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现代科学简史(从蒸汽机到??求偶)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英)大卫·奈特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叶绿青,华侨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学专业。目前从事第二语言习得及英美文化方面的研究。曾经在美国普度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交流,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修学习。 书评(媒体评论) 长期以来,大卫·奈特一直用生动而有趣的科 学史书籍在启迪和愉悦着读者。在该书中,他以穷 尽毕生心血之研究为我们解释了科学如何作为一种 实用的、具有智力挑战性的、社会多样性的活动, 在漫长的19世纪中获得其文化意义的重要性。强烈 推荐。 ——胡恩·赫德雷·布鲁克,安德里亚斯·伊 德瑞斯,牛津大学名誉教授 书写风格轻盈,内容精辟,信息量大,意义深 远——本书带给读者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仅需几 个精心挑选的词语,奈特就让读者在他们的脑海中 勾画出一个赫胥黎或法拉第的生动形象;能够一针 见血解释科学问题的核心所在,而不会为繁缛细节 所累。关于19世纪科学历史的介绍,我想不出比这 本书写得更全面、更好的了。 ——杰弗里·坎特 利兹大学名誉教授 大卫·奈特的新书是一部耀眼的杰出著作。书 中运用各类学科的众多例子来描述科学的专业性。 作者博学多识、文笔通俗易懂、笔调乐观幽默。该 书是社会历史、制度历史和科学内部历史的一个结 合体,我亦很欣慰地看到化学在该书中占据了相当 中心的地位。 ——埃里克·斯克里,《元素周期表:关于它 的故事和它的意义》之作者 目录 序:科学时代 致谢 插图目录 导言:回顾过去 第一章 1789年及以后的科学状况 第二章 科学及其术语 第三章 应用科学 第四章 求索之快乐 第五章 健康的生活 第六章 实验室 第七章 身体、思想和精神 第八章 令人欣喜的一段时光 第九章 科学与国家身份 第十章 方法与异端 第十一章 主导文化的地位 第十二章 进入新世纪 大事年表 注释与参考文献 精彩页 我们是能说会笑的动物。其他生物也会交流,鬣狗、公驴和笑翠鸟也能发出哄笑的声音,但言语能力使我们区别于其他所有物种。我们并非总是一本正经,会开玩笑,偶尔也会不小心或故意含糊其词。我们会误导别人,传播八卦新闻。但是,科学家不是这样。他们的事业要靠简洁和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说明真相。接受科学教育的孩子被教导如何写领取试管、获得实验结果报告:使用被动语态让人感觉有权威的分量,任何对客观事物的虚饰都会令人感觉到某种个人主观性,不可相信。如果某个结果令孩子们特别吃惊,最好让他们再次做实验。接着,再教他们使用术语。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能量”或“原子”这些常用词,并准确地使用“离子”这一类新的单词。他们应避免使用“酒精”或“盐”等普通用语,而是使用“乙醇”和“氯化钠”,要称孔雀蝶为蛱蝶。他们学习各种法则,如波义耳定律;还学习什么是违背法则,如“不服从”法则的二氧化碳。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得不“抛开”早年灌输给他们的那些过度简单化的解释。他们终于意识到,科学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和不安的混合体,充满教条式的确定性和或然性。与历史教科书不同,不同版本的科学教科书通常在科学解释土差别不大,区别只是在清晰度和编排上。但不同的版本在事实和理论上会有分歧,这些分歧似乎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所以版本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从数学理论上说,科学证明似乎是永恒而合乎逻辑的。它的意思是,证据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是合法的,毋庸置疑的。但是,像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它也不是永恒的。科学术语反映了目标的客观性和事实的不稳定性。 在过去,情况并非如此。伽利略的大多数作品用的是一种细腻的文学术语——实际上,这也是导致他遭到宗教审判的部分原因。皇家学会的创始人如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1720—1793)和伊拉斯谟斯·达尔文,甚至像戴维这样的化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他们不是像科学家一样,用满是公式和表格的精练的方式写作。他们对科学的描述既不神秘也不吓人,而是有趣迷人。在早先,需要凭机智的口才来占领讲坛的年代,他们那种朴素的语言风格受到钦佩和追捧。如今,人们需要学习大量的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所说的科学术语规则。。这正是在19世纪的进程中,那些没机会接受正式培训的人无法理解科学的术语和文化的原因。各种技艺变成了科学,跟随一位从业者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方式被书本所取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走进那些专业化的组织、专门学科、专家、教育和出版领域,因为到了1800年,知识的增长使一个人不可能是一部活百科全书或通才博学的人。19世纪30年代创造的“科学家”一词,在半个世纪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但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有人文与科学这两种文化了,还有我们使用行话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种“学科”,以及旧世界的那些法律、教会和医学。