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创作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师导读全解版无障碍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必读名著》,自1867年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好伙伴。 当别的孩子都在规规矩矩地背诵《圣经》时,汤姆·索亚通过小诡计从朋友们那里换来了票券,赢得了关注,却也在被要求当众背诵展示时丢了脸;在亲眼目睹了凶杀过程后,面对杀人犯的残暴,他十分害怕,但在最后还是选择了勇敢地指认杀人犯;他不喜欢单调、无趣的生活,带领着朋友们一起去冒险。这样一个调皮捣乱、爱恶作剧、逃学厌课、滋事打架,但也热情、机智、善良、仗义的小男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目录 序 汤姆索亚历险记 结束语 附录 名言大观 知识大闯关 参考答案 读后感
序言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调皮捣乱、爱恶作剧、逃课厌学 、滋事打架,但又热情机智、善良仗义,是一个不折不扣 的小鬼头!读他的故事,既能让你眉头紧蹙,又能逗得你 哑然失笑。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著名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 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亲切随和的口吻和细腻传神的文 笔,塑造了一个既活泼可爱又诡计多端的小男孩形象。 这本问世于1867年的书在一百多年间被翻译成了几十 种文字,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 子们。即便当年的小读者们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 子,甚至早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小男孩汤姆的魅力 依然不减,停驻在每一个读者的心底,闪耀着令人心灵为 之颤动的光华。 阅读本书时,我们可以发现汤姆有一个十分鲜明的个 性特征,那就是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从头至尾我们都没 见他认真读过一本书。他常常逃学,为不去上学而寻找种 种借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却在书桌上玩小虫;为了引 起同桌女孩的注意而在石板上画画;他满怀激情地上台去 朗诵那篇《不自由,毋宁死》的散文,却因记不住词而狼 狈地退下来……如此顽童真是“不可教也”!除此以外, 他还偷东西、撒谎、打架、在教堂里捣乱,简直做净了一 个坏孩子所能做的坏事。这样的汤姆恐怕谁也不会喜欢吧 ! 可是汤姆真是一个“坏”孩子吗? 汤姆讨厌背《圣经》,却喜欢看童话故事和传奇文学 ,因为这些书能带给他新鲜有趣的体验。因此汤姆总是能 有新奇的点子和想法——尽管在大人们的眼中都是些奇怪 的想法和不可思议的念头,他的波莉姨妈就从来搞不清楚 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去做什么。他还能极富 创造力地把那些在书中看到的场景和故事搬到现实中来, 譬如他与哈珀在树林里玩罗宾汉游戏并准确无误地“背” 出书中人物的台词,他邀请哈克贝利·芬去寻找海盗们留 下的宝藏……在日复一日单调又无趣的生活中,这些看似 “顽劣”的事其实是汤姆所热切向往的“刺激”生活,墨 守成规的大人们又怎么能够理解呢? 汤姆虽然调皮,但他从来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在朋友 遇到危险时,他会化身为正义的使者挺身而出;在目睹了 墓地杀人案后,他会克服心里的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指认 杀人凶手,洗去波特的不白之冤。由此看来,汤姆其实是 一个不畏强权、充满正义感的孩子。 汤姆还很聪明,他巧妙地把波莉姨妈对他的惩罚变成 了一场游戏,让其他孩子心甘情愿地帮他刷墙,还因此大 赚了一笔;汤姆背不出来《圣经》,却懂得用交换的方式 ,从背出《圣经》的孩子的手中换得奖励,最后全班只有 他从校长手中拿到了精美的《圣经》(当然汤姆要的并不 是《圣经》,而是那份万众瞩目的荣誉)。 可见“坏”孩子并非真坏,只是有些淘气罢了。换一 个角度来看,淘气不正是汤姆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 的理解和看法吗?与书中那些规规矩矩穿着礼服,对大人 的话唯命是从,完全不惹是生非的模范生比起来,汤姆太 不顺从,也太不守规矩。但也正因此,汤姆——这个活跃 于文字间的小男孩才显得如此真实,才更像是一个“自然 的孩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有 四个叙事单元:汤姆和贝姬的故事;汤姆和波特的故事; 杰克逊岛的插曲以及汤姆和印第安·乔的故事。它们有的 童趣盎然,有的波澜不惊,有的则惊心动魄,这些情节交 织在一起,构成了汤姆奇妙的历险历程。伴随着一次次的 历险,汤姆一步步地成长、蜕变,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 无法用好与坏简单定义,充满了无穷魅力的男孩子。 