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吴珺,北京语言大学日汉同声传译方向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副教授。目前从事日汉口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红楼梦》日译本研究。曾在2004年、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1995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陈梅洁”校级优秀教学奖;2015年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所在团队培养的同声传译方向研究生在全国“永旺杯”口译大赛上多次获大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及校级项目若干项,撰写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日本翻译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二、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述评 三、译者、译本及底本情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伊藤漱平《红楼梦》回目翻译研究 一、引言 二、伊藤漱平《红楼梦》回目翻译策略 三、伊藤漱平《红楼梦》回目翻译特征 四、三个版本的演化 五、结语 第三章 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研究 一、《红楼梦》隐喻翻译研究述评 二、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分类 三、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特色 第四章 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注释研究 一、副文本与注释研究 二、伊藤漱平版本注释要述 三、三个版本的演化四、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译注特征 五、结语 第五章 文体差异与典型人物阐释策略 一、引言 二、王熙凤人物语言特色 三、案例分析 四、伊藤漱平版本的读者意识与文体决策 第六章 “逐语译”与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 一、“逐语译”的定义 二、“逐语译”与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 三、《红楼梦》翻译与“逐语译”风格的传承 四、“逐语译”的形成及流变 五、伊藤漱平“逐语译”翻译的另一个侧面 第七章 伊藤漱平《好了歌》日译研究 一、引言 二、伊藤漱平版《好了歌》翻译剖析 三、“翻译度”研究的必要性 第八章 阐释间距与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的演化 一、引言 二、对阐释间距的认识 三、逐步雅化——从未完成的阐释 四、文眼的折射——局部与整体 五、结语 第九章 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特色及接受 一、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翻译特色 二、伊藤漱平版《红楼梦》在日本的接受 三、本书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阐释学翻译理论,在通过对伊藤漱平版《红楼梦》三个版本(1958全集本、1973奇书本、1996 Library本)展开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建立了章回、隐喻等小型语料库,并采取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多角度、系统性地梳理与论证了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特色以及三个版本的演化过程。兼与金波陵一《新译红楼梦》进行横向比较也是本书特色之一。另外,本书对“逐语译”与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之间的关系、“逐语译”与日本近代翻译观形成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做了探索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