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兰海说成长
分类
作者 兰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兰海著的《兰海说成长》在辑录二十集对谈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内容拓展,探讨了孩子们眼中的早恋问题、孤独感、对未来的忧虑、出国留学、和老师的沟通等难题。通过文字的细致呈现,父母或教育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逻辑,由此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更可以从兰海与孩子的谈话实录中,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作者简介
兰海
成长教育专家、上濒教育创始人
2002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学位
2003年,归国创办上濒教育
2017年,策划并主持教学性访谈节目《兰海说成长》
2017年,统筹策划研发知识分享型APP“兰海说成长”
多次担任《超级育儿师》《歌声的翅膀》等热播栏目中教育专家
目录
序言 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有人爱我”
第1集 如何与你的孩子谈“早恋”
案例解析:谈恋爱这件事,为什么不敢跟爸爸妈妈说?
第2集 纯粹的关心,没有“但是”
案例解析: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孤独感”?
第3集 不会回答问题的父母,辜负了每个孩子都有的天赋
案例解析: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第4集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案例解析:为什么妈妈那么着急?
第5集 想要的工作和渴望的生活
案例解析: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第6集 磕磕碰碰才是独立的过程
案例解析:如何管理好游戏时间?
第7集 一起练,才能长
案例解析:帮孩子克服社交难题
第8集 出国留学,挑战的是孩子也是父母
案例解析:当我们思考出国留学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第9集 思考的维度是被撑大的
案例解析:调整角度,你会看到更多
第10集 换位思考,把思考放在情绪之前
案例解析:如何化解与同学的矛盾
第11集 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观
案例解析:打小报告和隐瞒事实,孩子们该怎么选?
第12集 有远见的父母,早已把教育扩展到校门之外
案例解析:高中生也该学点儿管理学
第13集 尊重孩子具体的行为
案例解析:这样对付爱说谎的大人
第14集 别人家的父母,是如何炼成的
案例解析:从模联主席到斯坦福新生,一个名校生养成记
第15集 需要认可的,不仅仅是孩子
案例解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用手机“陪伴”孩子
第16集 爱,不限于爱
案例解析:如果老师破坏了孩子的信任
第17集 网络时代对父母提出了新要求
案例解析:12岁的他被小女生表白却不高兴
第18集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案例解析:妈妈,请控制好你的情绪
第19集 成长中的界限
案例解析:独立前,请先做好自我管理
第20集 教育是为了有希望地生活
案例解析:爸爸,请对我多笑一笑
附录 《兰海说成长》导演札记
序言
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有人爱我”
在我的工作场景中,遇到慌张、焦虑、无助的
父母不是小概率事件,也经常遇见抱怨、痛苦、无
助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好像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朋友
,深爱对方,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又总会遭遇相
处中的不如意。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开心,也没有哪个孩
子不渴望自己优秀。只是生活中的他们,受制于具
体的现实,不经意中造成了对彼此的伤害。
15年的工作,让我既能理解父母的焦虑,也能
感受孩子们的无奈。我想搭一座桥,让他们能够真
正地看见彼此的需要。
2017年的夏天,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开始制
作一档叫《兰海说成长》的栏目。我希望能够让更
多的人了解孩子们真正的烦恼是什么,希望给孩子
们一个说话的地方——放心地说真话,并且能够获
得他们想要的帮助。
这个理想,我知道意味着什么。因为这样的谈
话节目不热门,没有爆点,更没有所谓的明星阵容
。它就是平平淡淡地谈话,不过,是真话。
在没有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节目
的准备。导演组同时向孩子和父母征集烦恼,他们
可以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任
何问题。有的烦恼是父母整理的,有的是孩子
自己填写的。在众多的烦恼中,我选择了20个被问
得最多的烦恼,来自3至18岁的孩子。
令我吃惊的是,这些跨越了幼儿园、小学、中
学和大学的孩子,他们的烦恼竟然那么相似。无论
是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奶声奶气的孩子,还是已经
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少年,他们的烦恼,他们
想要解决的问题,都和“人”有关——
有人关心我吗?
