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共2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昆汀·贝尔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传记技艺的典范,勤勉的研究,充分的引文,
叙述明智且谦逊,文体不但吸引人,而且可读性强
,的确是近期最佳传记之一。
——瑞·蒙克,《周日邮报》
昆汀·贝尔是一个如此杰出的传记作家,他描
述的姨妈似乎跟布鲁姆斯伯里的传奇文豪全然不同
——这本身就是一桩功绩……可靠、灵巧的笔触,
谦逊的措辞天赋,让每一页都赏心悦目……
——约翰·贝利,《曼彻斯特卫报周刊》
后记
中译本《伍尔夫传》初版于2005年,翻译时间
是2004年至2005年,地点是在多伦多的43
Treverton Dr,回想起那段岁月,每天在空无一人
的家中埋头码字和查阅资料,长时间端坐,乃至臀
部长出老茧,洗澡时被热水冲刷,觉得生疼。一转
眼十几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恍如前世。虽然当时
我也觉得自己是尽心尽力做了翻译,但事后反省,
发现还是有许多不足,语言不够流畅,而且有误译
之处。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译者,只能说比上
不足,比下有余。好的译者,一个时代也不会有几
个,更何况是在稿费微薄,劣币淘汰优币的当下。
然而,也许喜欢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中国人颇有几
个,初版问世后,虽然水平有限,但依然迅速售罄
,甚至还登上了《中华读书报》的2005年百佳书榜
。可惜该书一直没有再版的机会,导致我无法对官
做讲一步的修订。
十几年来,虽然也听到关于此书的几声谬赞,
但是我深觉名不副实,所以一直内心忐忑,现在承
蒙广西师大社的魏东编辑的信任,愿意再版这部十
几年前的译著,给我了弥补缺憾的机会。从去年到
今年,我对此书重做校阅和润色,并且增加了部分
注释和索引部分,虽然不能说就此杜绝了一切漏洞
,但至少相比于初版,可以说颇有改观,纠正了若
干误译,语言更流畅,少了一些聱牙诘屈之处。
我本人亦从事写作,就书籍的内容来说,弗吉
尼亚·伍尔夫对我也有启发之处。伍尔夫作为中产
阶级女性,自幼体弱多病,在写作遭遇困境时,她
完全可以选择放弃,她也可以跟身边的女性一样,
满足于找个好丈夫,过着不事生产的悠闲生活,但
伍尔夫意志坚强,一生勤勉写作,终于从同辈中脱
颖而出。相形之下,布鲁姆斯伯里圈子中的很多男
女,即便才华横溢,却缺乏同样的自制力或强烈的
写作愿望,最终一事无成,泯然众人。
当然我并不是说人一定要有所作为,人也可以
选择做一个不在乎世俗成就的普通人,过着柴米油
盐的日常生活,只不过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不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个人的精神层面上,终究
会感到不足和欠缺,而在这一点上,弗吉尼亚·伍
尔夫可以说是无憾了。
萧易
2018年7月10日
目录
插图说明
第一章 1912年至1915年
第二章 1915年至1918年
第三章 1918年11月至1922年12月
第四章 1923年至1925年
第五章 1925年6月至1928年12月
第六章 1929年至1931年
第七章 1932年至1934年
第八章 1934年至1936年
第九章 1936年11月至1939年9月
第十章 1939年至1941年
附录A 年表
附录B “关于一位绅士的白日梦
附录C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朱利安·贝尔
简明参考书目
增补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插图说明
第一章 1882年
第二章 1882年至1895年
第三章 1895年至1897年
第四章 1897年至1904年
第五章 1904年至1906年
第六章 1906年至1908年
第七章 1908年至1909年
第八章 1909年
第九章 1910年至1912年6月
附录A 年表
附录B 关于在莫里学校授课的报告
附录C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欧芙洛绪涅》的作者们
附录D 克莱夫·贝尔和《远航》的写作
附录E 无畏战舰恶作剧
索引
精彩页
不过登记员觉得这事很烦,部分是因为他眼睛半瞎(或在弗吉尼亚看来是这样),部分是因为一场猛烈的雷暴雨下得正欢,还有部分原因是,开始替结婚作证时,他被那些自己不熟知的名字搞糊涂了:弗吉尼亚,还有更糟的,瓦奈萨。接着,瓦奈萨以自己那种暖昧但悠闲的风格打断了进程。她想为小儿子改名字;她竟会考虑这种事?
