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纸上阳光/雄风文丛/全民阅读精品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骏虎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骏虎,1975年出生,山西洪洞人。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短篇小说集《前面就是麦季》《此案无关风月》,随笔集《比南方更南》,文化散文《受伤的文明》等。2010年10月凭借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并于同年11月29日凭借长篇小说《母系氏家》再次斩获赵树理文学奖。新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获得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最佳叙事奖。是第四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得主。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作家李骏虎以小
说成名,但从他的创作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写
作历史更长。他以散文写作开始文学生涯,兴趣兼
及随笔和文学评论。在把小说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
后,李骏虎从来没有放弃散文,他的笔触始终跟随
脚步所到之地,无论出国访问还是国内采风,都“
贼不走空”,写出一篇篇具有思想华彩的散文作品
,体现出朝学者型作家迈进的趋势。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王巨才
目录
卷一 纸上得来未觉浅
汉的长安
梅溪晋韵
广西两章
河北三思
沁河芳踪
广武怀古
雨城遐思
复兴之树
寻尧记
北方有仙山
毕竟东流去
秋染长白山
北地树 佛脚印
沁水寻踪柳宗元
雨中去吕梁
卷二 阳光亮过所有的灯
逆光里的白洋淀
大风到来之前
糖水梨
对乡村的两种怀念
属于“晋南虎”
我是农民中的“逃兵”
老鼠旅馆
南方的理发师北方的剃头匠
母亲的腿疾
为父亲写序
老爸的咒语
景老师消失在地平线
给孩子说说选举的事儿
阳光亮过所有的灯
卷三 致我们永恒的文学之心
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奋斗期的爱情》修订本附记
谈我的创作转型
《冰河纪》后记
致我们永恒的文学之心
精彩页
汉的长安
捻土成城
微末之物曾经是世界奇观,耀眼的光芒总会造成盲点,当我站在汉未央宫荒草萋萋的遗址之上,忽然对脚下的黄土和头顶历史的长河生发无限感慨。“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当年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从这里经过,作此浩叹,七百年来被传颂吟哦无数,却没有人问过:何以万间官阙都做了土?建于四千三百年前的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屹立如初,为什么晚两千年的秦汉宫阙却归于黄土?而在大汉所开创的古丝绸之路的另一端,建造于同一时期的古罗马遗迹万神庙和斗兽场依然保存了当年风貌?当时并称于世的两大文明载体,西方的依然屹立于大地之上,而东方的早已湮灭在黄土之下,这里面有什么玄妙呢?
哪里会有什么玄妙,导致汉长安和古罗马不同命运的原因只是造城的材质不同而已:汉长安的万间宫阙都是黄土筑就,而古罗马的城堡则由花岗岩和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建造——黄土怎么能够经得住千百年的风吹雨打?而花岗岩几乎是地球上最耐风化的石头。而今,“东长安,西罗马”的璀璨文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汉家天下七十五平方公里的宏伟大城成为斜阳下远处几株稀疏老树和眼前几堵残垣断壁的废墟,以及脚下几处凤毛麟角的街衢地面,然而当我拨开覆盖在土城墙上的蒿草酸枝,当年版筑留下的密集夯坑清晰可见,如同龙鳞残甲,昭示着一个强大的文明捻土成城的伟大奇迹。
在秦晋高原之上,不唯独造物主用黄土创造了崇山峻岭和千里沃野,一个诞生于其上的强大民族还用自己的智慧魔术般地变幻出了黄土筑就的巍峨宫阙和伟大都城。汉长安城的城墙、宫殿、民居都是就地取材,用黄土筑就。黄土,黏性不强,最怕阴雨洪水,以至于亘古至今把一条大河染黄,把一个民族的肤色染黄,人们是怎样用它筑城造屋的呢?我老家在晋南的洪洞县,行政区划虽然属于山西,风土民俗上却属于关中文化圈,小时候常见村里的乡亲们用黄土筑墙,用的就是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版筑工艺:首先把墙基格局挖出来,铺上砖石瓦砾,为的是防止地基下沉和被积水泡塌,然后用两排椽子并排做成模范,有时是椽子夹着木板,把黄土填充在模范之间,要略高出椽范。接下来要用到的工具,是把一根粗大的木柱镶嵌在一块平底方形或者圆形的巨石里,木柱上端穿洞,插入木杆作为扶手,柱身箍有两排铁环,用来穿绳,这个东西就是“夯”,依靠石头的重力来夯实版范间的黄土。小的夯可以由一个人来操作,垂直提起来砸下去,一般用于拓土坯,筑墙用的夯都相当巨大,要两个人面对面握着扶手保持垂直和引导方向,两边有两个或者四个甚至更多的人拉着穿在铁环里的粗绳,喊着号子把夯拉起和砸下,握扶手的人负责指挥,高亢地喝起一声:“嘿——呀!”两边拉绳的人回应一声:“嗨——呀!”木夯随声起落,夯石砸在温柔绵软的黄土上,发出瓷实稳妥的一声:“嗵!——”然后领夯人就地取材唱起大家都觉得有意思的“打夯歌”,大家一起和“哎嗨哟”,常常是看到什么唱什么,目的是诙谐幽默活跃气氛,比如说:
大伙儿使点劲哟——哎嗨哟!
