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汽笛声声/当代长篇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莉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刘莉,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学教师,现任武汉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武汉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曾获全路火车头奖章。
后记
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这一句
话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成为近几年网络上最著名的
心灵鸡汤。
三十年前,当我还是个中学生时,我也一样在眼前的
苟且中向往着诗和远方。只是,那时的诗意是家里床底下
父亲两箱子沉甸甸的书籍,远方则是窗外不远处火车站那
给人带来无限遐思的长长的看不到头的铁道线。
我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小说。我什么小说都抱着看
,这一点很像父亲。我其实并没有看懂小说的什么主题、
寓意,我只是喜欢沉浸在小说所描述的虚幻的环境、氛围
及人物命运中,我只是更喜欢书中虚幻而美好的一切。
我喜欢铁路,特别喜欢看站车。我喜欢看迎来送往的
站台、无限伸展的铁轨、静默站立的红绿信号灯,还有来
来往往的客车货车;我喜欢看车窗外日落日出、月升月沉
,喜欢看车窗外飞逝的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更喜欢看聚
合离别、喜悦伤怀的站车所呈现出的现实中的人生百态。
后来,远离父母,我由长长的铁道线来到远方,开始
现实中苟且的工作和生活。但总是碰壁,总是碰壁,柔软
的心被伤得如一层层蚕丝包裹着的僵硬的蚕蛹,这时总会
异常思念家,思念父母及亲人。异地他乡,各种书籍陪伴
着我度过了孤独而落寞的时光。
再后来,偶尔看到一些写铁路题材的书籍,想到父母
及周边的人和事,总会感慨万千,总会想,也写写铁路和
铁路人的工作生活吧。但是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就像是一
场没有停歇的急行军,很苦很累也很难!人在最艰难时总
是不假思索地想找父母,找父母遮风挡雨,慰藉伤痛;同
时,看着慢慢变老的父母,总想着忙完这段就可以放慢节
奏、孝敬父母。可真到工作快可以放松时,父亲却突然一
声不响地走了。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哀痛和伤怀,同时,感慨生命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和柔
软脆弱。那种伤痛真的如万箭穿心。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
知道父亲爱看书,父亲去世后,我就开始琢磨并写着平凡
的父亲及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父亲去世周年,我将小说《
汽笛声声》初稿献给了父亲。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觉间,这篇纪念父亲的文字被我
束之高阁整整五年,2017年夏,我想,还是把它付印成册
吧。有朋友说,作为纪念父亲的文字它已经足够,但是,
你更应该写写这些年铁路的变化和发展。
与五年前的一气呵成相比,修改过程艰难而又痛苦。
要翻阅史料,要编撰人物及故事,要虚设情节与场景。写
作中,我经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有时,公休周末一连
几天在家呆坐书房,有时,写到个别章节会情不自禁泪流
不止。修改后的小说里,有火车司机、列车员,还有铁路
各层面的管理人员,也有各种身份的旅客,故事有跑车、
跳车、还有撞车,等等。我希望通过这些人物及故事来反
映新中国铁路,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1981年至2011年
三十年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反映为铁路建设和发展默默付
出、无私奉献的铁路人。
现在,我把它献给所有奉献铁路、热爱铁路和关心铁
路的人们,同时献给自己,只为不给生命留下遗憾。
生活比小说更精彩。正是有了眼前的苟且,才有了心
中的诗和远方,而有时,眼前的苟且其实也就是心中的诗
和远方。
感谢单位和领导,感谢朋友和同学,感谢编辑的肯定
和家庭的支持!感谢所有给予我关爱和鼓励的人们!
也许,我这部小说写得并不好,但是,我这份讲述四
十年来铁路人物及故事的心是真诚的。但愿这份真诚能打
动读者!
