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钧,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聘应用心理硕士生导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常委,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理事及国际Focusing学会国际协调员、训练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国际联盟成员。
常年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聚焦,同时具有深厚的亚洲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背景。
目前研究领域:聚焦、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亚洲文化与心理治疗对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徐钧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钧,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聘应用心理硕士生导师,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常委,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理事及国际Focusing学会国际协调员、训练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国际联盟成员。 常年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于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聚焦,同时具有深厚的亚洲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背景。 目前研究领域:聚焦、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亚洲文化与心理治疗对话。 书评(媒体评论) 心理咨询师都有病?心理咨询师都没病?谈到 心理咨询师时,人们很容易有这两个疑惑。实际上 ,心理咨询师都是人,而且因为一直在直面内心, 所以是更为真实的人。徐钧的这本书,给我们讲了 那些心理咨询大家们的故事甚至绯闻,这可以让我 们去魅,也可以让我们碰触到这些真实的心理咨询 大家们的存在。在业内,徐钧一直有“图书馆”或 “百科全书”的称号,由他来讲述这些大家们的小 故事,zui合适不过了。 ——极具人气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 武志红 理论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一个 人的理论,而没有看到他的整个生命历程,那就相 当于只看到了这个人的毛发。徐钧在我眼里是通晓 古今中外各种理论的人,但在这本书里,他却亮出 了令人惊异的八卦精神,细数心理学领域名人们的 生活和关系的琐碎,极大地满足了凡人对伟人的偷 窥欲。当然不仅如此。猜测徐钧想通过这个做法建 构自己的理论,即:有趣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资深心理学家 曾奇峰 真正的心理分析世界并不是像弗洛伊德认为的 那么科学,反而确实充满了徐钧所谓的部落气息。 徐钧这本书透过许多具有创造力的分析师个人的故 事,让我们从小故事里面看到大历史,分析心理学 的另一个层面,让我们对于这样的传统,才能够有 全面性的理解。 ——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畅销书作家 王浩威 徐钧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为我们了解 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史开启了一道门,通过这道门 看到大师们的生平和传记,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光彩 熠熠的,还是如常人般有着阴影,它们都是鲜活的 、生动的,可以让人不断深思和反省。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中心总监 叶斌 徐钧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选取的小 故事,与其说是传说,不如说是意外,或者说传说 也是意外。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的故事、经历都具有 寓言的性质,需要反复解读。徐钧今天的成就应该 也是一系列“意外”的结果,这本书也可以算做是 意外之喜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副教授 吴和鸣 从表层上看,《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就是 要让部落里面的长老们出来,让广大群众观其容貌 ,所以适合所有初学者和爱好者阅读。但其实,本 书有更加深刻的用途,比如,专业者在学习任何疗 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这个疗法的创始人及其背景 。 ——国内精神分析代表人物 李孟潮 心理治疗的大师们,是一类熟悉如何在精神症 状中开掘处于蛰伏状态中的心性宝藏的人。他们大 多自己就是病人,因为自己的痛苦产生了对心病与 心性的敏感,靠着这种敏感性找到了越来越多同病 相怜的人,进行合作式的取藏活动。