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成样子的扯淡(精) |
分类 | |
作者 | 李建军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建军,1963年生,陕西富县人,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副主编。著有《小说修辞研究》《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大文学与中国格调》《饧显祖与莎士比亚》《陈忠实的蝶变》《重估俄苏埔等十余种。在遍地“文章表扬家”的当下,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真正的批评家。 目录 为什么需要纯批评 文学批评:求真,还是“为善”? 文学批评的绝对命令 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 真正的批评及我们需要的批评家 文学批评堕落时代的批评立场 关于酷评 文学批评与媒体批评 当代文学批评与创作:失去对称的两翼 猪舌检察者与批评豁免权 文学批评:若无盛气会怎样 谁能割下一磅不带血的肉? 有伤尊严的文学观 不成样子的扯淡 批评家的精神气质与责任伦理 文学批评的典范——重读别林斯基 唯美主义的傲慢与“憎恨学派”的恶谥——从布鲁姆的莎学研究看纯文学批评的局限 论直派批评——以杨光祖为例 为倾斜的文学建筑换梁和接榫——论王鹏程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武夷山交锋记 精彩页 真正的批评及我们需要的批评家 真正的批评是什么?是见了名人膝盖就发软脸部表情就不自然的人撰写的废话连篇的“特稿”吗?不是的;是印在一部作品扉页或封底的不负责任的广告词吗?不是的;是题目花里胡哨或大而无当,而内容苍白空洞浅薄无聊的应景文章吗?不是的;是信口开河天花乱坠“才华横溢”的话语表演吗?不是的。真正的批评是充满辩论色彩的对话,是争论。因为,正像蒂博代指出的那样:“争论是文学的灵魂”,“没有批评的批评,批评本身就会死亡”。 当然,争论可以直率、尖锐、激烈,但不能沦为恶意的诬蔑和恣肆的攻击,而是服从理性原则和批评规范的内在制约。真正的批评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感,相信真理是存在的;它为真理争论,而不是为了争论而争论。它认同和遵行艾略特的原则:“批评家必须有高度发达的事实感。”它用事实和作品内部的事象说话,言必有据,不发空论。最后,它用朴实而优美的语言说人话,而不是故意把话说得玄而又玄,谁也不懂。 从功能和作用上看,文学批评通过对作家、作品及思潮现象的分析和评价,积极地影响读者的阅读和作者的写作,维护文学肌体和社会精神环境的健康。批评会潜在而有力地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和精神气候。阿诺德说得好,“有评论才华的人能左右环境”,“会创造出一种使有才华的人能够充分利用的精神局面”,“评论能确立思想秩序,即使是不绝对正确的,也总比以前的更正确些,它还可能使最好的思想占优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伟大的文学创作才能繁荣”。 无须讳掩,我们的文学批评依然不正常,我们的文学批评依然不够成熟,我们的批评意识依然不够自觉,我们的批评里依然有太多的庸人气、商人气和市侩习气。我们需要自己的别林斯基、爱德蒙德·威尔逊和F.R.利维斯,需要更多的李健吾、李长之和龙应台。我们需要这样的批评家:他有广泛的阅读经验、敏锐的感知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自由言说的勇气;他用文学的标准判断它是不是一部文学作品,用道德和信仰的标准判断它是不是伟大的作品,借此,他把金相玉质内外俱美的作品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作品区别开来;他维护文学的尊严,把通过话语交换从“大师”“兄弟”“朋友”那里得来的名实两乖的“夸赞”,当做文学名利场上令人赧颜的“无耻景象”;他不怕说错话,因为他有勇气修正自己的观点,因为在他看来,重要的是保持道德上的一贯,而不是思想上的一贯;最后,他清楚地知道,在自己的时代,自郐以下的作家的半生不熟的作品实在太多,不宁唯是,正像艾略特在《文学与宗教》中所批评的那样,“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倾向于使人们堕落”,因此,他在走近它的时候,就只带显微镜和手术刀,而不带鲜花,就像一个农民在播种的时候,只带犁耙而不带镰刀一样。 P36-38 导语 《不成样子的扯淡(精)》收录了作者李建军关于文学批评问题的20余篇文章,是他这类文章的第一次完整结集出版。其中有对批评家的精神气质和责任伦理等重要问题的理论探讨,显示了他一贯的文学立场和批评理念。此书为读者了解和认识当代文学批评的复杂现状,提供了新鲜的信息和独到的见解。选入篇目包括《文学批评与媒体批评》《文贵好,不贵多》《文学批评的伟大典范——重读别林斯基》《从布鲁姆的莎学研究看“纯文学”批评的局限》等。 序言 我曾经做过很多梦,但却从来没有将成为当代 文学研究专家,当作自己的梦想。我读硕士和博士 的专业,都是文艺学。在我看来,文艺学研究更自 由,更有趣;它正像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那样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致力于对文 学规律性问题的把握,可以自由地介入任何一个文 学研究领域,可以将所有文学现象当作自己的研究 对象。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当然很有趣,也很重要,但 却是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的学科。坊间流传着这样 一个笑话,说学术界存在着这样一条“鄙视链”: 研究文学理论的,看不起分段研究文学史的;研究 外国文学的,看不起研究中国文学的;研究中国古 代文学的,看不起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国 现代文学的,看不起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还有人 如此刻薄地表达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鄙夷和不 屑:“感冒无药可治,所以世间的感冒药最多;现 当代文学最没有研究价值,所以研究现当代文学的 人最多。” 这样的学科歧视,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 ,当代文学研究不仅很重要,而且难度很大。因为 ,当代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在进行时态的文学。 研究当代文学意味着巨大的阅读量,意味着你必须 关注古今中外的文学。