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汪诘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在宇宙中是狐独的吗?2016年,中国天眼建成,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静静地矗立在贵州的深山中,凝望着宇宙深处,聆听着来自星辰大海的电波。它能否为我们找到答案?
汪诘著的《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是人类探索地外文明历史的全纪录,满足你对外星人的所有好奇。
作者简介
汪诘,科普作家,“科学声音”成员。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国家文津图书奖。另著有《星空的琴弦》《科幻世界漫游指南》等作品。各大网络电台以及有声书平台热门自媒体节目《科学有故事》主播。全国各科技馆、中小学人气演讲嘉宾。
目录
上部 说史
引子
一 火星上的细线
二 与干旱斗争的“火星人”
三 洛威尔的《火星》
四 世界之战
五 望远镜的革命
六 飞碟和罗斯威尔
七 寻找系外行星
八 戴森球
九 德雷克和奥兹玛计划
十 德雷克的外星人公式
十一 射电望远镜之最
十二 “水手4号”的火星之旅
十三 “小绿人”信号
十四 默奇森陨石
十五 SETI计划的高潮
十六 先驱者号的礼物
十七 呼叫外星人(METI)
十八 旅行者号的礼物
十九 是福还是祸
二十 射电望远镜的新纪元
二十一 搜寻戴森球
二十二 冯·诺依曼机器人
二十三 解剖外星人闹剧
二十四 划时代的发现
二十五 神奇的行星凌日
二十六 SETI@Home计划
二十七 搜寻外星人国际公约
二十八 “他们”来了
中部 讲理
一 宇宙中只有我们吗?
二 外星人在哪里?
三 费米悖论
四 剖析费米悖论
五 “黑暗森林”假说
六 对“黑暗森林”假说的思考
七 宇宙珍稀动物
下部 臆想
一 应对人类灭绝的预案
二 分析外星侵略者的目的
三 行星防御计划纲要
四 外星人防御计划的最高纲领
五 天眼之战
附 什么是科学精神?
序言
是的,我也认为,科普的最大魅力在于表达。
描写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千变万化的表达方式。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的作者曹天
元先生就是非科学家出身的科普作者中的佼佼者,
他的这本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曹天元先生去年
在接受《上海书评》采访时谈到,大多数人会认为
,对于一本科普作品来说,科学性、准确性最重要
。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他认为科普的首要目的
是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也就是说,科普是科学
的广告,它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学指导下的产品,而
不是在具体哪门科学指导下的产品,所以真正的科
学家来写科普书,销量往往不好。他认为在创作科
普作品时应当优先考虑传播性,其次考虑科学准确
性,但并非不要准确性。
对于曹天元先生的观点,大部分我都是很赞同
的,只是在科普的目标上略有不同。这也很正常,
每一个科普人对于科普的理解也都是不同的。曹天
元先生认为科普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众爱上科学、了
解科学,它是营销科学的一种手段。
我做科普的首要目标是传播科学精神,说得更
详细一点,就是让大众了解面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
象时,科学共同体的态度是什么,科学家群体又是
怎么思考的。我始终秉承的写作纲领是:比科学故
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我认为一个职业的科普人应当有职业操守,我
的职业操守是:
1.所讲述的科学知识和数据都要有可靠的来源
,至少主观上应该尽可能找到最为可靠的来源,尽
可能通过多个渠道证实,而不是随便看到一些东西
就拿来当事实用。质疑精神是一个职业科普人首要
具备的精神。我虽然无法保证自己讲的东西都是正
确的——这恐怕谁也做不到——但是可以保证自己
讲的东西主观上都是出自科学共同体的主流观点,
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佳结论。
2.如果发现自己搞错了某些知识点,那么一定
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3.在一些尚未有结论的科学问题上尽量不发表
自己的猜想或者假设,尽量引述该领域的科学家的
观点。如果要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一定要特
别说明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是科学家的观点
,以防误导公众。
4.虽然我明知用神秘主义或不可知论的手法来
讲述一些科学界还没有公论的现象,会获得最大的
传播效果,也最能激发公众的兴趣,但我坚决不用
这种手法。因为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世界观违背
了我做科普的首要目标。
5.在不违反上面这条原则的前提下,我会尽可
能地用读者喜闻乐见,最容易听懂的方式来讲解科
学知识。如果所做的比喻与科学的严谨性产生了矛
盾,我会优先考虑通俗易懂,不惜损失一些准确性
,不追求百分百的正确。
6.我会在科普和科幻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
:当我写作虚构类作品时,必须申明这是虚构类作
品,是一种科学幻想而不是科学事实。我反对某些
打着科普旗号兜售虚构类作品的做法。
7.在对待伪科学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含
糊,不为了取悦大多数人而放弃自己坚持的科普目
标。什么是伪科学?就是声称自己是科学却并不符
合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或假设。如果不声称是科学
或者不用语言故意误导读者以为是科学,那么我会
给予充分的尊重,也会认真聆听。我尊重人类思想
的多样性,也捍卫人类思想的多样性。捍卫科学本
身就是在捍卫思想的多样性。
本次对原书的全面修订升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
方面:
1.修订了不准确的数据和知识点。
2.对一些章节做较大幅度的改写。
3.新增了本书第一版出版后科学界的新鲜事。
4.增写了中部第六节“对黑暗森林假说的思考
”。
5.对第一版的语言文字做了逐字逐句的修订,
使之更加简洁干净。
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尽管尽了最大努力,难免
还会有各种错误,欢迎各位读者对我批评指正,有
错必改。我的自媒体名称是:科学有故事。
导语
