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春天是每个人的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文淑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孙文淑,男,1941年生。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市写作学会、百老德育讲师团等学术团体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曾获上海市园丁奖和多个教科研成果奖项。单独或与人合作编写《同步作文》《怎样学语文》等书,近年来还涉猎散文、诗歌、童话等写作。 后记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是我二〇一七年夏至二〇 一八年春所写的随笔,原本有六十四篇,编辑时删 去了一些。工作之余写些小文章是我的习惯,以前 也写过不少,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要感谢手机微 信,是在我使用微信之后,才有意收藏了这些文稿 ,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这些随笔当时是以夏、秋、冬、春四季的顺序 写的,陆续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我是一名有四十 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退休后又继续工作至今,所写 的内容以教育随笔为主,其中有对教育事件的回忆 ,有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一些杂感,也有 对提升教师语文素养的一些看法。把它写出来,既 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深情追忆,又以此与现今的老 师们共同探讨教育的真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问 题。 这些随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记叙社会生 活、发现和赞赏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我觉得,美无 处不在,精神文明之花四季常开,这始终是我们社 会生活中的主流。发现美、歌颂美、以美来愉悦和 陶冶我们的性情,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宣扬 美、创造美,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人生态度和 教育情怀。教师是美的使者。如果我们自身有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质,有怀抱美 好,憧憬幸福未来的信念和梦想,那么我们生活的 每一天都会是快乐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健 康成长也是可以期待的。 为了阅读方便,编辑出版时,我把顺序重新以 春夏秋冬四季来排列,并冠以《春天是每个人的》 书名。 社会发展高歌猛进。我的心张开双翼,乘着新 时代的东风,阅不尽人间的美好,唱不完祖国的日 新月异。我对人民、对生活、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 爱和感恩之情。我的随笔不是应景之作,实发自内 心,但我的笔显得笨拙无力,难以绘画人生千万种 的美好,也仅能表白我内心情感的万一。如拙作能 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留下一些美好的感觉,那 我就甚感欣慰的了。 本书的出版承蒙原上海教育出版社陆兆亿老师 的大力帮助,成功教育集团专家吴伟国先生热心地 为之统稿编辑,侯锁生、黄春荣、胡惠芬、程圣婉 、廖文娟等诸位同行热情鼓励和支持,在此一并表 达衷心的谢意。 2018年6月 目录 序 诗在祖国的土地上 春雨添花 窗外樱花醉春风 春天是每个人的 粉笔无言 一个维吾尔族姑娘 十字街头 木兰草原遐想 和学生一起读书的故事 我的眼里有个你 风雨潇潇 古琴台和杜鹃花 年少锦时 夏的锦书 静心度夏 到小镇去走走 游泳去 仰望星空 血性与忠诚 牵挂 风雅 “教师的幸福”小议 根固树茂 角落 唤来秋至夏往 语文老师的宿命 饮茶清欢 兰心蕙质 第三种风景 艺术长在风采永恒 颜色 秋景如画 美丽的海棠 蝉、麻雀和鹦鹉 瞬间之华也灿烂 教育,守护孩子的童心 习字 作文的巧合 作文教学:兴趣、扫描、评改 秋暮,残景如画 师生之间 冬的阳光 喝茶洗心 大墙内外 想念母亲 喊山的心愿 冬天的阳光 坐标 老屋的青苔 自行车上的小风车 暗恋桃花源 拜年 大音希声 穿越历史星空的观照 后记 精彩页 春天是每个人的 春天是每个人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享受着春天。 我外出回来一般都要乘地铁7号线,在场中路站下车,再换乘公交车回家。公交车站在一个小广场边。好多次,我都看见一个乞讨的老人,背靠着简陋斑驳的铺盖,席地而坐。他的面前是一只残破的搪瓷缸,搪瓷缸边上是一只破旧的黑色拉链包。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不像上海本地人,面孔黑瘦,胡子拉碴,白发蓬乱。那双手,青筋毕露,枯瘦如爪。这个老人不像别的乞讨者那般手执破碗,或低三下四,或磕头如捣。他有时低首,有时抬头看看往来的行人,目光平和,像是看透了尘世间的喧嚣。那残破的搪瓷缸里,零零星星有些五角、一元的硬币,偶尔也有五元、十元的纸币。人们施舍大多是往搪瓷缸里一扔,然后匆匆离开,很少有人弯下身子,把钱轻轻地放进去,并给老人一个微笑。 我总是给老人贰元钱。我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又为什么流落街头,乞讨度日。家中无亲人,亦无收入?疾病缠身,家人遗弃? 那天傍晚,我从地铁站出来。初春的天气,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风很大,感觉很冷。我在公交车站没有看到这个乞讨的老人。