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旖旎岁月伴书香(编辑之旅侧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牛素琴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牛素琴生于1944年10月,河北鹿泉人。196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留校工作。1976年4月调石家庄日报社工作。1977年1月调河北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部副主任、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编辑工作28年,策划、组织、与同事共同编辑的图书获省级以上奖项的有十几种。其中,《张岱年全集》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青年知识手册》《毛泽东传》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莎士比亚辞典》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丁玲全集》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新凤霞回忆文丛》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一等奖。 后记 编完了这本小册子,心绪还沉浸在与诸多学者、 作家的晤谈之中一……回首那段岁月,常为著作家的 情怀、理念、学养、人品所感动。近三十年的编辑工 作,是他们的支持,才成就了一部部好书、畅销书及 精品书的问世。虽然有些著作者已离我们而去,但他 们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交集过程中的暖心话语还 句句在心,那温馨而美好的瞬间定格在大脑深处。他 们的书稿所给予我的感慨与感佩,激励我写下了所思 所晤的零碎文字。 一想到做编辑工作的日子,便会令我兴奋莫名。 那一系列内部工作的流程,一直令我着迷。完成了这 个过程,书稿进了印刷厂,便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 ”——一本崭新的图书即将“诞生”。之后,也便是 我对所编图书内容进一步融会吸收的过程。我很享受 这一时刻,享受编辑工作为我带来的精神愉悦。待那 带着油墨香的图书到了读者手中,我那长短不一的思 悟文字也将“出炉”了,此时才可松口气,已了了该 书稿的全部编辑工作。做编辑真好,能为读者提供优 秀的精神产品,真的很幸福。一位散文家朋友送我一 句话,“一本书的际遇——著作家之外,还有编辑! ”可谓公允之见! 在编辑这册拙作时,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 凝,著名作家陈祖芬,著名作家肖复兴等人都给予了 很大支持,于百忙中发来照片;单位总编室武云提供 了有关图书的图书资料;责任编辑贺秀红、牛海婷为 此书的编辑、版式设计付出了大量心血。有关本人的 工作照片多为同事解京宁拍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著名画家、河北省美协名誉 主席、河北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赵贵德老师。以画马 著称的赵老师于1997年8月特地为本人创作了一幅水 墨牛图。瞧那牛的气势:头低垂、目望地、背隆起、 前蹄蹬地、后身跃起,好一头活力进发、俯首奋力的 牛!那字迹苍劲、书体酣畅的手札,真乃一件艺术珍 品!对我的称谓与褒奖,今我诚惶诚恐,万分感谢赵 老师对后学的热诚鼓励!水墨牛图装裱后已然挂于壁 上,手札小心珍藏。这极其珍贵的礼物一直令我感念 不已!“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成了我的座右铭!现已赋 闲在家,偶尔端详那壁上的“牛”,不由联想到创作 者所付出的心血!在网上曾读到赵老师的一段话:“ 艺术必须是原创的、超越的和五光十色的,必须在不 断创新中取得进步。”依我看,这水墨牛图正是对这 段话的诠释与佐证!水墨牛图应是他作品中独一无二 之作!我太幸运了!衷心感谢赵老师! 恭祝赵老师健康长寿!悠然于米,相期于茶!劳逸 结合,创作出更多佳作! 作 者 2017年4月10日 目录 咱的家乡最美 ——向小妹介绍《可爱的河此》 胡耀邦对华罗庚的期望 ——让《华罗庚传》告诉你 感觉陈祖芬 ——读《让我糊涂一回》 “生正逢时以至此” ——编辑《吴祖光选集》随想 邂逅喻丽清 ——读《阑干拍遍》 走进张岱年的世界 ——编辑整理《张岱午全集》手记 “踏着星光远行” ——读柯蓝 又见铁凝 ——读《露珠丛书之一·大街上的梦)≥ “新派”风格的魅力 ——喜读《新凤霞回忆文丛》 感悟散文 ——读贾宝泉和他的《散文拈花录》 听《散文》主编说散文 ——细说《散文拈花录》 沧海桑田香如故 ——领略陈香梅的风采 才女安娜 ——从《陈香梅全集》看作家才情的养戚 历史的回响 ——再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难忘丁玲 ——《丁玲全集》编后 生命的拔节之声 ——从肖铁的日记看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个好父亲就是一艘船……” ——《父亲手记》启示录 激扬飞动的历史活剧 ——荐读《大三国演记》 “一本功德无量的书” ——《早期教育和天才》 读倪萍的《姥姥语录》说姥姥 一座永远的“金矿” ——读《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雄安战略》 ——认识雄安新区的指南 “会得太多”的人 ——读《大师的智慧·季羡林》 “五项全能”的启功 ——读《大师的智慧·启功》 寒凝大地发新花 ——记文苑新人铁凝 铁凝印象 一本小书 华老请我吃西餐 追求完美 “直道而行”道自刚 艺术与逻辑的完美融合 ——欧阳中石掠影 编辑工作,一个让我学而不倦的职业 关于《青年知识手册》的珍贵史料(整理: 永远的新凤霞 追思张岱年先生 心香一瓣,祭娘远行 ——不是祭文的祭文 附:娘这一辈子 后记 精彩页 感觉陈祖芬——读《让我糊涂一回》 乍看到陈祖芬的《让我糊涂一回》(河北教育版“红罂粟丛书”之一种)书名,着实令我莫名其糊涂了。