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雅、周到、才华横溢的专栏作者会带你
去你从未能想象到的地方,带你去你梦想去的地方
。这对于那些会问“你的故事怎样来的?”或那些
喜欢旅行或期待旅行的人来说,真是太棒了。
——杰奎琳·伍德森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灵感的盛宴!这本书不仅指引你的想象力,或
许还会激发几场文学旅行。
——比尔·布莱森 游记作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纽约时报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优雅、周到、才华横溢的专栏作者会带你 去你从未能想象到的地方,带你去你梦想去的地方 。这对于那些会问“你的故事怎样来的?”或那些 喜欢旅行或期待旅行的人来说,真是太棒了。 ——杰奎琳·伍德森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灵感的盛宴!这本书不仅指引你的想象力,或 许还会激发几场文学旅行。 ——比尔·布莱森 游记作家 目录 前言 美国 马克·吐温的夏威夷 那座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 滋养身心的房子 黑色旧金山 在美国西部,追随纳博科夫的脚步 找寻弗兰纳里·奥康纳 走在罗斯记忆里的街上 玛丽·奥利弗的大地与词语,普罗温斯敦的吟游诗人 在普罗维登斯寻找洛夫克拉夫特的灵魂 在缅因,蕾切尔·卡森的崎岖海岸 欧洲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游荡的灵魂 诗歌造就了我:赫布里底群岛之旅 德古拉伯爵出生地,不是特兰西瓦尼亚 在牛津,寻找爱丽丝的奇妙世界 在英格兰海岸,托马斯·哈代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血、沙、雪莉酒:海明威的马德里 詹姆斯·鲍德温的巴黎 伊迪丝·华顿的巴黎 在战争的恐怖下,滨海萨纳里是阳光普照的避难所 在里维埃拉阳光下,菲茨杰拉德找到了他的归宿 雪莱与拜伦熟悉的日内瓦湖 寻找伊舍伍德的柏林 在德国,那条韩塞尔与葛雷特走过的小径 越过那段不能承受的黑暗历史 田纳西·威廉斯的罗马时光 埃莱娜·费兰特与那不勒斯,此时与彼时 远方 爱丽丝·门罗的温哥华 在爱德华王子岛,寻找绿山墙的安妮 牙买加·琴凯德的安提瓜 诗人的马提尼克 虽远却真实存在的哥伦比亚 在智利,遇见聂鲁达的生活与爱情 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幻想充盈的城市 在埃塞俄比亚,兰波找到安宁 在圣彼得堡,过去的诗人是此刻的向导 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 斯里兰卡,疏离与欲望之岛 在越南,文学与禁忌之爱 致谢 精彩页 马克·吐温的夏威夷 劳伦斯·唐斯 Lawrence Downes 《纽约时报》的编辑记者 原刊于2006年5月 和其他度假胜地一样,夏威夷也徘徊在幸福与无聊之间。戴维·洛奇(David Lodge)曾在他的讽刺小说《天堂消息》(Paradise News)中描写过这样的窘境,想象一队挂着腰包的游客在威基基海滩的步道上来回走着,好像到天堂朝圣的人一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们看上去很开心,但是内心却渐渐浮现出一个疑问,从他们的眼神里透露出来: “好吧,这儿真不错,不过这儿就只有这些吗?就这样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些。夏威夷温暖的阳光下潜藏着一段动荡的历史,一个蕴含了悲伤与美丽的维度。这也是将夏威夷与其他地方——比如劳德代尔堡(Fort Lauderdale)或坎昆(Cancún)那样的沙滩啤酒度假胜地——区别开来的东西:它拥有一个复杂的灵魂。 而要找到这个灵魂,则需要离开威基基海滩,一层层挖掘出潜藏在美景之下的故事。这需要一名正确的向导,一位给这所有美景作过注释的作家。 许多著名作家都写过夏威夷。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杰克·伦敦和赫尔曼·梅尔维尔都曾在前往其他地方的途中路过这里。但是仅就他们写下的少量关于夏威夷的文字来看,基本都是虚构的,或运用了深刻的隐喻,而且现在已不太有人提及。詹姆斯·米切纳则是另一个极端,他写得太详细了:在他1959年的小说《夏威夷史诗》中,他几乎把整座岛都写完了,从火山写到传教士,纵贯4000万年,恐怕也写了4000万页,谁说得准呢。但这两种写作都不是希望能有充实旅程的你所需要的。 你需要的是马克·吐温。 1866年,马克·吐温在这座岛上度过了4个月,那时的他31岁,尚未成名。