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罗纲著的《浪漫主义哲学的力度与限度(卢卡奇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比较研究)》以浪漫派反讽概念为中心,从本体、主体、社会、历史、政治方面比较了青年卢卡奇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异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浪漫派反讽与主体辩证法、浪漫主义主体存在的悖论、浪漫主义主体的气质、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浪漫派的政治实践及结论等。 作者简介 罗纲,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主持201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社会科学类青年项目《异化问题:从马克思笔下的工人到当今中国工厂中的劳动者——以广州市祥发制衣厂为考察个案》。著有《马克思与浪漫主义初探》等文章。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浪漫主义的核心概念:反讽、浪漫化与主体辩证法 第一节 施莱格尔的反讽概念 第二节 施莱格尔的反讽与诺瓦利斯的浪漫化:以辩证法为中心 第三节 反讽辩证法的主体维度 第四节 卢卡奇的物化批判与主体辩证法 第二章 浪漫主义的中心论题:主体存在的悖论 第一节 有关浪漫派主体与本体的分歧 第二节 浪漫派主体的悖论:生存反讽 第三节 主体的物化,被理解为反讽的悖论 第三章 浪漫主义的主体特质:非理性群体主体 第一节 非理性主体 第二节 人类群体作为个体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非理性群体主体 第四章 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浪漫派的社会批判与调节性理想 第二节 社会历史三段论 第三节 卢卡奇社会历史观的浪漫主义维度 第五章 浪漫主义的政治实践及结论 第一节 浪漫派的政治实践及其失败 第二节 卢卡奇的政治实践及其失败 第三节 反讽的两面,或浪漫主义的二分 第四节 新浪漫派的希望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