这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抑或其他?待读过了一篇又一篇,才明白无误地确认这是一部随笔。心想: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女作家陈祖芬,何时舍弃了心中所爱而移情别处?其实怪我孤陋寡闻,这已是她的第二本随笔集了。初识陈祖芬这个名字,是十几年前在报章上看到的一篇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十几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仍记忆犹新。主人公是一个留德的知识分子,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抛弃了在德国的优裕生}舌,忍痛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吨重的书籍回到了祖国。但在“文革”中,这个内燃机工程师被打成德国特务,遭到非人待遇,受尽了磨难。可当他发现外商卖给我国的机器是一套拼凑的设备时便挺身而出,“不能让国家花钱买一架废物!更不能让外国人把中国人当废物!”由于他的抗争,正义战胜了欺骗,外商退却了,同意另换一套新设备,并承认“你们中国还是有人才的”。这篇文章歌颂了中国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的情怀,即使身处逆境,对祖国母亲仍一往情深。“母亲可以错怪她的孩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这是主人公及千千万万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声!读了这篇报告文学,我的心被主人公的事迹强烈震撼着,激荡着,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作品那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字里行间闪耀的思想火花,带给了我极大的享受和愉悦,我随手剪下这篇文章,珍藏在笔记本中。由此我记住了陈祖芬这个名字。以后,凡是看到有陈祖芬名宁的文章,都要细细读过。读得多了,便知道了陈祖芬的身世经历。她是上海人,本来喜爱英语的她,听从了组织的话,违心地上了戏剧学院。之后又知道了鼎鼎人名的围棋国手陈祖德是她的弟弟,女乒乓球国手郑敏之是她的弟媳;再后来又知道了那压根儿十多年不得读书的弟弟陈祖言力挫群雄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这哎哟哟不得了的三姐弟何以如此如此顶呱呱?原来,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有一对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父母。 “全盘国粹”的父亲从小就培养儿女们对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他们背诵古文及诗词,教他们填词作诗下围棋,母亲则带他们看电影,给他们更多的善与爱,这对他们日后的事业及做人大有裨益。文学艺术与围棋,由此成了三姐弟的生命,祖芬、祖德与祖言,分别得到了父亲的真传。 前几年在一个书评会上,我有幸结识了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在随他回府的路上,得知他的娇妻正是陈祖芬。啊哟,我心仪的女作家!顿时一阵惊喜,真是天赐良机,马上即可一睹女作家的风采喽!可谁曾想陈祖芬却正因病住院,报告文学写得太投入太专情以致伤了身体。看着她的写字台,桌面上放满了各种报章杂志,“像长满了宝物的海底世界”,与斜对角两米之遥的“无梦斋”主的写字间俨然两个世界。然而就在这张桌面上,流淌出或沉重或轻松,或昂奋或激越,或抒情或议论的激动人心震撼人心的文字来,然后有了一本又一本集子,再然后有了这本《让我糊涂一回》。 不知何时,报告文学变得沉重起来,那宏大的框架,立体全方位的景致,冗长的文字,让人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倒是随笔短小,幽默,亲切,更让人赏心悦目。读着这本记录着作者人生“碎片”和“瞬间”的书,我眼前不断浮起一个又一个画面,陈祖芬没年没节地到处奔波,从北京到上海、到广州、到深圳、到海南、到香港、到新加坡、到伦敦、到曼彻斯特地满世界跑,再由这些地方返回北京。无论盛夏,无论雨中,她总在急急忙忙地打的,紧紧张张地赶飞机,一路奔跑,一路流汗,终于超过车流,挤过人流,能够在一个位置上落座时,她才可以喘口气,才可以休息,才可以感慨万端:“容国团的各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在干条河流汇成大海的热浪翻腾中已经搏了又搏,如今觉得人生能有几回不搏?”“生活越来撼像是一路奔跑。譬如深圳,深圳一路奔跑,那架势是要跑出一个香港。当然一路奔跑总会落下些什么,譬如我把西服落在壁橱里了……”短短的几句,把拼搏人生和深圳速度活画出来。