《心理咨询师 的部落传说》中提到过的不少人,如荣格、克莱因 、霍尼、森田正马……其实都病的不轻。 ——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 张沛超 后记 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发展历史 心理治疗和咨询,是专业人员通过特有的谈话 和行为的互动方式,使有心理困扰和疾病的患者获 得康复的方法。 一、古代社会 在人类远古时代,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功能 ,基本包含于部落巫师或者社会亲戚结构中。在人 类早期生活中,如果有人出现了心理困扰,更多是 被理解成邪魔附体,需要巫师通过与邪魔的各种谈 判来化解这些灾难。巫师的仪式有强烈的文化认同 作为基础,所以在巫师执行仪式驱魔的过程中,对 病人的暗示是十分强烈的。在医巫不分的远古时代 ,药物和手术也会同时运用于心理困扰的治疗中。 在一些考古发掘中,甚至出土了上万年前人类进行 颅骨部分切除手术存活下来的证据。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虽然巫师系统仍然发挥着 作用,但医生和传统宗教能更有组织化和职业化地 来处理人类心理困扰的问题。在中国对人心理的治 疗是以身心一体论为基础的,因此很难分化出专门 针对人的心理进行的治疗。而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医 生,宗教对心理困扰的治疗更为广泛。在西方社会 ,天主教等宗教团体所组织的祈祷和告解忏悔仪式 等,对心理困扰会有很大的帮助:祈祷具有很好的 安神放松的功效,而告解仪式中的互动,很接近于 当代心理咨询所重视的倾听技巧。由于神父倾听信 徒的忏悔并给予安慰的仪式被社会投射附加了某种 神圣性,加上忏悔的人和神父所具有的信仰同质性 ,因此,它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会超过一般心理 咨询的功效。在东方社会,这种告解形式并不如西 方社会那样规范,但在东方的传统宗教中,由于佛 教等异于西方天主教等的宗教存在,所以除了类似 西方的忏悔仪式外,还有许多静坐、正念的方式, 对放松、情绪调整、身心康复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中国和印度的宗教传统中,谈话也是作为 一种治疗方法来运用的,例如在佛教古籍中,经常 可以看到相当于当代心理咨询谈话治疗的案例记录 。从文化倾向来看,东方家庭对于个体的支持会比 西方家庭更多,所以在东方社会,如果个体发生心 理烦恼,家庭有时候也可以协助解决。 随着19世纪工业的发展,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原因如下:其一,传统的宗教价值体系受 到冲击,原来能够协助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宗教, 在处理新问题和新压力时功能开始减弱,人们急需 一种新的社会形式来解决心理困扰;其二,失去传 统宗教价值支持的人们,开始寻找一种能解决人类 自身问题的方法;其三,传统家庭模式的演变,导 致原来通过家庭支持解决心理困扰的功能也在减弱 ;其四,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心理 困扰并不能用对身体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而可能需 要一种更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于是,一种相对独 立的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一一心理咨询,就在这个 时刻应运而生了。 …… 五、结语 在整个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发展中,曾经存在一 些不和谐、武断的声音,甚至批评心理治疗是无效 的。但更多结果证明,这些批判者本身非理性的价 值预设导致其批评存在重大的偏差。到今天,已经 没有人再去争论心理治疗是否有效的问题了,因为 大家已经默认了心理治疗的有效性,而哪个疗法更 有效则成为争论的首要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每 个疗法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有效性。在这 点上,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用一种成熟的心 态认识各个疗法,根据自己的风格、喜好作出自己 的选择,并在实践中在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上去开 放地运用与自身主导的疗法理论相和谐的技术,这 已经是心理治疗和咨询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随着心理治疗和咨询疗法的发展,许多疗法都 采取了整合的价值观。这当然是一种正确的想法, 但也要从实际出发,谨慎对待疗法的整合。 疗法整合目前有两类取向:一类是什么有用就 使用什么,这种没有整合性的疗法可能表面有效, 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缺乏整体的效果,治疗时容易 出现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或者很少有理论基础的问题 ,沦为一种单纯的技巧治疗,这对来访者病情的发 展、疗法的进展等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有时候是有 害无益的;另一类比较成功的整合疗法,是在某个 具有统合性的疗法理论平台之上,来整合众多与此 基础相和谐的疗法技术,这样的整合在治疗中有连 续性和稳定性,能使来访者获得最大利益。 