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英)吴芳思//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吴芳斯女士和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著的《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共10个章节,用大量史实、文字手稿和图片,呈现了中国一战时的国家现状,及有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以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视角讲述了特定时期中,与国、与民攸关的大小事的演变过程。各阶层驻华官员的笔记以及会议记录,作为当事人观察的佐证,把其时外国人在中国的奢华生活、中国政权历史性的交替、共和国诞生的艰难处境,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为收复山东开展的艰难斡旋,都生动地演绎出来。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日本看到有机可乘 第二章 新中国,一个“婴儿共和国” 第三章 日本:暗度陈仓 第四章 战时的中国:1914-1916 第五章 中国劳工旅:黄皮肤的东方人为法国提供援助 第六章 窥探和猜忌 第七章 混乱和决策的关键一年:1917 第八章 战后的失望 第九章 剖析背叛:译员的描述 第十章 中国的反应 附录 近代中国历史年表 序言 弗朗西斯·伍德博士(中文名:吴芳思)和克里斯多 弗·阿南德尔的新书Betrayed Ally:China in the Great War(译名: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于2016 年10月由笔与剑军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用史实说话、 以外国人的客观视角来讲述中国国内所遭受到的、远在欧 洲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在大战进程中,中 国所扮演角色从无到有、从立意含糊到目标明确的转变。 书名用了“背叛”一词,则更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中国(以 及中国人)在整个一战中的追求和奔忙终究不过是一场徒 劳。 2017年的3月,吴博士带着这本新书来到了位于伦敦 中国城的查宁阁图书馆,就书中关于中国劳工的章节和在 英的华人读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吴博士的中文说 得很好,“中国劳工”又是一个当时在华人社群中比较具 有凝聚力的话题,所以当日到场聆听座谈的华人不少,我 也去了。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仿佛是一堂爱国主义大 课!记得当时,作为说者,吴博士心绪平稳地在讲述新书 的调研及创作过程,而作为听者的我,内心却充斥着复杂 的情绪:既为华工们的“碌碌一生”伤感,也为中国人承 受的不公待遇愤慨,更因为这姗姗来迟、但总比不来要好 的“公平审视”而感到欣慰。在讲座现场,我就买了吴博 士的这本书,并请她留言合影。现在想来,当时这一举, 除了感谢,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她为中国人发声的“勇”和 “义”。 本书共10个章节,用大量史实、文字手稿和图片,呈 现了中国其时的国家现状,及有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以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视角讲述了特定时期中, 与国、与民攸关的大小事的演变过程。各阶层驻华官员的 笔记以及会议记录,作为当事人观察的佐证,把其时外国 人在中国的奢华生活、中国政权历史性的交替、共和国诞 生的艰难处境,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为收复山东开 展的艰难斡旋,都生动地演绎出来,令读者对一些看似微 小却能反映“无奈大时局”的细节久久无法忘怀: ·连英国人都对日本人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 要求”大感震惊,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同意 了大部分条款。 ·“海关洋员”这一特定的历史产物,恐怕只有中国 历史上才有。对一个主权国家行政能力的终极蔑视莫过于 此! ·为不违背“中立国形象”,而以“劳务公司名义私 自招募劳工”赴英、法、俄支援的小算盘,最终导致中国 人援战这一事实因“名不正”而变得“言不顺”,无法在 巴黎和会上获得应有的认可。 ·因语言不通,地位悬殊,劳工们在他乡的生活非常 艰难困苦,但天性乐观、勤劳的中国人随遇而安,通过“ 战壕艺术”将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世界。 ·比起“被他国入侵、攻陷”,更令人愤懑的是“被 自己人出卖”!日本与中国政府于1918年9月签订的《中日 秘密条约》,连同其和英、法、俄等国分别签订的条约, 在巴黎和会上,支持了日本的立场,让毫不知情的中国代 表们无法自圆其说,最终导致收复山东的请求遭到驳回。 …… 本书第五章,用近30页的文字和十数幅图片,将劳工 们参加招募、接受体检和隔离、经历艰险征途、在异国参 战援战的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做了详细描述,有令人忍俊 不住之处,更多的却是心塞无语的委屈,和随时引爆正能 量的“导火索”。 这样一本关于中国、为中国人呼唤正义的书,怎么能 没有中国读者的欢呼和掌声?凭借在出版领域的工作经验, 我有了“从中牵线、引进版权”的想法。经老同事孙茜女 士的引荐,随后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汪意云编审就本书在 中国出版、发行的版权、翻译等具体事项展开了合作。历 时一年半,此时此刻,译好的书准备付印,而为本书推广 和吸引读者而挖掘的幕后故事、翻译过程中的趣闻(主要 体现在为准确理解文字所做的文化背景探索,和思考、验 证后恍然大悟的乐趣)、有关话题的延伸内容,也都在紧 锣密鼓地整理中,将通过新时代的交流平台——每个二维 码背后的读者微俱乐部,于图书上市之际与读者们、听众 们见面。 纪实的文字,虽缺乏花样言语,但传递了不同时代都 呼唤的“真实和朴素的生活”。这一切感受恐怕只有读过 此书的人才能产生共鸣。由衷感谢汪编审对本书的支持、 对我作为译者的信任,祝愿此书发行顺利,能为我们积累 一些更好传递正能量的资源。 