他曾应邀为《萨克拉门托联合报》(The Sacramento Union)写作,从三明治群岛上寄回了25封信,即使一个半世纪后,这些文字读起来依然鲜活有趣——你能从中预感到天才的光芒,这也是我读过的关于夏威夷最好的旅行文学。 马克·吐温的夏威夷里有船长、捕鲸人、传教士、蚊子、芬芳馥郁的花丛,还有成千上万只猫。法国、英国和美国在这座群岛上相互角力,干着一般殖民地上都会进行的勾当。由于疾病肆虐和文化压迫,夏威夷原住民肯纳卡毛利人的人口数量骤降,传统生活方式也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夏威夷依然保有自己的主权,拥有经过选举选出的立法机关,以及一位35岁的国王:威武肥胖的卡米哈米哈五世(Kamehameha V),卡米哈米哈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这是一片集壮阔历史、热带奇观和肮脏败坏于一身的土地。 为了完成“踏遍这片土地”的任务,马克·吐温租了匹马上路,直到骑出了鞍疮。他曾在月色下骑马穿过一片影影绰绰的平坦沙地,四处散落着人骨。那是一片古战场的遗址。他曾在基拉韦厄火山爆发途中爬上山顶,在一个有雾的夜晚站在火山口的边缘,他的脸被流动的岩浆映得通红。他曾徒步穿过雾气弥漫的山谷。他还试过冲浪。 是的,这让人想起哈克贝利·费恩:美国最杰出的作家划着一块木帆板出海,等着“那种特别高大的巨浪打过来”,他曾见过赤裸的原住民这样干过,但他被那巨浪打得人仰马翻。 “除了原住民,还没人真正掌握过冲浪的精髓。”他这样写道。 他还试图和原住民妇女一起裸泳,但是他一下水,她们就跑了。 P4-6 导语 阅读纽约时报主编的《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精)》,了解伟大作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重走纳博科夫在美国横跨几个州、写出了《洛丽塔》的旅行路线,探寻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的奇遇,攀登那座曾经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文学并不高高在上,文学家也并不神秘莫测,他们如同你我。 阅读这本书,做一名真正的旅行者,不再做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无论是M.F.K.费雪的“终老居”,还是达希尔?哈米特的黑色旧金山,都为旅行地本身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不对外开放的故居,作家生前偏爱的餐馆,追随伟大文学家的生活轨迹,即使是异国他乡,也会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一草一木都有情感,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阅读这本书,逃离日常生活的窠臼,坐在自家的扶手椅里游遍世界。即使没有环游世界的钱和时间,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广阔的天地间,与伟大的灵魂交流。由《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精心计划并实践的文学朝圣路线,让你身在家里,却如同参与其中,说不定某一天你也可以效仿此法,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文学寻踪之旅。 序言 旅行还只是我的爱好而非职业时,我曾去法国 的里维埃拉寻找夜生活,反而发现自己被那天魔幻 的光线弄得目眩神迷。当我注意到一座建筑的小牌 匾上写着:亨利·马蒂斯曾在这里居住时,我惊奇 那天每一个清醒的时刻都变得像一场梦。去那儿以 前,我所知的是马蒂斯和尼斯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在那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了,这座城市曾如何地激 发他,令他创造出了和这里一样值得崇敬的作品。 在旅行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时刻——闯 进一名艺术家(包括用文字来作画的人)曾经踏足 的地方。每每看到竖立在公园中央的雕像,一条用 名人命名的街道,或者一座用故居改造成的小博物 馆,都会令我们感到惊奇。但这并不该是我们意料 之外的事。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装满田野、森林和城市广场 的遗物箱,这些景致曾引领我们中的佼佼者创造出 流芳百世之作。触摸着这些遗物,我们这些旅行者 变成了信徒,会思考他人是如何成为他人,又是怎 么创造出那些作品的。