从当代临床心理治疗的实际来看,不少心理治 疗师认同这样一个复合的治疗模型——认知行为+精 神分析的双重取向治疗模型,即对问题单一或经济 条件有限的患者,采取短程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对问题复杂且涉及人格分析的患者或者经由短程心 理治疗效果甚微的患者,采取比较长程的精神分析 取向的心理治疗。 目录 友情推荐 推荐序一 意外 推荐序二 人性的门缝 推荐序三 大师、八卦与随人之道 推荐序四 伏藏师的故事 前言 自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弗洛伊德与女儿苏菲 弗洛伊德之死 狄奥多·芮克(Theodore Reik,1888—1969) 内在的声音 相合的人并不一定都要在一起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波林根与中国村庄的故事 太阳父亲 人有不同 乘火车的治疗 一份自我分析报告 桑多尔·费伦齐(Sfndor Ferenczi,1873—1933) 费伦齐治疗一匹马 拒绝精神分析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在命运中的努力 卡伦·霍妮(Karen Homey,1885—1952) 仨女孩大战俩母亲大师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弗洛姆的爱情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 安娜和父亲的外套 安娜的个性特质 森田正马(Masatake Morita,1874—1938) 豁出去了的森田正马 正马与其妻 罗纳德·费尔贝恩(William Ronaid Dodds Fairbaim,1889—1964) 会关怀人的费尔贝恩 小便困难想要自杀 赫伯特·罗森费尔德(Herbert Rosenfeld,1910—1986) 罗森费尔德的痛苦 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1896—1971) 倾听是治疗开始的第一步 “愿我死时是生机勃勃的” 甘崔普(Harry Guntrip,1901—1975) 火车上的辛苦旅人 一次无声的治疗 威尔费雷德·比昂(Wilfred Bion,1897—1979) 包容的心境 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为死亡判决书 飘然而至的记忆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 科胡特的追求 放下自我 人性能如是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1930—1996) 永远别让我离开 从未解决问题的治疗师 多拉·卡尔夫(DoraKalff,1904—1990) 每一粒沙子都找到了它们的位置 两位心理学家的倒霉事 河合隼雄(Hayao Kawai,1928—2007) 找回根基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 “我”与“你”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 人性需何者 来访者教会罗杰斯咨询 大师的有限性 尤金·简德林(Eugene T.Gendlin,1926—2017) 考验了一把罗杰斯 简德林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师 罗洛·梅(RolloMay,1909—1994) 与死神相遇的梅 梅之爱 罗纳德·大卫·莱因(R.onald David Laing,1927—1989) 莱因的案例演示 欧文·亚隆(Irvin D.Yalom,1931—) 遇见真实的自己 初学之心的故事 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1905—1997) 弗兰克尔和悖论治疗 精神世界 雅各布·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 莫雷诺创立心理剧 妻子哲卡的个性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 萨提亚家庭疗法的产生 家庭治疗大师哭了 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iederich S.Perls,1893—1970) 坏孩子皮尔斯 被弗洛伊德伤害了 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yland Erickson,1901—1980) 策略的智慧 吉米的故事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n Ellis,1913—2007) 朗克斯公园的男孩 狗屎主义 艾伦·贝克(AaronT.Beck,1921—) 抑郁的妈妈 贝克告别精神分析 弗朗辛·夏皮罗(Francine Shapiro,1948—) 发现“苹果”的秘密 史蒂夫·C.海耶斯(Stephen C.Hayes,1949— ) 久病成医 平衡的生活 佛陀(Buddha,公元前624—前544) 东方古代杰出的临床心理学家 复活生命的芥子 不断修正自己的佛陀 慈悲:治疗的共情 舍利弗的智慧 中道 菩萨的恐惧 后记: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社会 二、精神分析疗法群 三、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群 四、认知—行为取向心理疗法群 五、结语 说明 精彩页 人有不同 荣格曾经与好几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交往,有的是治疗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位。 有一段时间,荣格和正居住在瑞士苏黎世的爱因斯坦商定,两人以每隔一周交互教学的方式来学习对方的学科知识。