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精)/韩松精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韩松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精)》分四辑。第一辑是旅行见闻,涉足国内外山川、名胜、乡村、城市,甚至地球两极,渗入作者赤子般的情思。第二辑是一组关于科幻的文章,既有助于重新认识科幻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理解作者本人的科幻作品也有参照作用。第三辑是思想随笔,体现出记者般的深刻洞察和宇宙范畴下的观察尺度。第四辑是对作者韩松自身经历和生命感悟的记录。 作者简介 韩松,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出版作品《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地铁》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京东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目录 一生应该去一次南极 未来水世界:惜别三峡 重返中美撞机地 游红螺寺 法门寺与女皇陵 马化腾为穷乡僻壤传“福音” 信仰是用手机来照亮的 一生应该去一次南极 中国应该产生一百个安徒生 挪威峡湾看极光 船抵北极四十年 一次令人怀念的旅行 科学与政治,谁更有意思 时代已逝,借科幻寄托于虚无未来 时间旅行之道 韩信的抉择 时间旅行之道 中国科幻的过去三十年和未来三十年 科幻圣地娘子关 穷人和富人不再是一个物种 小松左京:具有宇宙思维的岛国作家 一个欧洲共产主义者和他的科幻乌托邦 《地心引力》:一部震撼的电影 “雪国列车”上的基尼系数 为香港的明天忧思 《星际穿越》让人感到恐惧 《自然》杂志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 科学理性违反人的生物特征 给河北希望小学学生上科幻课 给北京重点小学学生上科幻课 自嘲的艺术:当代中国科幻的一些特征 拯救黑夜 “异端”的发明 太空装置艺术 神七向上帝传递了什么信息 丧葬艺术家 医院的审美 巨人恐惧与城市想象 拯救黑夜 虚幻的安全感:马航事件越来越诡异 安全感缺失的社会最容易产生极权 《归来》:苦难成为永恒 中华文明中断了吗 阿城和他的时代都一去不返了 诗写得再好也唤不回青春 《红岩》背后:肖泽宽百年诞辰 南京大屠杀:当两个没有罪感的民族相遇 奇观时代 死尸 汶川:我们急需空投帐篷、食物、药品和卫星通讯设备 比地震更甚之苦 夏季达沃斯:一场科幻而浪费的会议 世博会:掌声为何给了美国馆 奇观时代 有机的变态 算法最终会颠覆设计者的立场 国庆的天安门广场之夜 八〇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 霾纪元:戴口罩的呼吸自由 新媒体的三种前景 暴力源于无知 生命奇怪在先 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 序言 怀着感激地活着并写作 今年是我写作科幻小说三十六年。感谢汉唐阳 光、未来事务管理局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编辑 和工作人员,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友情,为我出版 这个精选集。它包含长篇小说《红色海洋》及《火 星照耀美国》,这两部是再版,因为之前的已经卖 完了,有读者希望重印;中短篇小说集《苦难》和 《冷战与信使》,前者是新作,大多还没有正式发 表过,后者包含了我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 科幻星云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星空奖、引力 奖等的作品;随笔杂文集《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 么》和诗选《假漂亮和苍蝇拍手》,这两部是新尝 试,收录了一些“另类”之作。 