就像上游的水不会受下游的 水质影响,而下游的水质必然会受上游的水质影响 一样,一个研究古代文学的人,完全可以不读当代 作家的作品,但一个研究当代文学的人,却不能不 读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倘不大量 阅读当代作品,倘不熟悉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现象 ,那么,他就无法建构起一个开阔的比较视野,他 的研究的深度和有效性,也就要大打折扣。 其实,当代文学研究的难度,还不在阅读量之 大,也不在关注面之广,而在它要求研究者要有成 熟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于那些已经处于完成 状态的文学现象来讲,一切都已定型,且有大量的 信息和资料可作依凭,研究者无须面对一部作品,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处于生成过程的 当代文学,却面孔模糊,性质不明,很难把握,研 究这样的新鲜的文学现象,既考验着研究者的趣味 和鉴赏力,也考验着他的人格和德性。你要有过人 的勇气,要摆脱人情世故的缠绕。他们就站在你的 对面,像笔尖一样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你的嘴 巴,看你如何评价他的作品。一个时代的整体性的 文化氛围,消费主义时代的市场逻辑,也微妙地影 响着你的态度和感受,干扰着你对作品的基本判断 和最终评价。 我想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当代文学研 究并不是轻松容易的“静态研究”,而是艰难复杂 的动态批评。它所面对的,不仅是作品,还有作者 。在一个冲突性的对话情景里,求真的批评甚至就 意味着对抗,意味着伤害,意味着冒天下之大不韪 ,意味着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人民公敌”。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 批评,却是高度“和谐”的,是皆大欢喜的。研究 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处于 一种异化性的“认同关系”模式。没有不满,没有 质疑,没有抗辩,没有拒绝。在掌声和鲜花构成的 喜气洋洋的欢乐氛围中,在文学“大奖”的令人目 眩的光环下面,那些备受推赏的当代作家感觉良好 ,飘飘欲飞。他们只有“朋友”,没有“敌人”, 于是,他们也只有快乐和停滞,而没有焦虑和进步 。他们缺乏真正成熟而严肃的读者,缺乏敢于质疑 和坦陈己见的对话者。他们成了一群幸福而又不幸 的人,因为他们生活在被人群簇拥的孤独状态里。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仍然停留 在不成熟的发展状态,停留在对他者经验的简单化 的模仿阶段。我们虽然努力摆脱了“三突出”之类 的僵化模式——事实上,有的作家仍然在用这样的 方法写作,例如《大秦帝国》就属于“三突出”模 式的小说,但是,由于彻底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学传 统,我们时代的文学长期处于“拔根状态”。走出 解冻状态,我们将目光转向西方。我们怀着好奇而 急切的心情模仿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某些著名作 家简直就是用汉语来写西方小说。这样的文学显得 既肤浅又虚假。中国文学期待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 我个性的成熟。我们需要恢复汉语文学的尊严,需 要建构“中国格调的大文学”。 我的文学批评理念,就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知 和判断上。我希望,我们的当代作家能认识到自己 的局限和问题;我希望,中国的当代文学能自觉和 成熟起来。关于文学批评的基本理念,关于文学批 评在当下的境遇,关于批评家的责任伦理,关于我 与某些作家和批评家的“冲突”,许多年来,我零 零星星写过不少文章。 本来,将这些文章裒为一集,老老实实地题名 为《论文学批评》,是最为妥实的选择。但是,透 过表象来看,我的这些文章内里,分明表达着对一 种文学风气的不满。这是一种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 评上都并不鲜见的庸俗的文学风气。它体现着一种 可怕的市侩哲学,那就是“成功即一切”。在这样 的风气里,对利益的追求压倒了对真理的热爱,市 场的交换原则取代了真理的绝对原则。 在当下的多种样态的文学性表达中,我们经常 会看到言不及义而又煞有介事的胡扯。这种用时髦 的话语包装起来的胡扯,就是美国学者法兰克福所 说的“扯淡”(bullshit)。正像法兰克福在《论 扯淡》中所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 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 扯淡”的典型特点,就是不在意“真实”,只在意 自己的“企图”和“目的”。扯淡者几乎都是法利 赛人。对他们来讲,当下的现实利益高于一切,所 以,他“不在乎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地描述了事实 ,他只挑选或编造符合他目的的话”。有必要指出 的是,一切形式的扯淡,都意味着侮辱。它不仅侮 辱人们的人格,也侮辱人们的智商;不仅侮辱听者 和读者,而且更加严重地侮辱言说者。 为了表达自己对文学上种种“扯淡”现象的不 满,为了引起大家对“扯淡”现象的警惕,我接受 朋友的建议,索性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题名为《不 成样子的扯淡》。如此命名,虽然略显唐突,或贻 “野哉”之讥,但是,循名责实,似乎也还不失恰 切。 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对读者理解我们时代的 文学批评和文学写作状况,提供一点有价值的信息 和微末的帮助。 李建军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北新桥 内容推荐 《不成样子的扯淡(精)》是著名学者、批评家李建军关于文学批评的文章集结,共22篇。书中主要探讨了关于文学批评的理念、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在当下的境遇、关于批评家的精神气质和伦理责任,以及揭露了当下文学批评风气的庸俗。作者以“扯淡”二字概括这些文学现象,以此引起读者的警惕。作者态度坦诚,行文活泼,风格鲜明,见解独到,当代诸多作家如莫言、余华、贾平凹等都在其批评之列,实为难得的一本批评著作,表现了一位真正的批评家的责任和担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