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亲与茶(青少年必读)/听梁晓声讲人文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火车车头的光束正照着煤车,父亲的肩膀,终于离开了煤车。父亲缓缓抬起了头。我看清了父亲那张绝望的脸。那张皱纹纵横的脸。每一条皱纹,都仿佛是一个“!”号,比父亲写给哥哥的那封信中还多……
本书是梁晓声所著的《父亲与茶(青少年必读)》,收录了作者的部分作品。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目录
父亲
父亲与茶
普通人
母亲
母亲养蜗牛
母亲和她的干儿女们
父亲的遗物
兄长
我与儿子
我开始告诉儿子……
心灵的花园
体恤儿子
当爸的感觉
给儿子的留言
温馨的意味
读者絮语
序言
某些词语似乎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因而人若
想领会它的全部意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比如宇宙。
比如时间。
不是专家,不太能说清楚。
即使听专家讲解,没有一定常识的人,也不太
容易真的听明白。
但在现实生活之中,却仿佛谁都知道宇宙是怎
么回事,时间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呢?
因为宇宙和时间作为一种现象,或作为一种概
念,已经被人们极其寻常化地纳入一般认识范畴了

大气层以外是宇宙空间。
一年十二月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每
分钟六十秒。
这些基本的认识,使我们确信我们生存于怎样
的一种空间,以及怎样的一种时间流程中。
这些基本的认识对于我们很重要,使我们明白
作为单位的一个人其实很渺小,“奄乎若飙尘”。
也使我们明白,“人生易老天难老”,时间即上帝
,人类应敬畏时间对人类所做种种之事的考验。
由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受影响。
对于我们,具有如上的基本认识,足矣。
“文明”也是一个类似的词。
东西方都有关于“文明”的简史,每一本都比
霍金的《时间简史》厚得多。世界各国,也都有一
批研究文明的专家。
一种人类的认识现象是有趣也发人深省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首先是从对它的误解开始的,人
类对时间的概念首先是从应用的方面来界定的。
而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首先源于情绪上、心
理上,进而是思想上、精神上对于不文明现象的嫌
恶和强烈反对。
当人类宣布某现象为第一种“不文明”现象时
,真正的文明即从那时开始。
正如霍金诠释时间的概念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

文明之意识究竟从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并且还将
继续改变着我们人类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这是
我根本说不清的,但是我知道它确实使别人变得比
我们自己可爱得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和林斤澜、柳溪两位老
作家访法。有一个风雨天,我们所乘的汽车驶在乡
间道路上。在我们前面有一辆汽车,从车后窗可以
看清,车中显然是一家人,丈夫开车,旁边是妻子
,后座是两个小女儿。
他们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阵阵落在我们的车
前窗上。而且,那条曲折的乡间道路没法超车。终
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
开车的丈夫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为我们
开车的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翻译,法国青年。于是
他摇下车窗,用法语跟对方说了半天。后来,我们
的车开到前边去了。
我问翻译:“你们说了些什么?”
他说,对方坚持让他将车开到前边去。
我挺奇怪,问为什么。
他说,对方认为,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对
我们太不公平。对方说,自己的车始终开在前边,
自己根本没法儿开得心安理得。
而我,默默地,想到了那法国父亲的两个小女
儿。他们必定从父亲身上受到了一种教育,那就是
——某些明显有利于自己的事,并不定真的是天经
地义之事。
隔日我们的车在路上撞着了一只农家犬。是的
,只不过是“碰”了那犬一下;只不过它叫着跑开
时,一条后腿稍微有那么一点瘸,稍微而已。法国
青年却将车停下了,去找养那只犬的人家。十几分
钟后回来,说没找到。半小时后,我们决定在一个
小镇的快餐店吃午饭,那法国青年说他还是得开车
回去找一下,要不他心里很别扭。是的,他当时就
是用汉语说了“心里很别扭”五个字。而我,出于
一种了解的念头,决定陪他去找。终于找到了养那
条犬的农家,而那条犬已经若无其事了。于是郑重
道歉,于是主动留下名片、车号、驾照号码……回
来时,他心里不“别扭”了,接下来的一路,又有
说有笑了。
我想,文明一定不是要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
事情,它应该首先成为使自己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
一件事情。正如那位带着全家人旅行的父亲,他不
那么做,就没法儿“心安理得”;正如我们的翻译
,不那么做就“心里很别扭”。
中国也大,人口也多,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
其实还没达到物质方面的小康生活水平。腐败、官
僚主义、失业率、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所有负面
的社会现象,决定了我们中国人的文明,只能从底
线上培养起来。
所以,我们不能对于我们的同胞在文明方面有
太脱离实际的要求。无论我们的动机多么良好,我
们的期待都应搁置在文明底线上,而即使在文明的
底线上,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注意的方面也是很多的
。比如袖手围观溺水者的挣扎,其乐无穷,这是我
们的某些同胞一向并不觉得心里“别扭”的事,我
们要想法子使他们以后觉得仅仅围观而毫无营救之
念是“心里很别扭”的事。比如随地吐痰,当街对
骂,从前并不想到旁边有孩子,以后人人都应该想
一下。比如中国之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难道是天
经地义的吗?当并不真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被说成仿
佛真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时,上公共汽车时也就少有
谦让现象,随地吐痰也就往往是一件大痛其快的事
了。
中国不能回避一个关于所谓文明的深层问题,
那就是:文明概念在高准则方面的林林总总的“心
安理得”,怎样抵消了人们寄托于文明底线方面的
良好愿望?