汪诘著的《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程。在这过去的150年中,人类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只是在寻找外星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小步,未来之路可能还有很长很长。但是已经跨出的这一小步却已经是跌宕起伏,充满着无数惊喜和失望了。中部则用严谨的逻辑来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带读者深入了解著名的费米悖论。面对这个困扰了无数人的世纪难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争论不休。在本书的下部,作者将与所有的读者分享他制定的外星人入侵防御计划,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读者们的想象力。最后是一篇精彩的中篇科幻小说,作者试图把本书讲到的各种知识都融入到最后的这篇小说当中。
精彩页
四 世界之战
洛威尔的书深深吸引了一个英国人,他叫威尔斯(H.G.Wells,1866年~1946年)。不过这个威尔斯是个科幻作家,不是天文学家,他对实际观测火星没有兴趣,更不想去沙漠中吃苦,只喜欢舒舒服服地待在自己的家里烤着壁炉看别人的专著。洛威尔的书给了威尔斯很大灵感,他决心创作一部关于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几个月以后,一部名为《世界之战》(The War of the Words)的科幻小说问世了。这部小说中,威尔斯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佯—个故事:火星人如何入侵地球,地球的军队如何不堪一击,最后火星人又是如何被地球上的微生物击败。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风靡全世界,并被一再改编为广播剧、电视、电影,最近一次我们知道的改编是斯皮尔伯格大导演的作品《世界大战》,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笔者很喜欢这部影片,它和另外一部更早一点的描写人类痛打外星人的电影《独立日》构成了姊妹篇,分别从民间和官方的角度诠释了人类面对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威尔斯也因为这部作品成了家喻户晓的火星“专家”,风头远远盖过那个在沙漠中吃了几十年苦头的洛威尔,这让洛威尔胸闷不已。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世人普遍相信火星人是存在的,但此事在当时的条件下既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当时,天文学家最强大的天文工具就是光学望远镜,哪怕是在世界上最大口径的望远镜中,火星也仅仅是个暗红色的光斑而已,甚至连到底有没有那些神秘的细线都无法确证。
人类在寻找外星人道路上的下一个突破来自望远镜技术的革命。当时间走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种新型望远镜被发明出来,它给整个天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也让寻找外星人的事业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 望远镜的革命
光学望远镜的原理就是尽可能把可见光通过各种透镜汇聚在一起成像,以此让人类看到肉眼无法直接觉察的可见光。因此,光学望远镜能看多远基本上取决于口径,口径越大收集到的光线越多,更多的光线汇聚起来,就能使更远的物体成像。随着人类对光的本质认识的飞跃,人们终于发现了光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而可见光只是处在一个特殊频段的电磁波而已,这个频段的电磁波可以被人类的肉眼所察觉。可见光频段之外的电磁波其实也是一种光,只不过是一种不可见光。不可见光也同样能够成像,只需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做些处理就行了。我们在医院里面看到的各种X光片,就可以清晰地把皮肤下面的骨骼显示出来,X光就是一种不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宇宙中的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以外,其实也发出大量的不可见光,也就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通过探测这些电磁波,我们不但能够使之成像,还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一种叫射电望远镜的新型望远镜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明出来,它将给整个天文学研究带来革命的狂风暴雨。
与其说射电望远镜是一个望远镜,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超级收音机更为恰当。因为射电望远镜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天线来收集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再进行分析,把电磁波转换成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可供人类直观感受的形式。
电磁波还有个更通俗的叫法,那就是无线电。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电报到电台,无不是无线电技术的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既然人类能发明广播,那么火星人也有可能发明广播,如果是这样,说不定我们能收听到火星人的广播。
想象一下,你拿着收音机,在璀璨的星空下转动着频率转换旋钮。突然,一阵怪异的声音传入你的耳朵,你从来没在地球上听过这种声音,你一定会兴奋地大叫起来:“哦,我的天,我收到了来自火星的广播!”这幅景象虽然很诱人,可惜,永远不会发生。火星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8400万千米,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呢?如果坐上当时跑得最快的火车(速度80千米/时)昼夜不停地奔向火星,这趟旅程需要120年。如果火星人的无线电波能到达地球的话,那也一定衰减得非常非常微弱。哪怕是世界上最灵敏的收音机,想要收到火星人的电波,也好像是拿着放大镜去找水分子一样,绝无可能。但如果用一个有着巨大无比天线的射电望远镜,那就有可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火星电波,让我们来看看射电望远镜的天线有多大:
看起来是不是就跟大号的卫星电视接收器一样?没错,原理也差不多。当我们把射电望远镜的镜面天线对准火星,就能接收到来自火星的极其微弱的无线电讯号。不但能接受讯号,也能给火星发电报。如果火星上真的有比地球还古老的文明,那么他们也应该具备收发电报的能力。这是一个能和火星人取得联系的靠谱方案。
射电望远镜被发明后没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虽然全球都在打仗,但是技术进步的脚步没有停滞,人类寻找外星人,尤其是火星人的热情并未因战争而消退,越来越多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台被建成,天文学家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寻找着火星电波的蛛丝马迹。遗憾的是,尽管射电望远镜的技术已经足够分辨火星上一个普通的广播电台发出的电波,10多年过去了,人们始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