固定在殖民星球的表面,并用作居民区,这个想法挺有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很多殖民地居民宁愿我们给他们建设一些更传统的住宅。有一些人更是断然拒绝搬进一间用有机生命组织做墙壁的屋子里。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