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解放了的埃塞俄比亚/非洲人文经典译丛/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加纳)J.E.凯斯利·海福德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J.E.凯斯利·海福德著的《解放了的埃塞俄比亚》介绍:在英留学期间,夸曼克拉组建了温馨的家庭。好景不长,妻子因难产离世。悲痛欲绝的夸曼克拉在一次手术中灵魂出窍,与已成为女神的妻子重逢在天国,并得知自己是神的使者,背负着为埃塞俄比亚人乃至所有的非洲人维护真理的重任。苏醒过来的他从此投身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目录
第一章
埃塞俄比亚的保守派人士
第二章
播种恶果
第三章
爱与生命
第四章
爱与死亡
第五章
在黄金海岸的大都市
第六章
世界、众生、恶魔
第七章
帝国的迹象:忠诚的心
第八章
权威人士的盛大宴会
第九章
“黄祸
第十章
“黑祸”0g
第十一章
在“大西北”列车上
第十二章
上流社会的顶尖人物
第十三章
自食其果
第十四章
黑人的重负
第十五章
宛如透过漆黑的镜子
第十六章
《民族解放总则》与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
第十七章
民族解放细则:非洲民族性
第十八章
民族解放:问题的症结
第十九章
相似性:希腊人和芳蒂人
第二十章
小孩子要牵引他们
序言
非洲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拥
有灿烂的口头文明,又不乏杰出的书面文学,是非
洲不同群体的集体欲望与自我想象的凝结。非洲是
个多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仅西非
的主要语言就多达100多种,各地土语尚未包括在内
。其中绝大多数语言没有形成书面形式,非洲口头
文学通过民众和职业演唱艺人“格里奥”世代相传
,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
故事、历史传说等,直到今天依然保持活力。学界
一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六十年代臻于成熟,七八十年代形成百花齐放的
局面,迎来了非洲文学繁荣期。这一时期的一大特
点是欧洲语言(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与非洲本
土语言(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阿非利卡
语、奔巴语、修纳语、默里纳语、克里奥尔语等)文
学并存,有的作家同时用两种语言写作。用欧洲语
言写作是为了让世界听到非洲的声音,用本土语言
写作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非洲本土文化。无论使用何
种语言创作,非洲的知识分子奋笔疾书,向世界读
者展现属于非洲人民自己的生活、文化与斗争。研
究非洲文学,就是去认识非洲人民的生活历程、生
命体验、情感结构,认识西方文化的镜像投射,认
识第三世界文学、东方文学等世界经验的个体表述

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图书出版业推出各区域
、各语种“最伟大的100本书”,如美国现代文库曾
推出“20世纪最伟大的100部英语作品”,但是其中
仅3部为非裔美国人所创作,且没有一位来自非洲本
土。即便是获得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也
榜上无名。在过去百年中,非洲作家用不同的语言
,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创作了不同主题的作品。
尽管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
但世界对于非洲文学的独创性及其作品仍是认知寥
寥,遑论予其应有的认可。在此背景下,在出生于
肯尼亚、现任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全球文化
研究所所长的阿里·马兹瑞(A1i Mazrui)教授的推
动下,评选“20世纪非洲百部经典”的计划顺势而
出。津巴布韦国际书展与非洲出版网络、泛非书商
联盟、泛非作家联盟合作,由来自13个非洲国家的
16名文学研究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从1521部提名作品
中精选出“百部”经典,于2002年在加纳公布了最
终名单。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由非洲人
自己评选出来的非洲经典作品名单。
细读这一“百部”名单,我们发现其中译成中
文的作品只有20余部,其中6部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者所著,11部在20世纪80年代(含)之前出版。许多
在非洲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不为中国读者所知,其作
品没有中文译本,也没有相关研究成果。相对欧美
文学、东亚文学,甚至南美文学,非洲文学在我国
的译介与传播远远不足。
非洲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历史可追溯至晚清,但
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起步。这既有文化方面的
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非洲虽然拥有悠久的
口头文学历史,但书面文学直到殖民文化普及才得
以大量面世。书面文学起步晚,成熟自然也晚,在
我国的译介则更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非
洲国家逐渐摆脱殖民枷锁,中非国家建交与领导人
互访等外交往来带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非洲文
学翻译热潮。当时译人的大部分作品是揭露殖民者
罪恶的反殖民小说或者诗歌,这和我国当时的意识
形态宣传需求紧密相关。70年代出现了一段沉寂。
自80年代起,非洲数位作家获诺贝尔奖、布克奖、
龚古尔奖等国际文学奖,此后,非洲英语文学、埃
