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到姐姐家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李云雷 |
出版社 | 明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到姐姐家去》是北京大学博士、冯牧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戛纳最佳编剧梅峰御用文学策划师李云雷创作的首部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集,包括《到姐姐家去》《红气球》《秋去春来》《铁匠的女儿》《暑假作业》《坏孩子的天使》6个短篇小说,适读年龄为9—13岁的青少年。这部作品是作者对过往乡村生活的美好追忆和书写,弥散着一种冲淡平和、诗意甜美的气息,像是一个少年的一个安静、单纯的乡村世界。那些充满爱和相知的童年记忆,用那些散文式的语言书写已经远去的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生活,看似平铺直叙,但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得非常微妙动人,那些生活在乡村里的人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作者简介 李云雷,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在《文学评论》、《南方文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上百篇,多次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部分文章被译为英文、韩文。曾获2008年“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十月文学奖”等,著有评论集《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重申“新文学”的理想》。亦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小说选刊》选载,入选多种选本,译为多国文字。 目录 到姐姐家去 红气球 秋去春来 铁匠的女儿 暑假作业 坏孩子的天使 后记 序言 归来时仍是少年 刘大先 成年人最为难得的品质是在经历无数人生遭遇之后, 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一种纯洁的能力,这种 能力能够让我们在经历沧桑之后仍不失天真,如同粗粝风 沙中摇曳妩媚的边花野草。它来自淳朴人性最初的童蒙之 光,但更多的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那种对于纯粹 光洁之物的理想与向往,让他不断地回溯生命与成长的原 初情境,在回眸中重新认识自我与现实,进而使之成为汲 取能量、抵御汹汹时势的不竭源泉。我觉得,云雷的小说 集《到姐姐家去》中诸多作品就体现了这种品质。 只要略加留心,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回忆性 的叙事。它们可能只是两个孩童在某个春日上午心血来潮 去看望几个村子外出嫁的姐姐,也可能只是童年时候偶然 相遇却终究分离的小伙伴,或者就是某个贫穷老人落魄一 生中仅存的模糊印-象……作者几乎在每篇文章的开头都 设置了一种模式性的时间框架——“那时候”,比如: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刚刚脱了厚棉袄,身 上很轻松,跑得很轻快。 ——《到姐姐家去》 我出生时我二爷已经七十岁了,他死时我才四五岁, 我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 ——《秋去春来》 “那时候”的回忆型叙事框架意味着“我”的始终在 场,并且“我”是经历了大段时间之后,再次复归到某段 过去的时光之中。这会带来两方面的美学效果,一方面经 过主观过滤,往事与人都烙上了温馨和妥帖的色彩,童年 时光在孩童视角中摒除了龃龉、污秽和可能存在的残酷性 内容;另一方面,多年后的“我”也会带有后见之明,不 自觉地移向今昔对比和对于已逝时光的咀嚼与反刍,从而 为简单的情节、人物和结构弥补上自省与反思的深度空间 。后者正是这些小说的意义所在,它们并不遵循我们对于 小说的那些关于技巧和形式的惯性认知。 