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火车来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林小静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林小静,六十年代生,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供职于太原铁路局传媒中心。曾发表过《寻找罗文的日子》《一路二月兰》等报告文学,2014年创作并出版《静静的桑干河》一书。 后记 就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在经过长达数月 的寻找,终于联系到了马喜顺老人的女儿马丽岚。 马大姐告诉我,1950年,随着太谷机务段的撤销, 其父亲马喜顺调往临汾机务段,后因工作能力突出 ,调入临汾分局机务科工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退 休。2011年,老人在91岁时因病离开了人世。据马 大姐回忆,父亲生前给他们几个子女多次讲过太原 解放时铁路工人如何运部队、运弹药、运粮食的情 景,教育他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多在岗位 上做贡献。 我听后,由衷敬佩老一辈职工们身上可贵的品 质,并为自己这两年多的寻找,感到欣慰。 创作过程,不想多言,因为这与老一辈铁路职 工的付出相比,如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书中所用照片,在此一并感谢,真诚感谢每一 位摄影老师和照片保存者留下的宝贵资料。 感谢山西省作家协会将此书列为2016年重点扶 持作品! 感谢太原铁路局传媒中心的支持! 感谢太原铁路局档案室的支持! 感谢太原铁路局离退处、社保处的支持! 感谢在采访期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每一个人! 二○一七年秋 目录 一则尘封60多年的新闻 血染的城防图背后的铁路工人 太原战役中的南站地下党支部 铁工队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 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 三张照片 抗美援朝中的铁路职工 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人们 最坚强的人 心中装着国防安全的火车司机 火车司机见到了毛主席 工农业战线上的劳模相见 见到弓芝宪老人 “满超五”运动 闯关 超轴 史无前例地扭转了亏损局面 新的起点 满怀希望向未来 轰轰烈烈的节约运动 奔赴集二线 南同蒲结束了窄轨铁路时代 大货车开进了南同蒲 把喜报带到北京去 以豪迈气概迈进1957年 上山下乡热黼的铁路职工 一串神秘数字 黄河便桥架通了 “大跃进”中的铁路运输 全民炼钢 机务段造出了火车头 抢运煤炭 寻找编号为4101号的机车 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机车 被“遗忘”的劳模 参与抓捕行动的火车司机 查无此人 命运多舛的正太和同蒲铁路 见到94岁的老记者 满目疮痍的山西铁路 中断六年之久的两条铁路连在了一起 太原战役中铁路工人的支前热潮 1640吨粮食急运太原 马渊讲述 一位布姓老人的出现 火车来了 二下太谷 共赴沙场 不该忘却的记忆 后记 精彩页 汽车从太榆路拐下来后,又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便来到了荣军医院。在四楼荣军科,负责人周主任因临时开会不在办公室,护士们让我稍等片刻。趁这工夫,我抓紧时间来到老战士们的活动室。因为,我想尽快找到霍桂花老人。 看到我这个陌生面孔进入活动室,正在打牌的一位老人,警惕地停下手中的扑克,问我找谁。攀谈中,我得知这位已83岁高龄的老人叫段二保,解放太原时,他曾在徐向前的前方司令部通讯班担任班长。我在采访本上写下霍桂花老人的名字,问他认不认识,段二保挠了挠一头白发,说这里的老人太多,自己也记不清谁是霍桂花。不过当他听说我是想了解太原解放时铁路方面的情况时,热情地告诉我,他的战友乔连根当年在解放太原时,就曾负责守护南同蒲铁路上的一座铁路大桥,对铁路熟悉,也许他能给我提供一些信息。听到这里,我赶忙询问乔连根老人现在何处。 就在段二保老人准备带我前去乔连根房间时,从活动室的门口,步履蹒跚地走进来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此人,正是乔连根。 闻听我想了解当年解放太原时的铁路运输和开进太原城的第一列火车情况,乔连根先是一阵沉思,花白的眉毛紧皱在一起。我知道老人是在努力回忆当年的事情,毕竟太原解放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比一个甲子还要多呀,谁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所以,这种时候,我能做的,就是保持安静和沉默,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打断老人的回忆。 几分钟后,乔连根老人断断续续地告诉我,1949年3月,为了防止敌军炸毁同蒲铁路,造成解放军攻城物资运输中断,他们班按照命令负责守护位于榆次郭村附近的一座铁路大桥。那时候,由于战事正紧,城里的火车出不来,城外的火车进不去,所以,在他们守护的南同蒲铁路线上,行驶的火车都是从太谷和榆次开过来的,火车司机倒是见过,当时攻城战役即将打响,司机们个个不顾危险,一趟趟地为解放军运送弹药。而且,为了避免机车白天被敌人击中,他们大都是晚上驾驶着机车出来运送物资的,但谁是开着第一列火车进太原城的司机,自己也不清楚。 这样的答案即在我的意料之中,但也在我的意料之外,刚刚萌生出的那一点点希望,在慢慢地熄灭。不过,好在我此时还没有见到霍桂花老人,我想,也许从她那里,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于是,我问乔连根老人认不认识霍桂花大娘。 “认识,她走了。”乔连根这次倒是没有太多的思索便回答了我的提问。 “走了!去哪儿了?”我连忙追问。 还没等老人回答,荣军科的周主任回来了,听说我想见一见霍大娘,周主任告诉我,你来晚了,老人已经去世了。 去世了!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仅有的一条线索也中断了,刚才还兴致极高的我,此刻心头布满了失望。 在周主任的建议和帮助下,我在荣军医院康复科见到了曾经照顾过霍桂花老人的郑护士长。据了解,霍桂花老人在世的时候,这位姓郑的护士长一直都陪护在老人的身边。 得知我的来意后,郑护士长告诉我,霍桂花老人生前曾接受过许多媒体的采访,所以她也断断续续知道老人的一些事情。当我问郑护士长,霍大娘的丈夫在解放太原时是不是一名火车司机,郑护士长点点头,并为我讲起了老人的往事。 1949年初,刚19岁的霍桂花与丈夫赵俊宝成亲,当时,解放太原的战役也即将打响。一天,赵俊宝将四张绘制好的城防图交给了妻子霍桂花,叮嘱霍桂花跟随逃难的人群混出太原城,然后找到解放军,告诉对方自己是党组织的人,尽快将情报交给前方指挥部。 