我们几乎天天离不开肥皂,但“肥皂”反而是
我们说得最少的词之一;“文明”这个词我们已说
得太多,乃因为它还没成为我们生活内容里自然而
然的事情。
这需要中国有许多父亲母亲,像那位法国父亲
一样自然而然地体现某些言行中……
导语
梁晓声所著的《父亲与茶(青少年必读)》主要歌颂父母亲情。分为两部分,主要篇目如有:父亲、父亲与茶、母亲养蜗牛、心灵的花园、温馨的意味、给儿子的留言等至情篇章。
本书旨在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生活、品悟人间真情,提高人文素养,给其为人处世和写作以有益的指导。梁晓声的作品文字朴素、情感真挚,在讲述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之时,又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书评(媒体评论)
这里有青少年成长最需要的营养。他教人懂得
善良和感恩,教人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和向
上的尊严。今天能够读到内容如此丰富、感人至深
的文字,实在是一种缘分、一种幸运。
——原《当代》杂志副主编 胡德培
精彩页
父亲
关于父亲,我写下这篇忠实的文字,为一个由农民成为工人阶级者“树碑立传”,也为一个儿子保存将来献给儿子的记忆……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绝对权威,是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板起脸,母亲和我们弟兄四个,就忐忑不安,如对大风暴有感应的鸟儿。
父亲难得心里高兴,表情开朗。
那时妹妹未降生,爷爷在世,老得无法行动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还很能吃。全家七口人高效率的消化系统,仅靠吮咂一个三级抹灰工的汗水。用母亲的话说,全家天天都在“吃”父亲。
父亲是个刚强的山东汉子,从不抱怨生活,也不叹气。父亲板着脸任我们“吃”他。父亲的生活原则——万事不求人。邻居说我们家“房顶门,屋地打井”。
我常常祈祷,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因为我听邻居一位会算命的老太太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胸中一口气。”按照我的天真幼稚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则会少发脾气了。
父亲就是不肯唉声叹气。
这大概是父亲的“命”所决定的吧?真的很不幸!我替父亲感到不幸,也替全家感到不幸。但父亲发脾气的时候,我却非常能谅解他,甚至同情他。一个人对自己的“命”是没办法的,别人对这个人的“命”也是没办法的。何况我们天天在“吃”父亲,难道还不允许天天被我们“吃”的人对我们发点脾气吗?
父亲第一次对我发脾气,就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一个惯于欺负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刚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划了两道口子。父亲不容我分说,狠狠打了我一记耳光。我没哭。没敢哭,却委屈极了,三天没说话,在拥挤着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米的空间内,生活绝不会因为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三天没说话而变得异常的。全家都没注意我三天没说话。
第四天,在学校,在课堂,老师点名,要我站起来读课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读熟了的课文,我站起来后,许久未开口。老师急了,同学们也急了。老师和同学,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着七位外校的听课老师。我不是不想读。我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级丢尽荣誉,我是读不出来。读不出课文题目的第一个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师,比我的同学还焦急。
“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开口读?”老师脸都气红了。
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从此,我们小学二年三班,少了一名老师喜爱的“领读生”。多了一个“结巴嗑子”。我,从此失掉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学以后,才自我矫正过来。我变成了一个说话慢言慢语的人。有人因此把我看得很“成熟”,有人因此把我看得“胸有城府”。而在需要“据理力争”的时候,我往往又成了一个“结巴嗑子”,或是一个“理屈词穷”者。父亲从来也没对我表示过歉意。因为他从来也没将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联系在一起……
爷爷的脾气也特火暴。父亲发怒时,爷爷不开骂,便很值得我们庆幸了。
值得庆幸的时候不多。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如若反过来,我相信对我们几个孩子是有益处的。因为母亲是一位农村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遗憾的是,在家庭中,父亲的自我意识,起码比“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条理论早形成二十年。
中国的贫穷家庭的主妇,对困窘生活的适应力和耐受力是极可敬的。她们凭一种本能对未来充满憧憬。虽然这憧憬是朦胧的,盲目的,带有浪漫的主观色彩的。期望孩子长大成人后都有出息,是她们这种憧憬的萌发基础。我的母亲在这方面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我以为是高于许多母亲们的。
关于“出息”,父亲是有他独到的理解的。
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着碗又要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
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
父亲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脸上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慈祥,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欣慰、一种光彩、一种爱。
我将那满满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还强吃掉半个窝窝头。为了报答父亲,报答父亲脸上那种稀罕的慈祥和光彩。尽管撑得够受,但心里幸福。因为我体验到了一次父爱。我被这次宝贵的体验深深感动。
我以一个小学生的理解力,将父亲那番话理解为对我的一次教导,一次具有征服性的教导,一次不容置疑的现身说法。我心领神会,虔诚之至地接受这种教导,从那一天起,饭量大了。觉得自己的肌肉也仿佛日渐发达,力气也似乎有所增长。
“老梁家的孩子,一个个都像小狼崽子似的!窝窝头,苞谷面粥,咸菜疙瘩,瞧一顿顿吃得多欢,吃得多馋人哟!”这是邻居对我们家的唯一羡慕之处。父亲引以自豪。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6: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