在云雷素朴无华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一个乡村少 年的无邪时光,它们是去故事化的,只是生命中那些零星 散碎的场景、人物,若有若无的情绪和隐显不定的思索, 而更多旁逸斜出的闲笔则用在叙写行将消逝或者已经消逝 的乡村景致、生产劳作方式以及人情风俗,那些吉光片羽 的记忆存留因而就具有了“物哀”的意味,构成了渐行渐 远的“旧日的世界”和“旧日的情感”。但值得注意的是 ,他并没有将那些人、事、物在回忆中风景化、对象化, 而是投身其中,成为其有机而无法分离的一部分——它们 既是那些人物的故事,也是“我”参与其中的故事。同时 ,过去也是“我”生命中不能切除的前史,依然作用于现 在,并成为型塑今日之“我”的资源。这是一个在饱经断 裂性体验后依然顽强地要保持连续性的自我主体。 因而,我在读的时候尽管不自觉地会联想到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 风柜来的人》,但我不会将Z-雷这些作品便利地归束到乡 土文学或者怀旧文学之中。固然它们中间确实包含了跨越 时空的人类共通性经验与情感,那些文学书写中经久不衰 的母题:成长、丧失与变迁。但在所有带有原型意味的书 写中,每个书写者都是具体的,他会落脚在实实在在的琐 细时空之中,云雷的具体之处就在于他呈现的是从“乡土 中国”向“城镇中国”迈进过程中,底层青年的经历与感 受,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同时代人”特别被触动的地方。 云雷比我大两岁,我们都生于1970年代末。尽管他的 家乡鲁西南和我的家乡皖西北,无论从地理、物候到民俗 都有较大的差异,但他这些带有非虚构色彩的作品之于我 而言一点都没有隔膜之感。我们有着类似的时代背景和情 感结构,甚至从乡村到县城里茫然无措的“坏孩子”打台 球的玩乐方式,以及遭遇警醒而成长的经历都很相似。《 暑假作业》中写到“我”在假期中不得不回到农村干活, 却同时在悬想城里同学的游乐生活,心中愤愤不平,这个 心理尤为真实。我想,这是一代人共享的经验。区别于我 们这个时代文学书写中偏向于刻绘阴暗、丑陋、人性恶的 主潮,云雷的文字干净、明快、宁静而带有些许的惆怅, 留下的是爱与美的慰藉,这里可见他心性中的温柔敦厚。 云雷的小说一直都是经验写作,他没有像那些在文学 场中习得了各种奇技淫巧的人们那样在谋篇布局上花费太 多心思,而只是在老老实实地摹写最初的那些本真。这是 一本我会推荐给我孩子读的书,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再也不 可能遭遇我们的那些体验,那些已逝的昔日不可能重来, 而它们对于完善一个人的认知、充实一个人的全面人格是 多么弥足珍贵:我们不知过往,又如何前行? 走马兰台,身世浮沉,愿我们在远行万里之后,都仍 然记得最初的梦想,因为“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把 眼泪种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 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是为序。 导语 《到姐姐家去》是李云雷创作的首部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集,由《到姐姐家去》《红气球》《秋去春来》《铁匠的女儿》《暑假作业》《坏孩子的天使》六个短篇小说构成。这部集子是作者对过往童年乡村生活的美好追忆和书写,弥散着一种冲淡平和、诗意甜美的田园气息。那些熟悉的游戏,爬树、摸鱼、打尜、弹玻璃球;那些熟悉的乡村风物,货郎担、打麦场、果园、葬礼;那些熟悉的乡村技艺,打铁、织布、扎灯笼、纳鞋底;那些熟悉的乡村职业,代课老师、赤脚医生、电影放映员;那些熟悉的吃食,烧麦穗、烧花生……镶嵌在故事中,犹如素描里面的线条,将属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生活图景勾勒得无比清晰、真实、动人而又韵味绵长。 后记 我想在写作中回到童年 李云雷 我最近写的小说,很多都采用了儿童视角,如收录在 本书中的《到姐姐家去》《红气球》《秋去春来》等,主 要是以儿童或少年的眼光看待周围,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的成长,但是其中也隐含着回忆视角或现实视角,或者从 现在追溯昨天的往事,或者带着成人的眼光重新回到童年 。在严格意义上,这些作品大概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在我的感觉中,儿童文学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要培养 儿童对真善美的感受。我在写作中没有过多考虑这些因素 ,只是回到自己的童年,按照那时的认知自然而然写了出 来。