亲爱的小读者们,如果你们喜欢这个小男孩,也对他 的经历充满了好奇,那么一定要走进这本书,和汤姆一起 经历那些有趣又刺激的历险哦! 当然,在启程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阅读的要领 ,以便帮助我们更顺利地前进。 小读者们一定接触过不少名著,也一定都知道越是了 不起的文学作品,就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作家的文学作品莫不如此。 这些作家不但是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 那么,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不妨想一想马克 ·吐温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特别的男孩子呢?它有怎样的 思想价值呢? 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下这本书的作者,看一看他是 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 马克·吐温从小生长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他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独立生活,他曾做过苦力 ,当过学徒,复杂的生活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书中记录的大多数故事是 真实发生过的,其中一两个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余的 是我儿时男伙伴的故事。”可见汤姆的故事来源于马克· 吐温儿时的经历,写汤姆的故事是他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 念。可是我们也要注意这并不是一部自传性小说,小说所 描写的孩子们的故事,都经过了提炼和加工,因而更带有 一种普遍性,使每一个认真阅读这部小说的人都能或多或 少地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正是一百多年来《汤姆· 索亚历险记》魅力不减的原因之一吧。 在阅读本书时,小读者们还可以找一找,除了汤姆, 小镇上还居住着哪些人呢?比如道貌岸然的校长,惺惺作 态的牧师,穷凶极恶的印第安·乔,还有……让我先卖个 关子,等大家一起来补充完整吧。这些人集合在一起构成 了汤姆生活的“社会环境”,但这个环境可不那么美好, 在这里,孩子的生活被落后的教育制度束缚,天性被充满 宗教虚伪的氛围限制。如果我们放大一些来看,小镇的生 活环境是不是当时美国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呢?沿着这个 思路想下去,就不难猜出马克·吐温寄托在这本书中的深 刻思想了。 最后,还要提醒小读者们,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优 秀的小说家,他还是一个“讲笑话的好手”哦。深刻的主 题思想与诙谐幽默的语言在书中相得益彰,翻开《汤姆· 索亚历险记》,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富于生活情趣,笔调轻 松幽默的句子。他将夸张、讽喻、拟人、借代、双关等多 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于创作中。譬如,“他的靴子尖翘得 很高,就像是雪橇的滑板一样,在当时非常时髦——这是 年轻人不辞劳苦地坐着,同时把脚趾使劲地顶着墙持续几 个小时才能达到的效果。”再如,他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 牧师布拉格,“他喋喋不休地讲着,似乎要讲到世界末日 为止,这种奇怪的习惯在美国一直保留至今,甚至在远离 此地的城市里,在这个新闻报纸充裕的时代里,仍然保留 着这种习惯。”写波莉姨妈时,“眼镜是她的正式装扮, 是她内心的骄傲,佩戴它是为了‘气派’,而不是为了使 用——她可以透过一对炉盖看也无妨。”幽默使作品的语 言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令人捧腹之余,又耐人咀嚼。 幽默不等同于搞笑,马克·吐温常常是用幽默的语言 来表达对事物的否定和鄙夷之情。比如对循规蹈矩的“好 ”孩子的描写:“还有一个德国血统的男孩得了四五本书 。他曾一下子背诵了三千段《圣经》。可是由于他脑力的 过度劳累,自此以后差不多成了一个白痴——这是主日学 校的重大不幸……”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让 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吧! 马克·吐温在1847年着手写《汤姆·索亚历险记》时 ,曾有过写汤姆一生或大半生的打算,可是到了第二年的 夏天他却放弃了。个中原因,或许已经无法知道,但这样 一来,就有了我们面前这本小书,一本在浩如烟海的巨著 中丝毫不逊色的小书,也才有了这样一个一百多岁的少年 ,在每一个读者童年里熠熠闪光,历久弥新。 现在,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和汤姆一 起历险吧!