这是我第一次出版“文集”,六个封面都是布 兔画的,非常精彩,她也是我的作品《地铁》《高 铁》、《火星照耀美国》首版的封面画师。布兔敏 感、细腻而神秘,她好像长有另一双眼睛,能见到 凡人见不到的世界,她笔下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已远远超越科幻。我对她满怀钦佩和感激。 我初中写科幻到现在,一直没有中断。我见证 了中国科幻在改革开放后的高潮、跌落与复兴,它 是这个国家现代化的晴雨表,也是大国崛起雄心的 表达,乃至苦难风暴过后的彩虹映射。大概因为如 此,科幻才在今天成了一种火热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被许多人讨论。不少人还正在把科幻小说改编拍 成电影,以创造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局面,这里面, 就包括我的《红色海洋》《火星照耀美国》和《冷 战与信使》。又一次,中国科幻似乎进入了一个繁 华喧腾的时期。我恭逢其时,内心弥布纠结的感激 。 今年是世界科幻诞生两百周年。这我也赶上了 。今年初,我赴瑞士,感谢施建国先生和聂晓阳先 生的帮助,我得以来到日内瓦湖畔,谒访了一八一 八年玛丽·雪莱女士写作《弗兰肯斯坦》时住过的 旧居。湖光山色,宇宙在上,我所看到的万物已存 在了一百三十七亿年,人类在这颗星球上也出现了 五百万年,我凑巧出生在这段可以用科幻来表达对 世界的感触的片刻时光中,参与人类对宇宙的终极 思考,怎能不心存感激呢?这似乎专属于西方的科 幻,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中国,如今,中国科幻又反 向输入西方。像这部精选集里的一些作品,也被译 成外文在国外发表出版。我对译者们致以衷心的谢 意,他们证明了科幻是一种世界语言。 也有人担心,科幻在中国的进程,会不会像历 史上反复发生的那样,再一次被打断。对此我不能 确定,正如难以回答人类未来的命运将会怎样一般 。许许多多的科幻已经描述了人类结局的种种可能 ,有的悲观,有的乐观。不管今后会是怎样,我都 要对我现在作为人的活着而拱手称谢,因为我或许 本来可能成为一头猪、一只羊的,那样我哪怕对世 界有所体悟,也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些年里,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作科幻, 怎么坚持下来的,如何跟本职工作协调的。我有时 说是因为兴趣和爱好,有时说是由于家人、朋友、 同事和领导的鼓励支持,有时说是作为现代人需要 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关注科技对人性的改变,有时说 是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过去而应该面向未来,有时说 是因为要让自己拥有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世界。最 近我则是这样觉得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在 这个片断宇宙中的经历,尽可能记录下来,留给另 一个宇宙中的我看。因此,我要代表那个未知的我 ,对此刻的我,道一声谢谢。 韩松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导语 韩松首度出版随笔集,呈现不同于科幻的另一种文风。娓娓道来,游刃有余。 《我一次次活着是为了什么(精)》是作者的散文随笔集。不同于科幻小说中的想象驰骋,这本随笔记录的是韩松对于现实世界的体验与观察,谈旅行所见,谈电影音乐,谈文学艺术,谈科幻理念与创作实践,也谈 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的现代世界和日常生活,处处睿智,有着与科幻小说不同的动人与精彩,却是同样耐人寻味。 书评(媒体评论) 在多产的作品中呈现出诗意的光谱,韩松具有 全面而奇异的才能。他以科幻为主要体裁,表达对 现实世界的映照和对人类生存的关怀。 ——北岛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松处在从鲁迅到上世纪八 十年代的中国先锋作家的人性批判的延长线上。 ——严锋 精彩页 挪威峡湾看极光 今年十月中旬,我在挪威西部城市卑尔根乘海达路德“北角”号游轮,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北上。 科幻小说中,挪威峡湾被称为上帝评定的世界最佳胜地。现实中,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被权威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此乃第四纪冰川运动,在地面刨蚀出大量谷地,后海水进入谷中,形成峡湾。轮廓曲折,岸壁陡峭,沿途人文古迹灿若明星。 船行次日清晨,见海中礁石、群岛和灯塔如波浪涌出,岸上巨崖耸峙。远方天际明亮如火,有城市星布山中。云层蓝黑黄红,变幻无穷。风平浪静之时,又见绝壁赤红,云雾缭绕。山下村镇,红瓦白墙。日头升起,闪亮无际,如在梦中。 至一峡湾,上岸乘车游览。只见冰川、湖泊密布,形若九寨沟而又不同,层林尽染,又有瀑布下湍。虽去国内多地,亦不见此奇景。 七十一岁的导游一路介绍此地逸闻及异兽珍禽。船续行,山势跌宕,海水莫测,雪山绿树交映,阳光迷离,令人想到长江三峡,而其壮美雄浑,又胜之。夜见满天繁星,月亮形如巨鼓,浮于海平面。呈红黄色,月球之上的环形山历历在目。 当晚九时,船上广播提醒有极光。至七层甲板,见隐然有光,由岸边山头射出,又有不规则几缕横陈,后扩展,满目幽绿,如烟雾,如龙卷,如旗帜,如积云,如岩石断层,从船尾至船头,横跨一百八十度。而船另侧,是明月,照水极艳。 极光与北斗七星融为一体,又直射大海,时刻飘动变幻,成爪状,成臂状,成怒发冲冠状,成冲天漫卷状,成燃烧状,有的则如剑戟,大小不一,层层叠叠,最后周天张布,如血液弥漫,全船轰动,甚为惊骇,始信造化之奇妙,宇宙之玄奥,神灵之永恒,人类之渺小。其于炫美之中,又透出死气煞气,有君临万物,创造一切又毁灭一切之感。 游船探险队员做科普讲座,说今年为极光大爆发之年。早期人类认为其为恐怖不祥之兆,但也有认为是仙光的。极光神话,挪威芬兰最多。极光也激发了艺术灵感。后才由一位挪威科学家证实是太阳风被地球磁场俘获而成。该科学家头像被印在两百克朗钞票上。北极光仅在挪威、芬兰、瑞典、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等地能见。但强烈之年,南部亦可见,伽利略就曾记录意大利的“红色天空”。 次日过北极圈,又至博德,挪威北部第二大城。登冲锋舟至大海,见远处雪峰、冰川,有鸟岛,鸟生于悬崖,头能转一百八十度。 傍晚五时许,见落日晚霞,与月对峙,距海咫尺。晚十时许,船停泊一峡谷中城市,如桂林。见稀薄一道绿光,腾于谷中,直冲北斗。开船后,光时弱时强。 渐行入某大峡谷,光时左时右,变换方位,如捉迷藏、打游击。见两侧山窄险,触手可及,峡口宽仅八十米,涛声震耳。绿色极光又从峡口蜿蜒升起,星空亦媚丽。 出峡,又入一峡,极光愈明,又至一宽谷,极光陡然变剧,如皇家巨型绸缎,飘舞头顶,前后左右皆是,首尾不得兼顾,又与皓月交辉,与浮云穿织,绿白纷呈,翻卷不停。转视另侧,广阔天空,海平面有赤色霞光反射,又有绿色极光如剑戟下刺,又有白云滔滔涌流而来,北斗七星高悬,神秘至极。 此时已至晚十二时五十分,甲板甚寒。忽然大片浮云遮天蔽月而来,吞噬绿色极光,遂回船舱,仍嗟叹不已。 次日又至挪威北部最大城市特罗姆瑟,见极高之大桥横越海峡。又至霍林斯沃格,漫山七彩建筑如儿童积木。下船乘车,至北角,一路上风景苍凉,山岳无木。此为拉普兰地区,生活着萨米人。北角于一五五三年列入人类地图,二战中盟军运输船队经此,与德国潜艇激战。 这天傍晚五时许,又现极光,随后大爆发,周天喷薄而出,随处肆意而为,是此行中所见最明最艳者,如同奥运会开幕式盛大场面。思大自然已创造出如此奇迹,人类再来重复做它一遍,有何意义?又觉此绝非大自然手笔。据说不少人为看极光,多次赴北极圈,而未能见。我一周中,即见三次盛大极光,不知是何缘分,亦因此生出对未来的惶惑。 船上还有音乐欣赏,皆挪威北部歌曲,其中一曲名为《百年后什么都会忘却》。其唱日:“虽然我抱怨人生伤痛,却无法让问题得到解决。但为什么要有重负在身?百年后什么都会忘却……”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P43-4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