一会儿有肉吃哟——哎嗨哟!
主家打了酒啊——哎嗨哟!
叫你喝个够哇——哎嗨哟!
围观的人们就“哈哈哈哈”笑得前仰后合,主家赶紧去割肉打酒了。
那样的节奏和劳动场面,既有音乐般的享受,又有战斗般的血脉偾张,我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孩子,常常沉醉地站在一边看叔叔伯伯们打夯,常常一站就是一上午,陶醉地跟着他们喊号子,莫名其妙眼里就会留下泪来,仿佛那不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亘古流传下来的敬神仪式。P3-5
导语
“雄风文丛”中的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与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
李骏虎著的《纸上阳光》是一部浸润了独特心灵光色的时间之书。历久弥新的陈年旧事和对历史文化的探究与考问,淡淡的文化乡愁和生命终将归于何处的询问,如水般的文字流露出一种人皆有之的共同情感体验。散文源于生活,朴实无华,真实感人。
序言
何妨吟啸且徐行
王巨才
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景
观,就是散文热的再度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这
种热度仍在持续升温。这其中,尤以反思历史与传
统文化的“大散文”“新散文”理念风靡盛行,出
现一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学识渊博
的作品,给散文园地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样态。与此
同时,传统意义上靠阅览、回忆、清谈、抒怀等书
写人生百态的散文作品,也有一定变革,多数作家
不再拘于云淡风轻的个人世界,从远离红尘的小情
小感中脱离出来,融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实之中
,写出大量贴近大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受到广泛赞
誉。大体来说,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散文领域一直
保持着潜心耕耘,不惊不乍,静水深流,沉稳进取
的良好态势,情形可喜。
这套“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中,吕向阳和任
林举是专以散文创作为职业和志向的散文家,曾先
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是散文领域的佼
佼者。石舒清、王昕朋、野莽、肖克凡、温亚军、
吴克敬、李骏虎和秦岭八位则都是久负盛名的小说
家,他们的小说作品曾分别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奖
项。这些小说家绝不是“跨界融合”,他们的散文
毫不逊色,从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看,他们从来没
把散文当作小说之余的“边角料”,而是在娴熟驾
驭小说题材、体裁的同时,也倾心散文这种直抒胸
臆、可触可感的表达方式。从这些小说家的散文里
,更能感受到他们隐藏在小说后面的真实的人生格
局和丰赡的内心世界。
宁夏专业作家石舒清,小说《清水里的刀子》
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东
京电影节获得大奖。这本《大木青黄》是他第一本
综合性随笔集。书中的“读后感”类,是阅读过程
中就一些作品所作的印象式点评,借以体现和整理
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文学观点;“写人记事”类,写
到生活中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字里行间充满深
长的思绪与感怀;第三部分涉及个人的兴趣爱好,
比如喜欢体育、喜欢淘书、喜欢书法、喜欢收藏等
等,笔致生动活泼,读之饶有兴味;“作家印象记
”,知人论事,是对自己“有斯人,有斯文”这一
观点的考察和验证。其他如“文友访谈”及往来书
信等也都是作家本人工作、生活、思想情感的多侧
面展现和流露,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知名作家疏淡
的性情、厚实的学养和开阔的思想境界。
王昕朋是位饶有建树的出版人,也是创作颇丰
的小说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红月亮》《漂二代》
《花开岁月》等多部作品。他的散文视野广阔,感
觉敏锐,情思隽永,文笔清新,从中可以看出,他
写东西并不求题材重大,也不迎合某些新潮的艺术
习尚,而是铺开一张白纸,独自用心用意地去书写
自己熟悉的动过感情的生活,从中发掘自然之美,
心灵之美,感受生活的芬芳,人间的纯朴。一组美
文,构思精巧,意蕴深长,绘山山有姿,画人人有
神,充满浓郁的诗意和睿智的哲思。生活中,美的
呈现是多样的,刚正不阿、至诚至勇是美,敦厚谦
和、博大宽宏也是美。王昕朋发现了这些生活中的
人性美,并且抓住极富典型意义的美的细节和刹那
间美的情态,用点睛之笔,透视出人物性格的光彩