此前他们对于对方的学科虽有所了解,但一直缺少系统的学习,现在有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双方又都是心理学和物理学领域的超级大师,那种完美的学习状态就成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 第一周授课开始没有多久,虽然爱因斯坦本身精通物理学,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荣格讲解,但荣格仍觉得头痛欲裂,在爱因斯坦面前只有自卑和痛苦的份,却丝毫没有因为能接受这样一位物理学大师的教授而荣幸的感觉。他度时如年地忍耐着令人自卑和沮丧的听课过程,内心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幻想下周在爱因斯坦面前如何展示自己的心理学才华。 到了下一周,荣格开始向爱因斯坦讲解心理学,这次就轮到爱因斯坦愁眉苦脸地接受听课洗礼了。荣格的心理学思想本身就有许多历史和人文内容穿插在内,要理解他的学问,对于一个人的直觉、内省力、敏感度、人文修养等方面绝对都是挑战和考验,尽管爱因斯坦不是一个缺乏人文修养的物理学家,但他还是觉得极具挑战。 荣格在回忆中讲述当时自己授课的感觉是如鱼得水,自由驰骋于自己学科的天地。但好景不长,一周后,荣格的这种愉快状态马上就被爱因斯坦讲授物理学的过程所打破。疲惫不堪和遭受折磨的感觉又开始回到荣格身上,但在好友爱因斯坦用很认真的态度单独给自己授课的时候,又不能打瞌睡、开小差,还得努力使自己的脑筋运转起来,尽量去理解所授的内容。 这种回合据说持续了不短的时间,虽然给双方都带来无限的学习痛苦和折磨,不过在此之后,双方至少对彼此的学科知识稍微有了领会。另外,估计他们都会作出一个明智的判断:今后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从事对方的学科了。 荣格为了想明白这一段时间的痛苦,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应用在他和爱因斯坦的心智方式上,来平衡这一事件带来的心理冲击。这种理解的确有他的道理,荣格是内倾直觉型的人,而爱因斯坦可能是外倾理智型的人。这使他们对世界的解释和组织方式十分不同,也影响着他们对于学科甚至人生方向的选择和兴趣。正如我们生活中经常看见的,一个学习理工科的人和一个学习文科的人在思考事情时会表现出巨大差异。 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对于日常生活和参与心理治疗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心理治疗师之所以对于某些心理治疗方法比较喜爱,同时有能力治疗某种群体的来访者,这和心理治疗师本身的人格特质息息相关。 荣格也曾在著作中提及自己和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以及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人格类型差异。 我们来看一下荣格的八种人格类型,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 外倾理智型。多见于男性,他们偏爱知性生活,生活工作合乎逻辑。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事实,凡事喜欢考虑清楚后才下决定。与人相处,分别事物好坏,都以这个基准优先。 外倾情感型。多见于女性,她们的生活多顺应自己的情感,同时情感也多能符合周围环境的现实状况,善于协调社交关系,与人维持良好和谐的气氛。 外倾感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对客观的事实异常敏锐,注重具体的客观事实,生活工作中能凭感觉来接触人和事。 外倾直觉型。他们对于事物的客观洞察力异乎寻常,但不是注重现实分析,而是注重各种可能性,具有丰富的创意。但是,他们对事物的兴趣不容易持久,一旦兴趣过后,容易迅速转移目标。 内倾理智型。这类人追随自己的内在理念,不怕因此被视为特立独行,也不会因害怕伤害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而放弃自己。他们不在乎客观的事物,而只是为理论而理论,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 内倾情感型。以女性居多。她们受内在主观因素支配。他们外表往往文静有礼,但内心多愁善感,令人捉摸不定,往往令社交对象无所适从。 内倾感觉型。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较看重事物的效果,而不太看重事物本身。他们喜欢对客观事物做主观解释,往往通过艺术、象征等形式表现自我。 内倾直觉型。他们往往容易成为思想家、艺术家、宗教家。他们追随自己内在的直觉,在人生发展中,被自己的内在感觉所吸引,不被外界所惑,幻想力往往比较丰富。 P47-50 导语 心理学史和人类心灵史是由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为线索展开的。在《《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徐钧借由对影响心理学史的灵魂人物的故事和思想的阐述,让我们可以从更轻松趣味地角度了解心理学。可以说,200年的心理学史和5000年的人类心灵史,借由这本超萌快书,一览无余! 这些故事,你一定没有听过:弗洛伊德被口腔癌困扰16年、荣格与爱因斯坦相看两相厌、霍妮让其每个女儿都接受克莱恩的分析、弗洛姆当众接吻、温尼科特在草地上打滚、欧文亚隆一心想要继承家产…………这本书,让你捧腹过瘾! 徐均是国内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其对于西方心理学史具有非常深厚的了解,对于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等疗法颇有造诣。在选取每一位心理学家的“人生故事”时,他运用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选取了在每一位心理学家人生道路上具有绝对转折意义的事件来展开。