满载各种价值观的日常用语出现了:在掌握一门外语的过程中,把握如何表达赞成或不赞成、赞美或嘲笑那些单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似是而非”(specious)、“魁陪”(portly)和“愉快”(gay)这样的一些单词已经演变出其他含义。语言是不稳定的,而科学将无疑朝永恒和价值中立的方向迈进,但其术语和分类也确实会过时,难免使用一些隐喻和模式。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还在为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说1、2、3等数字的发音不同而感到困扰。与此同时,在耶稣会传教士的报告里,在中国,使用互不理解的方言和语言的人们,却依然可以读取书面字符并理解书中的内容。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位创始人,约翰·威尔金斯(William Wilkins,1614—1672),曾设计了一种像汉字文书那样的符号系统,作为准确的人造科学书面语,却从未被采用。因为,在其严格的制约下,想象力没有存在的空间。 从术语本身开始,我们将注意到它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如植物学、化学、物理学以及人文科学。在19世纪,新的词汇伴随着新的视野和新的思想,被不断创造出来;而新的描述、分类和解释也随之一起向前迈进。随着自然神学的术语在逐渐消退,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科技插图吧——它们看上去越来越不像艺术品,更像是一种可视化语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英国和美国,科学里充满了对上帝善良和智慧的赞美。这些引发了我们从未停止过的关于博雅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的争辩——最早就是从“科学的争辩之战”开始的。 P40-41 导语 大卫·奈特著叶绿青、叶艾莘、陈洁译的《现代科学简史(从蒸汽机到??求偶)》用最妙趣横生的故事,严肃讲述科学史。在品味故事中,拨开迷雾,走进科学。近距离认识那些普通又伟大的人,科学不再枯燥,大师不再遥远。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一点真的东西,这会让你受用一生。 序言 在19世纪的所有发明中,“科学家”这一名称 的问世最为令人瞩目了。在1789年时,已经有了自 然哲学家和自然历史学家,但化学家、解剖学家和 仪器制造商的地位却略逊一筹。他们那种看上去像 童稚的好奇心也进入了成熟的岁月,在当时的成人 世界里,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既可以是个人消遣, 也可以是一种社交活动。1812年,汉弗莱·戴维 (Humphry Davy,1778—1829)这样向年轻的迈克尔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解释科 学:科学就是一个令人烧钱的冷酷情人。除医药之 外,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和临床经验非常重要,而科 学知识在这方面只能起到某种辅助的作用,它只是 一种技能或爱好,而不是一种正当的工作或职业。 1833年,当“科学家”这个词问世以后,情况完全 不同了。 科学要求一个人具有机械、数学、手工、逻辑 、观察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而组织能力在不同程 度上也同样必要。医学和数学在大学已开设课程, 站稳脚跟,但在1789年,大学里却没有任何其他科 学方面的学位课程(包括近代史、现代语言文学): 希腊和拉丁语经典是谋求仕途者必经的传统人文教 育,其中能拿到奖学金的男孩会成为神职人员、教 师、法官和校长。在当时,工程师和大多数医务人 员都是通过工作进行学习的。学习科学最好的方式 ,或许是师徒形式,就像法拉第与戴维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非正式的学徒制。在当时的法国、普鲁士 和俄罗斯,科学院中有几个受薪职位可以竞聘,但 一般来说,赞助对科学很关键。1789年,这样的赞 助通常来自贵族和士绅;到1914年,则由那些成名 的科学家挑起了大梁。那些不屑为赞助折腰或无法 获得赞助之士,只能靠文笔或者演讲来过日子。对 大多数人而言,除非像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一1882)那样过着独立的小康生活, 否则,拥有一份职业以糊口度日是必要的,要么靠 笔谋生,要么沦为失意文人和街头说客。对他们来 说,科学只能是某种业余爱好。 进入18世纪90年代,随着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Ecole Polytechnique)的成立,理科学生在极具 革命精神的法国大革命中诞生了。这些学生通过竞 争性考试进入大学,在致力于研究的大学教师教导 下,正规学习理科与工程方面的课程。研究生则起 源于德国。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一1873)在19世纪20年代的吉森大学 ,创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并开始化学博士课程的教 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著名的研究学院。德国研 究型大学的模式很快就遍布欧洲,并在19世纪后半 叶登陆英国和美国。它们的毕业生在教学、工业和 商业等领域就职。与科学相关岗位(包括政府实验室 )的数量在大学和各种技术机构迅速增加。