老师冤枉我怎么办?
同学错怪我怎么办?
新同学不接纳我怎么办?
大人为什么撒谎?
爸爸不理我怎么办?
……
孩子们关心的是“人”。而在这些问题背后,
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丰富又脆弱的情感:伤心、难过
、焦虑、不知所措、渴望和痛苦。
父母们更关心的则是下面这些问题——
数学成绩怎么才能提高呢?
对英语不感兴趣怎么办?
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如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
父母们关注的是“事”,是所谓的“能力”。
四处奔波、成天焦虑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只
是,父母想要帮孩
子解决的问题,真的是孩子想内心的烦恼吗?
我是一个情感控制能力很强的人。在工作环境
中,我要求自己保持客观,不要过度带入情感,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冷静,做出客观准备的判断。
在过去15年中,我遇到过很多家庭,其中不乏感人
的故事,但与我合作多年的导演都没有见过我掉眼
泪。不是我铁石心肠,而是职业要求我不能深陷其
中。记得有一次,由于遇到太多让我伤感的家庭故
事,我觉得自己需要大哭一场,才能把内心的情绪
清理一下,结果却怎么也哭不出来。我知道我的状
态非常不健康,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想让自己流泪,
却无济于事。
但是在这次节目中,唯涵的烦恼和他的表达方
式,让我在录制现场忍不住掉下眼泪。
坐在我对面的20个孩子,每一个都坦白而真诚
,他们那么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并不是因为我
谈话的技巧多么高超,也不是因为摄影棚有多么特
别,而是他们有了一种被尊重的仪式感:感受到自
己被重视,能够得到真正的帮助。
当倾诉有人听,情绪有人懂,孩子会平静而幸
福。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就应该在意他的在意。也
许,这些才是成年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很多人说,
兰海,你的胆子真大,居然没有赞助商就敢开拍一
个不会
引发爆点的节目。其实,不是我的胆子大,而
是我的身后有上濒的小伙伴们,强大的团队给了我
自信。我要特别感谢《兰海说成长》的栏目导演,
他是能看懂我所思考的关于成长问题的人,同时他
也很善于理解孩子,因为在他的心中有和孩子一样
纯粹的世界。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他给我留下了
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我有最好的表达机会。
在我们心中,只是想纯粹地做一件事,那就是
让更多人听到孩子们藏在内心的声音。我们想用这
样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有人爱
我。”
如果说《兰海说成长》这档视频节目让我真切
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绪,文字则能够给我更多的空间
整理自己的思路,诠释每个问题背后的成因。因此
,在《兰海说成长》播出近一年之后,在青豆书坊
的帮助下,我出版了这本同名新书,希望能把我的
方法和思考,带给更多需要帮助孩子成长的父母。
兰海
2018年8月于北京
导语
兰海著的《兰海说成长》是一本扎实、细密、充满洞见的随笔集,包含书评、影评、时评、关于写作的四个部分。收集了作者十年来发表过的,最打动自己、也打动了许多读者的文字。它们常在深夜写成,凝聚了作者在近十年间所有的领悟,自省。它们是一种记录,记录作者与书,与电影,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过程。
书评(媒体评论)
每每看见兰海,她都充满了活力。我想,她活
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便是始终与孩子在一起。借助良
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背景,兰海仔细
地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努
力读懂孩子,同时,她也理解父母的焦虑,体会父
母的感受,运用积极沟通的技巧,让父母和孩子在
爱的前提下表达内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
孩子健康成长。我认真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蔡建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干部培训中
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感谢孩子,就像一个问路的客人,让我们有机
会静下心来学习爱。无疑,这是一种双向养育。在
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地自我成长
,有意识地自我觉察,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才能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做到
“你在我面前,而我真的看见了你!”在本书中,
兰海带你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喜悦、苦恼、焦虑
、不安、渴望、自信、胆怯……让父母与孩子有机
会看见彼此。
——恽梅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北京市家
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父母常常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
而是专注于孩子是否保持了“好孩子”的完美形象
,甚至只有当孩子达到父母严苛的标准时,才对孩
子表现出关怀。本书呈现了这样一个个具体的案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父母、朋友,甚至我们