张宇扬 2018年8月29日 导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洲参加一战的中国劳工约九万人,大多来自中国山东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国劳工阵亡,战后少量留在法国,其余八万余人全部返回中国。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阵亡的这5000名员工也渐渐被历史遗忘。在《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一书中,作者吴芳斯女士和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用详实的资料和图片再现了这些阵亡劳工生前死后在欧洲的命运。 精彩页 1868年(明治维新)恢复帝国统治之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发展速度使大部分邻国,尤其是中国,只能望其项背。一些中国人非常钦佩日本,19世纪末的10年,以及20世纪初,很多人去日本留学。很快,日本的野心就已超越了其领土范围。 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始于1894年至1895年间因朝鲜的控制权而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占领了台湾岛,又于1895年占领了辽东半岛(在满洲西南部)。战争结束后,中日签署《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占领辽东,包括旅顺港,也就是亚瑟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威廉·亚瑟从“阿尔及利亚号”上勘测过这个港口,之后欧洲人便如此称呼)。《马关条约》于1895年4月17日签署,但几乎是同时,4月23日的“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撤出辽东。三国干涉中的三国指的是俄罗斯、德国和法国,他们曾邀请英国和美国加入,但被两国拒绝。日本无力抵抗三大强国的军事力量,被迫从辽东撤出。就在日本撤出后,俄罗斯立即就占领亚瑟港,事实上,俄罗斯对这个港口垂涎已久,因为位于西伯利亚铁路末端的海参崴港口只有夏天才能使用,但亚瑟港一年四季都是不冻港。 欧洲列强在中国事态上的联盟和再联盟反映了一战前后联盟国地位的变化。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为了对抗这一联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两国同盟条约》,两国联合起来试图抵消德国霸权影响。虽然分属不同战线,但是当法国和俄罗斯逼迫日本退出辽东时,德国立即加入了“三国干涉还辽”的阵营中。在瓜分中国的时候,联盟情况有所不同:俄罗斯和德国都想要中国沿海的港口。俄罗斯占领了旅顺,并于1897年迫使中国签署了25年的租约(其中包括穿过辽东半岛,连接其时尚在建设的西伯利亚铁路的重要铁路权限),时至1898年,德国则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只有法国没有在中同的东部沿海地区寻觅港口,因为它的全部精力都在广州湾,还有与“法属印度支那"IHtL邻的、中国西南部的“势力范围”。 尽管日俄新近刚打过仗,双方还是于1907年签署了协议。公开的协议部分承认了中国领土的独立和完整权、支持中国工贸平等原则。而没有公开的部分,则分别承认了日本在朝鲜和中国南满洲、俄罗斯在外蒙古和北满的“特殊权益”。有关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秘密协议”部分,直到1917年10月当俄罗斯新任外长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sr)公开了沙皇政权签署的全部秘密协议,才公布于世。1910年,美国国务卿菲兰德·诺克斯(Philander C.Knox)想在满洲注入美国资本,提议满洲铁路的立场应保持中立,这个提议促使俄罗斯和日本签署了进一步协议。 1909年,英美金融集团在当时满洲里奉天总督唐绍仪(后来担任中国第一任总理,直到1912年与袁世凯决裂)的支持下,提议美国出资、由英国建造一条横跨满洲里的铁路。此提议遭到日本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因而一直没有落实。日本和俄罗斯极欲维持自己对这片区域和铁路的控制权,于是在公开的协议中宣称他们决心维持现状,并通过推广“友好协议”来提升满洲里区域的铁路线。而私下的协议中俄罗斯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特殊权益”,随后的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 在“秘密协议”中,日本和俄罗斯实际上将满洲一分为二,分别划入各自的“利益范围”。约翰·普拉特阁下(John Pratt)曾在日本占领青岛期间,担任英国驻山东省会城市济南的领事(当时他说过,英国参加这次远征“完全是一场闹剧”),他认为届时的满洲就是由日本人主宰的:“日本人欲对满洲里实施政治和经济上的钳制,所以在侵略的道路上步步为营、残酷无情,和俄罗斯的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任命的美国驻奉天(现称沈阳,东北或满洲的首府)总领事威拉德·斯特雷特(Willard Straight)在1906年写道:“北京就不用提了,东方人正在奉天玩一场豪赌。只有上帝知道,和盘旋在中国北方上空的风暴相比,青岛实属炎炎夏日。”在日俄协定的前期,他称日本决心要实现“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不愿意接受的、其在满洲里的统治地位”。也是斯特雷特的提议率先让俄国,尤其是日本,警觉到美国要在满洲里的铁路线上投资。在为了美国利益四处游说的时候,他“发现并汇报了日本对条约的侵犯,这令北京和华盛顿方面都极感震惊”。于是,各类威胁活动出现,包括对斯特雷特的袭击企图:一名被禁止出入使馆的日本邮递员,带了“四名同伙,闯入领事馆,甚至闯进了我的卧室,撕扯着佣人们的头发,现场一片混乱” 如果参照美国以“门户开放”原则推进的铁路计划,就会威胁到了俄、日两国在满洲里区域的掌控程度和铁路线计划。然而,更早些时候,英日之间签署的协议让这个原本就严峻的情形更雪上加霜地复杂起来。英、日协议签署的前提是唯恐俄罗斯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和海参崴的发展,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扩大。英、日两国于1902年签署了第一个英日同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