穿着礼服大衣,还照着那个场合的要求精心打扮之后,乔治和杰拉尔德出席了贝尔夫妻在戈登广场46号举办的婚礼早宴。他们想必被邓肯·格兰特的外表和那番交谈搞得有点苦恼,后者同样是着意打扮了一番,可不知怎地没起到效果,他在交谈中谈起了典当衣服的最好方法。邓肯穿的那些衣服不可能被典当过;他从来不会去赎它们。它们是从身材很不相同的穿戴者那里借来的,这一点太明显了。其他的客人包括罗杰·弗赖、萨克逊·锡德尼一特纳、玛丽·菲希尔姨妈(拄着个手杖),还有弗雷德里克·埃切尔斯,他没剃胡子,戴着眼镜,举止笨拙,为这个场面增添了最后一抹怪异。
虽然早上曾感到激动不安,弗吉尼亚对结婚典礼和宴会都心满意足。这一切结束之后,她和伦纳德兴高采烈去了阿希姆。当晚他们住在那里,然后,出国前,他们去昆陶克斯(the Quantocks)待了几天。他们曾打算去冰岛度蜜月;可节期已经太晚了,照一种较传统的路线,他们从萨默塞特出发去了阿维尼翁和沃克吕兹,再从那里去西班牙。
巴塞罗纳的食物很糟,马德里的炎热是无法抵御的;他们继续去了托雷多和萨拉戈萨。他们热得要命,经常疲惫不堪;可那个国家的无遮无蔽和美景让他们感到吃惊。他们骑了骡子,坐了磨磨蹭蹭的火车。弗吉尼亚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夏洛特.M.杨。不久,他们发现自己来到了巴伦西亚,此时,她正在读《红与黑》。一艘船把他们从巴伦西亚送到了马赛;他们继续旅行,来到意大利北部和威尼斯,在去过西班牙之后,这些地方似乎令人适意,但它们无疑是乏味的。最后,10月3日,两人回到了伦敦。他们声称自己在旅程中没完没了地说话,已经变得“习惯于游牧和一夫一妻”了。
他们在自比游牧人这一点上搞错了。他们再也没有出游过那么远或那么长时间;不过跟大多数朋友相比,他们无疑是一夫一妻的。在两个月的漫游中,他们已经发现彼此的个性是互补的,他们的喜好非常接近。他们相互的爱和赞赏其实是基于对彼此美好品质的真正了解,它牢固到足以抵御命运的大小折磨、婚姻的常见烦恼,以及不久后疯癫的恐怖情形。这是他们之间深沉、不变的爱的证明,它不依赖于肉体之爱更强烈的喜悦。甚至在结婚之前,他们应该就怀疑过,弗吉尼亚对肉体是不敏感的,可也许他们指望伦纳德(他的热情天性是毋庸置疑的)会带来一种改变。一封从萨拉戈萨写给凯·考克斯的信足以清楚地表明,即便他们有过这样的希望,它也让他们失望了。
你觉得人们为什么会对婚姻和性交如此大惊小怪?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朋友失去贞操后会发生变化?可能是我的大龄使这事不那么灾难性;然而,无疑,我认为那种高潮被大大夸张了。除了一种不变的好心情(伦纳德不会知道这事)之外,我可能还是s小姐,那种好心情是因为一切让人恼火的事情都立刻被归罪给了我的丈夫。
就这样,在平和的无拘交谈中,弗吉尼亚暗示了她的性冷淡。(P6-7)
导语
昆汀·贝尔无疑是一位运用材料的大师,他具有不寻常的良好判断力,对所有那些荒谬、喜乐和怪诞的事情做了全面的观察,并提供了有关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之背景的大量信息,他的传记是一座里程碑。此书也是呈献给一位卓越、复杂的女性的适宜颂词。
昆汀·贝尔著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共2册)(精)》提到很多著名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萧伯纳、利顿·斯特雷奇、E·M·福斯特、鲁珀特·布鲁克、约翰·米德尔顿·默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哈罗德·尼科尔森——不过,让读者始终着迷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她凭借自己的智力、机灵和美貌吸引了他们,对于那些有幸认识她的人来说,她就是这样做的。
序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我妈妈的妹妹。1964年,
弗吉尼亚去世二十多年后,姨夫伦纳德-伍尔夫写信
给我,告诉我有几个人打算替她撰写传记。他说,
他不得不请这些人吃饭,劝他们打消念头,这种事
情开始让他感到非常厌烦……他最后建议我来撰写
这部传记。
我回复说,我认为不应该由家庭成员撰写这部
传记,我个人对英国文学所知甚少,至少对文学批
评所知甚少,不足以承担这样的任务。最后,我答
应撰写姨妈的生平,因为我不想让别人而不是我自
己来撰写一部权威传记。尽管如此,我提到的反对
意见依然有效,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某种程度上,跟传主关系紧密也是有好处的;
我更容易理解那些需要处理的大量证据,因为我认
识其中提及的大多数人和很多情境。不过,由于我
跟姨妈感情深厚,而且一直都很喜欢她,也就很难