导语 马克·吐温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名师导读全解版无障碍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必读名著》讲述了三个顽皮的男孩向往惊险刺激的冒险生活,鼓足勇气划着木筏离开家,到孤岛去露营。男孩们飞扬的勇气和雄心与他们曲折惊险的寻宝历险,共同构成了幽默、紧张、扣人心弦的探险经历。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小说,也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历险小说,它是一部既为孩子也为大人写的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社会小说。 书评(媒体评论) 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 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 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美]海伦·凯勒 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美]威廉·福克纳 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 ——[美]海明威 马克·吐温是我们文学中的林肯。把他称为边疆 开拓者、我们文学中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杰克逊也同样 正确。他征服了东部,第一次使我们的文学不再局限 于新英格兰的范围而具有美国性。 ——[美]威廉·豪威尔斯 除了是畅销书作家、幽默的演讲家外,吐温多变 的个人形象还包括至少八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深入人 心的部分:自信的公众演讲者、社会活动积极分子、 投资者和商人、超出任何日常限制的逍遥派、名人和 自我推销者、有趣的访谈对象、展示自我照片和肖像 的活的美术馆以及漫画描绘的对象。 ——[美]路易斯·杰·巴德
精彩页 “不……嗯,不是很想去。” 老妇人伸出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衫,然后说: “但是你现在不是太热,是吧。”她窃喜,因为她认为自己发现衬衫是干的,而没有人知道这正是她想要的结果。但是尽管如此,汤姆立刻看透了她的心思。于是在她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他先发制人地说: “我们几个人在抽水机那儿往头上浇了点水——我的头发还是湿的,看到了吗?” 波莉姨妈很生气,她认为自己忽视了明显的证据而错失了一次机会。接着她突然想出一个新的妙计: “汤姆,往头上浇水时,你不需要解开我给你缝的衬衫领,是不是?解开上衣!” 汤姆脸上的恐慌立刻烟消云散,他打开上衣。衬衫领牢牢地缝在上面。 “真讨厌!好啦,算了。我敢肯定你逃学去游泳了。但是这次我原谅你,汤姆。我想你如俗语所言,本质上并不坏——比你表面看起来要好,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她既为自己的妙计失败而伤心,又为这次汤姆无意的顺从而高兴。 但是锡德说: “咦,我好像记得你用白线给他缝的衣领,但是现在线是黑色的。” “哎呀,我的确用白线缝的!汤姆!” “但是汤姆没等姨妈把话说完就跑了。跑出门口时他说: “锡德,你真是欠揍。” 跑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汤姆检查了别在上衣翻领里的两根大针,上面都缠着线——一根针上缠着白线,另一根上缠着黑线。他说: “如果不是锡德,她永远不会发现的。真该死!有时候她用白线缝,而有时候用黑线缝。天哪,真希望她总用一种线——换来换去地把我都搞糊涂了。但是我发誓我会狠揍锡德的。我要好好教训一下他!” 他不是村里的模范男孩,但是他非常了解那个模范男孩——真可恶! 不到两分钟,甚至更快,他就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不是因为他的烦恼没有大人的烦恼那么沉重和痛苦,而是因为一个新的,而且更加强大的兴趣让他暂时忘记了那些烦恼,就像一个人因新的事业而兴奋时会忘记自己的不幸一样。这个新的兴趣就是吹口哨的新花样,他刚跟一个黑人学到的,而且为此他独自努力地练习过了。这种曲调奇特而又流畅,像鸟儿的鸣叫,吹奏时舌尖需要不时地接触上颚——如果读者是男性的话,可能会记得怎么操作。勤奋和专心让他很快掌握了吹奏的技巧,他嘴里哼着小调,心存感激地在大街上昂首阔步。他此刻的心情如同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_样。很可能,他比那个天文学家乐得更强,乐得更深,乐得更真。 夏日的下午很长。天还没有黑,汤姆突然停止了吹口哨。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一个比自己稍大一点的男孩。在圣.彼德斯堡的这个贫穷而破旧的小村庄里,新来者,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引起别人的好奇。这个男孩穿着得体——平日里也穿得这么讲究,不得不让人觉得吃惊。他的帽子非常精致,紧扣的蓝色短上衣和马裤,款式新颖、美观大方。他穿着鞋子——但是今天是星期五。他竟然还打着领带——一条鲜亮的丝带。他浑身上下一副城里人的模样,让汤姆感到很不自在。汤姆越盯着这个精美的奇葩看,就越看不起他的华丽服饰,同时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穿戴看起来很寒酸。两个男孩都不说话。如果其中的一个动一动,另一个也动一动,但只是缩手缩脚地向一边移动。他们一直面对面,四目相对。终于,汤姆说话了: “我再揍你!” 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