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足迹/金塔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陶玉乐//丁建兰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历史上,金塔籍或流寓金塔的杰出人才层出不穷,陶玉乐、丁建兰编著的《名人足迹》分为远古时期、战国后期至秦代、秦汉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近现代八部分,记载这些有价值的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对金塔所做的贡献。
目录
远古时期
颛项巡狩古居延
大禹导弱水于合黎
周穆王西巡
战国后期至秦代
乌孙王难兜靡统治金塔
月氏王统治金塔
秦汉时期
匈奴冒顿单于占领金塔
霍去病经金塔进击匈奴
路博德修筑遮虏障
李陵兵败遮虏障
窦融保据河西
班固弃笔从戎过居延
魏晋十六国时期
张既治理凉州
徐邈治理河西
前凉名将谢艾
西凉重臣宋繇
沮渠牧犍修建王子庄
西凉李禹建都酒泉
隋唐时期
裴矩与《西域图记》
陈子昂上书武则天
张议潮遣使过镇朔墩
宋(西夏)元时期
李元昊建立西夏
成吉思汗经毛目过金塔占肃州
明清时期
冯胜西征过金塔
芮钊驻军营盘城
王允中与毛目城战役
毛凤仪开辟鸳鸯峡
年羹尧颁布分水令
阎如岳均水定“铁案
孙兆彩创办义学
杨博修葺金塔城
孙一贵重建金塔寺
彭以懋创建柳堤书院
王起芝首倡立家祠缮修族谱
谭乃雄招民垦荒芜
“魏家坟”的主人魏植望
冀修业修建“皇逼水
李元嘉大义凛然退贼兵
郝遇龙修城建书院
肃州名儒胡文炳
李彭监修营尔堡
左宗棠与“左公柳
曾广岳视死如归
乡贤赵文彩 顾维熙主讲柳堤书院
陈来祝小叉庙传道
葛正儒与《男女杂症要略》
民国时期
闻家圈起义“金王军”首领赵福
齐溥劝捐赈恤救灾民
金塔最早的“地下共产党员”——王华开
李士璋撰写《金塔八景》
潘瀛捐资助学
赵世英留学日本
文采出众的黄文中
斯坦因发现金塔汉代长城
贝格曼发现居延汉简
周志拯为民办实事
赵宗晋为金塔水利献良策
顾元勋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金塔的神木匠——马克鹏
夏鼐在金塔考古
崔崇桂在金塔
原素欣设计鸳鸯池水库
赵积寿为民请命建水库
流落金塔的红军战士廖正林
阎重义在金塔的几件事
万修业自学成医
革命烈士肖宗贤
“北漠散人”张文质
马元鹗率众起义迎解放
王世恭迎接解放军接管鼎新县
近现代
彭德怀视察鸳鸯池水库
马能元带病勤恳治理干旱
时思明艰苦朴素建设金塔
张和祥组织抢修鸳鸯池水库
水利专员吴永昌
张发源轶事
陆为公修建宝水堂
钱正英视察鸳鸯池水库
何东昌视察金塔教育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北侧,东连内蒙古阿拉善右
旗,南越夹山与高台县、肃州区、嘉峪关市毗邻,西邻玉
门市,北与内蒙古额济纳旗接壤,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
,辖5镇5乡、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总人口15万,是全国唯
一一个以“塔”命名的县。金塔县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
上的交通枢纽和镇守边关的咽喉重镇,汉代的肩水金关依
弱水雄踞而望,长城烽燧遍布全境,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坐落境内,被誉为“汉简之乡”“航天摇篮”“
戈壁明珠”。 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秦以前为羌戎所居,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设会水
县,为酒泉郡所辖。后按照水系将县境东部并入张掖,西
部并入酒泉。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虽名称
有所变更,但建制一直沿袭。民国二年(1913年),分置毛
目县和金塔县,后将毛目县改为鼎新县。1956年,金塔县
、鼎新县合并为金塔县。
金塔历史文化,不仅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大漠风光、遍
布城乡的古迹遗址、蕴含丰富的文物遗存、脍炙人口的特
产佳肴、历代先辈的拓荒足迹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
还表现在灿烂悠久的青铜文化、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震
惊中外的居延文化、举世瞩目的航天文化、古朴通俗的乡
土艺文、独具特色的方言俚语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
县境内的缸缸洼和火石梁等原始聚落及炉场遗址,向
人们诉说着古老沧桑的历史,展示着令后世震惊的彩陶文
化和青铜文化;汉武帝开疆辟土时遗留下的众多汉长城、
烽燧遗址,肩水金关出土的大量汉简,会水城、西古城、
西三角城等汉代修筑的城池,魏晋时期的王子庄、明清时
期的威虏城等众多城址,守候和见证了金塔历史的变迁。
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冶炼厂遗址——火石梁遗址,这里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麻纸和毛刷、中国最多的汉代简牍……
众多的“之最”,处处闪耀着金塔历史文化的熠熠星光。