在他平常乞讨的位置我环顾四周,猛然看见对面工商银行宽阔的廊檐下有人裹着破旧的棉絮蜷作一团——是那个老人!我心头一紧,一种难以名状的同情和悲哀涌上心头。我不由得想起汪峰唱的那首歌《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这以后,再未见过这个乞讨的老人。他到哪里去了呢?被送进“救助站”,还是漂泊到其他地方?乍暖还寒的初春,他晚上在哪里安身? 但愿我看到的只是个极端的个例。但我们的家中,那些行动已经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那些蜗居在十几二十平方米陋室中的孤寡老者,我们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享受到明媚的春光了吗? 我有个学生老张,最近到我家聊天,说起他的母亲,热泪盈眶:“老师,你写的随笔《想念母亲》,我边看边哭,不能自已,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年纪大了,住在我这儿,可我一点也没有尽孝。她常跟我说‘吃啥菜都没有味道’,我跟她说‘现在的人见啥都不稀罕,吃啥都不香’,根本没有想到让她吃更可口的饭菜。后来,我从医生那里才知道,人的衰老是以味觉开始的。我于是狠狠地捶打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混蛋。还有,母亲跟我说晚上睡不踏实,我想这很正常,没关系的。哪知道,对于年老体弱的母亲来说,这是机体各方面都在急剧衰退的信号。我偶尔也会陪她说说话,可她一开口,就是几十年前我如何如何。我就烦了、腻了,因为那些岁月已经遥远到我自己都淡忘了,再提它干什么呢?我总是忙,很少陪她。春天了,外面阳光明媚,我一次也没有带她出去走走,留给她的是无边无际的寂寞和眼睛里越来越深的空洞。我每天回家,她不是睡在床上,就是蜷缩在沙发里。电视机开着,灿烂春天的画面与她无关,她显得那么瘦小,那么无力。直到她彻底将自己的生命放弃,我的悲伤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冷漠,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怎么就没有给予更多的春天般的温暖呢?” 我无言以对。窗外,一簇簇、一丛丛的迎春花开得正艳。樱花开了,淡淡的粉红,闹闹的,涂抹了一树。蓝天上有鸟儿飞过,喳喳地叫。我想,在这个城市里,坐在窗户边,对着窗外,想象着春暖花开,盼望着春光照进心扉,梦幻着到春天里去呼吸甜润润的空气的老人一定很多吧? 春天属于每个孩子,孩子就是春天呀!可是,有许多孩子却是在学业重压下或是在艰难困苦中与春天为伴的。 我家的附近有座木文化艺术博览园,里面场地宽敞,展厅很多。许多展厅闲置着,于是借给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办起了学堂,给中小学生补课。上星期日,我进去看看。三楼展区整整“一条街”,都是各种名目的培训班,语数外,理化,奥数,门类齐全。上课的学生,从幼儿到高中都有。课堂外,虽然寒风阵阵,但毕竟农历二月,已近春分,桃红柳绿,鸟儿啼鸣,盆栽的春花秀姿抖擞。课堂里面,莘莘学子,埋头苦读,真是“春光趁早,不输光阴”。这天是星期天呀,孩子们似乎没有双休的权利!我认识同一幢楼的一个孩子,小学三年级。他要在这儿读一整天,上午语文数学,下午画画。傍晚,我在楼梯口遇见他,正巧他在跟妈妈说话。“妈妈,明天能带我到顾村公园看樱花吗?”他妈妈对他说:“休想!你学校的作业还未做呢!”那孩子一脸的委屈,低头不语,默默地上楼。我心里想,春天匆匆而来,看样子,也会在孩子的身边匆匆而过。唉,可怜的孩子。 边远乡村的孩子怎么样呢?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西藏墨脱县帮辛乡有一所小学,全校90多名学生放假回家的事。这些学生来自学校附近8个村庄。说是附近,最近的也有15公里,而且全是悬崖峭壁间的山路。学生们平时吃住在学校里,放假了才由老师护送走回家,从学校到最远的岗玉村,要走16个小时。从下午1点到晚上9点,7个村子的学生陆续到家,最后的岗玉村的5名学生要在第二天再走7个小时。这是怎样的一条山路呢?是一条紧贴着 导语 《春天是每个人的》这些随笔当时是以夏、秋、冬、春四季的顺序写的,陆续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作者孙文淑是一名有四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退休后又继续工作至今,所写的内容以教育随笔为主,其中有对教育事件的回忆,有对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一些杂感,也有对提升教师语文素养的一些看法。把它写出来,既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深情追忆,又以此与现今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的真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问题。 内容推荐 孙文淑著的《春天是每个人的》这些随笔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记叙社会生活、发现和赞赏生活中的真善美的。美无处不在,精神文明之花四季常开,这始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发现美、歌颂美、以美来愉悦和陶冶我们的性情,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宣扬美、创造美,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人生态度和教育情怀。教师是美的使者。如果我们自身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气质,有怀抱美好,憧憬幸福未来的信念和梦想,那么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是快乐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可以期待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