2012年8月初稿
2017年12月终稿
目录
第一章 一站二看三通过
钻车
游泳
乡愁
掉车
第二章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
开车
天桥
分配
第三章 你看云时很近
跑车
接车
重逢
撞车
第四章 中间站决不站中间
退休
离婚
第五章 今天工作不努力
围城
管内列车
分房
充电
混编列车
第六章 无法无天“夜总会”
上庭
动车
结婚
棉农专列
第七章 有事说事无事报平安
城际列车
蜗居
交班会
大检查
第八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
春运
合武动车
滨江站
陪读
病危
武广高铁
第九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跟进
被高铁
高三
宜万线
第十章 百二秦关终属楚
春节
清明
成年礼
高考
父亲走了
尾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后记(诗和远方)
精彩页
钻车
三十年前,1981年夏。
暑假,懂事能干的姐姐小蓉刚好从铁路卫校毕业,在家等待分配,文静秀气的小艺初中毕业,开学就要上高中,聪明又活泼好动的妹妹小楚在上小学四年级。姐妹仨都在假期中。
那天晌午,酷热难耐,知了躲在小艺家门前的那棵梧桐树树叶里,没完没了地叫个不停,叫得人心烦气躁。屋里热得睡不了人,一排房的人都在屋外摆放竹床、凉席,或乘凉,或睡觉。
姐姐小蓉轻手轻脚走过来,拍了拍坐在竹椅上看小说的小艺,小艺摇摇手,用眼神示意别把睡在竹床上的小楚弄醒了。小蓉笑眯眯地附在她的耳边小声道,走,游泳去。小艺犹豫道,到水库去游泳?太远了,我不会呀!小蓉开心地晃晃手上的绿色橡皮游泳圈,悄悄说,有游泳圈,没事,去吧!
两人看了一眼熟睡的小楚,挽手转身刚走两步,就听见身后妹妹小楚大声喊道,我也去。小艺回头一看,小楚已从竹床上一骨碌爬下来,小艺吃惊地说,你没睡着呀?小蓉笑着说,没睡装睡,这家里就你最机灵,现在只有两个游泳圈,怎么办?小楚生气道,我不管,反正我也要去。小艺看了看小蓉,笑道,我本来就不想去,这样,你俩游泳,我在边上给你们看衣服。小蓉赞许地看了小艺一眼,说,好,那走吧。三人刚走到一排房外,小艺又折返回来,小跑着回到家中把刚才看的那本《第二次握手》放进衣服袋里。
小艺家住在京广线铁道边的一个铁路厂区里,那是专门为铁道线提供道砟的采石厂。道砟是学名,通俗一点说,就是铁道线上铁轨枕木下的碎石。厂里职工的工作就是在工地的山上开山放炮,职工家属用大锤小锤把爆破下来的山石敲成石块,石块再通过风动机变成大小均匀的碎石,然后装上风动车,再运到在建中的铁道线路上。这种工作很容易受伤,爸爸是滨江铁路医院派驻这个站区卫生所的一名医生,很忙很忙,小伤小病全由爸爸看,断脚断胳膊这种重伤则由爸爸紧急处理后迅速转院,转到地区196部队医院或是滨江的铁路医院。
厂区后面的工地很危险,父母不太让三姐妹去。还有一个地方,父母也不太让三姐妹去,那就是厂区前面的铁道线。
站在自家的平房前,小艺姐妹三人每天都能听见老远的火车传来的长长的汽笛声,汽笛声由远及近,绿色长龙般的客车或是黑咕隆咚的货车沿着铁道线缓缓地轰隆轰隆地过来,然后再轰隆轰隆地过去。声声汽笛,总能让人心中生出莫名的感慨和向往。
铁道线的前面是车站站房,站房后面下十级台阶,就是一条卖米卖盐等各类店铺的小街。车站叫前塘站,车站与厂里人关系不太大,但车站下面的店铺就与厂里人关系密切了。每天吃饭总得买米买盐呀,只要上街,就得穿过铁道线,每年总有人穿过铁道线时被正好开过来或刚启动的货车压死或压伤,所以,父母从不允许三姐妹随便穿过铁道线。
从家到水库远倒不远,但就是必须穿过铁道线,才能到火车站和小街后面山上的水库。
从厂家属区出来,穿过车站的两排平房,站在水泥台阶上,就能看见一墙之隔的铁道线、站台及挂着“前塘站”三个红色大字的红顶黄墙的小站房。
“一墙”就是一条高两米、长则看不到边的红砖砌成的围墙。围墙的目的是防止家属区的职工家属直接横穿股道(铁道线)出现意外,可职工家属都想方便不想绕道。也就是,本来横穿铁道线,过站台、出站口、上街,就一两分钟,可如果沿着围墙绕到红绿灯下过人行道,再往回走到站房处出站口,来回要用上十分钟。于是,有人将正对着台阶的围墙打个缺口,人们直接上下站台,坐车或是上街。这多方便呀!
完了。走到台阶上,姐姐小蓉皱着眉失望地说道。
怎么了?小艺问道。
你看,这儿停着大货车,咱们过不去。聪明的小楚接话道。
的确。平时,站在台阶上,就能看到三条股道、两个站台和一个“前塘站”站房,现在,一列既看不到头又看不见尾的笨重的黑乎乎的大货车横在她们三人面前。
后来,小艺参加铁路工作才知道,列车编组有一定规范,旅客列车一般是18辆,双层客车是12辆,动车组列车单组为8辆,重联为16辆,货物列车重车是50辆,空车可以达到60辆以上。
可那是三十年前,一看见首尾不见的黑乎乎的大货车,小艺心里就发慌。她扯着姐姐衣角道,要不,我们不去游泳了?
