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如逆旅(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生如逆旅(精)》精选汪曾祺最为人所知的经典散文,合集而成,文内涉及“记人事、赏人间风物、书怀人生,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等不同的主题,文笔从容畅达,创作风格悠远空明,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描述出一种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他的散文流动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人在此处,心寄故人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一辈古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老舍先生 才子赵树理 铁凝印象 直抵人心的,是这一番人间味浓 五味 昆明的果品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萝卜 泡茶馆 干丝 豆汁儿 手把羊肉 贴秋膘 四方食事 豆腐 果蔬秋浓 最美不过人间风物 一花园 花 腊梅花 此京的秋花 夏天的昆虫 此京人的遛鸟 人间草木 草木春秋 葡萄月令 人生天地间,目之所及皆大美无言 天山行色 湘行二记 初访福建 泰山片石 四川杂忆 长城漫忆 人生看得几清明 七载云烟 随遇而安 谈幽默 七十书怀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小说回顾 自得其乐 老年的爱憎 无事此静坐 难得最是得从容 序言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 、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 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不只是在小说、 散文方面,而且在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颇有建树 。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学 习写作。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 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 集《羊舍的夜晚》,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 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 说,《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而其散文也因 其独特的质朴文风、干净的语言、恬淡的人生况味而 深受读者喜爱。 汪曾祺散文或追忆往事、怀念故人,或写人间至 景、草木虫鱼,或感悟文化、趣谈人生,自成一格, 皆有意趣,在当代文学史上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品格 ,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本书力求精选足以展示 其思想、观点和生活感悟的经典文章,细分为心寄故 人、人间味浓、人间风物等主题,以帮助读者全面了 解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原貌,提升阅读趣味。 阅读汪老的散文,像品一杯清茶,一品淡然却韵 味无穷。汪曾祺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展现艺术内 容,而平淡中却渗透着最深的喜悦和人生况味,他深 得生活的真谛,也多次强调自己追求的不是深刻,而 是和谐。所以在八九十年代一片喧嚣、充满改革斗志 的文坛上,他另辟蹊径,将视角放入更具体而微的世 俗人间,写凡人小事,记乡俗民情,谈花鸟鱼虫,述 山水名胜,娓娓而谈,让读者感受文中那宁静、闲适 、恬淡的气韵,追求心灵的愉悦,正如他说:“我喜 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 对文学,都如此。”正是这般清淡、和谐,给当时的 文坛吹来了一股清风,至今仍未消散。平和淡然不只 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其笔下,一 草一木总关情,他将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照,寄托 在人间草木、花鸟鱼虫上,在充满声音、色彩、味道 的生命描述中,洋溢着鲜活的生命气息。《葡萄月令 》中以月令的方式记载葡萄生长的过程,给葡萄浇水 ,施肥,搭架,喷农药,剪枝,下果,窖藏,每一个 环节都用平实的语言写得诗意盎然,也写出了葡萄旺 盛的生命力。《四方食事》《花园》《夏天的昆虫》 等文章,则多感悟民俗风情、食物瓜果的悠远意味, 展示着一种有温度的生活状态。还有《一辈古人》等 怀念故人的文章,在平淡的生活中也充满了让人赏心 悦目的东西。