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任志娟著的《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从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因素入手,对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碳排放区域差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探求不同地区碳减排的实施路径,构建区域碳排放平衡机制。本书首先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具体表象;接着探究二氧化碳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制定差异化的减排实施路径;然后研究两种碳减排机制,碳交易机制和碳税机制,对不同地区的企业的减排效果或影响;最后为中国协调区域差异下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的完成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任志娟,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金融与贸易系讲师。2014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碳排放、碳金融、博弈计量研究等。在《统计与决策》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得2013年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的资助,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碳排放区域差异测度的研究 1.2.3 碳排放区域划分的研究 1.2.4 碳减排机制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面板数据聚类方法 1.3.2 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 1.3.3 事件分析法 1.3.4 copula方法 1.3.5 博弈理论与方法 1.4 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1.4.1 结构安排 1.4.2 创新之处 2 碳排放区域划分及差异测度与分解 2.1 各省份碳排放基本情况分析 2.1.1 核算方法 2.1.2 排放系数 2.1.3 基本情况 2.2 碳排放区域划分及区域特征分析 2.2.1 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 2.2.2 区域划分结果及其特征 2.3 碳排放差异测度与分解 2.3.1 相对剥夺理论与方法 2.3.2 差异测度与分解 2.4 小结 3 区域差异成因及减排实施路径分析 3.1 碳排放区域差异成因分析 3.1.1 全国面板数据计量模型 3.1.2 区域差异成因 3.2 各区域碳减排实施路径分析1 3.2.1 区域面板数据计量模型 3.2.2 区域减排实施路径 3.3 小结 4 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分析 4.1 碳减排机制的概念与内容 4.2 碳减排机制发展及演变 4.2.1 法律法规机制 4.2.2 行政命令机制 4.2.3 市场机制 4.2.4 公众参与机制 4.3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碳减排机制问题分析 5 碳税减排机制博弈分析 5.1 一般模型 5.2 碳税下厂商竞争博弈模型 5.2.1 差异化税率下厂商竞争博弈模型 5.2.2 统一税率下厂商竞争博弈模型 5.3 碳税补贴下厂商竞争博弈模型 6 碳交易减排机制实证分析 6.1 碳交易原理与碳市场 6.1.1 碳交易原理 6.1.2 国际碳交易市场 6.1.3 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碳市场建立的启示 6.2 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效果实证分析 6.2.1 清洁发展机制的区域分布 6.2.2 事件分析法 6.2.3 实证分析 6.3 国际碳市场与中国能源市场相关性研究 6.3.1 Copula方法 6.3.2 实证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附录: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任志娟著的这本《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首先对我国二氧化碳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情况,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排放区域,测度全国和各个区域内部的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探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来源以及随时间的演变机制;其次,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识别造成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提出各个地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实施路径;在回顾和梳理我国碳减排机制之后,对两种减排机制,碳交易机制和碳税机制做深入的剖析,最后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的完成提供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