那怎么行?与别人约好了的,一定要去!姐姐做事从来都是坚决坚定的。
谁?你与谁约好了?小楚牵着姐姐的手,仰起小脸问道。小楚就是聪明,反应快,接嘴更快,爸妈最喜欢她,到哪儿去总是带上她。她见人就笑见人就喊,真的特别逗人喜欢。
小蓉听了小楚的话,圆圆的脸上现出快乐的神情,笑了笑,没有作声。小艺本来还想说,要不然,我们下次再去?见姐姐态度这么坚决,知道自己反对不见得有作用,只好跟着姐姐随大流。她从来都喜欢随大流。
我们钻过去吧?姐姐望着两个妹妹,问道。
好。小妹快乐地应和道。
可我们如果在车底下,火车突然开了怎么办?小艺虽然随了大流,但是还是要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
三姐妹站
导语
《汽笛声声》是作者刘莉以父亲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以铁路建设者的生活和中国铁路发展史为基础而写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三十年前,小艺的父亲48岁,是一个铁路小站(铁路上称为“中间站”)的站区医生。小艺觉得父亲长得像电影演员濮存晰,小艺姐妹也觉得像。三十年前,小艺家门口的京广线上每天有无数的客车货车飞驰而过。清晨,长长的汽笛声后,父亲会箭步如飞地从家中奔向车站月台,深夜,同样的汽笛长鸣,父亲就会推开家门,带来新鲜面包,塞给早以翘首以盼的姐妹三人。从那时起三十年里,火车、汽笛、还有汽笛声声中缭绕的白色烟雾,与父亲、父亲带着笑容的轻快的身影、还有父亲口中遥远而模糊的武昌一起留存在小艺姐妹三人成长的记忆里,是甜蜜也是忧伤的记忆。
序言
三十年前,小艺的父亲才四十八岁,是京广铁道线上
一个小站站区的普通医生,小艺觉得父亲长得像电影演员
濮存昕,小艺姐妹三人都觉得像。
三十年前,小艺家门口的京广线上每天有无数的客车
、货车飞驰而过,但只有一趟短途慢车早晚在小艺家门前
的小站停靠。小艺的父亲偶尔到滨江铁路医院开会。清晨
,长长的汽笛声中,父亲会健步如飞地从家中奔向车站;
深夜。同样的汽笛长鸣后,父亲就会在夜色中轻轻推开家
门……
那时,站在自家的平房外,小艺姐妹三人每天都能听
见老远的火车传来的长长的汽笛声,伴随着声声汽笛,就
能看见绿色长龙般的客车或是黑咕隆咚的货车轰隆轰隆地
从远方驶来,然后再轰隆轰隆地驶向不知哪儿的远方,汽
笛声声,总能让人心中生出莫名的感慨和向往。若是在夜
里,看见通体明亮、人影绰约的绿色列车远远驶来转眼又
开走,对于一个从未出过小站的十多岁的女孩儿来说,真
的就如同一个个美丽的梦幻来到眼前又一晃而过,列车不
见了,梦却残留在心中。
三十年来,火车、汽笛,还有汽笛声中缭绕的白色烟
雾,与父亲、父亲带着笑容的轻快的身影,还有父亲口中
遥远而模糊的滨江,都一起留存在小艺姐妹三人成长的记
忆里,既甜蜜也忧伤的记忆。
三十年后,小艺经常来来往往于铁路上大大小小的火
车站,每次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呼啸而过,或是坐在列
车中,面对窗外飞逝而过的人、物、山水,心中仍会涌出
无限感慨,一如三十年前的那个十多岁的女孩儿一样,汽
笛声声中,一列列美丽的列车在眼前、在脑海如电影般一
闪而过。
列车不见了,梦却仍留在眼前、留在脑海、留在心中
……
内容推荐
刘莉著的《汽笛声声》是一部中国铁路30年高速发展的历史,一部中国铁路人家的生活史。
三十年前,小艺家门口的京广线上每天有无数的客车、货车飞驰而过,但只有一趟短途慢车早晚在小艺家门前的小站停靠。
小艺的父亲偶尔到滨江铁路医院开会。清晨,长长的汽笛声中,父亲会健步如飞地从家中奔向车站;深夜,同样的汽笛长鸣后,父亲就会在夜色中轻轻推开家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