我们会四处打量,并情不自 禁地思索,这座小山和清晨的雾气是否给过他一丝 火花?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是灵感源泉还是偶然路过 ?自1981年,解答这类问题成为“文学履途”最鲜 明的任务,那时《纽约时报》把“文学履途”当作 一个短期栏目来运作。它在接下来的多年间时不时 地出现,直到成为一个完整的专栏。 如果不论出处的话,这些篇章中的巧妙构思几 乎和《纽约时报》一样古老。1860年刊登的一篇文 章记录了一次前往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Stratford-upon-Avon)拜访“世界级的天才大 师”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和墓地的旅行。报道忠实地 记录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天才作家曾经留下的足迹: “周围的环境静谧,安宁,无比美丽。我想,那个 曾在这里度过童年的人应该汲取了这周遭的特质, 变得温柔、善良、充满爱意,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这篇古老的文章便是“文学履途”系列的早期样 态,探寻了一个作家的身份、作品与其周遭环境之 间的关系。 这一系列作品涉猎广泛,每篇文章写作的切入 点也和那些文学巨匠各自的风格一般多样。例如“ 马克·吐温的夏威夷”这篇文章,作者仔细查阅了 马克·吐温在夏威夷岛上居住的4个月中寄出的信, 而不是回溯马克·吐温的小说。“奥尔罕·帕慕克 的伊斯坦布尔”则是另一种风格,让这位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作导游,带领我们穿行于这个他住了60 年的城市,他称其为故乡。 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每篇文章都给 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用来重新看待这个艺 术家和他的缪斯之地。通常来说,一个不寻常的组 合就已经非常新颖了——在埃塞俄比亚的兰波,那 是该诗人的人生中极少被提及的经历。但也有时, 像达希尔·哈米特与旧金山那样,这座城市在转型 之前一直和这名小说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证 明,在资本浪潮的席卷下,这座城市的冷峻气质已 经不剩多少了。 随着“文学履途”的发展,《纽约时报》的触 角开始伸向更远的地方。从美洲、欧洲,到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马提尼克(艾梅 ·塞泽尔),还有越南(玛格丽特·杜拉斯)。我 们还加入了当代知名作家,例如牙买加·琴凯德 (Jamaica Kincaid)和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追踪了她们的足迹。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寻找一些能够用同样的热 情来注视这些地方和人的作者。寻找我们最好的足 迹,及时捕捉他们对于某位作家和场域的热爱。 这样的消遣,通过提供一个目的,使得在路上 的旅行者们沉浸于当下的情境。确定的任务让我们 更好地去感知当下,而非闲逛、刷新自己的社交信 息或惋惜国际漫步的花费。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世 界,可以使我们从寻常的工作日中更好地抽离出来 。这样做会让我们变为旅行者,而非游客。 而一旦作者如此,即使读者不亲身旅行,也能 有所感知。“这次旅行仿佛是一场真正的爱丽丝梦 游奇境记。”一位读者在看过关于刘易斯·卡罗尔 与牛津的那篇文章后来信写道。我们经常会收到不 少提及“文学履途”的读者邮件、评论和信件,好 像他们自己也参与了这次旅行一样。 真正的文学就是异想天开,作为读者,我们经 常会在合上小说的那一刹那体验到一种困惑,些许 惊讶于自己坐在家里的躺椅上,而不是几百里外、 几百年前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文学履途”能 够让热心的读者通过翻动书页旅行。翻开它,你便 会由它带领着环游世界。 莫妮卡·德雷克 内容推荐 《文学履途(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精)》是《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的集结,收录了38篇与伟大作家有关的旅行地的游记。风格各异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