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传(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其深度记录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坎坷的命运。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目录 序言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序言 序言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 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传记里的三人,虽然 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 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 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 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 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有 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 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 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 类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 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杰作 ,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 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 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 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 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 才能有幸福存在”。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 才称为“英雄”。他所谓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 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 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害。罗曼·罗兰所 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 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 众服务。 罗曼·罗兰认为在这个腐朽的社会上,鄙俗的 环境里,稍有理想而不甘于庸庸碌碌的人,日常都 在和周围的压力抗争。但他们彼此间隔,不能互相 呼应,互相安慰和支援。他要向一切为真理、为正 义奋斗的志士发一声喊:“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军 !”他要打破时代的间隔和国界的间隔——当然, 他也泯灭了阶级的间隔,号召“英雄”们汲取前辈 “英雄”的勇力,结成一支共同奋斗的队伍。 杨绛 导语 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精)》讲述了一位对声音疯狂的音乐家却在其生命的黄金时段失去了倾听的能力,人们大抵会说:他将会放弃他的生涯,郁郁而终。而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也恰如罗曼·罗兰形容的“雷雨天般的一生”。可这样的他,仍继续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并且加以更多的投入,他以他无限的毅力,抵挡着命运的敲门,仍能说出:“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本书精装双封,装帧华丽特别,外封以音符为主打,且加入雕刻、文学元素;内封以三位大师素描为主体,颇为别致。 书评(媒体评论) 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 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诗人 茨威格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 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 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 生精力。 ——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 杨绛 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 烈火就会扑面而来。……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 除罗曼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 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有抱着“我不 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且 自私的民族:这是我15年前初次看到《贝多芬传》 时所得的教训。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 傅雷 精彩页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一七九二年手册)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直到晚年皮肤才变得病态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美杜莎头上的乱蛇”。 他的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狂野的光,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那微妙的差别。它们平时细小而深陷,兴奋或愤怒时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舍勒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一八二五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吃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克勒贝尔说是莪相的面目。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无异“李尔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最初嫁给一个官宦之家的侍从,丈夫死后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扬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死,差点让他恨死了这门艺术,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贝多芬从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不得不过早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需考量如何挣得每日的面包。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担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失去了自己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 母亲是患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常常感到不舒服;除此之外,他还患有比病痛更残酷的忧郁症。十七岁时,他做了一家之主,担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因为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他不得不羞惭地请求父亲退休。人家担心做父亲的拿了钱去挥霍,将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友谊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如此悲惨,他回忆起这段时日和儿时住过的地方,凄凉中仍透着一丝温馨。后来他虽不得不离开波恩,在花花之都维也纳那贫困惨淡的近郊度过余生,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那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氛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的,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