颛顼巡狩居延地,大禹斧劈镇夷峡,王母坠玉鸳鸯池
,骠骑西征过会水,李陵驻军营盘城,博德修筑居延泽,
牧犍修筑王子庄,冯胜破虏石梯子,一贵修建金塔寺,乃
雄招民垦荒芜,毛公开辟鸳鸯峡,仁卿请命建水库……这
一个个传说和史实,记载着古代帝王将相和前辈先贤在这
块热土上开拓、奋进的足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片历史厚重的沃土再次
焕发了勃勃生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鸳鸯池水库、万亩
胡杨林、红柳洼光电产业园等近现代建设成就谱写了一曲
曲奋进的凯歌,彰显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
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
为人先、艰苦创业、勇于负重的金塔精神。
“三山夹绿洲,两河穿境过”,在黑河和讨赖河两条
河流的哺育下,金塔独特的文化魅力得以充分展现。地方
特产脍炙人口,既有锁阳、苁蓉、甘草等独特物种,又有
黑醋、粉皮、蒸粉、酿皮等特产佳肴;方言俚语特色鲜明
,通俗易懂,处处洋溢着金塔人民淳朴善良又豪爽大度的
性格;地势地貌类型多样,祁连雪峰、黑河环流、瀚海绿
洲、荒漠戈壁、金色胡杨、大漠落日等自然景观与史前聚
落、关隘要塞、长城烽燧等众多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为金塔历史文化增添了无穷的内涵和魅力。
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金塔文化形态,我们深深
感受到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金塔人
民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与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主
体性的高扬和创造性的勃发。金塔历史文化,不仅是金塔
人民的骄傲,也是千百年来曾在金塔这块热土上奋斗过的
各族人民为人类留下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也是
一个群体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之所在。拂去历史的尘埃
,让我们重新认识金塔历史文化,把握其沉雄的脉搏和奇
异的风采,探求其至深至远的渊源,寻找重新喷涌的泉脉

怀古以励志,掩卷当奋发。当前,在全县上下加快推
进经济社会转型提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中,我们组织编纂出版这套《金塔历史文化丛书》,对于
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
强县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程,更好地宣传金塔、
展示金塔,促进金塔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富裕和谐美丽活
力幸福金塔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是为序。
导语
颛顼巡狩居延地,大禹斧劈镇夷峡,王母坠玉鸳鸯池,骠骑西征过会水,李陵驻军营盘城,博德修筑居延泽,牧犍修筑王子庄,冯胜破虏石梯子,一贵修建金塔寺,乃雄招民垦荒芜,毛公开辟鸳鸯峡,仁卿请命建水库……
陶玉乐、丁建兰编著的《名人足迹》记载这些有价值的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对金塔所做的贡献。
后记
《名人足迹》是“金塔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本书在
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金塔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
书记方学贵,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国文为该套丛书撰写了
序言。中共金塔县委办公室、金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
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县档案局、县政协文史委、县文物
局(博物馆)、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为本书的编
纂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配合。兰州财经大学教授、甘肃
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博士高启安在百忙之中抽时间
阅读了书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并为该套丛书撰写了
序言。兰亭书画院院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
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张首文为该书题写了书名。甘肃省社
科院酒泉分院院长、酒泉市史志办主任孙占鳌,金塔县文
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局长孙志宝,金塔县博物馆馆长、文物