奔跑着的深圳速度并非十全十美尽如人意,“落下些什么”,便有待读者去咀嚼,去弥补,去完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陈祖芬有所得也就有所失,丈夫笑她:“好像近几次你出门都丢东西吧?”可不是,这次把丈夫新买的西服丢在饭店壁橱里了,又一次把自己的外套大衣丢在香港机场大厅……不想香港警署为此来信追到北京,希望她委托什么人去领取。作者于是乎不得不又感慨起来:“我早认定我已失去了它,我告诉自己对于一切无可挽回的事不要懊丧,我告诉自己生活总要有一些不完美。” “不,是香港机场告诉我,世上有很多本来叫人伤脑筋伤心的事,其实是可以做得很美丽很动人的。” 人们一向对名人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我们看看这一对享誉全罔的著名人物那《一天的食谱》,就不能不让人五味杂陈。一个著名作家,一个著名学者,他们的食谱竟是如此不可思议。中午,把几个苹果+甜橙+胡萝卜全 导语 《旖旎岁月伴书香(编辑之旅侧影)》是在编辑工作之余写下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常为著作家的情怀、理念、学养、人品所感动。近三十年的编辑工作,是他们的支持,才成就了一部部好书、畅销书及精品书的问世。虽然有些著作者已离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交集过程中的暖心话语还句句在心,那温馨而美好的瞬间定格在大脑深处。他们的书稿所给予我的感慨与感佩,激励作者牛素琴写下了所思所晤的零碎文字。 序言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是在编辑工作之余写下的所 思、所想、所感、所悟。编辑工作给了我学习、见识 、领略各类名著、作品,以及感受作品,欣赏作品的 机会,在圆满完成书稿的编辑工作之后,趁热打铁, 将书稿中那些引我激情飞扬、心潮难平,仍涌动着热 流的感动、感慨、感叹的有关内容,分门别类抽取出 来,然后经过一番咀嚼、融化、吸收、提炼等内功, 将书里书外、书人书事,纵横捭阖,敷衍铺陈,连缀 成文。于是乎便有了这些书评随笔。 现在坐下来重新审读这些文字,不免还会有点小 小的激动,仿佛又回到了过往的编辑岁月,回到了那 种沉浸在文字中的快乐。这些书评随笔大都是二十多 年前的文字,现在读来,好像并无隔世之感,这引起 了我的深思。哦,突然明白,是原作品、原图书的力 量!是经典作品的力量!那些经典之作都是传世之作, 有着永久的生命力。作为附着品的书评随笔,诠释原 著、挖掘与深化原著的精髓,演绎成一个个鲜活而独 立的个体,至今读来仍感生命的跃动。想想那些图书 吧:《张岱年全集》《新凤霞回忆文丛》《丁玲全集 》《吴祖光选集》《陈香梅全集》……这些著作者都 是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他们 的精辟论述,他们的远见卓识,他们的生花妙笔,他 们的表现技巧,他们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以及所有的 创造性才能,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 学史的丰碑上。我与同事合作,策划、组织并参与了 这些图书编辑工作,为这些图书留下了感悟文字,可 谓人生之幸!回首编辑之旅,岁月旖旎,书香四溢, 令人怀念。 在任职的十几年里,与所分管的四五个业务科室 的同事团结奋进,编辑出版了很多好书;并与多位同 事分别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些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 在此,对他们多年给予我的大力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也感谢局、社两级领导和朋友的扶持,感谢我们赖 以为生命的书稿,特别要感谢那些为书稿质量的完美 而竭尽心智的著作者,更感谢令我热情洋溢、激情澎 湃的时代! 收在集子里的文字,长短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 ,有的流畅些,有的生涩些;材料有的厚实,有的较 单薄;评析也深浅有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人 对所编图书、所写对象的熟稔程度、理解深度以及写 作技巧的掌控。集子中也收入了20世纪80年代我与同 事合作编辑的全国优秀畅销书《青年知识手册》的有 关珍贵史料,以及几篇采写文、回忆文、祭悼文。 本书按照写作时间先后排序,从中可一窥历史遗 痕、本人心路历程以及脉搏的律动,近半辈子的编辑 人生尽在其中。为人做“嫁’’已久,今朝,已然桑 榆暮景,最后为己做“衣”,以志纪念。在此,要感 谢我高中及大学的老同学们,是他们给鼓励使我增强 了自信,走出了自我,走出了封闭,以开放的心态面 对读者。更要感谢我的原单位——河北人民出版社的 领导,是他们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使这本小册子面世。 于2017年3月9日 内容推荐 《旖旎岁月伴书香(编辑之旅侧影)》汇集了作者做编辑工作以来所写的书评、随笔。在编辑完某种(本)书后,作者牛素琴便将对所编图书的感悟、随想整理成文,刊发于《出版广角》《编辑之友》以及当年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办的《书窗报》《今日出版》等报刊上。这些书评、随笔虽为二十年前所写,但至今读来,仍有着其鲜活的生命力。对读者了解、认识出版过的重点图书,是个很好的引导和推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