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宋庆国主编的《鲲鹏逐梦: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故事》收录了32篇“运20的研制故事”主题征文活动的优秀获奖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运20全体参研人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过程中表现出的“大情怀、大奉献、大协同、大跨越、大运载”精神。中国航空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在研制大型运输机中迅速成长。“鲲鹏”展翅,是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共同谱写出的一部壮丽的航空史诗,本书讲述的就是中国航空人在这个史诗般浩大工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本书适合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特等奖 鲲鹏起兮——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纪实 大国鲲鹏——大型运输机研制纪实 一等奖 为了“鲲鹏”展翅那一刻——记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 后其身而身先——记大飞机项目总工艺师杨国荣 蓄大势,正气竞千帆——记航空工业西飞党委书记宋水云 扶摇万里,翼展九天——平尾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制造攻关纪实 小黑的奋斗青春 二等奖 五载巨笔雕“鲲鹏”——记唐长红院士和他的运20设计团队 自胜者强——记航空工业西飞、大飞机制造系统总工程师何胜强 国之大运——航空庆安人与“鲲鹏”的故事 九万里“鲲鹏”高飞——记航空工业西飞董事长、大飞机现场总指挥唐军 大运研制战场的四季情怀 攻坚克难矢志不渝——记试飞中心大运飞机性能品质试飞团队 学问深时意气平——记驻西飞公司军代表室原副总军代表蒋云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鲲鹏”展翅,圆梦蓝天—62项目复材垂尾主承力结构攻关纪实 坚定意志勇敢前行——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空工业一飞院原院长李守泽 三等奖 独立纵队一一记23厂两进千山加工大蒙皮团队 一丝不苟,力保安全——一名试飞工程师与运20的故事 小城之夜——记物料配送厂技术科程编室主任张鹏 使命 “鲲鹏”与庆安电控人的故事 让铁鸟先“飞上蓝天 直挂云帆济沧海——记原机加总厂厂长杨永红 历程——记技装总厂原厂长夏满明 只为心中那份执着——记大飞机项目科研经理李红卫 向着军旗,我庄严承诺——记驻西飞公司军代表室军代表靖建朋 水龙吟·飞控试验夜曲 大飞机之梦——记总装厂副厂长孙文博 在希望的蓝天上——记纪检监察审计部审计处工程审计组 写在“鲲鹏”昂首时 栉风沐雨共保障砥砺前行谱华章
序言 “鲲鹏”之非凡气势最早描绘于庄子的《庄子 ·逍遥游》里,这是华夏民族广为流传的一则神话 寓言,这说明至少从那时起,中国人便梦想和寄托 着有朝一日,能够驾驭鲲鹏,展翅飞翔。 十年鲲鹏攻关路,一飞冲天惊风雷。2017年7月 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内蒙 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阅兵仪式上,中国自主研 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鲲鹏”,代号运20,翱翔蓝 天,首次以战斗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 伟大的事业。三年研制、五年首飞、八年交付,中 国大型运输机研制团队创造了世界同类飞机研制交 付的新纪录,表现出了“大情怀、大奉献、大协同 、大跨越、大运载”的“大运精神”。 为全面、翔实展示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征 程,我们策划和组织编写了“国之大运”丛书,而 且本丛书成功入选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 物。本书为“国之大运”丛书的第二分册,通过一 个个运20好故事向世人展现中国航空人在筑大国重 器的征程上创造的研制奇迹和发生的感人故事。 为了征集与运20的故事,航空工业出版社作为 组织编写和出版单位于2017年5月以“运20的研制故 事”为主题,面向航空工业广大干部职工发出了主 题征文通知,后陆续收到有关单位投稿111篇。受成 书篇幅限制,经过组织专家评审,书中只收录了评 选出的32篇优秀获奖作品:特等奖2篇(长篇报告文 学)、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本次 征文活动受到一致好评的文章也不在少数,然而文 章有高低,内容无优劣,经过专家评选汇编成书的 作品只是代表,每一篇投稿文章所讲述的与运20的 故事都是真挚感人的,都值得肯定。 在此,特别感谢航空工业一飞院、航空工业西 飞、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航空工业庆安、航空工业 复材等单位在本次征文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所 有投稿人员的踊跃投稿。