局局长李国民审阅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
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8年4月
精彩页
月氏是自春秋以来就活动于酒泉至敦煌广大地区的古老民族。据《汉书》记载,月氏与乌孙“俱在敦煌、祁连间”。月氏人在酒泉至张掖一带的祁连山下广阔的草原驻牧和从事农业生产,并在今张掖市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一带建立了王城——“昭武城”;乌孙人则在酒泉以西至敦煌间游牧。由于月氏强盛,乌孙为小国,受制于月氏,在秦始皇病死前后,月氏攻灭了乌孙,因此月氏控制着整个河西。
关于月氏的情况,古代史料中多有记载。《史记·大宛列传》云: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强.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在战国末期到秦时,月氏强盛,匈奴曾一度受其控制;曾打败过匈奴,迫使匈奴头曼单于降服,把儿子冒顿送到月氏作为人质;又击溃了同在敦煌、祁连间游牧的乌孙,杀死乌孙王难兜靡,夺其地盘,迫使乌孙人亡走匈奴。据《括地志》云: “凉、甘、肃、延(应为瓜)、沙等州地,本月氏国”,从凉州(今武威)到沙洲(今敦煌)都在月氏人的控制之下。
冒顿单于时代,匈奴强大起来,与月氏展开了对河西地区的争夺,最后月氏被打败,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离开酒泉,沿着天山北部,到达原为塞族人居住的伊犁河流域,史称大月氏;后来,又被乌孙王昆莫借匈奴兵打败,月氏与当地的塞人一起再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并攻占原希腊人统治,后已分裂的“大夏”国地(今俄罗斯南部和阿富汗等地)。公元1世纪,建立了著名的贵霜王国,成为公元1世纪至3世纪时中亚地区的强大国家,并创造了犍陀罗佛像艺术,使佛教迅速向外传播,声威远播。而留居于张掖、酒泉一带祁连山南部的一部分月氏人,依附羌人,散居于羌族地区,史称小月氏。后来因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小月氏中的多数人迂到甘肃、青海间的河湟地区,包括令居(今永登),称为“湟中月氏胡”;少部分留在张掖地区,与汉族杂居,依附汉朝,称为“义从胡”,后来分别融合于羌、汉等民族。
月氏是游牧民族,随畜移徙,盛产马匹。溯其族源,月氏族应为夏王朝灭亡时有虞氏西逃的一支。月氏和大夏一样,虽然起源于中原,但却都属于欧罗巴种的塞族。月氏语言亦属印欧语系。
月氏人有较为完备的五翎侯组织。《后汉书·西域传》载: “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顿、都密,凡五部翎侯。”公元前206年一前203年前后,月氏人离开河西,公元前160年前后辗转到了大夏,有五个氏族部落联盟,这五个翎侯都是各自联盟的首领。这种社会组织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大月氏……控弦者一二十万。”有学者根据大月氏的兵力情况推算出月氏人有十万余户,四十余万人口,一二十万骑兵。要管理这样众多的人口和军队,没有较完备的社会组织是不可能的。月氏人按照种姓建立氏族部落联盟,他们将许多氏族联成部落,许多部落结成联盟,每个联盟都有首领,这些首领组成最高层,能力突出者为王。月氏人的这种部落联盟,已具有奴隶制国家性质。
古代游牧民族一般都分有游牧的地段,称之为“分地”,月氏人也不例外。在河西境内他们以昭武为中心,东西又分了几个次中心,东面凉州以姑藏(今武威)为中心,民乐以月氏城(今民乐永固城)为中心,张掖以自乐得城(今城西黑水国一带)为中心;西面酒泉以福禄为中心,瓜州以安西为中心,沙洲以敦煌为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大小不等的部落首领。这既是社会组织,也是生产组织,更是军事组织。月氏的人口和军队是紧密结合的,人口众,军队多。月氏的军队除了攻灭乌孙、归化西戎、西羌等氏族,就是对付匈奴了。匈奴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才转入奴隶氏族制,并逐渐强盛起来。在它强盛之前,月氏早已强盛。当时月氏威慑力很大,是西北方一个很强大的军事联盟或部落。匈奴头曼单于为了搞好和月氏的关系,只好将自己的太子冒顿送给月氏做人质。也可以说,在战国时期,月氏人凭着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军队,驰骋疆场,称雄河西,连匈奴人也望其项背。这是月氏人在河西的全盛时期,也是月氏人在河西光辉灿烂的T页峰。
月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祁连山下广阔的优质草场,为月氏民族从事畜牧业提供了天然的优良条件。他们放牧的牲畜品种主要有牛、羊、马、驴、赢,还有觖醍和胸赊(古代良马名)等。羊是游牧民族主要衣食之源,月氏人不仅养羊数量大,而且养得好。由于月氏人放牧的草场自然条件优越,既是天然草场,又适宜发展农业,久而久之,游动少了,相对固定了,月氏人又重新重视农业了。月氏人的祖先原本擅长农业,在适宜农业的环境中,重新重视农业,也是极自然的。这从月氏人离开河西辗转到大夏,并很快适应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的事实也可以得到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