保持客观性。一部传记如果也是一份子女,或准确
地说外甥的献礼,那么就很可能成为一部最可厌的
传记。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危险,因为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性格特征总是遭受频繁的抨击,当时,人
们认为她是一个势利之徒,既富裕又矫揉造作,为
人执拗且不怀好意。作为传记作者,我有责任尽可
能诚实地判定,那种描述中有多少真实成分,又有
多少属于虚构,抱着这样的意图写传记,对很多读
者来说,就好像我是在维护一个只顾名誉而毫不在
乎真相的家族。处于这种位置,这位传记作者常会
感受到两种对立的诱惑:不是在描述中把美好置于
真实之上,就是急着想要大义灭亲,对缺点加以强
调。在这两种情境下,他都犯下了错误;因为他唯
一的目标应该是真相,除此之外别无目标。
如果说描述作为人的弗吉尼亚是困难的,至少
它还是件高尚的事情,虽然困难,这个任务到底还
算显然易懂;我知道自己该怎样着手。而描述作为
艺术家的弗吉尼亚就要艰难多了,因为我往往不知
道该怎样着手。在她的文集中,有些地方简单易懂
,但小说中也有难以理解的段落,有时,她的意图
并不明显。这些晦涩之处就成了索隐派的练兵场。
《海浪》看起来是在分析一群人的想法和感受,但
有人说它实际上是在研究一个人;甚至有人认为《
到灯塔去》是一个基督教隐喻。我不打算做这种注
解,也不打算评估或比较不同小说的美学价值。此
类推测不妨都留给读者自行其是。因此,本书的目
的纯粹是保存史实;虽然我希望它也有助于那些试
图诠释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的人,这种协助只能
通过呈现那些迄今为止尚不为大众所知的事实,以
及对传主的性格和个人发展做出我期待的清晰且真
实的描述。除此之外,我别无办法为弗吉尼亚·伍
尔夫的文学批评做出贡献。
譬如,在英国文学史上,有一个我始终铭记在
心的警世寓言。约翰逊博士肯定是十八世纪最卓越
的英国批评家,他对《利西达斯》(Lycidas)——我
们的最佳杰作之一——做出过判断,认为它一钱不
值。如果最好的批评家也会犯下如此可悲的错误,
剩下的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指望呢?就我自己而言
,我并不敢自诩可靠。我曾经认为《奥兰多》是弗
吉尼亚的最佳小说;我现在不这么想了。《岁月》
出版之际,我认为它是一部杰作,也曾这样告诉弗
吉尼亚;如今我也改变了想法。就批评而言,我觉
得我自己不是指南针,而是墙头草——我想我也不
是唯一这么做的人。
因此,你在这部传记中找不到关于弗吉尼亚·
伍尔夫小说的评价,有些人从事理论建构,能够在
她的所有作品中找到那些宗教的、政治的或哲学的
涵义,对于那些有志于此的人来说,它们似乎是显
而易见的,我也不打算做这种努力。我甚至不觉得
,弗吉尼亚在每~部具体作品中都表达了对自己性
别之解放问题的关注,尽管这个话题显然是重要而
且令人深有感触的。
我尝试去做的就是,对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生
平中的那些确切的事实,尽量给予明晰的描述,她
的人生不同寻常,无需用文学批评来加以妆点或修
饰。她的性格特征并非无懈可击,不过,它有许多
值得我们赞美的地方。她的书籍当然是她一生中的
壮举,也许可以称之为她的孩子,我试图描述它们
的起因,它们在怎样的情形下诞生,以及批评家对
此的反应曾引发剧烈的情绪。
内容推荐
她是四个孩子之一,出生在一个才华横溢的家庭,其祖先包括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作为孩子,弗吉尼亚以美貌著称——泛红脸颊和绿眼睛——还包括她那可怕的怒火,她对语言的早熟统御。她是家里的讲故事者,能够让每个人发笑,大家早就知道,她姐姐瓦奈萨会成为画家,弗吉尼亚会成为作家。从六岁时写给教父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她在写作方面的最初努力,那位教父是詹姆斯·罗素·洛威尔。
继续读下去,她的青春和初次精神崩溃,她初进伦敦社交圈时的尴尬,布鲁姆斯伯里岁月,以及跟伦纳德·伍尔夫的婚姻——“她一生所做的最明智的决定”。作者坦率地讨论了她的性话题,她的精神疾病和它们对她的婚姻以及其他亲密关系的影响。
随着她生活中的普通事件的展开,可以看到那些伟大的小说在成形,伴随的是一位创造天才的痛苦,这跟她的疯病、出版和评论引发的恐惧,以及那些随名声增长而来的愉悦都肓着紧密关联。昆汀·贝尔著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共2册)(精)》结束于她在1941年的自杀,简洁且感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