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由吕艺生著的《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是我国首部有关大型晚会的专业用书。作者吕艺生凭借丰富的实践积累和同行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对大型晚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与阐述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读性强。 本书内容涉及大型晚会策划、创意、结构、台本与串词的撰写、编排的艺术手法等。不仅对其复出并繁荣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还对编创人员的构成、创作排演队伍的组织、生产指挥以及营销等进行了全面探讨。可作为编导、舞美设计、作曲家、撰稿者以及大型晚会组织者们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吕艺生,著名舞蹈家、美学家、教育家,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亦是广场晚会开创者,我国首个国际标准舞专业、音乐剧专业创办者,“素质教育舞蹈课程”开创者,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曾编导的活动及晚会有: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爱我中华》、1994年洛阳第十三届牡丹花会开幕式《牡丹颂》、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文艺表演《NGO在北京》、1995年20世纪世界华人舞蹈经典作品展演开幕式、1997年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文艺表演《欢庆香港回归》、1997年郑州国际武术节闭幕式杂技晚会《太阳正在升起》、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开幕式晚会《新世纪序曲》、1998年《欢庆香港回归》(获“五个_工程”奖)、1999年全国第六次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锦绣中华》、1999年澳门各界欢庆回归和特区政府成立《濠江欢歌》、2001年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启航》等。 主要论著:《舞蹈小辞典》(1980)、《社会学百科辞典·艺术社会学》(主编并撰稿)、《舞论》(1990)、《舞蹈教育学》(1995、2002)、《舞蹈大辞典》(1995,主编并部分撰稿)、《舞蹈学导论》(2003)、《艺术管理学》(2004)、《晚会编导艺术》(2004)、《舞蹈学基础》(2007)、《舞蹈学研究》(2008)、《舞蹈美学》(2010)、《坚守与跨越》(2013)、《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舞蹈文集》《舞蹈:作为艺术教育》(2014)等。 主要奖项:《舞蹈教育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爱我中华》获“五个工程”奖,《舞蹈学学科建设》获北京市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论文《特色:民办艺术教育的生命线》获2008年全国经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09年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艺术教育的严峻课题》获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舞蹈美学》获2012年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批评奖理论著作奖一等奖。2014年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审美新时尚 一、千年大轮回 二、大型综合晚会新生的起因 1.传统节日的复活 2.新节日的产生 3.重大庆典和纪念日的增多 4.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 5.旅游业的新兴 三、大型晚会的类型 1.庆典性晚会 2.节日性晚会 3.纪念性晚会 4.行业专题性晚会 5.文体性晚会 6.景点旅游性晚会 四、商品化的时尚 第二章 创意——成功的第一步 一、遵命与创意 1.内容的限定 2.时间的限定 3.地点的限定 4.经费的限定 案例2.1: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开幕式地点的变化 二、创意者 1.宏观把握能力 2.艺术想象能力 3.综合思维能力 4.创造思维能力 5.组织操作能力 三、创意是“点子” 案例2.2:《创世纪》成为世界之窗新卖点 案例2.3:一个点子5000万美元 四、创意是一种高思维 1.综合优选 …… 第三章 搭好晚会框架 第四章 写好台本 第五章 主持词及实例评点 第六章 主创群体 第七章 常用艺术手法 第八章 大晚会怎样进市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