但是,如果在宽泛的意义上,这些作品又应该属于儿 童文学,因为这些作品中都有一颗童心,我想在写作中回 到童年的初心,真诚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成长。 我觉得,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对待儿童读者,要像老师 一样指导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又要像朋友一 样,跟他们交心,带领他们一起去体验生活,体验世界的 丰富与美好,但是如何把握其间的微妙平衡,是一个不小 的挑战。 我的写作目的很单纯,我只是想回到童年的生活世界 ,写下自己对那个年代的印象、感觉和所思所想。在我成 长的这二三十年,是我们中国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很多我 小时候习以为常的事物现在都已消失不见了,人与人的关 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我那个古朴宁静的乡村现在也 已完全改变了模样。比如,我小时候还经历过没有电的时 期,那时我们晚上照明,点的是冒着黑烟的煤油灯,这对 现在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没有电,就没有电灯 、电话、空调、电脑,那时我们是怎么过来的?不仅现在 的孩子难以理解,就连我有时也难免恍惚,我真的经历过 那样的时代吗?再比如,我小时候还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 的时期,我们吃得很单调,穿得也很单调,买什么东西都 需要票,有布票、粮票、油票等等。当然,相对于经历过 饥荒年代的上一代人来说,我们小时候已经可以吃饱穿暖 了,但是对于处在物质极度丰富时代的现在的孩子来说, 缺吃少穿也已经是很难想象的了。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最 大的问题不是缺吃少穿,而是可吃可穿的太多所带来的选 择困难,或者家人关爱太多所带来的无所适从。 短短二三十年间,中国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我们 都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由 于他们没有经历过时代的变化,便会觉得当下的生活是自 然而然、理所应当的。我希望写下自己真切的童年体验, 让现在的孩子看到在历史的不远处,还有另外一种童年, 还有另外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可以让他们对过去的时代有 所认识。当然在我的童年经验中,也并非只有物质匮乏, 也有那个年代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以及人与自 然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温暖等等。在我们那个年 代,没有补习班,课也很少,下课之后我就与小伙伴在村 子里、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玩耍,我们上树捉乌,下河摸鱼 ,到地里去偷西瓜,到河边的小桥上去看彩虹,我们认识 麦子、谷子、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等各种植物,也亲 眼见过鸡、鸭、鹅、马、牛、羊等各种动物,不像现在的 孩子大多是从图画或屏幕上见识这些动植物的,他们或许 只有去动物园或植物园,才有机会与大自然接触,而对我 们来说,大自然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我们很难说过去的童年和现 在的童年哪一个更好,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是更怀念我 的童年,我想在写作中回到童年,寻得童心,这对于现在 的我来说是一种启示,一种回归。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 ,在我的小说中则可以看到一种不同的童年,那是一个完 全不同的世界。我希望现在的孩子可以理解那个世界,可 以感受到那个世界的匮乏,以及蕴含其中的爱、美与诗意 ,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 善意与美。 书评(媒体评论) 云雷的小说有都媒特响味道,是那种阳光暴晒粮 食的味道,是月光静照梨园的味道,这味道不仅仅属 于粮食与梨园,也属于阳光与月光本身。