他以最朴实的人情为底色,感怀思人, 表现出无尽的和谐之美。 汪老的散文之美,除却风格内容,更在语言。汪 老对于语言,也有着高度的自觉性,“我非常重视语 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 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对于语言,汪老一直 秉承平实质朴的追求,“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 白,一听就记住”。其语言随性质朴、通俗平易而富 有亲和力,似拉家常般娓娓道来。怀念故人的文章如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老舍先生》等文章均用通 俗化的语言。写出最深的真情,这种无技巧的技巧, 最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这些故人看起来都显 得那么可亲可近。而文字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也在清 新亮丽的语言中显露出来,让人读来莞尔一笑,如《 金岳霖先生》写到金岳霖聚会时捉虱子的自嘲,80岁 坐三轮逛王府井的偶发童心,都用幽默的笔触使人物 跃然纸上。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并不苦心造诣一种结构 的精致,只是如话家常般展露日常生活的美学,这种 平实质朴的口语化语言,讲述着最平凡的生活,落入 人心的却是韵味无穷的人生感悟。 汪曾祺先生用其清新、淡雅之笔将敦厚的温情献 给尘世间,平淡天然的创作中,无不带有鲜明的日常 生活色彩和闲适和谐的审美旨趣。相信通过此书,广 大读者一定能从文中体会到作者的人格情思,感受到 他随和可亲的个性、至真至纯的精神。 导语 《人生如逆旅(精)》将汪曾祺先生对于生活的赞美、细微的观察、童年的记忆、人物的怀念等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传达出十分动人的情感。同时,本书还配以风格相匹配的图画作为插图,以及一些精美的汪曾祺本人的书画和珍贵照片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领悟汪曾祺思想、品味人生的阅读平台。 精彩页 砖地东面,是一个花台,种着四棵很大的腊梅花,主干都有碗口粗,每年开很多花。这种腊梅的花心是紫檀色的。按说“磐石檀心”是腊梅的名种,但是我们那里重白心的,叫作“冰心腊梅”,而将檀心者起一个不好听的名称,叫“狗心腊梅”。下雪之后,上树摘花,是我的事。腊梅的骨朵很密。相中一大枝,折下来,养在大胆瓶里,过年。 腊梅花的对面,是两棵桂花。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每年秋天,吐蕊开花。桂花树下,长了一片萱草,也没人管它,自己长得很旺盛。萱花未尽开时摘下,阴干,我们那里叫作金针,北方叫作黄花菜。我小时最讨厌黄花菜,觉得淡而无味。到了北方,学做打卤面,才知道缺这玩意还不行。 桂花树后,是南北向的花瓦墙,墙上开一圆门,即北方所说的月亮门。 出圆门,是一畦菜地。我的祖母每年在这里种乌青菜,即上海人所说的塌苦菜。这块菜地土很瘦,乌青菜都不肥大,而茎叶液汁浓厚,旋摘煮食,味道极好,远胜市上买来的,叫作“起水鲜”。经霜后,叶缘皆作紫红色,尤其甜美。 菜畦左侧有一棵紫薇,一房多高,开花时乱红一片,晃人眼睛。游蜂无数——齐白石爱画的那种大个的黑蜂,穿花抢蕊,非常热闹。西侧,有一座六角亭,可以小坐。 菜畦东边有一条砖路。砖路尽处是一棵木瓜,一棵矾杏,一棵柿树,都很少结果。 树之外,是一座船亭。这是祖父六十大寿头年盖的。船头向东,两边墙上各开了海棠形的窗户。祖父盖船亭,是为了“无事此静坐”,但是他只来坐过几次,平常不来,经常锁着。隔着正面的玻璃隔扇,可以看到里面铁梨木琴几上摆着几件彝器,几把檀木椅子,萧萧爽爽。 船亭对面,有一棵很大的柳树。挨着柳树,是一个高高的花坛。花坛上原来想是栽了不少花的,但因为无人料理,只剩下一棵石榴,一丛鱼儿牡丹。鱼儿牡丹开一串一串粉红的花,花作鸡心形,像是童话里的植物。 花坛对面,是土山。这座土山不知是哪年堆成的。这些土是从园里挖出的,还是从外面运进来的,均不知道。土山左脚,种了两棵碧桃。一棵白的,一棵浅红的。碧桃花其实是很好看的,花开得很繁茂,花期也长,应该对它珍贵一点,但是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也许因为它花开得太多,也太容易养活了。土山正面,种了四棵香橼,每年都要结很多,香橼就是“橘逾淮南则为枳”的枳,但其实枳和橘是两种植物。香橼秋天成熟。香橼的香气很冲,不大好闻。但香橼花的气味是很好的,苦甜苦甜的。花白色,瓣微厚,五出深裂,如小酒盏,很好看。山顶有两棵龙爪槐,一在东,一在西。西边的一棵是我的读书树。我常常爬上去,在分杈的树干上靠好,带一块带筋的干牛肉或一块榨菜,一边慢慢嚼着,一边看小说。土山外隔一道墙是一个尼庵,靠在树上可以看见小尼姑从井里汲水浇菜。这尼庵的尼姑是带发修行的。因此我看的小尼姑是一头黑发。 从土山东边下山,是一片空地。空地上有一口很大的缸,养着很大的金鱼,这是大伯父养的。因此,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一边是大爷的地方。但是我们并未分家,小孩子是可以自由来去的。 P10-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