及文学逐渐成为非洲文学译介的重心。进人90年代
以来,我国学界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关注非洲文学的
自身表现力,关注非洲作家如何表达非洲人民在文
化身份、种族隔离、两性关系、婚姻与家庭等方面
的诉求。非洲文学研究渐有增长,但非洲文学译介
却始终不温不火,甚至出现近30年间仅有2部非洲法
语文学中译本的奇特现象。此外,我国的非洲文学
译介所涉及的语种也不均衡。英语、阿拉伯语文学
的译介多于法语、葡语文学,受非洲土语人才缺乏
的局限,我国鲜有非洲本土语言创作的作品译本。
因此,尽管非洲文学进入中国已有数十年,读者对
其仍较为陌生,“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在我国的
知名度也远不及拉美的马尔克斯、博尔赫斯。
不了解非洲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非洲文化,
无法深入开展中非文化交流。2015年初,浙江师范
大学外国语学院策划了“20世纪非洲百部经典”译
介工程,并计划经由翻译工作,深入解读文本,开
辟“非洲文学研究”这一新的学科发展方向。经过
认真研讨、论证,学院很快成立了“非洲人文经典
译丛学术组”,协同我校非洲研究院,联合国内其
他高校与研究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着手设计非洲
人文经典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方案。学院决定首先组
织力量围绕“20世纪非洲百部经典”撰写作家作品
综述集,同时,邀请国内外学者开办非洲文学研究
论坛,引导学术组成员开展非洲经典研读,为译介
与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2016年5月,由我院鲍秀文教授、汪琳博士主编
的近33万字的《20世纪非洲名家名著导论》出版。
这是30余位学者近一年协同攻关的集体智慧结晶,
集中介绍了14个非洲国家的30位作家,涉及文学、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哲学等领域。同年5月,
学院主办了以“从传统到未来:在文学世界里认识
非洲”为主题的“2016全国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
”,60余名中外代表参会。在本次会议上,我们成
立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中心”——这也
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非洲文学研究的研究机
构。中心成员包括校内外对非洲文学研究有浓厚兴
趣且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或出版过译作的40余位教
师,聘任国内外10位专家为学术顾问,旨在开展走
在前沿的非洲文学研究,建设非洲文学译介与研究
智库,推进国内非洲文学研究模式创新与学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从百部经典名单中剔除已经出
版过中译本的、用非洲生僻语言编写的,以及目前
很难找到原文本的作品,计划精选40余部作品进行
翻译,涉及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与斯
瓦希里语等多个语种,将翻译任务落实给校内外学
者。然而,译介工程一开始就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
困难。仅在购买原作版权这一环节中,就遇到各种
挑战。我们在联系版权所属的出版社、版权代理或
作者本人时,有的无法联系到版权方,有的由于战
乱、移居、死后继承等原因导致版权归属不明,还
有的作品遭到版权方拒绝或索要高价。挑战迭出,
使该译介工程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
我们抱着“20世纪非洲百部经典值得译介给中国读
者”的信念,坚持不懈,多方寻找渠道联系版权,
向对方表达我们向中国读者介绍非洲文学和文化的
真诚愿望。渐渐地,我们闯过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
能闯过的难关,签下一份又一份版权合同,打赢了
版权联系攻坚战。然而当团队成员着手翻译时,着
实感受到了第二场攻坚战之艰难。不同于大家相对
较为熟悉的欧美文学作品,中国读者对非洲文学迄
今仍相当陌生,给翻译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正式
翻译之前,每位译者都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部分译
者还远赴非洲相关国家实地调研。我们充分发挥学
校的非洲研究优势,与原著作者所在国家的学者、
留学生,或研究该国的非洲问题专家合作,不放过
任何一个疑惑。译介团队成员在交流时曾戏称,自
己在翻译时几乎可以将作品内容想象成电影情节在
脑海里播放。尽管所费心血不知几何,但我们清楚
翻译从来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译文如有差错或不当
之处,我们诚挚邀请广大读者匡正,以求真务实,
共同进步。
在中非合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人文领域的相
互理解也变得越来越迫切,需要双方学者进行全方
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系统研究。我们希望在中国
文化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也将非洲经典作品引介给
中国读者。丛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
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学者、院长刘鸿武教授是国
内非洲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对本项目的设计、推
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见,王珩书记也持续关
心工作的进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洲及非裔文学