导语 三年研制,五年首飞,八年交付,运20振翅蓝天的那一刻,意味着中国向大飞机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型运输机技术复杂,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等一系列研发过程,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航空人肩负使命,勇往直前,其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坚持、有期待,他们正是运20成长的见证人,他们正是中国大飞机发展路上的见证人!就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回首那荣辱与共、奋勇拼搏的激情岁月! 让我们翻开宋庆国主编的《鲲鹏逐梦: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研制故事》,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精彩页 大军团体系 就这样,面对崔嵬嶙峋的三座大山,航空人开始了一次伟大的出征。 迎接他们的是一次“大军团作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大军团体系。 行政总指挥系统:负责项目的组织指挥,计划协调,人员、经费、物资保障等工作。 总设计师系统:由各级设计师组成的跨建制、跨部门的技术指挥系统。总设计师单位由一飞院担纲,唐长红任总设计师。 总制造师系统:鉴于大运制造、装配工程量巨大,诸多事项需要总装厂协调,大运项目特别设立了总制造师系统,总制造师单位由西飞担纲,西飞总工程师何胜强任总制造师。 总质量师系统:这是一个跨部门、跨建制的型号质量保证机构,一飞院副院长罗延生任总质量师。 研制现场指挥部:相当于“前敌指挥部”,负责研制现场的组织领导工作,按照研制节点,先后分别由总设计师单位(一飞院院长方玉峰、李守泽先后担任)、总制造师单位(西飞总经理唐军、何胜强先后担任)担纲。 “大运办”: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空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飞院、西飞均设“大运办”,各级大运办“一竿子插到底”,保证政令和信息的畅通。 大运项目工程浩大,过去的“一所一厂”(一个设计所和一个总装厂)模式已不适用,故采取“一院六厂”模式。“一院六厂” 是大运项目研制的基干力量。 除了“一院六厂”,还有更多更多的研究所、制造厂、公司、大学,为大运提供机载设备、制成品、原材料、元器件以及技术支持。 大运的大军团体系呈“金字塔”型分布。在这个“金字塔”上,第一层次是“一院六厂”,相当于总承包商;第二层次,也就是分系统/部件转包商,有200家左右;第三层次,即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数量极为庞大,居然达到上千家。 都说大运哪儿都大,飞机体量大,工程规模大,覆盖范围大,技术难度大,技术跨度大……就连开会的规模也特别大,别人20个人的会,大运得上百人,吃饭的时候,盛米饭的盆子也比别人大几号。 这上千家单位、几十万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都要跟着“两总”系统的指挥棒演奏各自的乐段,蔚为壮观! 只能靠自己 就在大运队伍出征的同时,中国另一支队伍也进行了一次远征。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进入实兵合练阶段,中国出动了1600名士兵和8架“飞豹”战机参加军演,同时还出动了几架伊尔一76运输机保障部队机动。演习取得圆满成功,我军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也暴露出了一个重大缺陷——我军远程投送能力太弱!1600人、8架战机,仅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 而当时美国、俄罗斯的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又怎样呢?美军拥有战略运输机499架,每天8000万吨公里的运输能力,俄军战略运输机369架,他们都能在一个波次内将几个重装旅投送到5000千米之外。 古人说“兵贵神速”,许多军事家都将速度看作决定战争成败的第一要素。当今时代,大型运输机是保证军队远程机动、快速机动的根本所在。而我军由于缺乏大型运输机,远程机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在信息时代,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大型电子战飞机被称作“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属于“关键的少数”,这些关键装备都是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来的。日本有100架P-3C大型反潜巡逻机,而我们只能停留在个位数上……捉襟见肘,大飞机受制于人,无疑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战略枷锁。 “大运”这块短板,让我们在“大军”建设上处在了非常被动的境地! 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工程伊始,决策者们确实想到过“走捷径”,也就是与乌克兰合作。 曾经苏联的大飞机研制水平执业界之牛耳,它有许多著名大飞机设计局,如图波列夫、安东诺夫、伊留申等,后来苏联解体了,安东诺夫设计局归乌克兰所有,其他的被俄罗斯继承。安东诺夫设计局大名鼎鼎,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一225就是出自他们之手,苏联解体后,安-70大型运输机依然在他们手中发展。 为寻求合作,耿汝光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了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 当对方了解到我们的项目发展目标后,感到整个项目无疑是天方夜谭,并打了一个十分粗俗的比喻:“生孩子需要10个月的时间,你就是一下子娶10个老婆,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给你生出一个孩子来。” 耿汝光当即回应:“火车已经开动,我们只考虑从哪站上车、哪站下车,从来没考虑过这辆火车如何停下来。”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对方以“没我你就干不成”的态度,提出了一揽子苛刻条件,耿汝光他们断然拒绝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干中国的大飞机,只能靠我们自己。 P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