1870年后 ,随着普法战争中教育程度更高的德国赢得战争的 胜利,这种趋势更加势不可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应用科学”开始真切地实践它过去许下的诺言 。科学工作的从业资格促进了科研团体的团结,以 及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和社会认可度。 在世人眼里,科学家的形象改变了,不再是一个成 天恍惚健忘的演奏家或半桶水货色,而是能给社会 带来经济价值和改变人们世界观的宝贵的公民。这 种整合恰巧与欧洲走向民族统一发生在同一时期, 澳大利亚人也不再把自己当作在南半球的英国人了 。 由于集应用、才智和社会活动于一身,科学在 19世纪变得至关重要。由此,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关 注天才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还要关注其他那些开 放、渊博、专业、正式或非正式的(也许中介性质) 科学团体,它们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跨越阶级、地 区和国家的界限。科学既是公共知识,又可使社会 任人唯才,成为一种社会阶层流动的手段以及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科学教育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但它 也难以摆脱或多或少的教条式的“科学方法”。过 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也许今天的学生更需小 心,以免重犯过去的错误。在小学或成熟的科学知 识里,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可 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但答案却不能是开放式的。学 习中一定有或多或少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特别可 恶的是。随着学生的进步,那些简单化的解释还必 须被遗忘。总而言之,科学研究会涉及理想的条件 、受控的条件、实验室中、模型化和一般规律下的 各种情形,这必然促进思维锻炼,使人能够质疑, 变得更加谨慎。科学家尽力解答难题,偶尔也绞尽 脑汁提出难题,但他们总希望找到明确的或有一定 概率的答案。这一点似乎完全不同于那些伦理或政 治方面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所谓“两种文化”和“ 科学战争”,将科学与其他思维方式相对立。科学 至上主义认为,科学方法是任何领域中唯一有效的 方法,这种观点更加剧了这样的冲突。 19世纪是一个人类对自然界有着全新认识的时 代,它见证了当时科技的进步、帝国的扩张、新国 家的兴起,以及新专业、新行业、新可能的诞生。 在概述这个科学的时代时,许多内容必须有所取舍 ,有些只能略过。科学是讲究背景的,它有自己的 内容;我对此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当我们看待科学 时,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内容、理论、实验,以及具 有创新能力的个人,而忽略了社会历史背景,如伦 理与宗教信念、教育体制、社会、团体、出版商、 科普人员及市民大众。因此,当我试图恰如其分地 评价科学的学术价值时,有人也许更想了解能源的 革新与保护,了解那些在19世纪50年代里给科学带 去新凝聚力的普遍原理。革新与能源的确渗透于方 方面面,但我还是努力把科学和以下的这些背景结 合进行叙述:社会进步、宗教质疑、伦理争议、科 学家对地位和尊重的要求,以及在印染技术、照明 、运输业、炸药、战舰方面的发展。在19世纪早期 ,科学落后于技术,科学研究者努力阐释发明的本 质;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应用科学成为新型工业的 关键。在19世纪后期,“纯”科学与应用科学剥离 开,但要把科学、技术、医学分开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我们所关心的集知识性、实践 性和社会活动于一体的范畴。诠释自然需要考虑如 何处理相关的知识。这点尤其表现在化学上,这是 一门在19世纪得到最深入研究的学科。化学在医学 和工业上至关重要,它是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它带 给我们原子理论、分子模型,它帮助我们理解物质 ,让我们明白它与电和摄影之间的关系。我在本书 中对它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科学改变了19 世纪的世界面貌。因为无法对所有的背景情况面面 俱到,我的叙述只能专注于西欧。我尽力恰如其分 地对待在1789年处于核心地位的法国,以及在1914 年最重要的科学发达国家德国。由于对英国情况更 为熟悉,而非因为英国在全世界的重要地位,我选 取了不少来自英国的例子。不同的视角毫无疑问会 带来有所不同的看法。我的叙述中会有大量有关人 类在科学知识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关于 人类对大自然的诠释和理解。但是,关于科学家诞 生的过程依然是该书的核心。我们将关注的是,在 当时,世人如何接受和认识科学和科学家,以及科 学和科学家是如何诞生的。 内容推荐 在19世纪所有的发明中,“科学”是最引人注目的。大卫·奈特著叶绿青、叶艾莘、陈洁译的《现代科学简史(从蒸汽机到??求偶)》梳理了现代科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历程,再现现代科学最激动人心的这一历史时期。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科学家何时及为什么能够成为一种职业,并与神职人员一样成为圣人或国宝。本书也包括了妇女参与科学研究甚至成为科学家的历史素材的梳理。本书是了解科学史的必备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