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斌贤,1961年5月出生,浙江杭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主要专业领域:美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史等。主要研究成果:《教育是历史的存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修订)等;主持翻译《教育大百科全书》。(10卷)《欧洲大学史》(1—4卷)等。2009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201 2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 4年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学院院长。现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学类)副主任委员等。 目录 第一章 昆西学校 第一节 帕克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昆西学校实验的背景与目标 第三节 昆西学校实验的过程 第四节 昆西学校实验的意义 第二章 库克实习学校 第一节 库克实习学校实验的背景 第二节 库克实习学校实验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库克实习学校实验的过程及内容 第四节 库克实习学校实验的影响及评价 第三章 杜威学校 第一节 杜威学校开办始末 第二节 杜威学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杜威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 杜威学校的影响 第四章 帕克学校 第一节 库克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帕克学校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帕克学校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第四节 帕克学校的课程设计 第五节 历久弥新的帕克学校及其影响 第五章 密苏里大学附属初等学校 第一节 梅里亚姆与附属初等学校的开办 第二节 密苏里大学附属初等学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密苏里大学附属初等学校的课程实施 第四节 密苏里大学附属初等学校的影响 第六章 有机教育学校 第一节 约翰逊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有机教育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思想 第四节 有机教育学校的实验内容 第五节 有机教育学校实验的意义 第七章 道尔顿制学校 第一节 帕克赫斯特的生平 第二节 道尔顿制的概念与原则 第三节 道尔顿制的实施 第四节 道尔顿制的传播 第八章 巴尔的摩公园学校 第一节 公园学校的沿革 第二节 史密斯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三节 公园学校实验的背景 第四节 公园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文化创建 第五节 公园学校实验的影响 第九章 城乡学校 第一节 卡洛琳·普拉特与游戏学校的创办 第二节 城乡学校实验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城乡学校的教育实验 第四节 城乡学校实验的影响及评析 第十章 瓦尔登学校 第一节 诺姆伯格的生平 第二节 从儿童学校到瓦尔登学校 第三节 瓦尔登学校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瓦尔登学校的组织 第五节 瓦尔登学校的课程设置 第六节 瓦尔登学校的影响 第十一章 林肯学校 第一节 弗莱克斯纳与林肯学校的创建 第二节 林肯学校的实验内容 第三节 林肯学校的成就及影响 第十二章 文纳特卡制学校 第一节 华虚朋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文纳特卡制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文纳特卡制的其他措施 第四节 文纳特卡制的传播
内容推荐 张斌贤著的《改变美国教育的儿童中心学校》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一批有别于传统学校的儿童中心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实验成果的介绍,从其多样性和差异性中挖掘其独有价值和启示,其中许多成果成为现代教育宝库的组成部分,为20世纪美国乃是世界教育的改革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