P8-9 导语 林小静著的纪实文学《火车来了》通过寻找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之日开进太原城的第一列人民列车,向人们展示了铁路职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甘洒热血支援前线的事迹,和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建设和发展,铁路职工最大限度发挥铁路交通优势,为国家抢运各类物资的事迹,讴歌了这一群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心怀国家,忠心为国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序言 在浩瀚的历史烟云中,总有一些记忆,令我们 难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总有一些背影 ,令我们感动。 2015年的夏天,从我看到《铁路员工积极支援 解放战争,炮火下抢修同蒲路,枪声未停火车已通 ,列车满载接管人员粮食器材开进太原》这篇稿子 后,两年多来,围绕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日开 进太原城的第一列火车,我数次从山西到北京、到 内蒙古、到东北等地,走访了近百名铁路老职工以 及那些已经去世的老职工的后人。又多次前往山西 省档案局、《山西日报》社、山西省图书馆、太原 铁路局档案室等珍藏历史文献的地方查阅资料。面 对一次次的讲述和一份份珍贵的资料,我强烈地感 受到老一辈铁路工人在抗击日寇、解放太原和新中 国成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 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缺失的 一笔财富。 此次创作,由寻找第一列开进太原城的火车而 引发的采访时间之长、涉及事件和人物之多、寻找 路途之远是我一开始所没有想到的。期间,线索几 次中断,却又几次出现转折,这似乎都在考验着我 探寻历史真相的耐性和执着与否。其实,两年多来 的每一次寻找,每一点收获,对我的内心都是一次 洗礼,一次升华。例如被批准加入党组织,却还没 来得及站在党旗下宣誓就牺牲的扳道员康治安;例 如为了不让机车落在敌人手中而冒死开着火车冲下 大桥、冲向深沟的那群火车司机;例如在太原解放 前夕,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条秘密 红色交通线的铁路工人;又例如为了太原解放,连 夜为前线指挥部送去一份血染的城防图的霍桂花; 以及太原解放当日,冒着枪林弹雨、冒着硝烟炮火 开着第一列火车挺进太原城的马喜顺、布华轩和赵 学万三名职工;还有那些一心渴盼新中国到来,却 没来得及看到新中国成立,便英年早逝的铁路工人 …… 怀着对他们深深的、崇高的敬意,我无法停下 寻找的脚步,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线索,我也不愿放 弃。因此,无数个周末和假日,我都在寻找的路途 上度过,虽然这期间我挨过饿,受过冻,淋过雨, 中过暑,查阅老资料也让视力开始严重下降,但我 仍然庆幸有很多人都在为我的寻找提供帮助。我有 时候告诉大家,也许我最终寻找的结果只是一个未 知,但大家仍然想为了这个“未知”帮我一把。因 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当年那些为了太原解放、为了 新中国到来而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 价的老一辈铁路工人,心中何尝不是怀着一个更大 的“未知”,他们如果不是怀着渴望一个崭新中国 到来的梦想,又怎会在太原解放之际,在新中国到 来之际,而甘愿选择赴汤蹈火和舍生忘死这样悲壮 的人生呢。所以,大家都知道,我寻找的,不仅仅 是一个历史的真相,更是一个群体的精神之源—— 那就是铁路工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根源。 而许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铁路工人,正是秉承 着这样的精神,始终忘我地付出、忘我地牺牲,才 推动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那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但我们不该忘记,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令人 敬仰的先辈! 他们,历经苦难,播下了精神的火种;我们, 有责任接过它、高举它,让它燃烧和释放出更大的 光芒,并传承给后来者。 总有一些人,未来得及看到新中国美好生活的 到来,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总有一些人,未来得及戴上红花,便在滚滚前 进的巨轮中,无悔地隐退到了幕后。 也总有一些人,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耀,却还是 一如既往地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国家。 他们,也许就是本书中最平凡、最普通的那一 名铁路工人,但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强大,不正是 靠着这些最平凡、最普通的人来推动的吗?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又将往哪里去? 历史,是最好的回答! 真诚感谢每一位讲述者,幸亏有了你们的回忆 ,才为我打开了一扇扇触摸历史的大门。不然,那 些珍贵的资料,那段不该忘却的记忆,就会在没有 留下只言片语的情况下,如同一朵小小的浪花,匆 匆消失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之中。 那是多么令人惋惜的忘记! 但我相信,有着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铁路工人 ,不会选择忘记! 从前不会,如今更不会。而且,必将从过去汲 取到更多。不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怎会形成和 产生“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精神! 谨将此书献给素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铁路工 人! 2017年秋 内容推荐 《火车来了》题材非常独特,讲述的是作者林小静寻找1949年太原解放后是哪位司机开着第一列火车进城的过程,整个讲述跌宕起伏,线索几起几落,涉及到很多人和事,最终找到了司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