自己。庆幸有兰海的节目和文字让我们发现,孩子
需要的是父母的重视与倾听,“我懂你”三个字,
胜过一切千篇一律的照方抓药。
——周洲 有养创始人,前央视主持人
精彩页
第1集
如何与你的孩子谈“早恋”
“游戏”“早恋”,这是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担心的两件事。担心玩游戏弄坏眼睛,浪费时间,结交不好的朋友,学坏;担心早恋让孩子分心,撒谎,爱慕虚荣,关注外表。在这些说得出的担心背后,是很多父母不愿意说出来的“害怕”——害怕影响学习。
为什么这样的“害怕”不敢说出来呢?因为我们想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爸妈,不仅仅看重他的学习。因为我们担心说出来后,反而会让孩子更关注这些事。
因为我们想着只要说出来,肯定就要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怎么办?
还有,我们也不知道承认自己“看重学习”,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抗拒和反应。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也很害怕孩子看待我们的眼光。但是我们的意图早就被孩子看穿了,因此他们会用“我没有分心”“我的眼睛没有坏”“我没有浪费时间”“我没有爱慕虚荣”来反驳我们。孩子和父母都戴上了虚假的面具,不去说破各自内心的想法。这是最坏的局面。
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有探索之心,渴望真诚地交流。他们的世界有对错,有是非,有黑白,最重要的是——特别真诚。他们渴望朋友,为了朋友可以冒犯老师,可以向父母隐瞒事实。他们鄙视虚伪,矛盾的是他们自己的“演技”不错,会跟父母兜圈子。
真诚,是解决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矛盾的关键。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如果我们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担
心,孩子们会接纳这样的情绪吗?同样,孩子们也会考虑,如果他对父母说出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学习的恐惧,父母能接纳吗?
很多孩子和父母,捧着自己的爱,站在河的两边。而我,会选择带着自己的爱过河,和孩子站在一起。
我会主动和孩子们去谈“恋爱”,询问他们的感受,直接表达我的害怕和担心,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为父母,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我们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显然不能,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父母应该解决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太想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才让孩子得不到成长的机会。比如,我们太想给孩子找工作、买房子、带孩子,所以孩子自己不知道应该努力,也不知道获得的这一切来自父母多少的心血和付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青春期。如果青春期没有挫折、失败和冲突,哪里能算得上是有经历的成长呢? 真诚,是和孩子相处最关键的要素。直接告诉孩子你心里的担心和渴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尊重——让他们意识到成年人对自己的尊重。保持真诚的态度,接受“我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现状,我们才能开启和孩子有质量的谈话。下面是我和孩子们沟通时,通常会采取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说出彼此的感受。 遇到“早恋”或“游戏”这样的问题,通常的场景是孩子不说话,父母劈头盖脸地批评。父母的担心、焦虑、害怕都藏在这些批评后面,孩子内心的感受也全都包裹在沉默不语里。
此时,父母应该真诚地说出感受,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我担心影响你的学习”,而不是“谈恋爱会影响你的成绩”这样的论断。只有彼此真诚地表达,才能接纳对方的感受,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步:建立一个小目标。
表达感受之后,父母和孩子都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一步讨论出一个积极的小目标。
第三步:具体的方法。
目标制订之后,我们才能一起想办法。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可以参与讨论,父母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导,思考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并且提出建议。
第四步:角色分配。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父母一定要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不是监管者,而是支持者和助手,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并且对结果负责。
第五步:鼓励支持。
从表达感受开始,用表达感受结束。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鼓励和支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祝福,这也是他们真正独立的开始。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8: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