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刘步青著的《人机协同系统的哲学研究》通过对人机协同系统学术史的考察,发现:计算机从一开始只是帮助人进行辅助性的计算、推理和决策,到后来具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和推理能力,甚至某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具备了原本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直觉能力。这表明,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迁移过程——即人的推理能力不断向智能机器系统迁移的过程。 作者简介 刘步青,男,1987年9月出生,山东泰安人,哲学博士,讲师。 先后获得济南大学理学学士(物理学,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科学技术哲学,2012年)、哲学博士学位(逻辑学,2016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 2016年9月至今,任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并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人工智能与社会。 主持中国逻辑学会项目一项(201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2017年,“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研究”)、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一项(2017年);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经济·社会》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机协同系统的概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进路、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章 人机协同系统产生的思想背景和发展历程 一、人工智能的思想渊源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三、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 四、人机协同系统的发展现状 五、人机协同系统的未来趋势 第三章 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 一、逻辑学中的推理概念 二、人的推理方式 三、计算机的推理方式 四、两种推理方式的比较 五、人机协同系统的实现条件 六、人机协同系统的结构特征与推理机制 第四章 人机协同系统推理机制的实例分析——以“沃森医生”与“AlphaGo”为例 一、人机协同系统的范例——专家系统 二、实例分析Ⅰ:“沃森医生”——“肿瘤专家顾问”专家系统 三、实例分析Ⅱ:“AlphaGo”的推理机制 四、人机协同系统推理机制的进展——从“沃森医生”到“AlphaGo” 第五章 人机协同系统的本体论地位 一、关于本体论 二、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三、人机协同系统的本体论基础 四、人机协同系统本质上是计算系统 第六章 人机协同系统的认识论意蕴 一、知识和认识论 二、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变化 三、基于人机协同系统的知识获取 四、人机协同系统与知识辩护 五、人机协同系统与人的行动 第七章 人机协同系统的价值论问题 一、价值与价值论 二、人机协同系统如何提升人的价值 三、人机协同系统对文化进化的作用 四、人机协同系统的风险与对策 第八章 结语 附录:AlphaGo团队:《用深度神经网络和树搜索掌握围棋》 参考文献 后记 续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