他的小说穿 梭于过去和现实之间,里面虽有怅构和追忆,但是没 有额败和廉价的感伤。他细腻深情、目光清澈,像是 一个骑着自行车、戴着草帽的少年,他的眼睛看到了 复杂的人,看到了缤纷的物,看到了不一样的只属于 乡村的风物,其间闪烁的微光能照亮我们内心的灰暗 。 ——张楚 在云雷素朴无华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一个乡 村少年的无邪时光,它们是去故事化的,只是生命中 那些零星散碎的场景、人物,若有若无的情绪和隐显 不定的思索,而更多旁逸斜出的闲笔则用在叙写行将 消逝或者已经消逝的乡村景致、生产劳作方式以及人 情风俗,那些告光片羽的记忆存留因而就具有了“物 哀”的意味,构成了渐行渐远的“惘日的世界”和“ 旧日的情感”。 ——刘大先 精彩页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刚刚脱了厚棉袄,身上很轻松,跑得很轻快。我和三见哥在村子里互相追逐着,一会儿就跑出了一身汗。跑累了,我们坐在三奶奶家门前的麦秸垛上,商量到哪里去玩。“去河边吧?”三见哥说。我站起来,跟着他往河边走。 我们来到河边,那时水上还结着冰,目光一照,薄薄的冰面上反射着亮亮的光,晃人的眼。这时的冰不能踩,一踩人就会跌下去,水里的鱼也很少,我们看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我们去爬树吧?”三见哥又说。我们来到河堤上。 河堤上有一排排的白杨树,细小的叶子刚长出来,嫩嫩的,一小片一小片的绿。我们很快爬上了一棵树,各自跨在一个树杈上,四处张望着。河的南岸,远处有一些小黑点,那是大人在田野里劳动;近处有一群小白点,那是六成叔在放羊,遥遥传来他忽高忽低的唱歌声。我们站起来,手攀着枝条,再向更远处眺望,可以看到一片矮小如荠菜的远树,它们给天边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那已经越出我们村了。 眺望着那么辽远的旷野,三见哥说:“不知道那远处都有些什么?” 我凝望着远方,摇了摇头。他又说:“要不咱们去看看吧?” 我应了一声,从树上飞快地出溜下来,三见哥也从树上滑了下来。我们两个向东走,到了小桥边,跨过小桥又向南走。 从我们村向南,走一里多路就是三里韩村,那时两个村之间没有柏油路,只是一条机耕道,大约两三米宽,路上坑坑洼洼的。路两旁种的是白杨树,树都不高。夏天的时候,我们到这里来摸过知了,这里已出了村,人来得少,所以我们能摸到很多,尤其是后半夜,拿手电筒照上一照,就会发现有知了在脱壳,那白嫩的身子和薄薄的蝉翼刚刚从壳里挣脱出来,微微颤动着,还不能飞。我们就跑上去,将它捉住,放在随身带的空罐头瓶里,再去摸下一个。 路的尽头是一个丁字路口,再向南就没有路了,有一条东西向的旧柏油路,向西一直通到县城。我们那时摸知了,走到这条路就不再向前走了,而是返回来,从路的另一侧往回摸。 这一天上午,我们走到路的尽头,还不想往回走,我对三见哥说:“要不咱去我三姐家吧?”三见哥是我叔叔家的孩子,我三姐结婚的时候他也去了,知道我三姐家在张义堡,离我们村大约七八里路,中间隔着三四个村子。他想了想说:“家里人会不会找我们,要不要跟家里说一声?”我说:“咱们快去快回,跟家里说,大人就不让我们去了。”三见哥想想我说的也是,就跟我一起向西走。 三姐是年前结的婚,我跟爹娘一起去过她家,但是没有独自一人去过,不过去她家的路我都记得。我从小是三姐带大的,跟她的感情很深,那时候我爹在果园,我娘和大姐下地干活,三姐比我大十多岁,小时候她经常带着我玩。三姐一结婚,我感觉生活中似乎少了一点什么。此时一想到三姐,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她面前。 我和三见哥从那条旧柏油路向西,走了大约一里多路,向南有一条路穿过三里韩村。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南,再穿过五里韩村、七里韩村和花留庄,就到我三姐那个村了。我三姐村里有一个苹果园,我想,现在正是苹果花开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一大片苹果花,就找到她家了。 走到三里韩村的路口,我们转而向南。三里韩村路口的西南角,有一棵高高大大的榆树,树干又粗又壮,枝叶在半空中微微晃动着。那时正是初春,榆钱长得正茂盛,我们看到满树的榆钱在微风中翻滚着,空气中飘荡着甜丝丝的气息。 看着这棵树,我们很想爬上去,但又有一些胆怯,倒不是这棵树难爬,而是突然来到了外村,感觉像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心里有一些拘谨,不像在我们村邢么无拘无束。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