这使得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意义的“野史”,值得读者反思。 序言 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于协助一个人对自我的理 解,或者更加确切地说是自我共情——一种对自我 具有关心、温柔、同情的理解和接纳。 心理咨询师需要拥有发自内心而绝非技巧的关 注目光,去共情另一个人灵魂的困境。这一目光最 终会使得来访者能够再次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 此,心理咨询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艺术 家,其次才是一位科学家。他或她需要将自己生命 和灵魂的真诚,浸入来访者的生命和灵魂中,去将 一份遗失的生命带回人世间。 一个心理咨询师首先是真诚和具有同情心的人 ,他或她可以有些缺陷,但却能够坦然开放自己的 心灵。一个能够如此开放自己心灵的人,才能真正 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灵魂准备。单一技巧对于 真正的心理咨询是无用的,因为在治疗过程中,一 切技巧都将被来访者识破。所以心理咨询不仅仅是 一种知性的工作,而且正如精神分析大师科胡特所 说,“这种人奉献其生命来帮助他人,借助于对他 人的内在生命之神入浸泡获得的洞识……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必须努力不要像个程序设计良好的电 脑……分析师的回应需要用其人格的慎独层面之参 与。” 而这些内涵性信息的传递,并不能通过理论教 学和阅读得来,因为生命的丰富性往往承载于鲜活 的故事中。当代著名的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欧文·亚 隆在他的临床教学中,运用小说和故事来进行心理 治疗教学,如《当尼采哭泣》《诊疗椅上的谎言》 等,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治疗教学。在人 类社会部落时期,年轻人在接受青春期成年礼后, 部落的长老就会给他们讲授一些有关部落的传说轶 事,通过这些传说轶事,部落的新成员们就无意识 地学习到了有关部落的精神、经验、教训,一种精 神性就开始延续。 心理咨询师群体,作为一种工作在人类心灵丛 林的特异部落,也有属于自己的传说故事,他们之 外有许多非凡的故人,用自己的生命呈现了与心理 咨询师群体有关的精神、经验、教训,有的甚至呈 现了一种超越这一群体范畴的人类精神、人性探索 、人类理想与智慧。因为故事传说所拥有的丰富生 命性,远远超过单纯说理所带来的信息。 本书以著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大师小传为引导, 呈现大师所经历的真实人生和临床轶事,以此来传 承他们精神上的成就、思考、智慧、错误。在这些 小传和轶事之后,还有相关中文书目推荐来加深阅 读。 当我沉浸于本书写作时,发现本书的故事所传 递的另一个重要事实,即本书整体上所反映的心理 咨询和治疗的取向,是以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整合 式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一取向的产生,是基于本人 的成长及成长中的无意识建构,同时也来源于个人 认同自体心理学能摆脱古典精神分析的刻板并从人 性主义角度关注来访者真正的主体经验,这一立场 实际整合了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二大疗法的优 势力量。当然,这样深度的共情要求在实际临床心 理咨询和治疗中并不是时刻都能够遵循,事事圆满 并不符合这世间的现实,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与来 访者工作的人性咨询框架,帮助来访者更有机会相 遇被放弃的自我。 同时要说明的是,这实际上也是一本适合非专 业读者阅读的小故事书。那些对心理学有兴趣的非 专业读者,同样可以轻松地阅读其中的大部分内容 ,并得以理解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真实生活。 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我的夫人燕霞,还有与我 谈话通信的不少临床心理学家,如果没有他们的支 持、鼓励,这本书可能到目前还不能写出来。 内容推荐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的丛林间;他们是灵魂的伏藏师,挖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作为部落领路人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 国内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巧用心思梳理了囊括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温尼科特、萨提亚在内的34位心理学家的重要经历、人生故事。这绝非“野史”,是徐钧多年钻研梳理出的撼动大师人生方向的“转折点”。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殿堂级心理学家的人生轶事,更能感受他们的成就、智慧、经历、瑕疵和教训,进而更鲜活地掌握整个心理治疗发展史的脉络。 对心理学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徐钧著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趣味佳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