和灵魂的美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天津作家肖克凡的小说获奖无数,让他久负盛
名的是为张艺谋担任编剧的《山楂树之恋》。他的
散文《人间素描》以老练精短的文字记录一个个普
通人物,从离休老干部到“八零后”小青年,极力
展现社会生活百态,从而构成生机盎然而又纷繁驳
杂的“都市镜像”。在《汉字的望文生义》中,作
者讲述中日韩三国文字含义的异同,如日文“手纸
”、韩文“肉笔”等汉字闹出的误会,涉笔成趣,
令人忍俊不禁。《自我盘点》是作者自我经历的写
照,体现了“文学的生命是真诚”的写作观,不论
是遥远的往事还是新近的遭逢,都留有成长和行进
的清晰足迹。《作思考状》其实是对某些对社会现
象的严肃思考,有批判也有自省。《怀旧之作》的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桩桩情感,虽没有惊天动
地的事件与杰出人物,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
《我说孙犁先生》,文字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
对前辈作家独特的认识与由衷的景仰,在伤逝感怀
文章中别具一格。
与唯美派的散文形成对应,野莽的文字如删繁
就简的三秋之树,力求凝练和精准。他在所谓的文
化大散文和哲理小散文中独寻他路,主张并实践着
散文的思想性和历史感。他往往在颜色泛黄的岁月
里打捞记忆,以情绪沉淀后的淡淡幽默再现特殊年
代的辛酸和苦涩,每每发出含泪的笑。书中写到的
“右派”父亲喂猪的故事正是如此。在文体理论上
,他对散文的诠释是自然形成于诗与小说之间的一
片辽阔的芳草地,在这里,小说家可以摘下面具,
以真身讲述真情和真事;飞天路上的诗人也可以暂
回人间,轻松地打开自己的心灵。国外大学选译他
的散文作为中国语教材,想来自有道理。
温亚军的短篇小说获得过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与小说的虚构不同,他的散文完全忠实于自己的人
生经历,大多取材于早年的记忆。他的童年和少年
都是在西北乡村度过,记忆中,乡村的生活虽然艰
辛,但充满着温暖和亲情。童年的愿望简单而质朴
,他写怀揣这个愿望及至实现愿望过程中的满足和
愉悦,叙事平实,情感真纯,每每能唤起读者共鸣
。记忆的深刻性与性格乃至人格紧密相关,他的记
忆之所以筛选出的多是温情暖意,是因为艰苦的乡
村生活和淳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他宽厚善良的品格
,《时间的年龄》《低处的时光》等都是通过一段
记忆,构成一种考问,一种自省和盘点、一种向往
与追求。而像《一场寂寞凭谁诉》等篇什中那些从
历史洪流中打捞的点点滴滴,那些被作者的目光深
情注视、触摸过的寻常事物,经由他的思考、探索
和朴素的表达,也总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波澜和悸动

陕西作家吕向阳曾获冰心散文奖。他扎根关中
大地,吸吮地域沃土和民间风俗的营养,相继写出
《神态度》《小人图》《陕西八大怪》等五十万字
的系列长篇散文,这在城市化的车轮即将碾碎老关
中背影之际,无疑有着继绝存亡、留住民间烟火的
担当。三万字的《小人图》是作者从凤翔木版年画
中觅得的一组“异类”和“怪胎”。民间艺人把“
小人”的使坏伎俩镌刻成八幅版画,吕向阳的剖析
则由此生发开来,重在考问国民的劣根性,着力于
诫勉与警省。《神态度》系列是从留在乡民口头的
“毛鬼神”“日弄神”“夜游神”“扑神鬼”“尻
子客”等卑微细碎的神鬼言说中梳理盘辫出来的,
这些言说最早在西周之前就出现了,如果忽略它们
,将是关中文化的损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血
。这些追述关中民风村情的散文,需要智慧,需要
眼界,更需要广博的知识与执着的耐力,吕向阳付
出的心血令人尊敬。
吉林的任林举以报告文学《粮道》获得第六届
鲁迅文学奖。他的散文在精神取向上,一向以大地
意识和忧患意识见长。他的诸多散文,突出表现即
为情感的浓烈和哲思的深刻。而从文章的风格和技
巧上考量,他又是一位最擅长写景、状物的作家。
凡人,凡事,凡物,一旦经过任林举的笔端,定然
会获得不同寻常的光彩或光芒,有时,你甚至会怀
疑那人那事那物是否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客体;显
然,其间已蕴涵着作家独到的理解与点化之功。至
于那些随意映入眼帘的景物,经过他的渲染,便有
了“弦外之音”和“象外之象”,有了一番耐人寻
味的意蕴、情绪或情怀。这一次,任林举以《他年
之想》为题,一举推出近六十篇咏物性质的散文,
读者或可借此窥得其人生境界或散文创作上的一二
真谛秘笈。
吴克敬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进入文
坛,是一种典型,从乡间到了城市,以一支笔在城
里居大,他曾任陕西一家大报的老总。他热爱散文
,更热爱小说,笔力是宽博的,文字更有质感,在
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
在当今文坛写得越来越花哨越来越轻佻的时风下,
使我们看到一种别样生活,品味到一种别样滋味。
从吴克敬的作品中,能看到文学依然神圣,他就是
怀着这样的深情,半路杀进文学界的。他五十出头
先写散文,接着又写小说,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他,