研究院院长谭惠娟教授在本项目设计之初就给出了
宝贵的指导意见。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向他们一
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洲人文经典译丛”的出版是我们在非洲文
学文化研究的学术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随着我们
对非洲人文经典作品的译介和研究的深入,今后将
会有更多更好的成果与读者见面。谨希望这套丛书
能够为中国读者了解非洲文化、促进中非人文交流
尽一份绵薄之力。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洪明
2017年12月于金华
导语
J.E.凯斯利·海福德著的《解放了的埃塞俄比亚》为“非洲人文经典翻译与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解放了的埃塞俄比亚》是“20世纪非洲百部优秀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结合了小说、神话、理性主义的对话和政治演讲等多种形式,充分阐述了非洲民族主义的重要思想。书中在伦敦内殿律师学院攻读法律的黑人夸曼克拉与同是来自非洲的曼萨坠入爱河,组成了幸福的家庭。然而好景不长,返回非洲五年后,曼萨在生第二个孩子时难产身亡,刚生下的女儿也随后离世。夸曼克拉悲痛万分,凭借着忠贞不移的爱,他的灵魂进入到了众神所在的纳纳穆—克罗梅,见到了已经成为女神的妻子和爱女。在与妻子的长谈中他得知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负,即以真理的名义对来对上层人士中的堕落和不义行为做出不利的证明。醒悟后的夸曼克拉带着儿子来到黄金海岸的塞康第,在这里,作为律师的他为促进非洲种族解放而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可以把本书看成是一部小说,一篇哲学论
文,理性主义者的一场对话,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又或是一本有关自我、家庭和国家之爱的沉思录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海福德坚信黄金海岸的
殖民压迫终将被推翻,他的民族——芳蒂民族一终
将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一样获得自由和独立

——莫莱费·凯特·阿桑特教授
精彩页
第二章 播种恶果
房间里一片安静,只听到一个女子一针一针做刺绣活儿的声音。这女子刚过花季的年龄。她最初刺绣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但是现在她正狠狠地把针扎进绣品内,仿佛要从柔软的丝线中扎出一些秘密来。
不一会儿,她开始哭泣起来,灼热的泪水滚滚而下。她努力想平息内心的狂躁,却无能为力。
房间的窗帘没有拉起来,一个年轻的学生毫无必要地不停拨弄壁炉里烧得很旺的火。对屋内的两个人来说,除了壁炉里燃烧的火外,房内的气氛很奇怪地和屋外的大雾相一致。这两个人是——至少在上帝面前是——一对夫妇。在遥远的非洲,他自愿向她求了爱,她也同意了。不过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的她还是一个身材丰满、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他则是国立大学的一位青年才俊。现在,在英格兰的她只是一个育婴女佣,而他却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学生,高才博学的他已经为取得巨大的成功随时做好了准备。没错,他们是夫妻,但是,现在他们俩都觉得很不自在。这位年轻男子宁愿出去,到屋外的伦敦大雾中,但他不能走。这就是补偿法则。他已经陷入自己编织的法网,所以命运要求他必须勇敢地承担后果。
替坦多尔·库玛说句公道话,没错,坦多尔·库玛正是这位年轻人的名字,他过去一直打算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对埃库巴的诺言。但现在环境已经改变了,他也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应对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一个已经习惯了英国的种种舒适生活的专业人士,怎么可以带着一个育婴女佣回到非洲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呢?如果让他到总督府就职,他会做什么工作呢?他脑海里闪过诸如此类的想法。一想到这些,他就不由得对在自己脚边苦苦哀求的妇女无动于衷了。
“如果你再哭,埃库巴,我就马上离开你。你也知道,在这么糟糕、沉闷的天气,让我费尽心思来哄你是件很糟的事。”
“得了,坦多尔·库玛,你不必为这事费心了。我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会离开我的。你不要以为我活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们男人是怎样的。你们喜欢柔弱女子。可一旦获得她们的同情,你们就会为了自己的梦想甩掉她们,就像现在这样。”她狠狠地踢了一下壁炉前的地毯。
“好了,埃库巴,你讲讲道理吧。你千万别以为我要抛弃你。尽管我们男人很坏,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在实现理想前,我们是决不会闲下来的。”
“很好!这是我听过的最言不由衷的话了!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祈求?当然,女人们是没有理想的!没有文化的女人没有感觉,也不会思考!她们就像你们男人手中的黏土,任凭你们揉捏——要么创造,要么毁灭。”
“你现在已经失去理智了。我们还是心平气和地来讨论这件事吧。”
埃库巴没能做到心平气和,相反,她突然悲伤起来,这让坦多尔·库玛感到束手无策。渐渐地,她冷静了下来,往自己的头饰上插了一两根别针后,便拿起外套,站起来准备离开。
“坦多尔·库玛,”她说,“你有你的理想,我也有我的理想。让我们像朋友一样分手吧。我绝不会让你有机会像一个卑鄙小人那样抛弃我的。现在,让我们再见吧!也许我们以后还会再见面的。”没等这个年轻的学生想好应该如何得体地回应,埃库巴就离开了。P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