看似晚了点,但他底子厚、有想法,准备得扎实充
分,出手自然不凡。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纷扰烦
乱,在他人,只是领略了些许表面的东西,吴克敬
眼光独到,他能透过表面,发现潜藏在深处的意蕴
。他写碑刻的散文,他写青铜器的散文,都使我们
惊叹其对历史信息的捕捉与表达,更惊叹他对现实
生活的挖掘和描述,散文《知性》一书,充分展现
了他的文学才华。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山西作家李骏虎以小
说成名,但从他的创作轨迹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写
作历史更长。他以散文写作开始文学生涯,兴趣兼
及随笔和文学评论。在把小说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
后,李骏虎从来没有放弃散文,他的笔触始终跟随
脚步所到之地,无论出国访问还是国内采风,都“
贼不走空”,写出一篇篇具有思想华彩的散文作品
,体现出朝学者型作家迈进的趋势。《纸上阳光》
是李骏虎近年读书阅史沉潜钻研的成果,从“纸上
得来未觉浅”和“阳光亮过所有的灯”两组系列文
章不难看出,一个具有小说家飞扬想象力和史学家
严谨治学态度的人文学者是如何苦心孤诣辛勤笔耕
的。
近些年来,实力作家秦岭在《人民日报》《光
明日报》《中国作家》《散文》《文艺报》等报刊
发表大量散文随笔,叙说自己在生活与文学之间行
走的发现与思考。他善于在历史和时代的交叉点上
思考人生与社会,注重视角的多重选择和主题的深
度开掘,既有对乡情的深深眷恋和回味,也有对自
然和生态的无尽忧虑和追问,更有从自身阅读和创
作经验出发,对当下文化、文学现状的深刻反省和
诘问,从而使叙事富含思辨色彩、反思力量和唤醒
意识。构思新颖、意境高远、韵味悠长。其中《日
子里的黄河》《渭河是一碗汤》《走近中国的“大
墙文学”之父》《烟铺樱桃》《旗袍》等作品,多
被北京、广东、天津等省市纳入高中语文联考、高
中毕业语文模拟试卷“阅读分析”题,受到专家好
评和读者的欢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众多文
学样式中,散文是一种最讲情理、文采,最能充分
表达作家对时代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最能发挥作家
艺术修养和文字功力的文体。《文心雕龙》讲:“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
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有健康晦暗之分,
辞有文野高下之别。作家的使命,是以健康思想内
容与完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去感染人、影响人
、塑造人,进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纵
观“雄风文丛”的十位作家,他们经历各不相同,
创作各有特色,共同的是,他们都把文学当作崇高
的事业,始终以敬畏的心情对待每一次创作、每一
篇作品;他们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持
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资源和灵感:他
们有高尚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精品意识,竭力以精
美的精神食粮奉献广大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的
作品总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生活的主潮
、人民的呼声和愿望,总能给人审美的愉悦、心智
的启迪与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或者换句话说,在我
们看来,这套丛书里的作品,正是当下社会需要、
人民期待的那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道德
、有温度、有筋骨又有个性和神采的作品。中国言
实出版社精心组织这样一套丛书,导向意图不言自
明,其广受读者欢迎和业界重视的效应,自可期待

内容推荐
《纸上阳光》系作家李骏虎的散文精品集,分“纸上得来未觉浅”“阳光亮过所有的灯”“致我们永恒的文学之心”三卷。《老爸的咒语》有着对命运的感悟,《对乡村的两种怀念》有着对生活的回忆,《寻尧记》有着对古代先贤的赞仰,《北方有仙山》有着对美景的描摹,《汉的长安》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思考,《谈我的创作转型》有着对文学创作的独到体验等。作者将他对人世的思考藏诸于文字中,以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舒缓沉静的笔调,去发掘和体味人间的真诚与温暖。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思考和文学审美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